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执中要素行为范式
1
作者 程小诗 《华夏国学》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儒学在中国发展至今,流传了两千多年,其实干兴邦的入世哲学对于维系中国几千年民族共同体的统一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实干兴邦理论的重要行为范式之一的“执中”要素则是儒学文化的根本精神。所谓“执中”,执两... 儒学在中国发展至今,流传了两千多年,其实干兴邦的入世哲学对于维系中国几千年民族共同体的统一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实干兴邦理论的重要行为范式之一的“执中”要素则是儒学文化的根本精神。所谓“执中”,执两用中是也,即保持事物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中正状态,反对过犹不及,遵守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中”即是儒学要义;“中庸”,而“中庸”的要义则是实事求是。“因为,从天人之际万事万物中求中(“执中”),求和(“致和”)、求诚(“诚之”)即实事求是,才是中庸的认识论的合理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范式 中国社会 儒学文化 “执中” 实事求是 民族共同体 和谐发展 根本精神
下载PDF
孔子的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2
作者 陈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1-62,69,共3页
在经济伦理的范畴中,儒家经济伦理主要体现为伦理本位主义,这种价值取向是以伦理化的政治为终级目标,其中以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更具代表性,他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定,同时对现代市场经济仍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孔子 经济伦理 市场经济 一致性
下载PDF
从《论语》看孔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红兵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7-31,共5页
《论语》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为政方式和人与自然四个方面体现出构建和谐稳固社会的思想。"和谐"的起点和基础在于人自我道德人格的完美,并由己之经过改造的仁礼之德来仁人仁物,达到"我"与人与物的和谐境界,在... 《论语》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为政方式和人与自然四个方面体现出构建和谐稳固社会的思想。"和谐"的起点和基础在于人自我道德人格的完美,并由己之经过改造的仁礼之德来仁人仁物,达到"我"与人与物的和谐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自我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格完美 人际谐和 德政礼治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即以"大体"形式出现的精神(心、性)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的呈现;但孔子却超越这一层次,将天命于人的一切,无论大体与小体,都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式。故而能够在一切感官的特性中确证人性与天命。"耳顺"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圣人境界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天命 耳顺 圣人
下载PDF
“天命”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5
作者 潘平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4-76,共3页
孔子思想核心问题,是孔子学术研究中非常关注的问题,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下十种,其中以"礼"说、"仁"说影响最大,但各家的论证均不十分充分,对此,笔者想在肯定"仁"说、"礼"说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谈... 孔子思想核心问题,是孔子学术研究中非常关注的问题,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下十种,其中以"礼"说、"仁"说影响最大,但各家的论证均不十分充分,对此,笔者想在肯定"仁"说、"礼"说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谈点新看法,即"天命"是孔子思想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下载PDF
孔子“攻其异端”说解读——兼论“异端”的缘起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金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孔子的"异端"说是其"中庸"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了孔子对异端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异端"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占据主流或强势地位的人群对"他者"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 孔子的"异端"说是其"中庸"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了孔子对异端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异端"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占据主流或强势地位的人群对"他者"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带有对"他者"的极端歧视和本能排斥。打击异端虽然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典型陋习,但异端的出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其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端 孔子 宽容
下载PDF
孔子交际思想论略
7
作者 杨德贵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70-72,共3页
一、孔子交际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核心是“仁”。正像他的理论大都是围绕着“仁”这一核心展开的一样,孔子的交际思想也是建构在“仁”这一基石之上。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保持有浓厚的商周奴隶制文化。据《左传... 一、孔子交际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核心是“仁”。正像他的理论大都是围绕着“仁”这一核心展开的一样,孔子的交际思想也是建构在“仁”这一基石之上。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保持有浓厚的商周奴隶制文化。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韩宣子访鲁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思想 孔子 论语 平等原则 社会理想 “礼” “信” 平等待人 人的行为 卫灵公
下载PDF
熊十力察识工夫的内在意蕴
8
作者 张潇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51,共4页
熊十力援佛入儒,释察识工夫。其察识工夫,要点在于向内关照,察见念头之私。他认为,心乃知之本,若心之大本已立,则主人翁念念警醒、念念察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明。故而,若时刻向内观照、念念察识,私念无处遁形。种种私心、私欲,以及潜伏... 熊十力援佛入儒,释察识工夫。其察识工夫,要点在于向内关照,察见念头之私。他认为,心乃知之本,若心之大本已立,则主人翁念念警醒、念念察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明。故而,若时刻向内观照、念念察识,私念无处遁形。种种私心、私欲,以及潜伏极深之习气、由习气强化而发显之贪嗔痴等诸心所,经过察识之警醒便即刻消融。通过精微的察识工夫,觉照到天地万物因诸行无常而呈现出源源不断的刚健之象,体悟到生生不息之仁;觉照到因诸法无我、万行无有暂住,打通我私与万物的界限,明了自我之私欲,而体悟到万物一体之仁。由生生不息之仁、万物一体之仁,进而通达仁者与物同体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察识工夫 涵养 习气
下载PDF
孔子的“学”“道”“立”“权”说
9
作者 卢有才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9-55,共7页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无所必从,无所必违,"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是行"权"的外在形式,"仁"为原则,"义"为准绳,内守仁,外行义,内外兼修,据时而权,做事合宜恰当,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志学 适道 立礼 行权
