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4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与冯友兰哲学史史观之比较
1
作者 李清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都对中国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仍同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柔杂在一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哲学 胡适 哲学思想 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 史料 历史家 哲学家 学案
下载PDF
贺麟早期文化哲学思想初探
2
作者 张嘉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激起了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谋求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民族文化的振兴促进民族的复兴。贺麟就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凭借着自己对祖国、民族和历史文化的热...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激起了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谋求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愿望,希望通过民族文化的振兴促进民族的复兴。贺麟就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凭借着自己对祖国、民族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中国文化建设强烈的使命意识,对五四运动以来的中西文化冲突作了双重的历史反思,提出在内容和形式上汲取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继承而不是割断传统文化,通过中西文化的辩证互补和融汇贯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与进步。尽管他的文化思想还不能为中国文化指出正确的发展道路,但他的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情怀和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一、从文化体用关系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上把握文化的实质。贺麟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以主体逻辑心、直觉和理智为本位的本体论与以理性直觉和理智分析为特征的认识论的辩证统一。他以此为基础,运用体用合一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想 贺麟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冲突 历史文化 体用关系 精神文化 中国文化建设 民族文化发展 外来文化
下载PDF
唐君毅论《般若无知论》之主旨辨析
3
作者 张云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从三个方面对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中有关《肇论》之《般若无知论》的诠释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唐先生有关般若智慧体性的论述,与佛教般若学自身理论及《般若无知论》的实质内容相比较,出现了一定的疏离与偏差。唐先生并未严格遵... 从三个方面对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中有关《肇论》之《般若无知论》的诠释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唐先生有关般若智慧体性的论述,与佛教般若学自身理论及《般若无知论》的实质内容相比较,出现了一定的疏离与偏差。唐先生并未严格遵循诠释学的"对象自主性规则",而更多从"诠释者"自身意向出发,所以才出现了上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般若无知论 心知问题 诠释
下载PDF
冯契智慧论——基于古代中西方智慧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玉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分析了冯契对智慧理解的独到之处,认为冯契强调智慧使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智慧的境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达到的。指出哲学家们尤其是冯契对智慧的理解对于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 分析了冯契对智慧理解的独到之处,认为冯契强调智慧使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智慧的境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达到的。指出哲学家们尤其是冯契对智慧的理解对于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冯契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儒道关系解析
5
作者 汪频高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41-43,共3页
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徐复观对孔门艺术精神和庄子艺术精神这两个典型的阐释是并列平铺、各成系统的。中国艺术精神虽由庄子来彰显,但孔门毕竟也不是全无此义。所以,徐复观在全书之首特意安排一章写孔门艺术精神,实为其"儒道... 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徐复观对孔门艺术精神和庄子艺术精神这两个典型的阐释是并列平铺、各成系统的。中国艺术精神虽由庄子来彰显,但孔门毕竟也不是全无此义。所以,徐复观在全书之首特意安排一章写孔门艺术精神,实为其"儒道会通"做好铺垫。在徐复观看来,生命的艺术境界实为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为人生而艺术实为儒道两家艺术精神的共同本质,而庄子虚静之心,也是儒家仁义道德可以自由出入之地,由此,徐复观打通了孔子的道德心与庄子的审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孔子 庄子 虚静 儒道会通 牟宗三 共法说
下载PDF
熊十力的經學内聖論
6
作者 胡治洪 《孔子学刊》 2019年第1期140-151,10,共13页
内聖爲外王之根本,而宇宙本體又爲内聖之根本,亦即道德之本原。~①熊十力認爲,六經對本體論多有發明。針對唐玄奘鄙薄儒學"六爻深赜,拘於生滅之場;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亦即以爲儒家不見體的説法,他反質道:"孔子系《... 内聖爲外王之根本,而宇宙本體又爲内聖之根本,亦即道德之本原。~①熊十力認爲,六經對本體論多有發明。針對唐玄奘鄙薄儒學"六爻深赜,拘於生滅之場;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亦即以爲儒家不見體的説法,他反質道:"孔子系《易》,曰‘易有太極’,六十四卦之義,皆此一極之散著,又無不會歸此一極,謂《易》不見體可乎?《春秋》本元以明化,董子《繁露·重政》云‘元猶原也’,此則與《易》義相會。《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春秋》建元即本斯旨,一家之學,宗要無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下载PDF
