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6,共3页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展现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间贯穿着共同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高度肯定。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展现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间贯穿着共同的精神内涵,这就是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高度肯定。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其整个理论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并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人性论 唯心主义历史观
下载PDF
认识的共振模型
2
作者 董光璧 韩增禄 金吾伦 《现代哲学》 1987年第1期15-14,共2页
在认识论问题上,目前有选择论和反映论的争论。它们实质上提供了认识的两种模型。如果我们把反映论模型比作一面镜子,那么,选择论模型则好比一个筛子,前者主要强调认识的客观来源,后者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客体分离 共振模型 反映论 选择论 认识过程 认识论问题 能动作用 认识结果 发生认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论证
3
作者 陈学明 卢晓红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0-47,共8页
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依旧 ,“革命”这一概念仍具有现实意义 ,苏联的解体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失败。詹姆逊从这四个方面详尽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认为在从现代化向后... 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依旧 ,“革命”这一概念仍具有现实意义 ,苏联的解体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失败。詹姆逊从这四个方面详尽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认为在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过渡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詹姆逊 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极权主义与虚无主义:阿伦特基于存在立场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涂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极权主义破坏了人的存在的真实意义,它在实质上是一场虚无主义推动的心理和肉体的双重浩劫。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始终站在存在的立场上,积极主张以一种共在的生存体验来对抗孤独,主张以旁观者的判断姿态来避免政治的工具化,为政治实... 极权主义破坏了人的存在的真实意义,它在实质上是一场虚无主义推动的心理和肉体的双重浩劫。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始终站在存在的立场上,积极主张以一种共在的生存体验来对抗孤独,主张以旁观者的判断姿态来避免政治的工具化,为政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权主义 虚无主义 存在 孤独 共同感
原文传递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理论和文本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嘉昕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6,共7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写下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但它的公开问世是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之中。自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承担着马克思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写下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但它的公开问世是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之中。自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阐释的艰巨使命。恩格斯对于《马克思论费尔巴哈》的发表本身就是以建构不同于19世纪中叶欧洲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为指向的。但是在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向历史唯物主义推广运用的中间环节。与之相对的,是通过"实践"概念阐发某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不同尝试。为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批判性之间搭建逻辑桥梁,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同时为重新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建构了新的理论平台,特别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包括"实践"和"新唯物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将在思想史的回顾、理论问题的梳理和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文本的研读中展现出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实践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途径
6
作者 武江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7期38-42,共5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最高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既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又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真真正正地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最高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既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又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真真正正地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有利于提高领导阶层的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意识,更利于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和谐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人学思想
下载PDF
胡適參加夏威夷大學“東西方哲學討論會” 《胡適未刊日記》整理記事
7
作者 程巢父 《中国文化》 CSSCI 201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1959年5月12曰台北《中央日报》报导了胡适将於7月初出席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哲学讨论会”的消息,胡适对他的秘书胡颂平说:
关键词 东西方哲学 夏威夷大学 讨论会 胡适 记事 整理 日记 《中央日报》
原文传递
现代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透视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慧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1-66,共6页
现代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透视周慧超一种哲学的总体面貌是由其内在的逻辑前提决定的,元哲学观是某一哲学体系或某一类哲学体系的超硬核或深部基础,它决定着哲学自身的性质和具体指向。因而,从哲学的元问题入手,透视现代西方哲学的元... 现代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透视周慧超一种哲学的总体面貌是由其内在的逻辑前提决定的,元哲学观是某一哲学体系或某一类哲学体系的超硬核或深部基础,它决定着哲学自身的性质和具体指向。因而,从哲学的元问题入手,透视现代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乃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哲学观 现代西方哲学 语言分析哲学 传统哲学 “在” 德里达 认识论 科学主义思潮 逻各斯 人的存在
下载PDF
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恩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儒学 重大贡献 思想史 孔子 世界文明 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回顾与展望 地位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论省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方法论 比较哲学 传统政治 经典诠释 历史变迁 研究中心 东亚文明 台湾大学 中西比较哲学
下载PDF
