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China 被引量:33
1
作者 Zhe Wang Ting-Bi yuan +4 位作者 zong-yu Hou Wei-Dong Zhou Ji-Dong lu Hong-Bin Ding Xiao-Yan Zeng 《Frontiers of 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19-438,共20页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future superstar for chemical analysis for years due to its unique features such as little or no sample prepar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fast and mu...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future superstar for chemical analysis for years due to its unique features such as little or no sample prepar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fast and multi-element analysis. Chinese LIBS comnmnity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ally developing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The aim of the work is to inspect what have been done in China for LIBS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status, to identify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from Chinese LIBS comlnunity are reviewed for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mdamentals, instrument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LIBS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analyzed, the critical issues for successful LIBS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and in our opinion, the potential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and to realize large scale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gnal enhancement application COAL METAL ENVIRONMENT ENERGY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study on cuttings transport of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for long horizontal section wells
2
作者 yu-Fei Chen Hui Zhang +8 位作者 Wen-Xin Wu Jun Li Yong Ouyang zong-yu lu De-Xin Ma Yong-Chuan Wu Jun-Bo Liu Ke-Rou Liu Zhuo-Xin D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49-1170,共22页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afe drilling for horizontal wellbores, while it may cause severe stuck pipe accidents. To lower the risk of the stuck pipe in backreaming operations, the mechanis...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afe drilling for horizontal wellbores, while it may cause severe stuck pipe accidents. To lower the risk of the stuck pipe in backreaming operations, the mechanism of cuttings transport needs to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a transient cuttings transport with multiple flow patterns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cuttings transported in the annulus while backreaming.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provide predict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uttings bed along the wellbore considering the bulldozer effect caused by large-size drilling tools(LSDTs). The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the size of LSDTs, and backream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are conducted in Section 4. And a new theory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cuttings transport in the backreaming operation, in which both the bit and LSDTs have the “cleaning effect” and “plugging effect”.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uttings bed in annuli is in a state of dynamic equilibrium, but the overall trend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obvious. First, larger diameters and longer drilling tools could lead to a higher risk of the stuck pipe. Second, we find that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the higher flow rate is always better for hole cleaning, so three flow-rate intervals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When the “dangerous flow rate”(<33 L/s in Case 4) is employed, the cuttings bed completely blocks the borehole near the step surface and causes a stuck pipe directly. If the flow rate increases to the “low flow rate” interval(33-35 L/s in Case 4), a smaller flow rate instead facilitates borehole cleaning. If the flow rate is large enough to be in the “high flow rate” interval(>35 L/s in Case 4),the higher the flow rate, the better the cleaning effect of cuttings beds. Third, an interval of tripping velocity called “dangerous velocity”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cuttings bed accumulation near the LSDT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of other tri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reaming Stuck pipe Hole cleaning Transient solid transport Multiple flow patterns
下载PDF
C7横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超声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3
作者 胡爱丽 汪珺莉 +4 位作者 储小爱 陈节庆 查宗煜 鲁大胜 夏秦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71-575,共5页
