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史视域下的近代中国民商法学研究
1
作者 李婧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8-43,共6页
近代学者对民商法学之研究,就纵向角度而言,数量众多、视角多元;就横向角度而言,涌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若干代表作,如陈瑾昆的《民法通义总则》、戴修瓒的《民法债编总论》以及王宠惠的《比较民法概要》。这些著作构建了近代民商法学科,... 近代学者对民商法学之研究,就纵向角度而言,数量众多、视角多元;就横向角度而言,涌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若干代表作,如陈瑾昆的《民法通义总则》、戴修瓒的《民法债编总论》以及王宠惠的《比较民法概要》。这些著作构建了近代民商法学科,开启了现代民商法学的发展。总体而言,近代民商法学史具有三大特征: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问题,注重总则部分的探究;实体法和具体制度成为研究热点,程序法成果较少;国别研究、比较法研究是其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史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论我国典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芹 陈建伟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权制度 中国 民法 立法研究 法律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商事法律存在之社会基础初探
3
作者 曾丽玮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8-30,共3页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大量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而这些民商方面的法律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了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大量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而这些民商方面的法律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了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鉴古明今,我国民法典的制订应从社会实际出发作全盘考虑,以期适合国情、顺应民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民商事法律 社会基础 农业政策 商业政策
下载PDF
探索历史的真迹——评黄宗智《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4
作者 边树政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9-112,115,共5页
清代民法为任何一个对法制史有所涉猎的人所熟悉 ,但人们大都是从清代官方的表达中对它加以了解的。美国学者黄宗智在《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一书中 ,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清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与清代官方表达之间有... 清代民法为任何一个对法制史有所涉猎的人所熟悉 ,但人们大都是从清代官方的表达中对它加以了解的。美国学者黄宗智在《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一书中 ,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清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与清代官方表达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即实践与表达的背离。这使读者们不得不努力追忆以往所读过的清代官方表达与前人著说 ,与黄先生的观点做一番对照 ,以探求历史的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智 《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学术研究 书籍评论
下载PDF
礼——传统民法渊源与制度重合之特征
5
作者 曹智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31-33,共3页
中国传统民法是中华法律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征。文章结合“礼”的含义与功能,阐析了“礼”之渊源与制度重合的特征。
关键词 传统 民法 渊源 制度
下载PDF
浅析制约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诸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强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英国著名的古代法史学者梅因指出"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这话虽不失绝对和武断,却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古代国家对私权益的漠视和民事立法的薄弱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作者以中... 英国著名的古代法史学者梅因指出"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这话虽不失绝对和武断,却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古代国家对私权益的漠视和民事立法的薄弱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作者以中国古代国情为出发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浅析了制约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诸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民法 民事法律关系 私法 自然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