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问题的探讨——以犯罪经济学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兵阳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5-37,共3页
当前,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高发,是最使农民工头痛,也是严重危及治安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妥善处置成为当务之急。为遏制该类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将其犯罪化,但问题并未因此得到解决。犯罪背后,隐藏着犯罪分子成本——收益... 当前,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高发,是最使农民工头痛,也是严重危及治安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妥善处置成为当务之急。为遏制该类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将其犯罪化,但问题并未因此得到解决。犯罪背后,隐藏着犯罪分子成本——收益的理性考量,同时也是与追诉机关的博弈。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模型对此问题探讨,进而在犯罪经济学视野下提出防控对策,以期对遏制该罪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 成本——收益 经济模型
下载PDF
使用他人许可证经营烟草的法教义学分析——以集体法益的分析为进路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春晓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64,共10页
使用他人转让的许可证经营烟草的行为是否成立非法经营罪在实务中存在争议。在形式层面,可以证立该类行为违反国家规定,该当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在实质层面,该类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非法经营罪所保护的市场准入秩序。对作为集... 使用他人转让的许可证经营烟草的行为是否成立非法经营罪在实务中存在争议。在形式层面,可以证立该类行为违反国家规定,该当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在实质层面,该类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非法经营罪所保护的市场准入秩序。对作为集体法益的市场准入秩序作限缩性的理解是有效的分析进路,具体而言在运用集体法益解释构成要件时应当遵循法益侵害具体化原则与比例原则,避免通过集体法益与抽象危险犯的组合而导致刑法保护的"双重前置",以准确区分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最大限度地在教义学框架内实现个案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让烟草专卖许可证 非法经营罪 行政不法 集体法益 抽象危险犯
下载PDF
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刑法规制——兼评“两高”最近的司法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凡燕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0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不法中介、商户利用POS机,通过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的行为,给发卡机构、持卡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但原有对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刑事规范不甚明确,实践中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力... 不法中介、商户利用POS机,通过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的行为,给发卡机构、持卡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但原有对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刑事规范不甚明确,实践中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远远不够。2009年12月15日"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这种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通过司法解释来实现对该行为的刑法规制是一种较好的路径选择,但是构成非法经营罪所必备的"违反国家规定"这一要件需要从理论上予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 套现 非法经营 骗取贷款
下载PDF
诈骗犯罪中“冒用他人名义”行为的民法效力依据
4
作者 肖扬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2,共11页
南京李某“冒用他人名义”购买飞机延误险案的争论本质,是诈骗犯罪中“虚构事实”客观构成要件的“冒用他人名义”行为的界定问题。根据民法规则,“冒用他人名义”所表现的名义主体与实际行为主体的形式不符,并非当然地具有民事违法性,... 南京李某“冒用他人名义”购买飞机延误险案的争论本质,是诈骗犯罪中“虚构事实”客观构成要件的“冒用他人名义”行为的界定问题。根据民法规则,“冒用他人名义”所表现的名义主体与实际行为主体的形式不符,并非当然地具有民事违法性,其民事法律效力应根据实质的二阶层路径进行评价。基于统一法秩序要求,刑法中的“冒用他人名义”认定应在民法二阶层评价基础上展开。具体而言,在主体资格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冒用他人名义”行为在具有民事违法性的基础上可能构成诈骗犯罪中的“虚构事实”;在主体资格开放性的法律关系中,单纯的“冒用他人名义”行为因不属于民事欺诈,而不能被认定为诈骗犯罪中的“虚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用他人名义 虚构事实 诈骗犯罪 民事欺诈
下载PDF
自洗钱入罪后的司法适用问题 被引量:56
5
作者 王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51,共11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自洗钱入罪,是在国内顶层设计和国际外在压力下的刑事立法反应,也是改善我国反洗钱司法效果薄弱局面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此次修订改变了我国长期施行的“他洗钱”的单一模式,这相应地给洗钱罪的司法适用带来前...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自洗钱入罪,是在国内顶层设计和国际外在压力下的刑事立法反应,也是改善我国反洗钱司法效果薄弱局面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此次修订改变了我国长期施行的“他洗钱”的单一模式,这相应地给洗钱罪的司法适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表现在自洗钱与上游犯罪的竞合适用、主观认识、共犯认定等若干基本问题。为了提升打击洗钱罪的司法效果,并且结合刑事立法目的和刑法教义学理论,对于自洗钱与上游犯罪的竞合适用问题,应实行数罪并罚;对于洗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认识,需要划分为“自洗钱”与“他洗钱”两种类型来区别认定;同时,以洗钱行为人与上游犯罪本犯的通谋内容为标准,来解决共犯的认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钱罪 自洗钱 数罪并罚 共犯 主观认识