目的研究C7横突毗邻高频超声解剖特征及其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获得52例(共104侧)健康成人双侧C7横突平面超声解剖声像图特征后存储,供术者学习并正确标记各组织结构。选取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SGB治... 目的研究C7横突毗邻高频超声解剖特征及其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获得52例(共104侧)健康成人双侧C7横突平面超声解剖声像图特征后存储,供术者学习并正确标记各组织结构。选取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BC7组(学习前25例)和AC7组(学习后2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SGB成功率、调整针尖次数、麻醉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7平面中观察到的主要肌肉是颈长肌和前斜角肌,描述了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内、胸膜位于锁骨下动脉后方、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附近的超声解剖关系,星状神经节在椎前筋膜深面,颈长肌外侧、椎动静脉及前斜角肌内侧区域可见扁平状低回声结构,并发出数根低回声神经束声像图特征。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SGB,并出现霍纳综合征,SGB成功率为100%。BC7组患者手术时间[(5.36±1.11)min]长于AC7组[(3.08±0.86)min],BC7组患者调整针尖次数[(4.20±1.00)次]多于AC7组[(2.24±0.87)次],BC7组患者麻醉药物剂量[(1.82±0.28)mL]大于AC7组[(1.64±0.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7横突入路毗邻结构超声学习后SGB穿刺安全性高,简单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星状神经节阻滞 C7横突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毅 聂智品 +4 位作者 祁向东 汪宗昱 路立军 刘秋月 王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56-266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颅脑手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颅内感染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7例颅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16例)、肺部感染组(17例)、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颅脑手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颅内感染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7例颅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16例)、肺部感染组(17例)、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11例)以及无发热无感染组(13例)。比较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指标,评估血清PCT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患者PCT、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颅内感染组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组患者WBC计数高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患者(P<0.05),与肺部感染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颅内感染组为对照组,ROC曲线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2.5%。颅内感染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5 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无诊断价值。血清PCT升高与否可用于颅脑术后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基于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娟 谢宗玉 +3 位作者 陈艾琪 陈路 刘浩 马宜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前列腺癌病人,根据病理结果分为Gleason评分高危组(Gleason≥4+3分)、Gleason评分低危组(Gleason≤3+4分),在T2WI横断面、ADC图(b值0、1...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前列腺癌病人,根据病理结果分为Gleason评分高危组(Gleason≥4+3分)、Gleason评分低危组(Gleason≤3+4分),在T2WI横断面、ADC图(b值0、1500 s/mm^(2))上手动勾画病灶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及量化,将所选病例数据特征随机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测试集比例为0.3),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得到训练组与测试组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Gleason评分高危组118例,Gleason评分低危组148例,其中训练组186例(高危组83例、低危组103例),测试组80例(高危组35例、低危组45例),T2WI、ADC图影像组学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53,测试组AUC为0.741,准确率为62.5%(95%CI:0.572~0.893);T2WI、ADC图影像组学联合PSA值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组的AUC为0.768,测试组AUC为0.752,准确率为72.5%(95%CI:0.613~0.917);经Delong验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影像组学 mp-MRI GLEASON分级
下载PDF
Realization of OFD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PGA 被引量:1
6
作者 WU Chun-hui GAO zong-yu +7 位作者 LI Hong-lei CHEN Xiong-bin MAO Xu-rui lu Hui-min WANG Jian-ping HE Lin CUI Shi-gang CHEN Hong-da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In order to ensure stable,correct and real-tim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the key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ologies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a... In order to ensure stable,correct and real-tim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of indo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the key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ologies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time-domain synchronization,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and channel equalization of receiver are analyzed and optimized by utilizing short and long training preamble. Moreover,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development board(Xilinx Kintex-7) and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design of proposed OFDM-VLC syste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both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ardware designs of this system. The proposed OFDM-based VLC system can process signal in real-time,which can be used in actual VLC applic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dulation visible multiplexing programmable equalization hardware receiver utilizing verify transmitter
原文传递
