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钦顺理气心性论之我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代湘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125,共3页
一些现代的研究者说罗钦顺在理气观上完全站在朱子的反面,笔者难以苟同。罗钦顺与朱子同属理气辩证统一论者,但两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朱子主张理气辩证统一而偏重理,罗钦顺主张理气辩证统一而偏重气。在心性论上,罗钦顺也是辩证统一论者... 一些现代的研究者说罗钦顺在理气观上完全站在朱子的反面,笔者难以苟同。罗钦顺与朱子同属理气辩证统一论者,但两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朱子主张理气辩证统一而偏重理,罗钦顺主张理气辩证统一而偏重气。在心性论上,罗钦顺也是辩证统一论者,但有模棱两可之处。刘宗周、黄宗羲等人虽然看到了罗氏在心性论上的理论尴尬,但他们对罗氏的批评并没有切中肯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理气论 心性论 新论
下载PDF
罗钦顺的心性论与其理气观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忠祥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6,共4页
罗钦顺从气本论出发,把"理一分殊"作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并形成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心性论中,虽与朱子学不能完全相剥离,但也并非完全以朱子之说为模版,他的理气观一定程度上在心性论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对人... 罗钦顺从气本论出发,把"理一分殊"作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并形成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心性论中,虽与朱子学不能完全相剥离,但也并非完全以朱子之说为模版,他的理气观一定程度上在心性论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对人性二元的化解,性情、理欲的统一,都是他的一元论思维模式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理气为一 心性之辨
下载PDF
罗钦顺为学工夫的呈现理路及其对阳明心学的路径批判
3
作者 陈博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57-63,共7页
明朝中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巨变期。一方面,罗钦顺服膺朱学,在承续朱子经世、成圣两自兼尽的圣贤之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经世作为成圣基本场域与内在含摄这一意涵,以致呈现出现实主义的问学取向;另一方面,王阳明则自作主宰,在其百死千... 明朝中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巨变期。一方面,罗钦顺服膺朱学,在承续朱子经世、成圣两自兼尽的圣贤之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经世作为成圣基本场域与内在含摄这一意涵,以致呈现出现实主义的问学取向;另一方面,王阳明则自作主宰,在其百死千难的人生经历中悟得圣贤之学的内在之维,继而在对朱学格致工夫彻底扬弃的基础上,走向了良知自觉的慎独路向。这种差异致使二人在问学工夫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系统分析罗钦顺问学进路的呈现机理,及其对阳明心学的工夫批评,不仅可以展现明中叶朱子学发展、转变和工夫得失,也对理解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转化,以致在工夫问题上形成训诂考据的乾嘉汉学富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王阳明 工夫
下载PDF
罗钦顺哲学理气论与心性论关系再探讨
4
作者 秦晋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罗钦顺心性论对于心有两个向度的强调:一方面,虚灵、知觉、神识描述了一种作为认识功能的心;另一方面,心性体用这个思路描述了一种作为性体之现象的心。心如上两个层次的意义必然引发出两种不同的心性关系。其中,心性体用的关系和理气... 罗钦顺心性论对于心有两个向度的强调:一方面,虚灵、知觉、神识描述了一种作为认识功能的心;另一方面,心性体用这个思路描述了一种作为性体之现象的心。心如上两个层次的意义必然引发出两种不同的心性关系。其中,心性体用的关系和理气论中的理气一物较为融贯,而心性能所的关系则与此不太融贯。罗钦顺肯定没有像批评他的刘宗周、黄宗羲那样直接主张心与气的平行对应关系。不过,以朱子学作为衡量标准,罗钦顺的理气论与心性论之间没有明显的不统一。只能说罗钦顺哲学在心性论内部因为对心的定义有多层,心性关系并非形式上只有一层,这里会产生形式上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理气论 心性论 融贯
下载PDF
罗钦顺对佛学的批判
5
作者 陈代湘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31,共5页
罗钦顺认为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在社会上和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佛氏与“吾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性”理解不同。佛教唯识宗将“八识”中的“阿赖耶识“视为超然自足、永恒不变的本体,而且以本体为真,以现象为妄,其错误在于割裂了... 罗钦顺认为佛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在社会上和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佛氏与“吾儒“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性”理解不同。佛教唯识宗将“八识”中的“阿赖耶识“视为超然自足、永恒不变的本体,而且以本体为真,以现象为妄,其错误在于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又混淆了真与妄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佛学 批判
下载PDF
三种格物思想的再考察
6
作者 聂威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朱熹把《大学》的"格物近道"改进到"格物合道",格物由"近道"理论转为"得道"方法;王阳明把格物作为道德修养的"得道"工夫;王门后学把格物作为切己的身心工夫,更加突出个人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格物 《大学》 得道 工夫论
下载PDF
论罗钦顺心性论中的人性内容问题——以罗钦顺对“理一分殊”的新诠为中心
7