下载PDF
论刑法回应社会热点事件的限度——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冒名顶替”入刑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路正 《政法学刊》 2021年第4期50-59,共10页
通过回应社会热点事件以增设新罪名或增加已有罪名罪状是刑法膨胀的主要路径之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通过特别是其中对"冒名顶替"的犯罪化,再一次强化了刑法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回应程度。基于刑法治理社会的手段属性,其具... 通过回应社会热点事件以增设新罪名或增加已有罪名罪状是刑法膨胀的主要路径之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通过特别是其中对"冒名顶替"的犯罪化,再一次强化了刑法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回应程度。基于刑法治理社会的手段属性,其具有回应热点社会事件的合理性。基于"冒名顶替"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将其入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某一行为能否进入刑法的规制视野,应当综合考察行为所侵害法益的确定性、行为的类型化、行为的可归责性等内容,并兼顾报应和预防的刑罚观。过度地以刑法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仓促、频繁的回应与刑法条文类型化本质相矛盾,易忽略对引发社会问题深层原因的探索,导致刑法权威性丧失,公众刑法信念被削弱。基于犯罪标签的难消解和犯罪附随后果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我国当前并非是以刑法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最佳时机,刑法应谨慎回应社会热点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社会热点 冒名顶替 刑法过度化
原文传递
非法经营罪的适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靖宇 任志贤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1-85,共5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日益增多,范围更加广泛,“口袋”较大,包含多种行为类型,同时对于非法经营罪的定罪量刑各地标准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规范非法经营罪适用、发挥立法监督作用、坚持同类解释方...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日益增多,范围更加广泛,“口袋”较大,包含多种行为类型,同时对于非法经营罪的定罪量刑各地标准不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规范非法经营罪适用、发挥立法监督作用、坚持同类解释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罪 投机倒把罪 口袋罪 同类解释
下载PDF
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差旅费行为的定性研究
8
作者 陈劲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2-62,共11页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差旅费行为的定性,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贪污说与诈骗说之争。赞成贪污说的观点肯定该行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但没有论证清楚其所利用的是何种职务上的便利。赞成诈骗说的观点否定该行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但是该观...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差旅费行为的定性,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贪污说与诈骗说之争。赞成贪污说的观点肯定该行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但没有论证清楚其所利用的是何种职务上的便利。赞成诈骗说的观点否定该行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但是该观点混淆了职务犯罪与普通侵财犯罪的教义学界限。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本质是行使公共权力,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差旅费的行为,应定性为贪污罪,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是职务消费权,职务消费权属于衍生性的公共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旅费 贪污罪 诈骗罪 职务便利 职务消费权
下载PDF
中美两国对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的刑法隐喻——以美国过罪化问题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莎 《政法学刊》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制度并非我国创举,其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过罪化问题的衍生物,是美国类物质整类列管制度对我国毒品管制的强行附着,这容易导致我国刑法中的毒品范围无限扩大、普通化工原料与毒品难以界分。应对来源于美国的芬... 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制度并非我国创举,其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过罪化问题的衍生物,是美国类物质整类列管制度对我国毒品管制的强行附着,这容易导致我国刑法中的毒品范围无限扩大、普通化工原料与毒品难以界分。应对来源于美国的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制度提高警惕,该类物质整类列管只是美国将民众注意力从过罪化问题成功转移至全国公共卫生问题的统治策略,目前美国仍在膨胀不断的刑法中寻求芬太尼滥用危机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芬太尼 过罪化 整类列管 新型合成毒品 毒品犯罪
原文传递
办理贪污案件的法律难点问题研究
10
作者 程远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当前,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实务中适用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案件时普遍存在认识不清、界定不准的问题,未能很好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对共同贪污犯罪问题的法律理论研究... 当前,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实务中适用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案件时普遍存在认识不清、界定不准的问题,未能很好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对共同贪污犯罪问题的法律理论研究力度。在对贪污罪共犯的具体认定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混合主体的共同贪污犯罪案件。认定公款私存行为是否构成贪污行为,是否达到贪污罪上所规定的"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界限,必须严格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罪 共犯问题 法律对策
