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检察机关参与非法证据排除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永明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1-83,共3页
非法证据是指非法获取的证据,包括实体上和程序上非法获取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刑事制度进入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基于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地位和职能,检察机关参与非法证据排除意义重大,即预... 非法证据是指非法获取的证据,包括实体上和程序上非法获取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刑事制度进入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基于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地位和职能,检察机关参与非法证据排除意义重大,即预防非法证据的出现、弥补一元庭审模式的缺陷、实现司法正义。为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参与非法证据的作用,应当规范检察机关参与非法证据规则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非法证据 庭审模式 证据合法性
下载PDF
同步录音录像的双重证据性质及其审查判断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大鹏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为我国实现司法公正的重大举措,既能防止司法机关刑讯逼供,保障程序正义,又能固定证据、保障人权。从证据法的角度来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已逐步得到认可,也即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已经有所突破... 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为我国实现司法公正的重大举措,既能防止司法机关刑讯逼供,保障程序正义,又能固定证据、保障人权。从证据法的角度来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已逐步得到认可,也即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属性已经有所突破,但从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刑事诉讼法作出的解释可以看出,立法机关对于同步录音录像的证据效力、功能定位以及与之相关的证据规则仍有所困惑。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同步录音录像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愈加突出却缺少对应的法律支撑。基于此,需要重新明确同步录音录像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证据价值。也就是说要在承认同步录音录像兼具证明取证合法性和案件事实的双重功能的基础之上,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证明对象,将相应的证据审查判断规则做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讯问同步录音录像 视听资料 被告人供述
下载PDF
中国内地涉港澳民商事诉讼证据公证证明制度之初探——以广东省法院的实践创新为基础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璐 《社科纵横》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随着我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量日趋增加,我国区际司法冲突日益明显,其中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民商事诉讼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对人民法院适用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 随着我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量日趋增加,我国区际司法冲突日益明显,其中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民商事诉讼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对人民法院适用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的实践创新作出学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港澳民商事诉讼 域外证据 证据公证证明制度
下载PDF
疲劳审讯认定与审查实证研究——基于2012-2018年1095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柳柳 《公安学研究》 2020年第1期66-83,124,共19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规定,疲劳审讯属于非法取证行为,以疲劳审讯方法所收集的言词证据应予排除。这一点虽已成共识,但如何认定疲劳审讯却始终无据可依。通过对2012年至2018年间1095份有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规定,疲劳审讯属于非法取证行为,以疲劳审讯方法所收集的言词证据应予排除。这一点虽已成共识,但如何认定疲劳审讯却始终无据可依。通过对2012年至2018年间1095份有关疲劳审讯的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有不少法院已经开展对疲劳审讯所得供述进行排除的实践探索,但囿于疲劳审讯认定标准的阙如,各法院在疲劳审讯的认定与审查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57份对疲劳审讯所得供述予以排除的案例显示,司法实践中存在以时间标准、痛苦规则、无法证明取证合法性三种理由的排除。但即使以时间为认定标准的排除,所依赖的时间依据也不尽相同。其余1038份未直接认定疲劳审讯的案例表明,控方对疲劳审讯缺乏有针对性的证明,法院审查的实质在于保障供述的真实性而非合法性。无论法院最终是否认定疲劳审讯,司法运行中均存在认定标准"差异化"、审查判断"形式化"、非法证据"合法化"的运行偏差,亟须明确统一的疲劳审讯认定标准及相关保障机制,为法院裁判与侦查取证提供规范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审讯 非法证据排除 认定标准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证人当庭翻证问题研究
5
作者 孙志伟 《天中学刊》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我国,庭前证言在规范层面,不仅其证据能力得到了承认,而且审查其证明力的方法也得到了明确;而在实践层面,庭前证言具有了完全证据能力和等同甚至高于当庭证言的证明力。分析显示,我国不应赋予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相同的证据能力,不应... 在我国,庭前证言在规范层面,不仅其证据能力得到了承认,而且审查其证明力的方法也得到了明确;而在实践层面,庭前证言具有了完全证据能力和等同甚至高于当庭证言的证明力。分析显示,我国不应赋予庭前证言与当庭证言相同的证据能力,不应过分推崇印证;在证据能力问题上,应当强化取证过程合法性,限制庭前证言使用范围;在证明力问题上,应当明确庭前证言的采信标准,破除对印证的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证言 当庭证言 证据能力
下载PDF
域外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考察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敏娜 《政法学刊》 2017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司法所采纳,成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种"底限正义"。然而,不同国家在法律传统、司法体制、诉讼理论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置上也...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司法所采纳,成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种"底限正义"。然而,不同国家在法律传统、司法体制、诉讼理论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置上也形成各自的排除模式。在对域外国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法律移植,可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 非法证据排除 启动 审查 救济
原文传递
全部为间接证据案件的审查
7
