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4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协调关系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朱要龙 谭鑫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文章基于协调的含义,把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解读为两者的同趋性、互动性、协调性,并通过聚类分析、VAR模型、协调度C模型和协调发展系数D模型,在实证层面对这三个特性进行解读,我们得出: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发... 文章基于协调的含义,把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解读为两者的同趋性、互动性、协调性,并通过聚类分析、VAR模型、协调度C模型和协调发展系数D模型,在实证层面对这三个特性进行解读,我们得出: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发展虽然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在空间维度上并未实现同趋分布;再次二者的互动作用不明显,尤其表现在人口城镇化对产业非农化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我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观测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度问题:16州市中除昆明外,其余15州市均表现出不协调的特性。这些研究结论将为推进云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产业非农化 协调关系 云南
下载PDF
福建省流动人口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 朱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1,共7页
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较翔实的基础资料和实地抽样调查数据 ,分析研究了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点进而摸清其流动规律 ,探讨流动人口对福建社会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特征 福建省
下载PDF
甘肃省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志仪 曹建云 《西北人口》 2006年第3期13-15,19,共4页
本文从甘肃省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自然密度着手,对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耕地密度和人口综合经济密度状况对甘肃省人口分布的现状做出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引导人口在地区间合理分布的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人口分布 人口自然密度 耕地密度 人口综合经济密度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428
4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82,共10页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口分布 GIS 中国
下载PDF
流动人口迁移距离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但俊 阴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距离 城镇化 区域差异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城市人口一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6
作者 张振龙 吴迪 蒋灵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探究两者协调关系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多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人口结构与产...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探究两者协调关系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多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及其障碍因素,并以苏州市为例,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单元,选取2010年、2020年为研究断面,分析其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过程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苏州市2010年、2020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均值均大于0.975,说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程度高。(2)2010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度均值为0.529,2020年数值上升0.009,协调发展度提升主要源自“濒临失调区一勉强协调区一初级协调区依次演进”的贡献,协调发展整体水平呈现“两轴多片”分布格局。(3)人口就业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制约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最后,提出分区分类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苏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发展度 苏州市 乡镇街道尺度
下载PDF
人口迁移的动态分析
7
作者 李永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5-67,共3页
本文分析城乡人口迁移的规律.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特征向量 动态分析 差分模型
下载PDF
对贵州省“大分散、小集中”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应政 吴贵胜 《贵州水力发电》 2005年第3期25-29,共5页
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推进,贵州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期。虽然贵州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给水库移民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贵州省各级移民工作者从贵州省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水库移民工作中总结出... 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推进,贵州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期。虽然贵州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给水库移民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贵州省各级移民工作者从贵州省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水库移民工作中总结出了富有贵州特色的“大分散、小集中”有土安置模式,并在实施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这一安置模式的背景、特点、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管理 水库移民安置 “大分散、小集中”有土安置模式 贵州省
下载PDF
智力迁移与人才流动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善余 毛爱华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5期58-62,41,共6页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近年中国高素质人才由中西部地区大量向东部地区迁移,沿海大城市是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吸纳地。与高素质人才流动有关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对全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显著...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近年中国高素质人才由中西部地区大量向东部地区迁移,沿海大城市是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吸纳地。与高素质人才流动有关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对全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应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置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向重点建设地区流动,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受教育程度
下载PDF
京津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童玉芬 刘晖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7,共13页
高学历人口的空间合理集聚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的现实诉求,也是中国人口学科向空间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使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度... 高学历人口的空间合理集聚既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的现实诉求,也是中国人口学科向空间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使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度京津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集聚格局并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京津冀高学历人口呈向心集聚特征,沿点轴演化模式演变。高学历人口的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北京与天津不仅具有"虹吸效应"吸纳河北省高学历人口,同时也具有"溢出效应",促进河北相邻地区提高人口集聚力。高学历人口的集聚呈现高高和低低连片分布,人口增长极和人口洼地并存。在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相互博弈下,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与天津为中心、河北省为外围的高学历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其中,高端医疗设施、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知识溢出发挥向心力作用,吸引高学历人口向北京与天津两大中心集聚。地理距离与高额的城市消费发挥离心力作用,推动高学历人口向外围地区扩散。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高学历人口的空间优化配置。只有推动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向河北腹地转移,优化科研机构空间布局,加速交通网络建设,才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学历人口 空间集聚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宋月萍 宋正亮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利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医疗保障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后,参加医疗保险... 利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医疗保障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后,参加医疗保险将使流动人口的人均非医疗消费提升6.5%。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与流动人口消费水平显著正相关,保障水平越高的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刺激作用越大,在本地参保将使流动人口非医疗消费增长13.4%。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预防性储蓄。参加医保可以降低流动人口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稳定消费预期,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消费。据此,文章提出了通过稳步提高医保统筹层次、逐步推进医保险种整合、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有效补充来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以此促进流动人口消费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流动人口 消费 预防性储蓄
下载PDF
少数民族分布重心向东走还是向西移?