差异语境下的马克思文本阅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小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它必然影响文本阅读。由于文本呈现背景的差异,由于读者的各种素质、倾向、兴趣的差异,由于阅读过程中各种差异的客观存在,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差异化的理解过程,差异化的理解为理论发展开拓了广大空间。
关键词 差异 马克思 文本 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葛兰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庆飞 陈鹏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8-54,共7页
先进文化建设需要先进文化哲学作指导,毛泽东和葛兰西的文化哲学思想有许多异同点,对其加以比较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解,并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葛兰西 文化哲学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后现代思潮中的重建“主体性”倾向
13
作者 王祖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7-38,共2页
在解构和“处决”了现代主体这一社会的至高无上的建构中心之后,后现代主义者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落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 在解构和“处决”了现代主体这一社会的至高无上的建构中心之后,后现代主义者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落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展历史后,对此倾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主体 主体性 重建
下载PDF
《感觉与可感物》选译
14
作者 J.L.奥斯汀 陈嘉映(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71,共29页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与料理论 感官感知 错觉 两种语言 不可能误错
原文传递
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娇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31期212-213,共2页
20世纪末,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席卷欧洲。"第三条道路"理论试图超越"左"和"右"的政治立场,寻找一条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福利、市民社会、世界秩序等多个方面... 20世纪末,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席卷欧洲。"第三条道路"理论试图超越"左"和"右"的政治立场,寻找一条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福利、市民社会、世界秩序等多个方面的论述。第三条道路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掠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实践,成为布莱尔政府施政的纲领性理论蓝图。对探寻中国新时期的社会建设有着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 福利政策
下载PDF
解析现代性
16
作者 柳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现代性"一词在吉登斯看来是指大约从17世纪的欧洲起源的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具有断裂性、全球化、双重性等特点。他独创的将四个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与军事力量贯穿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构想之中,并且... "现代性"一词在吉登斯看来是指大约从17世纪的欧洲起源的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具有断裂性、全球化、双重性等特点。他独创的将四个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与军事力量贯穿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构想之中,并且进一步探讨了隐藏在制度之维背后的动力来源,给人们在理解现代性理论上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制度性维度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现代性问题的审美解答——黑格尔审美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29-37,160,共10页
按照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看法,艺术作品包含了暂时性和过渡性,这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永恒性。黑格尔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作品的感性形式是暂时的、过渡的,而它所表达的理念是永恒的。在黑格尔看来,近代艺术的缺... 按照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看法,艺术作品包含了暂时性和过渡性,这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永恒性。黑格尔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作品的感性形式是暂时的、过渡的,而它所表达的理念是永恒的。在黑格尔看来,近代艺术的缺陷在于它不重视感性形式,而偏爱普遍的规则、原则,转向关注内心的情感上的矛盾冲突。它所表现的是内在的主体自由。而古典艺术是完善的艺术,它把感性形式和理性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黑格尔看来,虽然古典艺术也有缺陷,但是这不是古典艺术特有的,而是一切艺术都具有的,因为艺术只能用感性的形式来表达绝对理念,而这种表达始终是不足的。尽管如此,艺术能够达到感性和理性、精神和肉体的和解。这个和解也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审美理论 现代性
下载PDF
从“原子论”到“承认论”--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哲学阐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8-27,120,共11页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蕴含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承认理论。这套承认理论乃是借助“原子论”的方式,对德国古典哲学承认理论之核心思想的一种阐发和再现。它以对原子的自我意识阐释为起点,通过探讨原子概念实现的必要条件而引入承认的要素...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蕴含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承认理论。这套承认理论乃是借助“原子论”的方式,对德国古典哲学承认理论之核心思想的一种阐发和再现。它以对原子的自我意识阐释为起点,通过探讨原子概念实现的必要条件而引入承认的要素,并最终呈现为“理性存在者之承认共同体”的结论。厘清马克思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承认理论中的确定性起源,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关系研究,借此从思想史的根基深处推动当前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承认理论 观念性 自我意识 理性存在者之承认共同体
下载PDF
“观念之网”:思想的“全球性”流动
19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3,共2页
作为主持人,我在先行拜读了这组以“全球思想史”为主题的文章后,自然也激发起一些思考。这里不想对这些稿件的学理展开评述,相信读者自有判断,只是借此机会,拟对“全球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做一简括性概述,坦陈为什么我们要执着于“全球... 作为主持人,我在先行拜读了这组以“全球思想史”为主题的文章后,自然也激发起一些思考。这里不想对这些稿件的学理展开评述,相信读者自有判断,只是借此机会,拟对“全球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做一简括性概述,坦陈为什么我们要执着于“全球思想史”研究,尽管这是一个高难度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思想史 全球性 高难度
下载PDF
论“反映”范畴的三次转换
20
作者 王宏维 《现代哲学》 1987年第1期16-20,共5页
(一) “反映”——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具有总体性意义的范畴,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并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演进之中。今天,“反映”范畴已经历经了从具体科学概念到哲学概念、从旧唯物主义哲学概念到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转换,并... (一) “反映”——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具有总体性意义的范畴,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并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演进之中。今天,“反映”范畴已经历经了从具体科学概念到哲学概念、从旧唯物主义哲学概念到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转换,并正面临向现代形式的再次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过程 认识客体 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生理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识论 相互作用 能动性 认识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