作者 纪晓慧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往往表现为言词证据缺失或者言词证据表现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是一种较特殊的案件,因而其证据的审查判断必须遵守特殊的规则,其中包括间接证据的属实性、一致性、完整性、排他性和合理性。通过... 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往往表现为言词证据缺失或者言词证据表现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是一种较特殊的案件,因而其证据的审查判断必须遵守特殊的规则,其中包括间接证据的属实性、一致性、完整性、排他性和合理性。通过"链接法"、"排除法"、"反证法"的运用,得出唯一的、排他的正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证据 审查 犯罪事实
下载PDF
原则加例外:重复性供述排除的模式选择——基于解释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强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5-42,共8页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规定了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确立了原则排除、例外允许的排除模式。在继续效力理论下,原则排除、例外允许的模式相较于一概排除和裁量排除说具有正当性。在原则排除视角下,刑讯...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规定了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确立了原则排除、例外允许的排除模式。在继续效力理论下,原则排除、例外允许的模式相较于一概排除和裁量排除说具有正当性。在原则排除视角下,刑讯逼供的文义解释较为狭窄,按照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的要求,应将其扩大解释为狭义的刑讯逼供、严重威胁和非法拘禁等方法。在例外允许视阈下,主体变更和诉讼阶段变更的文义解释不相当,需要运用体系解释扩大对主体变更情形下权利告知的范围。按照目的解释的要求,对于承受能力弱的特殊人群应限缩例外情形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供述 排除规则 解释论 刑讯逼供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规则研究
9
作者 李棒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3-52,共10页
以立法目的之差异为区分,我国的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规则可分为关联性规则和四项排除规则。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各项排除规则存在性质不明、应用失序、内容缺失等三方面的问题。基于对已有规定和域外有益经验的总结,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规则的... 以立法目的之差异为区分,我国的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规则可分为关联性规则和四项排除规则。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各项排除规则存在性质不明、应用失序、内容缺失等三方面的问题。基于对已有规定和域外有益经验的总结,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规则的完善既需有解决“硬伤”的整体性思路,也需要克服“软肋”的阶段性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证据能力 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
下载PDF
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权制度的重构研究
10
作者 刘佳玮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国纷纷设立或建立互联网法院、审判庭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互联网司法案件,电子证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被广泛使用。但在当前的互联网司法中,存在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电子证据真实性难以认证、法律法规杂乱、电子取...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国纷纷设立或建立互联网法院、审判庭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互联网司法案件,电子证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被广泛使用。但在当前的互联网司法中,存在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电子证据真实性难以认证、法律法规杂乱、电子取证规则匮乏等问题。从诉讼目的、法院角色和司法实践来看,对互联网司法中法院的调查取证权进行重构显得十分必要。在重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以法院调查取证为主,当事人提供证据为辅”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其次相应的设立预审法官制度,让预审法官具体行使调查取证权,尝试探索委托调查取证的新模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全国性的电子数据平台,统一取证和认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司法 调查取证 举证责任 区块链 法院
下载PDF
法史视野中的英美证据法学及在中国的影响
11
作者 李培锋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年第1期287-295,共9页
证据法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英美。英美证据法学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在美国进一步发扬光大,到20世纪成为英美国家的一门显学,对英美法系国家及其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世界上证据法学的大部分术语、原则都是从... 证据法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英美。英美证据法学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在美国进一步发扬光大,到20世纪成为英美国家的一门显学,对英美法系国家及其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世界上证据法学的大部分术语、原则都是从英美发展起来的。英美证据法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 证据 国家 证据法 法学
原文传递
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问题再审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翁晓斌 饶淑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3,共9页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的诸多问题依然未得到充分回应,条文间缺乏体... 规范说是民事实体法中证明责任分配规范配置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立法中却未完全体现该原则。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显性证明责任分配规范较以往有小幅增加;从规范说角度,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的诸多问题依然未得到充分回应,条文间缺乏体系化的证明责任考量问题未得到实质性回应;证明责任提示语使用的规范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规范说与消极事实的证明难题尚未厘清;两种证明责任表达方式的区分适用存在混乱,存在过多使用显性证明责任规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根本上是由我国民事实体法之“权利义务型”条文表述模式所致。短期只能以立法解释方式进行补充完善;长期而言,立法者须对民事实体法的条文表述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证明责任规范
下载PDF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3
作者 段丽 牛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9期57-59,79,共4页
