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题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文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西方开花、向中国嫁接进而在中国结果。这里试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的西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性”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个问题... 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西方开花、向中国嫁接进而在中国结果。这里试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的西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性”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以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入及其发展的影响”及“重新整合方法论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趋同 文化交流 历史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西方文化冲击儒家思想的历史个案的回顾 被引量:6
2
作者 叶国洪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8-19,共12页
本文回顾了张之洞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回应西方文化冲击及对中华现代化的贡献,以此个案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认为张之洞提出“东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以折衷新旧,融和东西文化,在当时形势下,不失为补弊起废、曲... 本文回顾了张之洞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回应西方文化冲击及对中华现代化的贡献,以此个案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认为张之洞提出“东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以折衷新旧,融和东西文化,在当时形势下,不失为补弊起废、曲折地继续改革的权宜良策。指出“中体西用”论具有固本、变通、自强、御侮的性质,它是从救亡御侮的实践中摸索得来;张之洞的主张是中和的,具有强烈的融合中西学术之意识;他根据“中体西用”精神,推展新式教育,从事工业建设,把它实现于教育和实业改革中;他主张利用西方的科技、资金和人材,亦合乎振兴中国工业之目的。最后提出,盲目西化是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的通病,而张氏主张学习西方,又坚持不损害固有伦理道德,更不可有违自主权益,贯彻中体西用的原则以追求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现代化 张之洞 中体西用
原文传递
中国在转变中
3
作者 陶行知 吴琴南 《生活教育》 2012年第24期1-1,共1页
新的中国是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产物。这两种力量的联合赋予中国现状以色和形,并决定其未来的命运和希望……
关键词 中国 东西方 文明
下载PDF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4
作者 姜忠明 《消费导刊》 2014年第4期152-153,共2页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 发展历史 日本 中国
下载PDF
生态正义研究与跨文化生态诗学建构
5
作者 叶玮玮 孙宜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13,共7页
生态正义思想是族裔文学研究、生态批评与社会生态实践的中间地带。21世纪初,随着生态批评块茎性特征凸显,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显现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后现代特征,多元文化生态诗学应运而生。生态批评的块茎性主要表现在运用生态学、地理... 生态正义思想是族裔文学研究、生态批评与社会生态实践的中间地带。21世纪初,随着生态批评块茎性特征凸显,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显现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后现代特征,多元文化生态诗学应运而生。生态批评的块茎性主要表现在运用生态学、地理学、环保运动话语,分析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源,以生态正义研究为核心追求环境正义,共谋生态福祉。多元文化生态诗学以生态正义思想为主线,涵盖了中间地带、文学观察工具、牺牲地带、动物转型等概念,表明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涉足素由自然科学所垦拓的领域,为人类纪时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与生态实践提供了范式。现今生态批评理论研究跨文化趋向明显,急需建构具有正义性、民族性、整体性特质的中西生态批评对话体系。跨文化生态诗学以多元文化生态诗学相关概念为基础,以生态正义相关问题为导向,从多元到贯通,为新时期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文学观察工具 全球在地化 块茎性 跨文化生态诗学
下载PDF
中华第一贡的质量坚守
6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这是对当时中国酒发祥地——古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酿酒方法。九酝春酒因... 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这是对当时中国酒发祥地——古亳州造酒技术的总结,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酿酒方法。九酝春酒因而被公认为古井贡酒的历史前身,史称“中华第一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质量 《齐民要术》 文字记载 中国酒 中国历史 古井贡酒 发祥地
下载PDF
中西文化对科学规范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成良斌 唐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西方科技人员在对待默顿规范的态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有较大的相关性;文化既然影响了科技人员的价值观,就会进一步影响其行为规范。其实,默顿规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进一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西方科技人员在对待默顿规范的态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有较大的相关性;文化既然影响了科技人员的价值观,就会进一步影响其行为规范。其实,默顿规范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进一步说明文化对科学规范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情境下科技人员应遵循不同的科学规范。这些研究为新时期我国科学规范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规范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问卷调查 默顿
下载PDF
埃及卡尔纳克神庙
8
作者 于志超 《诗词月刊》 2015年第10期51-51,共1页
半岛睛光红海风,尼罗河畔古文明。伫观神庙唯惊叹,多少谜团伴我行。
关键词 神庙 卡尔 埃及 古文明 尼罗河
原文传递
警惕入世后西方文化的渗透
9
作者 桂玉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从文化方面看,加入WTO有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成员国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精华,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价值道德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走向世界。但加入WTO之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渗透,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与... 从文化方面看,加入WTO有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成员国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精华,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价值道德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走向世界。但加入WTO之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渗透,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要警惕西方文化的渗透,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加强“三观”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渗透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农业文明的死亡与投影文明的再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大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3,共9页
华夏农业文明已经死亡,现存于中国的,是一种西方文明的投影,又称投影文明。早期华夏农业文明被西轴线所控制,晚期华夏文明则被沿海的东轴线控制,但由于大陆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东轴线未能推促农业文明的自我转型。它只能在19世纪末无... 华夏农业文明已经死亡,现存于中国的,是一种西方文明的投影,又称投影文明。早期华夏农业文明被西轴线所控制,晚期华夏文明则被沿海的东轴线控制,但由于大陆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东轴线未能推促农业文明的自我转型。它只能在19世纪末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文明 投影文明 西轴线 东轴线
下载PDF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
11
作者 王启忠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2期40-43,共4页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王启忠所谓“关东”,在辞书上解释泛指一般关隘以东地区。具体有三说,一是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以西为“关西”,有“关西将,关东相”、“关西大汉”等说。这一称...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关东文化王启忠所谓“关东”,在辞书上解释泛指一般关隘以东地区。具体有三说,一是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以西为“关西”,有“关西将,关东相”、“关西大汉”等说。这一称谓近代不太流行。二是近代以来人们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格局 关东文化 地方政权 渤海国 东北地区 中原地区 地域文化 关东地区 红山文化 少数民族
下载PDF
大山儿女
12
作者 刘燕芳 《语文天地》 2005年第2期33-33,共1页
山的这边.是农村;山的那边,是城市。山的这边,是淳朴、是厚重:山的那边.是喧哗、是热闹。山的这边,是梦之启蒙;山的那边,是梦之变现.