下载PDF
网络涉罪行为刑法规制论要——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规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旭 王文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3-78,共6页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危害网络安全的涉罪行为游离于刑法之外,使得恪守稳定与谦抑的刑法规范在罪名体系、犯罪主体、刑罚措施以及立法理念等方面脱轨于当前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的"双层社会"。因此,立法应通过扩...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危害网络安全的涉罪行为游离于刑法之外,使得恪守稳定与谦抑的刑法规范在罪名体系、犯罪主体、刑罚措施以及立法理念等方面脱轨于当前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的"双层社会"。因此,立法应通过扩充罪名方式避免刑法真空,严密刑事法网;加大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人追究,进一步完善刑罚梯度;更新刑法理念,通过实质解释寻求"一揽子"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刑法规范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涉罪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 刑法修正案(九) 刑法规制
下载PDF
二元集合法益与累积犯形态研究——法定犯与自然犯混同情形下对污染环境罪“严重污染环境”的解释 被引量:58
12
作者 李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51,共13页
司法解释对"严重污染环境"列举的十七种具体情形属性各异,导致污染环境罪认定存在行为犯与结果犯交叉、法定犯与自然犯混同以及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混同的难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环境法益人本主义、生态主义与秩序主义的定位... 司法解释对"严重污染环境"列举的十七种具体情形属性各异,导致污染环境罪认定存在行为犯与结果犯交叉、法定犯与自然犯混同以及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混同的难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环境法益人本主义、生态主义与秩序主义的定位纷争以及污染环境罪实害犯抑或抽象危险犯的定性困境,进一步探究其教义学根源则在于揭示集合法益的一元主义定性之弊。从发生学意义言之,集合法益应具备目标属性的个体法益和基础属性的超个体法益之整合二元性,受其决定环境法益应界定为以个体法益保护为目标的生态环境体系性法益。进一步根据集合法益和环境法益的特点,可以确定污染环境罪的累积危险犯属性,进而明晰"严重污染环境"作为界定累积危险机能的对象局部破坏性、普遍实施可能性和个体法益威胁性之三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严重污染环境 集合法益 累积犯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属性及对刑罚边界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靖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68-76,共9页
包括刑法在内的我国法律已经逐步作出规定,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就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而言,其刑罚边界不无问题,因为传统的认识往往立足于其侵犯法益的类型,在"超个人法益"和"个人法益"中作出... 包括刑法在内的我国法律已经逐步作出规定,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就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而言,其刑罚边界不无问题,因为传统的认识往往立足于其侵犯法益的类型,在"超个人法益"和"个人法益"中作出了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并不适当和准确,因为刑法其实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确立为行政犯,该罪并不具有典型的法益侵害性;根据法益保护理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性质上欠缺法益侵害性。因而不宜从法益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该罪的刑罚边界。在社会风险增加的大环境下,有必要承认并正视该罪的行政犯属性,合理地调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成为犯罪的刑罚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行政犯 法益侵害性 刑罚边界
下载PDF
我国广义洗钱罪概念下的体系混乱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云飞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41,共12页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刑法第191条、第312条和第349条三足鼎立的洗钱罪刑事立法体系。看似完整、庞大的体系背后却存在罪名逻辑关系混乱、罪名分类体系混乱以及刑罚体系不协调等诸多问题。而上述问题的由来与我国早期以单行刑法新增罪名...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刑法第191条、第312条和第349条三足鼎立的洗钱罪刑事立法体系。看似完整、庞大的体系背后却存在罪名逻辑关系混乱、罪名分类体系混乱以及刑罚体系不协调等诸多问题。而上述问题的由来与我国早期以单行刑法新增罪名、对洗钱侵害法益的曲解、对洗钱罪特征的认识存在误区等历史成因密切相关。有必要对三者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明确刑法第312条洗钱罪的主体地位,修改刑法第191条的内容以弥补故意不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刑事责任或缺问题,协调刑法第312条与刑法第349条之间的量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钱 体系 罪名 刑量 混乱
下载PDF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引发的思考
15
作者 金亚萍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关于保险诈骗共犯的规定,引发刑法理论界诸多争议。文章阐述了对本法条中保险诈骗共犯的理解,非身份者不能成为身份犯罪共犯的观点,以及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分、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保险诈骗罪 注意规定 法律拟制 共犯 法条竞合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分类解读——以法定犯与自然犯的混同规定为核心 被引量:26
