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关于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
1
作者 王进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0-64,81,共6页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实践中,非常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主张。他强调,要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党内事务由全体党员决定;重大问题应征求全体党员意见;要认真实行党内选...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实践中,非常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主张。他强调,要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党内事务由全体党员决定;重大问题应征求全体党员意见;要认真实行党内选举制和报告制;要允许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党员具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主体地位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道路论证方式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5-70,88,共7页
针对俄国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先后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普列汉诺夫在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中,通过例举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 针对俄国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先后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普列汉诺夫在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中,通过例举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力批判了民粹主义;列宁则从具体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出发,揭示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粉碎了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有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只有具体分析,才能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普列汉诺夫 俄国民粹主义 俄国资本主义 批判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茜 佟明燕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0-93,共4页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挤压,也...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挤压,也有市场经济、网络技术发展负面效应所造成的民众思想的复杂化,更有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因此,为进一步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有必要对这些挑战展开分析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挑战
下载PDF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再理解 被引量:6
4
作者 侯铁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94,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 ,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个人社会本质异化状态的概括 ,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体系异化性质之批判 ,并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后革命时代的阶级斗争——以阿尔都塞对斯大林的批评为视角
5
作者 王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阿尔都塞揭示了斯大林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现实困境与哲学根源,批判了经济主义与人道主义内在相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质及其斯大林式的表现形式,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背景下提炼出后革... 阿尔都塞揭示了斯大林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现实困境与哲学根源,批判了经济主义与人道主义内在相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质及其斯大林式的表现形式,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背景下提炼出后革命时代"阶级斗争"的基本问题,探讨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特征与运行机制。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深入分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拓展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斯大林主义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法哲学观探微
6
作者 包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熠熠闪光的思想宝库中,恩格斯提出和论述了一些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科学阐明了国家和法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命运的观点,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创造性地...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熠熠闪光的思想宝库中,恩格斯提出和论述了一些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科学阐明了国家和法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命运的观点,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平等义务观念,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方法论。晚年恩格斯法哲学革命的科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恢复法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揭示了法的社会本质并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晚年 法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奥伊泽尔曼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艳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5,共6页
2003年和2005年,俄罗斯著名学者奥伊泽尔曼教授先后推出两部姊妹篇著作《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以及《为修正主义正名》,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反思视角,对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省察和自我批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包含有... 2003年和2005年,俄罗斯著名学者奥伊泽尔曼教授先后推出两部姊妹篇著作《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以及《为修正主义正名》,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反思视角,对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省察和自我批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包含有乌托邦主义的因素",以及"还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以历史公正"的重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乌托邦主义 教条主义 修正主义
下载PDF
人本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关系辩证 被引量:2
8
作者 雷勇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1,共5页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存在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根本地对立起来的不足。本文认为,研究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存在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根本地对立起来的不足。本文认为,研究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是不矛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宗教理论等都直接影响了马克思,成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费尔巴哈崇拜者。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赋予了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说;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马克思 人本主义 实践
原文传递
经验批判主义原则同格的唯物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认识论分析
9
作者 王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2,共3页
恩斯特.马赫在对唯物主义进行实证式的调和时所采用的经验批判主义态度,是以其沿袭心理学与物理学的基础并冠以费希特式的主观唯心主义内在论的元素之归结,系统自贝克莱之后种种包括孔德、穆勒实证主义哲学之后产生的一种所谓的包罗万... 恩斯特.马赫在对唯物主义进行实证式的调和时所采用的经验批判主义态度,是以其沿袭心理学与物理学的基础并冠以费希特式的主观唯心主义内在论的元素之归结,系统自贝克莱之后种种包括孔德、穆勒实证主义哲学之后产生的一种所谓的包罗万象的哲学认识论体系。而构成马赫本人乃至整个马赫主义的最核心的部分莫过于在"要素"概念下的原则同格的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了。而贯穿始终的一条基本的潜在规则则是在以感觉方式是感觉的复合之下的"马赫式"认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 经验批判主义 要素 心理元素 整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法哲学观的形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巴黎手稿》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学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18,共7页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时期,形成于《巴黎手稿》的完成。马克思对法哲学的研究源于对物质生活关系的探讨, 在政治经济学中最终找到答案,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也是马克思法哲学 的创立时期,...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时期,形成于《巴黎手稿》的完成。马克思对法哲学的研究源于对物质生活关系的探讨, 在政治经济学中最终找到答案,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也是马克思法哲学 的创立时期,途中未经费尔巴哈的影响,而是他独立研究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本体论 价值观 方法论