刑事诉讼法证人保护制度的框架虽已基本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相当低,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是证人作证率低的重要原因。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应当采取保护的案件、保护对象范围、保护内容过窄,保护义务机关分工不明,保护措施少;同时... 刑事诉讼法证人保护制度的框架虽已基本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相当低,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是证人作证率低的重要原因。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应当采取保护的案件、保护对象范围、保护内容过窄,保护义务机关分工不明,保护措施少;同时在证人作证补偿方面也存在不足。建议:将职务犯罪与部分走私犯罪纳入应当保护的案件范围;注重对有利害关系的人以及证人财产、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增加保护措施;确立完整的保护程序;在公安机关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证人的保护工作;细化补助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作证 证人保护制度 财产安全 精神性人格权
下载PDF
浅谈举证时限的设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争平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34,共2页
浅谈举证时限的设立赵争平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有关当事人举证的时间限制方面没有作出规定。为此,在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当事人举证的期限。这在当事人诉讼法律意识不高或诉讼法律知... 浅谈举证时限的设立赵争平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有关当事人举证的时间限制方面没有作出规定。为此,在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当事人举证的期限。这在当事人诉讼法律意识不高或诉讼法律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是有效果的。因为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时限 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举证 最高人民法院 新的证据 提供证据 案件事实 审判方式改革 举证责任倒置
原文传递
冤假错案防范视阈下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哈腾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冤假错案的发生与传统的以口供等主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核心,应是实... 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冤假错案的发生与传统的以口供等主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构建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核心,应是实现证据审查模式由以主观性证据为中心向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转型,在证据的审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适用原则,贯彻落实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具体要求,广泛运用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审查方法,从证据制度层面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制度 冤假错案防范 主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下载PDF
限制自认的辨识与完善——以76份裁判文书为视角
16
作者 费美望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7-74,共8页
2020年新《证据规定》第七条首次规定了限制自认条款,但该条款对限制自认的定义、分类等界定不够明晰,容易导致司法实践对该条款的适用存在分歧。通过对与该条款相关的76份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将认诺、单纯否认、部分... 2020年新《证据规定》第七条首次规定了限制自认条款,但该条款对限制自认的定义、分类等界定不够明晰,容易导致司法实践对该条款的适用存在分歧。通过对与该条款相关的76份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将认诺、单纯否认、部分自认错误辨识为限制自认的现象,且部分案件亦对限制自认的主体识别错误、对限制自认的证明责任分配辨识错误从而导致判决不公。辨识错误的原因主要为司法人员对自认和限制自认的内涵认识不一、自认制度的非约束性、对限制自认的分类不合理、对限制自认的证明责任分配认定有别、自认配套制度的缺乏等。应当明确界定自认和限制自认的构成要件,根据司法实践将限制自认分为抗辩型限制自认和否认型限制自认,明晰限制自认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不断完善自认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认 限制自认 抗辩 证明责任
下载PDF
浅谈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17
作者 杜焱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62-63,共2页
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法律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引起立法机关重视,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关键词 举证责任分配 分析评价 制度完善
下载PDF
中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进程比较研究
18
作者 赵军 肖茜莹 《行政与法》 2015年第8期114-121,共8页
一项法律规则的立法进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其内涵、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完善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与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立法进程的比较研究,结合不同阶段法治氛围下的刑事法律价值的考量,简单梳理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 一项法律规则的立法进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其内涵、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完善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与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立法进程的比较研究,结合不同阶段法治氛围下的刑事法律价值的考量,简单梳理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演进历程,以期为深入探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 定罪量刑
下载PDF
法官调查取证制度的合理构建 被引量:36
19
作者 胡利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6期70-74,共5页
法官调查取证是与诉讼模式选择密切相关的重要的诉讼制度。法官调查取证在时间上应当在庭前完成,主体上由专门庭前法官承担,在方式上、原则上采取间接取证和例外直接取证。按法定程序进行证据交换质证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否则不发生法... 法官调查取证是与诉讼模式选择密切相关的重要的诉讼制度。法官调查取证在时间上应当在庭前完成,主体上由专门庭前法官承担,在方式上、原则上采取间接取证和例外直接取证。按法定程序进行证据交换质证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作为庭前的法官调查取证,不是庭审程序的必经程序。一般情况下庭审程序之前没有法官调查取证程序,只有在遇到法定情形才可能为之,即庭审程序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法官调查取证,庭前取证服务于庭审程序,通俗是说庭前调查取证程序并非必设,即便启动时也只能限定在最小范围和有的确需要调查的必要,并且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或者之前告知利害关系人,他们有权提出书面异议,以衡平当事人的诉讼利益,从而提升价值绩效,最终形成制度性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取证 庭前取证 被动取证 调查取证 中立取证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海 顾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1-53,共3页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人证言 强制作证 拒绝作证 宣誓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