16
作者 石亚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65,共14页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 我国《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罪状描述中除了"违反国家规定"之外均是完整的行为描述,没有将"国家规定"的内容具体化。该罪状描述了公害型和环境效用侵害型两种类型,公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有的行为都应当处罚,此时"违反国家规定"不具有实质意义;环境效用侵害型污染环境罪侵害的是一种近似财产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禁止这种侵害行为,需要通过"国家规定"许可部分行为。被违反的"国家规定",应当被限定为与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相关的国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违反国家规定 法益 公害 环境效用
下载PDF
骗取捐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彭赛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0-27,共8页
分析诈骗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关系可以发现,通过强迫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强迫交易罪在我国刑法中被归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且量刑远低于诈骗罪,因而诈骗罪不可能处罚通过欺骗这一平和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行为,内涵于财产处... 分析诈骗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关系可以发现,通过强迫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强迫交易罪在我国刑法中被归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且量刑远低于诈骗罪,因而诈骗罪不可能处罚通过欺骗这一平和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行为,内涵于财产处分自由之中的实现财产处分目的不是诈骗罪的保护法益。基于此,虽然骗取捐助行为中被害人没有实现捐助目的,但由于其并没有对捐助行为的经济回报产生错误认识,因此不存在财产损失;同理,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也不能归责于行为人。再考虑到骗取捐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诈骗罪和相关罪名的刑罚不匹配,因而骗取捐助行为不成立诈骗罪。但骗捐行为可由其他罪名规制,且有必要设立“骗取捐助罪”专门打击骗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捐助诈骗 财产处分目的 财产损失 欺骗行为 犯罪化
原文传递
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出罪化”的理论证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江辉 陈玥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出罪化”,包括将合规作为实体上无罪抗辩的事由和程序上不起诉处理的依据。为完善合规理论的建构,应从法理上为企业刑事合规“出罪化”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在实体上,“企业独立意志理论”强调企业具有独立于自然人的... 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出罪化”,包括将合规作为实体上无罪抗辩的事由和程序上不起诉处理的依据。为完善合规理论的建构,应从法理上为企业刑事合规“出罪化”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在实体上,“企业独立意志理论”强调企业具有独立于自然人的主观意志,通过企业的抽象合规行为和具体合规行为判断企业的独立意志,最终认定企业的刑事责任;在程序上,合规不起诉制度基于域外协商性司法理念而兴起,亦与犯罪预防与社会治理一体化理念、公共利益考量理论、企业自我监管理论具有内在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刑事合规 出罪化 企业独立意志理论 协商性司法
下载PDF
网络虚拟财产刑法规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兵 彭志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8-154,共7页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人可同时参与并在交互活动和可持续的环境中,具有"竞争性、持久性、流通性、价值增加性并业已形成二级市场"的虚拟物品、账号、游戏币或域名等。网络虚拟财产因具有财产属性,受刑法保护...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人可同时参与并在交互活动和可持续的环境中,具有"竞争性、持久性、流通性、价值增加性并业已形成二级市场"的虚拟物品、账号、游戏币或域名等。网络虚拟财产因具有财产属性,受刑法保护。但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普通侵犯财产罪的社会危害性存在差别,只有达到一定危害程度的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才构成犯罪。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原则上应确立刑法保护的虚拟财产的范围,以实现刑法的实质和形式双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财产 刑法规制 刑事政策
原文传递
我国证券市场“抢帽子”行为规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20
作者 周珏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7期35-35,37,共2页
对"抢帽子"行为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证券市场上"抢帽子"操纵行为泛滥的成因。发现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投资者教育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中对&qu... 对"抢帽子"行为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证券市场上"抢帽子"操纵行为泛滥的成因。发现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投资者教育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中对"抢帽子"行为民事赔偿责任规定的缺失是引起"抢帽子"行为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抢帽子"操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抢帽子”行为 法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