如何理解牟宗三的哲学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8,共10页
牟宗三的哲学思想极富个性而且著述丰厚,因此我们很难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他的哲学观。由于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性体"的本质属性乃是内在而且超越的道德实体,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逆觉体证"等道德意识唤醒或激... 牟宗三的哲学思想极富个性而且著述丰厚,因此我们很难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他的哲学观。由于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性体"的本质属性乃是内在而且超越的道德实体,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逆觉体证"等道德意识唤醒或激活人人具有的"智的直觉"以呈现之从而获得自由,这就是牟宗三哲学观的核心要义。牟宗三所构建的"道德的形上学"体系综合阐释了中西哲学思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此,研究和探索他的哲学观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哲学观 性体 智的直觉
原文传递
张岱年的“兼和”论——为纪念恩师张岱年诞辰100周年而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鄂培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90-95,共6页
张岱年先生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为中国哲学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模式,为中国文化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新的文化模式,提出了新的哲学范畴"兼和"。"兼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 张岱年先生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为中国哲学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模式,为中国文化更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并建立了新的文化模式,提出了新的哲学范畴"兼和"。"兼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与西方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古代辩证思维的现代化和西方辩证法的中国化,既弥补了"中庸"思想的不足,又丰富了西方辩证法。"兼和"准确表述了矛盾的对立、斗争("两")与统一、和谐("一")的关系。"兼和"范畴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哲学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 模式更新
下载PDF
五四“批孔”与儒学发展新阶段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甜 杨传召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古代中国的儒学发展以皇权建立为界,可分为先秦时期的德性政治儒学与秦汉以来的威权政治儒学两个阶段,二者在思想背景与内在精神上有极大差异。德性政治儒学强调个人修养上的推己及人,强调权责对等、关系对应,在父子、夫妻、君臣关系中... 古代中国的儒学发展以皇权建立为界,可分为先秦时期的德性政治儒学与秦汉以来的威权政治儒学两个阶段,二者在思想背景与内在精神上有极大差异。德性政治儒学强调个人修养上的推己及人,强调权责对等、关系对应,在父子、夫妻、君臣关系中强调父、夫、君的担当与引领;威权政治儒学对于早期儒学的阐释偏离原意,主张君权、父权、夫权与礼制的约束。五四"批孔"思潮,实质是批判威权政治儒学对于原始儒学精神的偏离。从"王权"到"皇权"再到"民权",五四"批孔"以"反传统"的尖锐形式开启了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启迪中华民族反思威权政治儒学,回归德性政治儒学,以科学理性重新接续民族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批孔” 孔子 德性政治 威权政治
原文传递
“儒术”与“奴术”——鲁迅《儒术》与胡适《说儒》思想之论析
10
作者 李诗男 《文化与诗学》 2021年第2期206-221,共16页
鲁迅带有学术性的政论文《儒术》与胡适怀藏政见的学术论文《说儒》均完成于1934年。他们敏锐地感知到了时代的脉搏,在文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儒家传统”与“亡国奴”进行道德层面上的关联思考。前者主要从“政治道德”层面将儒家文... 鲁迅带有学术性的政论文《儒术》与胡适怀藏政见的学术论文《说儒》均完成于1934年。他们敏锐地感知到了时代的脉搏,在文章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儒家传统”与“亡国奴”进行道德层面上的关联思考。前者主要从“政治道德”层面将儒家文化诋为奴隶道德;后者则力图学术性还原儒家文化发轫时期,作为亡国奴的“政治位格”,以考察其伦理底色。他们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分别继承了章太炎对儒家文化的两种现代性反思模式,即政治批判与学术梳理。前者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义上“自我批判”的延伸,而后者则从现代学术建构的角度将儒家文化进行了“客体化”和“对象化”的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亡国奴 政治 学术
原文传递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
11
作者 葛荣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96-104,共9页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中国实学 实学研究
下载PDF
新时期精神文化的哲学反思
12
作者 沈玉忠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精神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关键。通过哲学视角把握新时期的精神文化,要正确认识精神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精神文化 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 马克思主义 哲学反思
下载PDF
哲坛泰斗 后学楷模——缅怀张岱年先生
13