作者 秦晋楠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罗钦顺对人物之性的理解可以呈现为如下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其一,在受气至成形的这一时段气一理一,单就人性而言纯善无恶。其二,成形分殊之后,不同人、物的气质、形象各异,太极显现为不同物的不同分殊之理。不同的人、物... 罗钦顺对人物之性的理解可以呈现为如下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其一,在受气至成形的这一时段气一理一,单就人性而言纯善无恶。其二,成形分殊之后,不同人、物的气质、形象各异,太极显现为不同物的不同分殊之理。不同的人、物虽然道不同,性理有差别,但是当体又都辩证地全具太极,当然,单就人而言此时还有善恶之分。其三,总体而言,这都是自然之理,也即这些有差别的分理又当体就和更广一层的天地之性同一。罗钦顺既用"理一"讲"受气之初",也用它讲"太极",还用它讲"善";既用"分殊"讲"成形之后",也用它讲"分理",还用它讲"恶"。在罗钦顺看来,善恶来自分殊而不是仅仅来自气。而且善恶只是人的事,与物无关,理禀多寡没有意义。朱子学中的理同气异和气异理异两个形式上矛盾的命题亦均被罗钦顺放弃,但其内涵都被融入理一分殊命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人性 分理 气禀 善恶
原文传递
罗钦顺“笃信程朱”缕述
8
作者 胡发贵 《朱子学刊》 2013年第1期232-237,共6页
随着阳明心学的兴起,明代的程朱理学则日渐冷落,于此《明史·儒林传》有这样的记述:'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曹端明、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先儒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 随着阳明心学的兴起,明代的程朱理学则日渐冷落,于此《明史·儒林传》有这样的记述:'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曹端明、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先儒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明儒张履祥下面一段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今人多好象山,不乐朱子,于近代人物尊陈(献章)、王(守仁)而诎薛(蠧)、胡(居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余裔 原夫 异说 固因 门人 象山 人情 绳墨
原文传递
罗钦顺的易学思想——以《太极述》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柱才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4,共6页
罗钦顺认为《周易》的宗旨就在于"穷理尽性"。《太极述》是罗钦顺在易学上的一个创造,其中讲述了太极之义、太极之全体、太极之妙用,及人物之性、圣学体用之全等问题,建构了一个宇宙万物及人生性命的演化的总过程。
关键词 罗钦顺 太极述 易学 理学
下载PDF
论罗钦顺的理气观
10
作者 王武龙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气"和"理"是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对"气"与"理"及理气关系的深入分析构成了罗钦顺哲学的理气观。罗钦顺批评程朱理学把"理"视为宇宙的精神本体和本源,认为物质之&... "气"和"理"是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对"气"与"理"及理气关系的深入分析构成了罗钦顺哲学的理气观。罗钦顺批评程朱理学把"理"视为宇宙的精神本体和本源,认为物质之"气"是宇宙万物唯一的本体和本源,并鲜明地提出了"理气为一"、"理在气中"、"理者气之理"等气本论、气一元论的哲学命题。罗钦顺的理气观,从程朱派理学的内部悄然改造了程朱理学的理本论,在明代中叶为宋明理学思潮开辟了一条新的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理论 理一分珠 理气关系
原文传递
论罗钦顺经世思想的三重维度
11
作者 路明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罗钦顺作为明中叶著名哲学家,不仅沉浸于性命义理的探索,也深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罗钦顺对明中叶世象衰落的社会现状深感不满,由此激起了他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和阐发。罗钦顺对社会的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政治、教育、伦理... 罗钦顺作为明中叶著名哲学家,不仅沉浸于性命义理的探索,也深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罗钦顺对明中叶世象衰落的社会现状深感不满,由此激起了他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和阐发。罗钦顺对社会的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政治、教育、伦理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经世思想。罗钦顺善于从现象背后去追寻事物的缘由,把触及到的社会问题归于人自身道德的建构问题。经世致用作为罗钦顺追求的为学价值,约束和规范着其思想取向和理论特色,对所处时代的治学风气也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经世 道德
下载PDF
罗钦顺哲学逻辑结构的内在矛盾及其原因
12
作者 王武龙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8,共6页
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q... 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关系 心性关系 逻辑结构 内在矛盾
下载PDF
论罗钦顺的“心学似禅”
13
作者 吕花萍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罗钦顺以尊信程朱、培护道统为己任,从三个层面掊击陆王心学阳儒阴释:一是体的层面,罗钦顺以“圣人本天,释氏本心”为分判标准,揭示了心学“本心”的禅学特性,“以心为本”势必导致理气一元的世界歧出一个“心”,形成二本;二是用的层面... 罗钦顺以尊信程朱、培护道统为己任,从三个层面掊击陆王心学阳儒阴释:一是体的层面,罗钦顺以“圣人本天,释氏本心”为分判标准,揭示了心学“本心”的禅学特性,“以心为本”势必导致理气一元的世界歧出一个“心”,形成二本;二是用的层面,罗钦顺通过与欧阳德的论辩指出心学的“良知”为知觉,心学以知觉为性似禅,而知觉不过是人心的“妙用”,永远无法触及客观世界事物的性理;三是为学和修养工夫层面,罗钦顺认为心学的易简、格物“局于内而遗其外”,有“启禅学之忧”。然而心学和禅学思想虽毫厘之差,其实质则“大相径庭”。罗钦顺以正本清源为目的,将心学视为禅学异端而辟之,从严格的学理层面来看不无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似禅 本心 良知 知觉 工夫
下载PDF
