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实关怀与名理玄思——裴頠《崇有论》略论
- 1
-
-
作者
罗洪启
-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33-36,共4页
-
文摘
裴頠之《崇有论》乃是"贵无"思想之反对,其立论之目的在于"救时之弊",故其立论重在对"贵无"思想所产生之社会流弊进行批判。其在辨析"有""无"之关系时,亦主张"总混群本"为最高之道,而"无"不过是"有"之所遗,表现了传统儒家士大夫强烈的现实关怀。
-
关键词
裴頠
崇有
现实关怀
名理玄思
儒家
-
Keywords
Pei Wei
emphasizing being
realistic concern
speculation of Mingli
Confucian intellectual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裴危页的情感观念
- 2
-
-
作者
何善蒙
-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7-60,共4页
-
文摘
自何晏、王弼始阐“贵无”之旨,“贵无”遂成为了当时士人的一种时尚,其影响颇大,不仅见之于玄谈,同样见之于时人的行为处事之中,流弊颇多,裴危页即是针对“贵无”所产生的种种流弊而倡“崇有”之论的。就情感观念而言,在《崇有论》中,裴危页以“宜”释情,强调情感乃是出于“宝生存宜”的需要而对于适合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外部条件的选择,强调要顺感损欲。而个体的情感在达到“宝生存宜”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改变因“贵无”而带来的现实政治生活的混乱,从而导向政治的理想状态。裴危页对于情感的这种认识,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人的欲望的认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马斯洛的理论出发,可以对裴危页的情感观念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新的理解和把握。
-
关键词
情
宜
顺感
需要层次理论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4
-
-
题名郭象“性分”思想的矛盾两重性及其评价
- 3
-
-
作者
罗彩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郭象《庄子注》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吸纳与转化”(20FZXB06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性分”思想是郭象哲学的核心与基础,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郭象“性分”思想统合了先天、不变、必然的“命”与后天、可变、偶然的“遇”,并以“遇”为“命”,强调“性分”的自然而然与理当如此,这就决定了“性分”思想具备先天与后天、不变与变、必然与偶然的矛盾两重性特征。此外,对郭象“性分”思想矛盾两重性的评价也应一分为二。就抽象理论方面说,郭象“性分”思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及个人身心的安顿;就具体现实方面说,郭象“性分”思想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关键词
郭象
性分
命
遇
矛盾两重性
-
Keywords
Guo Xiang
individual nature
fate
encounter
contradictory duality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裴頠《崇有论》进步意义探微
- 4
-
-
作者
杨正欣
刘星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人文天下》
2021年第6期51-56,共6页
-
文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实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同步进行,分裂动荡的时代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也带来了思想的繁荣自由,玄学对名教与自然的探索过程蜿蜒而曲折。裴頠生于西晋的士族大家庭,既在朝中有所任职,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其《崇有论》以"有"为论述的出发点,认为"有"是根本,是统括和混同万物的最高的道。自东汉末年以来,名教自身已具有严重的弊端,必须予以调整并建立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名教。《崇有论》中裴頠对"贵无"的批评中包含诸多合理的内核。
-
关键词
裴頠
《崇有论》
名教
“贵无”
“宜”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裴頠“崇有论”之评析
- 5
-
-
作者
张磊
-
机构
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4期45-46,共2页
-
文摘
西晋时期,"贵无论"盛行,儒学渐衰,裴頠打破学术权威,适时提出"崇有论",批判"贵无"思想带来的虚无之风,并将"无"置于"有"的哲学体系中,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了"崇有论"的合法性,在西晋一代独树一帜,有较为突出的思想贡献。
-
关键词
裴頠
崇有论
贵无论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析《崇有论》之宜
- 6
-
-
作者
母旭阳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
-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
文摘
在面对西晋社会动荡,"虚无"之风盛行,社会严重背离其发展之道的情况下,裴頠提出"崇有"之说,在探讨"有"、"无"问题的过程之中凸显了其"宜"的思想,事物应当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社会应遵循其运行之道,生而为人更应当懂得适度、中节,合于人生之宜。
-
关键词
裴頠《崇有论》自然之宜
社会之宜
人生之宜
-
Keywords
Pei Wei
"On Advocating Existence"
natural suitability
social suitability
life suitability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裴頠“宝生存宜”的道德思想
被引量:3
- 7
-
-
作者
许建良
-
机构
东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9,60,共4页
-
文摘
在总体上 ,裴危页虽反对贵无论“有生于无”的思想 ,强调万物为“自生”,但又认为“道”决定万物。在道德上 ,他提出“宝生存宜”的人生价值思想 ,以人的自然为“宜”,肯定人的欲望 ,但反对纵欲 ,强调该把欲望调节在“节中”的位置上 ;重视“风教”(道德教化 ) ,并推扬物质手段在实践操作上的润滑作用 ,这些至今仍不失其合理的意义。但是 ,他肯定带等级性的道德现状 ,其落后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
关键词
裴Wei
道德思想
"宝生存宜"
人生价值思想
道德根据论
道德教化论
-
Keywords
Wuwei(无为)
Zisheng (自生)
You(有)
Yi(宜)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
-
-
题名裴頠《崇有论》辨正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杨杰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5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嵇康玄理与魏晋玄学的发展理路研究"(15FZX02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裴頠《崇有论》中的"有"有名教、生命存在、全体实在等三重含义,这些含义构成其"崇有""贱无"的理论基础。裴頠对贵无论之"无"的批判不仅着重其虚无义,更创造性地指出"无"具有潜能、隐藏之含义。在此基础上,裴頠以有规范有,开显出与王弼以无规范有的不同的形上路向。裴頠以玄学语言对儒家观念所进行的辩护兼具玄学特色与儒家情怀。
-
关键词
有
无
《崇有论》
贵无论
有无之辨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裴[危页]崇有思想探微
- 9
-
-
作者
曾敬宗
-
机构
肇庆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天中学刊》
2022年第3期37-45,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7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8HZX01)。
-
文摘
裴[危页]是西晋中期政治家兼思想家,代表作品为《崇有论》。历史地审视裴[危页]《崇有论》,我们会发现裴[危页]批评的对象是王衍等贱有好虚玄的元康名士。因此,若回到历史情境中,将裴[危页]崇有思想实置于“畅玄”与“反玄”的视野下来考察,方能厘定其在魏晋玄学史中的贡献与定位。
-
关键词
裴[危页]
崇有思想
“反玄”
-
分类号
B235.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