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为何必然需要法治?——黄宗羲的“法”理论及其内在转向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小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101,共16页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的“原法”篇中,提出了一种极具体系性的法理论,可以被归结为三个重要命题。命题一是“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在儒家经典的“天下治乱”问题和“法”之间建立了根本性关联,构成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大内在转向...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的“原法”篇中,提出了一种极具体系性的法理论,可以被归结为三个重要命题。命题一是“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在儒家经典的“天下治乱”问题和“法”之间建立了根本性关联,构成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大内在转向。命题二是关于“天下之法”和“一家之法”的对比,涉及后世法理学经典的“法性质”问题。命题三是“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逆转了儒家的传统观点,不是“治法”依赖于“治人”,而是“治人”依赖于“治法”。这三个命题的结合,不仅重述了一种儒家法律理论,更走向了一种儒家版本的法治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突破意义。黄宗羲的法理论建立在儒家的思想底座上,基于“天下利害”这一儒家“致善主义”的目标,深刻论述了“德治”因素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充分性。要真正实现儒家政治理想,就必然要依靠“法治”。这充分表明,无论是对于传统儒家还是对于现代政治哲学,法治都是实现各自政治理念之不可缺少的内在必备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儒家 法治 德治
原文传递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共10页
从《留书》的新"封建"论到《明夷待访录》的"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政治主张,反映了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民主启蒙主义的思... 从《留书》的新"封建"论到《明夷待访录》的"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政治主张,反映了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民主启蒙主义的思想进步。黄宗羲已经超越孟子以来"尊君重民"式民本思想的旧范式,创立了"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理论,其思想已具有朴素的民主启蒙性质,因而不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极限",而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和空想成分,但其所体现的民主启蒙精神是历久弥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新民本 民主启蒙 现代意义
原文传递
黄宗羲立足心学突破朱陈之辩的理论难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英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1期52-60,共9页
朱陈之辩内在的紧张是黄宗羲哲学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区别不同意义上的事功,为天下之事功与为一家之事功,黄宗羲积极肯定前一种事功。为天下之事功不只是君王之责,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经王阳明心学得到光大,人皆有良... 朱陈之辩内在的紧张是黄宗羲哲学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区别不同意义上的事功,为天下之事功与为一家之事功,黄宗羲积极肯定前一种事功。为天下之事功不只是君王之责,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经王阳明心学得到光大,人皆有良知,马医夏畦皆可反身认取。作为姚江后学,黄宗羲立足于心学认为士臣也承载天理,参赞化育,使天地之仁长存。汉唐之君不及三代,然汉唐之臣却有如三代人物者,盖所以天理不灭。如何保证士臣与君分治天下,黄宗羲做了具体的政治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陈之辩 黄宗羲 三代之事功 心学 制度设计
下载PDF
心学家黄宗羲《孟子师说》中对告子的理解
4
作者 蔡家和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 《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置于外而不顾"。而黄宗羲反对朱子的见解。《孟子》一书论及告子的地方虽不多,若能将其相关言论都抄齐,亦能得出一个关于告子思想的定见。例如:朱子视告子同于佛学,而黄宗羲则认为告子与佛学亦不相同,因为告子是以标准在外为主,而佛学是以性空为理,两者还是有距离。笔者即对黄宗羲如何看待告子做一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长而我长之 义外 荀子 四变其说
下载PDF
从阳明心学到“力行”实学——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刘宗周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关键词 哲学思想 阳明心学 黄宗羲 理论创新 批判继承 王阳明 刘宗周 实学
下载PDF
关于黄宗羲批评罗钦顺“天人不一”之检视与回应
6
作者 蔡家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黄宗羲批评罗整庵对朱子理气论的修正,从而导致"天人不一"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属于心学和气学,而罗整庵则应定位为理学转向气学的理论型态,两者的思想体系略有不同;虽然二人皆有重气之倾向,然罗氏之修正朱子的理气二元而为... 黄宗羲批评罗整庵对朱子理气论的修正,从而导致"天人不一"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属于心学和气学,而罗整庵则应定位为理学转向气学的理论型态,两者的思想体系略有不同;虽然二人皆有重气之倾向,然罗氏之修正朱子的理气二元而为理气一致,却在心性论上又坚守朱子立场,以致黄宗羲怀疑整庵思想倒向了"天人不一"。依黄氏,理是气之理,又要天人一一对应,则性该是心之性或情之性,则无论在天道论还是在心性论上,皆须贯彻气论的立场,由此必得出天人一致的结论。那么,整庵的心性论是否可成为一种气学呢?即坚持一气流行,气之诚通诚复,四气周流以及喜怒哀乐如元亨利贞一般等观点,进而得出刘蕺山、黄宗羲所说的"心气通一"的结论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一致 理是气之理 感应 黄宗羲 气论
下载PDF
人物之际:黄宗羲“一本万殊”思想的一个面向
7
作者 刘梁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人物之际 一本万殊 儒学精神 刘宗周