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夏宗禹 刘银 +2 位作者 李风 何东林 鲁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研究... 目的:探讨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3D打印技术。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肾功能指标、结石清石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Cys-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结石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可帮助术者快速、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提高手术效率及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减轻肾脏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3D数字打印 手术过程模拟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鹤 李淑华 +6 位作者 赵灿灿 高玉青 朱芸 王小雷 张书海 徐佳玮 谢宗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0-153,15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32例的临床资料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病人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转归期,对HRCT表现...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32例的临床资料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范围与类型将病人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转归期,对HR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1.5∶1),多数病人有直接或间接的武汉人员接触史,临床以发热(84.3%)、咳嗽(59.4%)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减低(62.5%)、淋巴细胞计数减少(65.6%)、C反应蛋白增高(71.9%)较为常见。HRCT表现以两肺发病多见(81.3%),主要分布于两肺中外带、胸膜下区(96.7%),最常见于左肺下叶(90.6%);形态多表现为斑片状(84.6%)和不规则形(76.9%);病灶以单纯磨玻璃影(80.3%)、磨玻璃阴影伴实变(62.5%)较为常见,还可呈完全实变(43.8%)、小叶间隔的增厚(71.9%)、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68.8%)、“铺路石”征(43.8%)、空泡/空腔影(28.1%)等,重症病人可发展为“白肺”(3.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和参考价值,但诊断时仍需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指标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基于烟叶力学特性的打叶水分适宜性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海 胡宗玉 +6 位作者 卢敏瑞 姜焕元 周良明 林梦涵 刘友俊 许强 位辉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64-167,185,共5页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水分 烟叶力学特性 能源消耗 烟片结构 烟片颜色 感官质量
下载PDF
波浪滑翔机推进装置翼片的启动阶段水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振江 常宗瑜 +2 位作者 郑中强 孙秀军 卢桂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波浪滑翔机直接利用波浪能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机动运动观测,在海洋环境观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波浪滑翔机推进装置在启动阶段的翼片的水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波浪滑翔机水下推进装置的翼片为研究对象,运用雷诺平均Navier-... 波浪滑翔机直接利用波浪能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机动运动观测,在海洋环境观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波浪滑翔机推进装置在启动阶段的翼片的水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波浪滑翔机水下推进装置的翼片为研究对象,运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对给定垂荡和摆动运动的翼片水动力学进行了水动力分析和仿真,模拟了单个翼片、纵向阵列多翼片的运动状况,得到推进装置翼片附近的压力分布和整体推进动力,分析翼片间距变化在启动阶段对推进力的影响作用。通过该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波浪滑翔机推进装置工作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机 水动力学 RANS 动网格 启动阶段
下载PDF
基于欧洲药学监护联盟协会分类系统的骨科用药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宗宇桐 闫素英 +4 位作者 沈江华 崔晓辉 邵晨 陆璐 褚燕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P)特点,为临床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调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11月骨科住院患者医嘱,使用医嘱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回顾性审核,结合人工审核补充发现的DRP,汇总骨科住院患者的DRP...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P)特点,为临床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调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11月骨科住院患者医嘱,使用医嘱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回顾性审核,结合人工审核补充发现的DRP,汇总骨科住院患者的DRP,根据欧洲药学监护联盟协会(PCNE)分类系统将其分类编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例骨科住院患者,发现227个DRP,129例(59.7%)患者至少发生1个DRP,其中,最常发生的DRP类型是可能发生药物不良事件。引起DRP的原因由多到少依次为:给药频次过多、药物剂量过高、给药时间有误,给药时间不清晰或遗漏等。最常引起DRP的药物是全身用抗菌药物。结论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是骨科DRP的主要问题,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当对重点药物的用法用量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药学监护联盟协会 药物相关问题 医嘱前置审核 合理用药 分类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宗煜 李新宇 卢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前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方案选择或及时变更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改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寻找能够客观测量和评价NSCLC的生物标志物成为预测疗效的关键... 目前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方案选择或及时变更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改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寻找能够客观测量和评价NSCLC的生物标志物成为预测疗效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因对医学图像的识别和分析方面具有高维度特征提取及整合的优势,而被广泛用于挖掘NSCLC潜在疗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但多数研究尚未阐明模型特征背后的生物学意义。因此,该文主要对经典生物标志物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在NSCLC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人工智能模型预测NSCLC疗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生物标志物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疗效预测
原文传递
