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峧霓 丁盛 何昌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89-191,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变化,为杜仲复方配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取清炒法、砂炒法和烘烤法来炮制杜仲样品,对比分析3种炮制方法的结果,然后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药杜仲炮制方法及与续断不同配伍的化学变化,为杜仲复方配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取清炒法、砂炒法和烘烤法来炮制杜仲样品,对比分析3种炮制方法的结果,然后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UV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烘烤法炮制前后杜仲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比较,烘焙法虽然需要的时间较长(107 min),但其断丝率和成品率分别为(97.89±0.52)%和(89.75±0.93)%,明显高于清炒法(32 min)的(86.15±0.33)%和(54.00±0.84)%(P<0.05),以及砂炒法(6 min)的(92.31±0.64)%和(64.73±0.71)%(P<0.05),且损失率为(9.64±0.98)%,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的(45.65±0.73)%和(31.43±0.79)%(P<0.05)。经炮制,杜仲的木脂素类和环烯醚类等化学成分明显减少(P<0.05),但杜仲胶、微量元素、氨基酸和其他成分的变化并不显著。杜仲和续断的配伍比例会对生品配伍以及炮制品配伍中的绿原酸含量产生影响,2者关系密切。结论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和炮制与配伍的方法具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炮制 续断 配伍 化学研究
下载PDF
甘蔗渣多糖的纯化工艺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许聪 刘莉 +3 位作者 张璐 翁立冬 孙学刚 刘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甘蔗渣中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用Savage法、TCA法脱蛋白;用双氧水法、活性炭法脱色;用AB-8,DB301,D101,MG-1大孔树脂纯化甘蔗渣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最佳工艺为用Savage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MG-1型... 目的:研究甘蔗渣中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用Savage法、TCA法脱蛋白;用双氧水法、活性炭法脱色;用AB-8,DB301,D101,MG-1大孔树脂纯化甘蔗渣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最佳工艺为用Savage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MG-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上样量为0.3 g,柱高35 cm、流速10 mL/15 min),经富集后甘蔗渣多糖的含量由51.11%提高到了83.57%。结论:本实验为甘蔗渣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提供了参考,为甘蔗渣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多糖 脱蛋白 脱色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工艺
原文传递
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舒德忠 彭其胜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8月出院病历340份,内、外科病区每个科室抽取20份,共17个科室,对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5.88%,传染科除外,其余科室都使...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8月出院病历340份,内、外科病区每个科室抽取20份,共17个科室,对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5.88%,传染科除外,其余科室都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其中内科使用率58.64%,外科使用率为50.83%;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最多,在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溶媒用量、使用疗程、药物联用及更换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规范,也影响了其合理使用。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率较高,用药不合理情况比较普遍,须加强管理;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内容也需更加规范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乐”与中国古代审美体验
4
作者 高越 黄念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乐(lè)”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重要的理论范畴。其美学意蕴有三:是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审美愉悦感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国古代以诗、乐(yuè)、舞为代表的艺术创造或审美活动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理论提摄;是审美体验... “乐(lè)”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重要的理论范畴。其美学意蕴有三:是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审美愉悦感的重要体现;是对中国古代以诗、乐(yuè)、舞为代表的艺术创造或审美活动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理论提摄;是审美体验活动之高级阶段审美主体的超越性精神体验的表征。“乐(lè)”作为审美体验,贯穿于审美体验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呈现为“即身”之乐、“会心”之乐、“神游”之乐三个依次递进的不同体验层次。就其审美体验中所蕴含的超越性而言,“乐”又主要呈现为以“和”为旨归的儒家之“乐”境界、以“妙”为旨归的道家之“乐”境界和以“圆”为旨归的禅宗之“乐”境界。“乐”比“美感”更适用于描述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活动的层次性、超越性以及对审美境界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 审美体验 美学意蕴 审美层次 境界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