12
《社会观察》 2005年第5期58-58,共1页
中国民族分布最基本的格局是汉族主要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在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有了不小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张善余,曾明星对此作了分析。
关键词 少数民族分布 中国 经济发展 人口分布 增长率
下载PDF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人口在天山北坡东路的流迁
13
作者 韩有栋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8-21,共4页
民国时期哈萨克人口在天山北坡东路的流迁异常活跃,受国际和国内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入、迁出和返迁现象。天山北坡东路哈萨克人口的流迁反映了民国时期哈萨克族的转型发展期面临的困境,研究天山北坡东路哈萨克人口的流迁有助于我们了... 民国时期哈萨克人口在天山北坡东路的流迁异常活跃,受国际和国内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入、迁出和返迁现象。天山北坡东路哈萨克人口的流迁反映了民国时期哈萨克族的转型发展期面临的困境,研究天山北坡东路哈萨克人口的流迁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哈萨克族的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 人口 天山北坡东路 流迁
下载PDF
基于人口集聚的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胜今 衣尚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9,共12页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乎东北振兴战略的成效。本文在对一系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获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路径分析进一步探索人口集聚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理。建立城...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乎东北振兴战略的成效。本文在对一系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获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路径分析进一步探索人口集聚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理。建立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反映东北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的截面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直观展现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水平,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吉林省的长春市以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为东北地区综合竞争实力最高的城市,同时各省份城市竞争力也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口集聚以及其他因素与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关系进行了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于城市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用施加,以人口规模施加的直接效用和公共财政收入施加的间接效用为主,而人口密度虽然也会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综合效用,但是其效用水平低于其他影响因素。东北地区应进行统筹规划以避免区位和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城市之间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还应提高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人口集聚 因子分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青年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全成 张露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68,192,共12页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当前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以租购房为主。“历史时空中的生命”,即个体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对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购房概率是:80后优于90后,出生地点的行政级别与购房概率...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当前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以租购房为主。“历史时空中的生命”,即个体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对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购房概率是:80后优于90后,出生地点的行政级别与购房概率正相关;生命历程中的“个体能动性”因素即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就业单位性质,“相互联系的生活”即社会网络、“生命的时机”即婚姻和流动,都与青年流动人口的购房概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为促进青年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或租房,实现青年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实施房价调控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流动人口 生命历程 租购选择 住房保障
原文传递
美国的领土扩张与人口迁移
16
作者 鲁秀琴 《地理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领土扩张 人口迁移 政治 经挤
下载PDF
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其流动——兼论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说 被引量:17
17
作者 行龙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25,共9页
清代咸丰朝以后 ,华北四省的人口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 ,这一地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局面。严重的人口压力和由此产生的谋求基本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 ,造成了华北地区人口成百万地向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迁移。在人口压力的驱动下 ,近代华北农村... 清代咸丰朝以后 ,华北四省的人口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 ,这一地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局面。严重的人口压力和由此产生的谋求基本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 ,造成了华北地区人口成百万地向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迁移。在人口压力的驱动下 ,近代华北农村技术经济作物的扩大 ,亦农亦商的普遍趋向 ,以副补农的普遍存在等 ,都可以视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表征。判断明清以来中国农业有无发展 ,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位工作日劳动生产率的狭窄范畴。衡量农业发展的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 黄宗智 工作日 近代 生产力 扩大 人口压力 有无 应当 存在
全文增补中
关于乌鲁木齐市皖籍农民工“逆流动”的理论探索
18
作者 张琳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托达罗(Todaro,1969)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说把劳动力迁移作为农村劳动力对于城乡之间存在的预期收入差距做出的反应,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迁移现象——农民工大多迁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国东部地区——的确具有一般的解释力。但除这一主流... 托达罗(Todaro,1969)的绝对收入差距假说把劳动力迁移作为农村劳动力对于城乡之间存在的预期收入差距做出的反应,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迁移现象——农民工大多迁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国东部地区——的确具有一般的解释力。但除这一主流趋势之外,我国的中部地区亦有相当多的农民工流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北地区,出现了“逆流动”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皖籍农民工的调查访谈,取得了实地的第一手资料,以期对“逆流动”理论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逆流动 社会关系网
下载PDF
怎样才算“会听”
19
作者 梁祝 《湖南教育(上旬)(A)》 1999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中心意思 “三” “二” “一”
下载PDF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1
20
作者 魏万青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73,245,共22页
以往关于户籍制度对收入的影响的诸多研究基本上遵循的是工资差异分解模型的思路。然而,将外来人口和本地市民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无法克服样本选择性与遗失关键变量带来的偏误。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新近发展的倾向... 以往关于户籍制度对收入的影响的诸多研究基本上遵循的是工资差异分解模型的思路。然而,将外来人口和本地市民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无法克服样本选择性与遗失关键变量带来的偏误。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新近发展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并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法进行统计推断,以克服小样本偏误,试图回答户籍限制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非常显著,克服选择性偏误之后的负向效应要高于普通回归结果和代理变量回归结果;(2)户籍限制对倾向得分较低的流动人口的收入效应是正向的,对倾向得分较高(能力较高)的流动人口产生影响为负;(3)这一不利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推进变得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流动人口 选择性偏误 倾向得分匹配法 HTE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