下载PDF
孔子健康人格思想刍议
10
作者 柴洪全 《东岳论丛》 CSSCI 1999年第4期119-120,共2页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孔子一生倡导健康人格并身体力行之,其所倡行的健康人格包括:一、做人的基础是“爱人”,不仅“亲亲”,而且要“泛爱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孔子一生倡导健康人格并身体力行之,其所倡行的健康人格包括:一、做人的基础是“爱人”,不仅“亲亲”,而且要“泛爱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二、为人应刚直不阿,不趋势逐利,人不能因“利”而丧失人格尊严,“利”的取得应符合“道”或“义”;三、人应有志,且不为人所屈,应坚韧不拔地实践其理想追求;四、人应关注社会,热心救世,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孔子的这些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健康人格
下载PDF
论孔子的"礼孝"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恒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9-62,共4页
关于"孝",孔子曾对学生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的"孝"思想是以"礼"为形式的。孔子的"礼孝"思想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内涵丰富的"孝"的伦理准则。
关键词 孔子 礼孝 意义
下载PDF
孔子思想“礼”之探析——《四书章句集注》之《论语·八佾》解读
12
作者 张洪浩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0-33,共4页
孔子好礼守礼,在《论语·八佾》中鲜明的体现了孔子反对僭礼、"质"、"文"并重的祭礼观、以用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具有完美道德的"仁人"为重要特点的审美教育观等丰富观点。从孔子的"文"、&q... 孔子好礼守礼,在《论语·八佾》中鲜明的体现了孔子反对僭礼、"质"、"文"并重的祭礼观、以用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具有完美道德的"仁人"为重要特点的审美教育观等丰富观点。从孔子的"文"、"质"并重的"礼"的观点出发,考察孔子的审美教育观和人才评价观,认为孔子的审美教育观是"善""美"并重的,而人才评价观是透过现象紧扣本质来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审美 中庸
原文传递
纸上得来终觉浅 决知此事要躬行
13
作者 张建彪 《中国铁路文艺》 2017年第2期96-96,95,共2页
在当今这个艺术创作相对自由的时代,有人进取,有人迷失,又有人在名利场上竞相角逐,挖空心思走捷径,妄想一夜成名。但真正的绘画是一场修行,以“朝圣僧人一般”的虔诚追求艺术。我却想将灵魂安置在绘画的长河里,让灵魂时而逆流而... 在当今这个艺术创作相对自由的时代,有人进取,有人迷失,又有人在名利场上竞相角逐,挖空心思走捷径,妄想一夜成名。但真正的绘画是一场修行,以“朝圣僧人一般”的虔诚追求艺术。我却想将灵魂安置在绘画的长河里,让灵魂时而逆流而上,追寻传统笔墨,时而顺流而下,借古开今,与时俱进,让灵魂在绘画中一次次苦苦地寻找她的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躬行 艺术创作 相对自由 传统笔墨 与时俱进 名利场 绘画
原文传递
人性 品性——谈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本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爱玲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文章从人性、品性两方面阐述了孔子“性相近 ,习相远”的人性理论的本旨 :先天无善无恶 。
关键词 品性 人性理论 孔子 人性 人生价值 社会教育
下载PDF
张岱年论孔子人的价值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迟成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11,共6页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认为,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 人的价值问题是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岱年认为,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具有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坚持自己的尊严;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类的价值,即人类具有其他物类所没有的特异性质和能力。孔子人的价值思想的历史意义:铸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向。今天,批判继承孔子的人的价值思想,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张岱年 人的价值
下载PDF
标新立异 别树一帜——评《孔学新说》
16
作者 陈立雯 《管子学刊》 1998年第4期95-,94,共2页
福建师范大学柯远扬教授是一位好学深思、勤奋治学的学者,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笔耕于孔学的田园。他锐意创新,硕果频出,至今已有40余篇论文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受到孔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福建师范大学柯远扬教授是一位好学深思、勤奋治学的学者,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笔耕于孔学的田园。他锐意创新,硕果频出,至今已有40余篇论文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受到孔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宿愿,更出于对儒家孔学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思想 比较研究 孔子思想 孔学 儒家思想 现代价值 研究领域 融贯古今 辩证法 标新
下载PDF
试论孔子音乐思想中的“仁”与“和”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婉宁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关键词 孔子 音乐思想
下载PDF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18
作者 张洁平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0-51,共2页
本文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启发诱导、学法指导、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乐学”等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当代教育
下载PDF
孔子“仁”学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宇汝松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7-99,121,共4页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的人道理想和境界,但"仁"自身并不能自成体系。"仁且智"既是孔子仁学体系的终成,亦是儒者修身进学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体系 仁且智 儒家思想 孔子
下载PDF
论郭沫若“五四”时期对孔子的“曲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7-71,共5页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尊孔现象是一学术难题。从青年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青年诗人郭沫若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诗人艺术化情绪化的曲解改造,他与“新青年”派的对立和封建旧营垒与“新青年”派的对立有名根本出发点的不同。郭沫若的曲...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尊孔现象是一学术难题。从青年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青年诗人郭沫若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诗人艺术化情绪化的曲解改造,他与“新青年”派的对立和封建旧营垒与“新青年”派的对立有名根本出发点的不同。郭沫若的曲解是一种新价值观创造的需要,他在孔子身上提取了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并且提供了观测传统的全新的眼光。但这种眼光当时缺乏实践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孔子 《新青年》杂志 个性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人格理想 新价值观 情绪化 “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