关键词 儿女 城市 启蒙
下载PDF
《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
13
作者 张进 《书品》 2006年第2期94-94,共1页
本书以中国戏曲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的视野来进行观照和省思,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传统的方法和新的方法,化用中西学术理论进行解析和综合,以翔实、鲜活的内容丰富了戏曲研究和文化研究,并在一些前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 本书以中国戏曲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的视野来进行观照和省思,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传统的方法和新的方法,化用中西学术理论进行解析和综合,以翔实、鲜活的内容丰富了戏曲研究和文化研究,并在一些前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中国戏曲 研究成果 学术理论 戏曲研究 多学科
原文传递
浅析中英姓名文化的共同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粉绒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姓名文化是人类文化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别探究中英两种语言中姓氏的起源、姓名选择的条件、意义以及中英两种姓名模块所呈现的内在特点,挖掘了姓名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政治和历史等时代信息,发现了存在于东西方姓名文化中... 姓名文化是人类文化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别探究中英两种语言中姓氏的起源、姓名选择的条件、意义以及中英两种姓名模块所呈现的内在特点,挖掘了姓名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政治和历史等时代信息,发现了存在于东西方姓名文化中的巨大相同点。使东西方文化研究的璀璨星空更加闪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姓名 中文姓名 起源 内涵 特点 共同点
下载PDF
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华 文胜伟 《科技信息》 2007年第34期222-222,232,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和西方神话"诺亚方舟"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国度的神话传说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在世界观、伦理道德、文化特征方面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 世界观 道德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勤 潘文晋 《科教文汇》 2009年第6期282-282,共1页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体现出许多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体现出许多的差异。了解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会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缩短我们现代化的历程。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跨文化交流 行为和交往方式
下载PDF
湘中三题
17
作者 陈世旭 《群言》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富厚堂沉思 题记:富厚堂是曾国藩功成身退之所。其所在的双峰县荷叶镇处于盆地,边缘环列绵延大山。像所有非凡人物的故乡一样,堪舆家称此间山川田园,浑然一体,乾坤相衔,刚柔相济,是人杰之地。
关键词 刚柔相济 曾国藩 双峰县
原文传递
通过英汉谚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知国 肖媛媛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是语言的花朵。笔者从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对英汉谚语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谚语 中西文化 人文思想 道德观念 宗教思想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应向着非西方世界拓展
19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6-236,共1页
代迅撰文《东方转向不等同于中国转向——兼论中国文化如何应对》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衰落和东方崛起,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了一个东方转向的潮流。东方转向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转向。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东方转向 中国文化 世界范围 代迅
下载PDF
主持人语
20
作者 陈广琛 《诗书画》 2017年第3期40-41,269,共2页
二○一六年,是傅雷先生、朱梅馥女士弃世五十周年。他们与其同时代的很多文化精英,都在相隔不久的一段时间内相继离世。这一切,以及背后的原因,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铭记和反思的。我们对傅雷先生与朱梅馥女士最好的怀念方式,莫过于... 二○一六年,是傅雷先生、朱梅馥女士弃世五十周年。他们与其同时代的很多文化精英,都在相隔不久的一段时间内相继离世。这一切,以及背后的原因,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铭记和反思的。我们对傅雷先生与朱梅馥女士最好的怀念方式,莫过于继续深入理解傅雷先生的精神遗产,继续推进并实现他的理想。傅雷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转型期贯通中西文化的大家,尤其在翻译领域成就斐然。但他的才能又并不专于一隅,而是渗透在中西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种通约融汇不同传统的大胸怀、大气象。这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先生 朱梅 精神遗产 翻译领域 成就斐然 文化理想 德彪西 傅聪 贝多芬 专题探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