下载PDF
儒学慧命与人文德业
8
作者 戴琏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90-96,共7页
今天我们的人文思想不能局限于儒家学术,如果儒学只停滞在知识思辨层面,失落其人文性与实践性,就谈不上人文精神之重建。回顾先秦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成德之教,如果能相契于"五至"的心路历程,终必可以体... 今天我们的人文思想不能局限于儒家学术,如果儒学只停滞在知识思辨层面,失落其人文性与实践性,就谈不上人文精神之重建。回顾先秦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成德之教,如果能相契于"五至"的心路历程,终必可以体证"哀乐相生"而"志气塞乎天地"。这是成就"文明以止"的德慧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面对传统而实有所感;进而在不容自已的真情中自有所立,自有所觉;再进而在终极关怀中自有所安,自有所悟。这样的生命主体,才能充实而有光辉,具有批判和创造能力,开展人文化成的德业,从而与世界文化交接、融通而不失其自作主宰的地位,并且开创出新时代的文化生命可大可久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慧命 人文德业 文化生命
下载PDF
突破传统,书写信史——《明儒学案》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历史先导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卫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讲"的学术使命感。黄宗羲学术史成果的先导性意义集中体现为:突破了霸权化的学术模式,形成对学术史本质的重新厘定;真实地呈现了学术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明儒学案》也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独立性特点,是现代意义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史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 学术使命感
下载PDF
黄宗羲的魂魄说和地狱观——兼论其一元世界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庆军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受到佛教、天主教魂魄和地狱观念之影响,黄宗羲对魂魄和地狱进行了一番重新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他将魂魄说和地狱说纳入了他的"气"一元论体系中,要在儒家思想范围内将其消化。但这导致了其一元世界观的矛盾和局限。
关键词 黄宗羲 魂魄 地狱 一元论
下载PDF
黄宗羲与洛克政治哲学的一种比较——政体构建的内在逻辑及其形上理据
11
作者 任裕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5,共8页
黄宗羲与洛克作为17世纪同时代人,他们的政治学说在中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二人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不应停留在发现某些对应项目的相似或差异,而是需要了解各自学说相对应的文化语境,考察他们所承续的不同思想源流,并且深入... 黄宗羲与洛克作为17世纪同时代人,他们的政治学说在中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二人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不应停留在发现某些对应项目的相似或差异,而是需要了解各自学说相对应的文化语境,考察他们所承续的不同思想源流,并且深入分析其政治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形上理据。本文依据黄、洛政治学说的代表性文本,比较分析其政体构建的内在逻辑理路,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前政治社会状态的语境描述;二是关于政治权力如何产生的论述;三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如何合理施政的问题;四是关于制度设计的人性论基础;五是其政治哲学的形上理据。黄、洛的人性论思想以及相应的形上理据与其政治学说实则脉络贯通,为深入理解二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某种终极视域,这一认知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其政治思想的内涵和实质,揭示造成差异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洛克 政治哲学 人性论 形上理据
原文传递
黄宗羲民本思想研究的新进展——“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张宏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本思想 黄宗羲 浙江古籍出版社 文史研究馆 新闻出版局 浙江省 余姚市 研究中心 港台地区
下载PDF
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论《明儒学案》的形上学结构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畅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7,128,共10页
学界历来把《明儒学案》定位为学术史著作。但其实《明儒学案》并非如今人所理解的那样功能单一,而是有着非常复杂而多层次的思想内涵重叠在一起:明代心学运动的内在困境及其解决方案、明清思想转型的内在理路(心性之学如何转出知识意... 学界历来把《明儒学案》定位为学术史著作。但其实《明儒学案》并非如今人所理解的那样功能单一,而是有着非常复杂而多层次的思想内涵重叠在一起:明代心学运动的内在困境及其解决方案、明清思想转型的内在理路(心性之学如何转出知识意义上的客观性)、宋明理学道统论与公共社会重建,等等。黄宗羲基于其师门学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个体性哲学,将上述诸多层次的内涵在《明儒学案》中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这种个体性哲学对于当代文化建设,亦有不容忽视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儒学案》 刘宗周 黄宗羲 个体性哲学
原文传递
黄宗羲学案体范式的问题意识——以《王畿学案》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敦兵 雷海燕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31-33,104,共4页
在对明亡进行的深刻反思中,黄宗羲更多地对王学及其后学进行了同情的理解。如他在其所创立的学案体范式中,对王畿进行了“是非两存”式的哲学史重构。从王畿到黄宗羲,晚明学术思想界正经历着从价值重估到价值重建的激变,经历着从心性之... 在对明亡进行的深刻反思中,黄宗羲更多地对王学及其后学进行了同情的理解。如他在其所创立的学案体范式中,对王畿进行了“是非两存”式的哲学史重构。从王畿到黄宗羲,晚明学术思想界正经历着从价值重估到价值重建的激变,经历着从心性之学向实证之学的转变。在“合一”、“兼通”倾向中,梨洲采取的是遵师而不曲意回护、尊乡贤而不阿其短、“宗陆而不悖于朱”的学术立场。梨洲打破了宋代儒学之门户,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宋代儒学进行整合,对明代心学进行总结,他总结性的哲学史著述中有着可贵的问题意识:著史的客观态度,“通今致用”的学术经世取向,致力于“求真”、“贵创”、重“学脉”而创立了学案体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案体 范式 问题意识 王畿