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药物相关问题检出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宗宇桐 闫素英 +8 位作者 崔晓辉 白向荣 姜德春 赵雯 种鑫 李小丽 陆璐 邵晨 褚燕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目的评估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对药物相关问题(DRP)的检出性能。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年6—7月骨科、呼吸科、血管外科及肾内科的住院医嘱分别进行信息化审核与人工审核,对审核检出的DRP进行分类统计,将不同审核... 目的评估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对药物相关问题(DRP)的检出性能。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年6—7月骨科、呼吸科、血管外科及肾内科的住院医嘱分别进行信息化审核与人工审核,对审核检出的DRP进行分类统计,将不同审核方式所产生的审核结果进行对比,并检测信息化审核系统的DRP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我院4个病区医嘱的DRP共计1629条,信息化检出879条,人工检出981条。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的DRP检出率为4.64%,敏感度53.96%,特异度72.60%,阳性预测值15.62%,阴性预测值94.38%。人工审核与信息化审核对不同类型DRP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当前我院的医嘱审核系统规则仍需改进,系统或药师单独审核均有可能遗漏某些重要的DRP,可考虑采取系统与药师相结合的方式审核D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嘱审核系统 药物相关问题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一株蓝莓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茜 宗宇 +4 位作者 凌丹燕 陈振华 汤腾跃 路梅 郭卫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8-73,共6页
灰霉病是近几年危害浙江省蓝莓产业的严重病害之一,分离和鉴定该病病原菌可以掌握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理,为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形态观察、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等方法,对引起蓝莓品种‘... 灰霉病是近几年危害浙江省蓝莓产业的严重病害之一,分离和鉴定该病病原菌可以掌握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理,为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形态观察、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等方法,对引起蓝莓品种‘夏普蓝’灰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孢菌属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夏普蓝’进行病原菌回接后,叶片和果实分别出现褐色病斑和软化腐烂等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一致;将该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菌落初期呈现白色,后转为灰褐色.分生孢子为单孢,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或淡褐色,大小为(10~15)μm×(6~9)μm;将分离菌株X1-1的rDNA-ITS序列(NCBI序列号:KT343755)与GenBank中已经报道的灰葡萄孢菌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二者相似度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RDNA-ITS
下载PDF
6:2氟调羧酸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及代谢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宗玉璐 杨丽萍 赵淑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86-2893,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活体与离体实验,研究6:2氟调羧酸(6:2FTCA)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和代谢转化机制.结果表明,6:2FTCA对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过氧化氢酶(CAT)活...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活体与离体实验,研究6:2氟调羧酸(6:2FTCA)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和代谢转化机制.结果表明,6:2FTCA对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说明6:2FTCA对蚯蚓产生了氧化胁迫效应.6:2FTCA在蚯蚓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GST酶提取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CYP450(0.014/h)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GST(0.006/h),其终端全氟羧酸(PFCAs)代谢产物为全氟己酸(PFHx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丁酸(PFBA),说明CYP450和GST参与了6:2FTCA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转化,且CYP450贡献大于GST.蚯蚓肠道好氧微生物对6:2FTCA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终端PFCAs降解产物为PFHxA和PFPeA,而肠道厌氧微生物对6:2FTCA无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氟调羧酸 蚯蚓 毒理效应 酶代谢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异常在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临床意义
16
作者 危彤 常丽贤 +4 位作者 宗苏玉 李俊 张陆阳 张然然 竺晓凡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伴染色体核型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237例NSAA患儿,其中13例伴染色体核型异常,根据染色体核型异常负荷(chromosome abnormal burden,CAB)将患儿分为高负荷组(CA...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伴染色体核型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237例NSAA患儿,其中13例伴染色体核型异常,根据染色体核型异常负荷(chromosome abnormal burden,CAB)将患儿分为高负荷组(CAB≥50%)5例和低负荷组(CAB<50%)8例,比较2组患儿血常规结果、骨髓细胞学结果及疗效。结果237例NSAA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为5.49%;高负荷组患儿初诊时血红蛋白水平[(65.20±20.51)g/L]低于低负荷组[(90.38±14.58)g/L](P<0.05),骨髓细胞学红系比率[(13.40±11.23)%]和总缓解率(50%)与低负荷组[(23.55±8.79)%、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伴染色体核型异常的NSAA患儿中,8号染色体数量异常4例,X染色体数量异常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其他染色体数量异常1例;8号染色体数量异常、X染色体数量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NSAA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发生率低,染色体核型异常负荷的高低以及异常染色体核型种类与NSAA患儿的远期疗效及转归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遗传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生物炭对酸性农田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杨彩迪 宗玉统 卢升高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14-192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酸度、交换性能、磷素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综合动态影响,试验设置空白(CK)、水稻秸秆生物炭(RSB)、玉米秸秆生物炭(MSB)、小麦秸秆生物炭(WSB)、稻壳生物炭(RHB)和竹炭(BCB)这6种处理,生物炭按质量分数0.1... 为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酸度、交换性能、磷素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综合动态影响,试验设置空白(CK)、水稻秸秆生物炭(RSB)、玉米秸秆生物炭(MSB)、小麦秸秆生物炭(WSB)、稻壳生物炭(RHB)和竹炭(BCB)这6种处理,生物炭按质量分数0.1%施入农田进行长期定点试验,测定水稻、油菜和玉米这3季作物产量和作物收割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原料生物炭可有效提高土壤pH和交换性能,降低交换性酸含量,作用效果随时间下降.生物炭对盐基离子组成的影响为提高交换性K^+、Ca^2+和Mg^2+含量,降低Na+含量.生物炭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SOM)、速效磷、总磷和无机磷(Al-P和Fe-P)含量,作物产量较当季对照显著提高(P<0.05),稻壳生物炭在改良酸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化 交换性能 磷素养分 作物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