下载PDF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秀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是经由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直至斯大林体系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与2 0、30年代苏联哲学讨论密切相关的理论发展过程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30年代以后 ,以凯德洛夫和科普宁为代表...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是经由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直至斯大林体系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与2 0、30年代苏联哲学讨论密切相关的理论发展过程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30年代以后 ,以凯德洛夫和科普宁为代表的认识论派对突破斯大林体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全面了解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该体系的利与弊 ,并由此正确认识和发展、完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板块说 推广说 哲学体系 评价 普列汉诺夫 斯大林 凯德洛夫
下载PDF
对“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质疑
12
作者 马征 李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59-62,共4页
由黑格尔提出的"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术界和研究者的思想,很少有人对此质疑过。恩格斯是这一观点的第一个追随者,他认为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历史的方法,二... 由黑格尔提出的"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术界和研究者的思想,很少有人对此质疑过。恩格斯是这一观点的第一个追随者,他认为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历史的方法,二者起点相同,平行前进。而在马克思那里,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命题被消解或悬搁。马克思关注的首先是揭示历史现象的当代意义,或者说如何把当代眼光引入到对历史现象的阐释之中,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获得了厚实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和历史一致 马克思 恩格斯 差异
下载PDF
从马克思哲学革命反思当代金融危机
13
作者 孙晓艳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1期31-34,共4页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其扎根的土壤,也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意识的选择。而今,西方社会面临金融危机,而中国正别无选择地加入世界资本运动的现代化过程,这一现实更需要我们对...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其扎根的土壤,也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意识的选择。而今,西方社会面临金融危机,而中国正别无选择地加入世界资本运动的现代化过程,这一现实更需要我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理论的"自觉"。文章以此为契机,分别从马克思哲学革命展开的基本问题域、根本问题及其真正性质与意义反思并解读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实质与根本解决道路,以期为从根本上认清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金融危机 市民社会 社会权力 异化 生存论
下载PDF
布哈林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探析
14
作者 张保和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0-64,共5页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联共(布)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由斯大林提出,布哈林进一步阐述并...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联共(布)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由斯大林提出,布哈林进一步阐述并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在继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总崩溃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林 资本主义总危机 理论探析
下载PDF
党内民主: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列宁早期党内民主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东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1-65,99,共6页
列宁早期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他认为实现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要在自由批评与讨论的基础上实现党在思想上的统一;高度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对缩小党内意见分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在少数服从多数... 列宁早期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他认为实现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要在自由批评与讨论的基础上实现党在思想上的统一;高度重视党的代表大会对缩小党内意见分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上保障少数,促进党的团结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早期 党内民主 党的团结统一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社会主义观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金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32,共4页
结构社会主义者主张用公有制、国家计划、人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力来界定社会主义 ;价值论者主张用平等、正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并将其作为建构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要素。结构论与价值论都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 ,对社会主义进行的理性再思... 结构社会主义者主张用公有制、国家计划、人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力来界定社会主义 ;价值论者主张用平等、正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并将其作为建构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要素。结构论与价值论都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 ,对社会主义进行的理性再思考 ,在前苏联东欧共产党政权跨台、社会主义处于历史低谷的今天 ,这些学者的探索显得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结构社会主义 价值社会主义 流派 述评
全文增补中
浅谈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历史与阶级意识》读后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瑞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3-295,共3页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乔治.卢卡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在他的代表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运用其特有的总体范畴哲学和物化的观点详细阐述了"阶级意识"这个观点,而对于该观点的认...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乔治.卢卡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在他的代表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运用其特有的总体范畴哲学和物化的观点详细阐述了"阶级意识"这个观点,而对于该观点的认识正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意识 总体范畴哲学 物化 等级意识 虚假意识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人生观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宇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传统教科书以物质世界观为基础,从单纯的客体性原则出发理解人生问题,构建了一种"物本主义"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极大地束缚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构成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观念障碍。要超越传统教科书人生观的局限,合理... 传统教科书以物质世界观为基础,从单纯的客体性原则出发理解人生问题,构建了一种"物本主义"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极大地束缚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构成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观念障碍。要超越传统教科书人生观的局限,合理说明人生观相关问题,就必须立足于实践的内在本性和规律,扬弃旧哲学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抽象对立,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客观规律与主观目的统一起来,在人的社会存在的历史性展开中去寻求人类生命的意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观问题上实现的根本变革,也是其社会意义的根本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本主义 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人生观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形成、特征和缺陷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耕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39,共10页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形成始自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929年出版的芬格尔特、萨尔文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1931年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程》,标志着苏...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形成始自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929年出版的芬格尔特、萨尔文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1931年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程》,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引证的列宁、恩格斯的著作多于马克思的著作这一文献格局,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和为现行政策作论证,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在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1932、1934年出版的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成;而1938年出版的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最终确立。尽管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深化并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但从总体上看,它忽视了实践的世界观或本体论意义,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颠倒了马克思哲学的总体逻辑。其根本缺陷就在于,向以自然为本体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
作者 王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贡献 实践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