下载PDF
黄宗羲教化思想的哲学基础
15
作者 王慧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4-37,共4页
明末清初,黄宗羲面临国破族亡的社会现实,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弊端,扬弃先儒的思想,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化思想,而追溯其教化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是"理气合一"的本体论依据,"心性合一"的人性论依据,"... 明末清初,黄宗羲面临国破族亡的社会现实,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弊端,扬弃先儒的思想,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化思想,而追溯其教化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是"理气合一"的本体论依据,"心性合一"的人性论依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哲学基础 本体论 人性论
下载PDF
公议社会的建构: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从《原君》到《学校》的转换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国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9,共6页
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 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论以民本还是民主来界定,历来多以《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为据。作者首先辨析《原君》文本,指出其与特定的历史境遇相关,其实乃针对明代尤其晚明的昏君而言,其中甚至隐含了承认易代鼎革合法性的思想。而即便抽离具体的历史脉络,《原君》文本的思想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并不构成对君主制本身的批判和否定。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华其实当在其《学校》一篇,其中包含的建构公议社会的思想甚至举措,即在今日亦颇有其合理性,其价值不在于以往所谓与西方议会性质近似,而在于与当代西方民主最为前沿的理论思考尤其是关于“公议”的思想多有相合之处。因此,如果要从黄宗羲思想中发掘契接现代民主的资源,仅就《明夷待访录》而言,重点当由《原君》转换到《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原君》 《学校》 公议
下载PDF
宋以后“破陈抟之学”检议--以黄宗羲、黄宗炎图书易学批评为中心
17
作者 胡士颍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73,共9页
陈抟被视为宋代图书易学的开山宗师,朱熹深为推崇。但自宋讫明,"破陈抟之学"此起彼伏。黄宗羲、黄宗炎是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驳斥陈抟的图书之学,指其《河图》《洛书》之说无所依据,与《无极图》等皆藏道术于易学,其后又... 陈抟被视为宋代图书易学的开山宗师,朱熹深为推崇。但自宋讫明,"破陈抟之学"此起彼伏。黄宗羲、黄宗炎是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驳斥陈抟的图书之学,指其《河图》《洛书》之说无所依据,与《无极图》等皆藏道术于易学,其后又被朱熹等人引入儒学,致使儒学发展偏离孔子六经的道路。黄氏兄弟所论并非只针对陈抟,而是基于明末清初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学术史、儒家学说乃至遗民精神归属加以反思、批评和重建。他们的哲学思想批评,所呈现的历史考证、文献辨伪、批评逻辑与思想建构等诸多层次性,以及史实与价值、思想与方法、观点与立场、辨伪与伪辨等缠夹交织的复杂性,极具解读性和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学 儒学 道教
原文传递
论《红学学案》的问题意识
18
作者 徐博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45-246,共2页
《红学学案》虽是为红学学人著史,但又非仅仅停留在述评层面,其还体现了作者敏感的问题意识,即以学案体为新时期红学学人著史的意识、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立言"的意识。因此,《红学学案》在作者的"问题意识&... 《红学学案》虽是为红学学人著史,但又非仅仅停留在述评层面,其还体现了作者敏感的问题意识,即以学案体为新时期红学学人著史的意识、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立言"的意识。因此,《红学学案》在作者的"问题意识"之上,"了解之同情"之下,为当今红学研究指明了一条更加理性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淮生 《红学学案》 问题意识 学案体 “了解之同情”
下载PDF
黄宗羲学术发展规律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圆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黄宗羲学术发展规律论,是指黄宗羲对客观学术发展总体规律的总结,后人可将其概括为"一本万殊"。黄宗羲对"一本万殊"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是在一定的认识论基础上产生的。所谓"一本",是指以儒学为学术之大宗... 黄宗羲学术发展规律论,是指黄宗羲对客观学术发展总体规律的总结,后人可将其概括为"一本万殊"。黄宗羲对"一本万殊"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是在一定的认识论基础上产生的。所谓"一本",是指以儒学为学术之大宗;所谓"万殊",是指以儒学领域不同学说为"万殊"之学。同时,在对"一本万殊"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下,黄宗羲还提出了"万殊总归一致",看到并主张儒学领域不同学说之汇通与融合。黄宗羲的学术发展规律论,为当时学术环境中儒学发展多元化格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研究当代思想文化领域学术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发展 规律论
下载PDF
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发展阶段
20
作者 巫殷波 《华夏文化》 2012年第2期57-59,共3页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州老人,时人尊称其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资料汗牛充栋,观点很多。在黄宗羲的定位问题上,更是聚讼纷纭,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思想 定位问题 学术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