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安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李栗谷与罗整菴分别是韩国和中国儒学史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文着重从理气论方面对两人的思想作出比较,指出两人在思想倾向上很有相同之处,两人对于理气论的关注点也是儒学史上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学人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李栗谷 罗整苍 理气
下载PDF
罗钦顺对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15
作者 周桂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罗钦顺和朱熹是宋明理学家,"理一分殊"是二者哲学思想中重要的哲学命题。阐述了罗钦殊对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探讨、梳理了二者对"理一分殊"思想阐释的异同,以准确把握宋明理学发展... 罗钦顺和朱熹是宋明理学家,"理一分殊"是二者哲学思想中重要的哲学命题。阐述了罗钦殊对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探讨、梳理了二者对"理一分殊"思想阐释的异同,以准确把握宋明理学发展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朱熹 理一分殊
下载PDF
罗钦顺的气质人性论
16
作者 张立新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9-81,89,共4页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为明显的气质人性论,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乃人之生理,离气质则无天命之性,性...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为明显的气质人性论,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乃人之生理,离气质则无天命之性,性必有欲,欲出于天而非恶。罗钦顺的气质人性论思想,是明清人性论由天命、气质二分的人性论向气质一元人性论转变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理与气 气质之性
下载PDF
孟荀之间:罗钦顺思想的内在张力
17
作者 周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8,160,共12页
将罗钦顺之学说归为理学或者气学,均存在一定的争议。罗钦顺思想的主体,是在宋明儒学话语体系内对孟子、荀子的核心观点作出诠释与回应。贵在“自得”的为学宗旨,促使罗钦顺勇于对孟子、荀子,乃至理学、心学做出全面而深入的批判与吸收... 将罗钦顺之学说归为理学或者气学,均存在一定的争议。罗钦顺思想的主体,是在宋明儒学话语体系内对孟子、荀子的核心观点作出诠释与回应。贵在“自得”的为学宗旨,促使罗钦顺勇于对孟子、荀子,乃至理学、心学做出全面而深入的批判与吸收。在消解理的形上实体含义之后,依旧保留理的本源性、秩序性,则是造成罗钦顺思想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在人性论上,从“理即气之理”的原则出发,罗钦顺对“气与性一物”与“性即理”均持赞同态度。以阶段性论性,意味着孟子性善论适用于一气浑沦的理一阶段,荀子性恶论对应于成形之后的分殊阶段。因成形不可避免,故应就着现实的人性为善去恶,“复性”模式被摒弃。罗钦顺赋予荀学核心概念“礼”“法”以新的含义,礼代表上天意志在人类社会的贯彻实施,法代表人类社会对上天意志的思考、探索,二者共同构成“天人一理”中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天”与“本心”的学术谱系划分,不仅显示出罗钦顺对孟、荀天论与心论的批判与综合,也内含了罗钦顺思想的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气论性 天人一理 礼法 本心 本天
原文传递
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善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3,共7页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主要包括:道一教三说,三教一致说,非非三教说,三教合一说以及归儒宗孔说等四个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心学 道一教三 三教一致 非非三教 三教合一 归儒宗孔
下载PDF
罗钦顺性论新诠——《明儒学案》商兑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香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28,共8页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是中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对明代儒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黄宗羲认为罗钦顺的心性论与其理气论相矛盾,后学研究罗钦顺多依从这一"矛盾"说。亦有部分学者对于这一看法提出疑问,但缺乏对罗钦顺思想的...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是中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对明代儒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黄宗羲认为罗钦顺的心性论与其理气论相矛盾,后学研究罗钦顺多依从这一"矛盾"说。亦有部分学者对于这一看法提出疑问,但缺乏对罗钦顺思想的内在构造,尤其对其性论的学理分析。若重新检视罗钦顺的《困知记》,则发现在他的理论框架里性乃受气而生者,其心性论与他的理气论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理解罗钦顺应该回到他的思想本身,摆脱《学案》所建构的思想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理气心性
下载PDF
明儒罗钦顺理气思想评述
20
作者 秦峰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年第1期72-90,共19页
明儒罗钦顺为明代朱子学的巨擘,其学说历来为学者所重,尤其是罗氏在理气思想上对朱子的批评舆修正,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认为罗氏的理气论融贯于他的理一分殊思想中,呈现出一种'内在一元倾向',并指出此'内在一元倾... 明儒罗钦顺为明代朱子学的巨擘,其学说历来为学者所重,尤其是罗氏在理气思想上对朱子的批评舆修正,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认为罗氏的理气论融贯于他的理一分殊思想中,呈现出一种'内在一元倾向',并指出此'内在一元倾向'乃出于对朱子理气论的一种误解,且在理论上有着巨大的缺陷,但其在明中叶后盛行于思想界,却是有其思想史的原因的,即为了对抗心学中的佛家化倾向,乃佛教之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 道心 理一分殊 理气无罅缝 内在一元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