作者 吴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张岱年先生一生,为学为人,均堪为世师表。他创立的"兼和"哲学,以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的道路上,都是一盏思想的明灯。岱年先生诲人不倦、关爱晚辈、奖掖后进,鼓励创新,大... 张岱年先生一生,为学为人,均堪为世师表。他创立的"兼和"哲学,以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的道路上,都是一盏思想的明灯。岱年先生诲人不倦、关爱晚辈、奖掖后进,鼓励创新,大德无私,他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奉为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当代哲学 张岱年
下载PDF
日本零距离(二十五) 跟城市一样的乡村
14
作者 行之 《现代班组》 2011年第12期48-49,共2页
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过许多日本青年,他们对中国的大熊猫都很喜爱,问他家里养了几只?从这个极其缺乏常识性的提问中,我想到了“陌生”二字:其实中日两国相距并不遥远,历史上有过长期的交往。
关键词 日本 零距离 乡村 城市 留学期间 中日两国 大熊猫 常识性
下载PDF
民国时期程朱关系考察之辨析
15
作者 乐爱国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民国时期,学者较多地关注朱熹与二程之间的学术差异。不少学者认为,程颐与程颢之间存在差异,而朱熹继承程颐之说;又有学者则探讨朱熹与程颐的差异,或是强调朱熹对于程颢学术思想的吸取;冯友兰更是从理学与心学对立的层面上,分别程颢与... 民国时期,学者较多地关注朱熹与二程之间的学术差异。不少学者认为,程颐与程颢之间存在差异,而朱熹继承程颐之说;又有学者则探讨朱熹与程颐的差异,或是强调朱熹对于程颢学术思想的吸取;冯友兰更是从理学与心学对立的层面上,分别程颢与程颐的学术差异,并将程颐、朱熹归为理学,而与源自程颢的陆王心学并立为两派;钱穆则从心学入手研究朱熹之学,于朱熹与程颢之异中求同,以为朱熹与二程大同小异而一脉相承。民国时期对于程朱关系的梳理,可以成为当今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朱熹 二程 理学
下载PDF
试论胡兰成对道家作为思想之继承与偏离——以《机论》为例
16
作者 史册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187,共6页
胡兰成晚年专著学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并自成一派,对中国台湾以三三学社为代表的一行人和日本文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机论》写于1967年1月,是胡兰成晚年在中国台湾遭文化围剿回日本前所作,亦是后来《禅是一枝花》的... 胡兰成晚年专著学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并自成一派,对中国台湾以三三学社为代表的一行人和日本文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机论》写于1967年1月,是胡兰成晚年在中国台湾遭文化围剿回日本前所作,亦是后来《禅是一枝花》的前身,体现出鲜明的禅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兰成 中国传统文化 《禅是一枝花》 继承 道家 日本文化 晚年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五四后李大钊的儒学观再认识
17
作者 胡庆祝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12,20,共6页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李大钊对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意义的生成:唐君毅论意义世界的生发机制
18
作者 邵明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1-8,共8页
具有意义赋予能力的心灵不会被一直限制于某个狭小的空间之内,而总是能够自我变换视角、层次或体位,获得无限多样的意义,进入无限丰富的意境之中,使得自己的意义空间不断澄明起来。意义空间丰富和澄明的方式有三种:与其他意义空间的感... 具有意义赋予能力的心灵不会被一直限制于某个狭小的空间之内,而总是能够自我变换视角、层次或体位,获得无限多样的意义,进入无限丰富的意境之中,使得自己的意义空间不断澄明起来。意义空间丰富和澄明的方式有三种:与其他意义空间的感通、符号化经验对象和保持心灵的清虚空灵。心灵作为意义赋予的中心,越是空灵不昧,其转换腾挪的贯通活动就会越加灵活自如,变幻无方,游刃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意义 心灵 感通 意义空间
下载PDF
再论胡适的墨学研究——以近代墨学研究史为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解启扬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27-36,159,共10页
作为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激烈挑战的回应,胡适提出了在新旧文化调和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文化系统的近代文化观。他致力于寻找新旧文化的契合点,墨学研究即是其努力的尝试,服务于其"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需要。墨学研究... 作为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激烈挑战的回应,胡适提出了在新旧文化调和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文化系统的近代文化观。他致力于寻找新旧文化的契合点,墨学研究即是其努力的尝试,服务于其"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需要。墨学研究是胡适早年学术研究的重心之一,胡适发掘墨家学说的思想方法,认为墨学中特有的应用主义可以作为新旧文化契合的基点,指出前期墨家的哲学方法是应用主义,三表法是应用主义的应用。哲学方法是墨学的根本,至于在社会政治主张上,表现为以天志为本的宗教,是哲学方法在政治观念上的逻辑延伸。后期墨家发展了墨家的知识论思想与逻辑学传统,提出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思想,并表现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逻辑上升。在逻辑学上表现为无形式的形式逻辑。胡适的墨学研究以实验主义为方法导引,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统,承续了孙诒让、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研究传统,并在方法上推陈出新,开启了近代墨学研究的新范式,进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墨家 应用主义 哲学方法 近代化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庆丰 杨光 《理论前沿》 CSSCI 2001年第23期24-2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关于自由主义与中国的前途问题争论颇多 ,一时间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者简要介绍这一争论的主要内容 。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主 自由 国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