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子龙 黑艳晓 +2 位作者 石迪 肖宇飞 李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实现我国能源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其中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出发,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征及其驱油特性的优缺点,主要包括广泛...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实现我国能源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其中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剂的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出发,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征及其驱油特性的优缺点,主要包括广泛使用的阴离子、两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新兴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等。随着石油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低成本、高效能、绿色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驱油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耗使得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下降,导致驱油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重点综述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其中吸附等温线模型主要用于评价恒温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量与吸附平衡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而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评估吸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揭示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深层机制。为了更佳全面准确地描述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有必要联合使用多种吸附模型,也需要发展新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提高原油采收率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大维随机矩阵的电网异常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子龙 刘亚东 +4 位作者 王耀东 陈洪涛 刘宗杰 盛戈皞 江秀臣 《陕西电力》 2017年第3期77-81,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广域测量系统应运而生。介绍了大维随机矩阵基本概念和定理,提出了基于大维随机矩阵谱分布的电网异常状态检测原理和判据,并对案例中PMU频率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基于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广域测量系统应运而生。介绍了大维随机矩阵基本概念和定理,提出了基于大维随机矩阵谱分布的电网异常状态检测原理和判据,并对案例中PMU频率监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灵敏检测电网异常,快速做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维随机矩阵 谱分析 电网异常检测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 电网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君 李菲 +5 位作者 石亚男 陈晶 姚子龙 刘霞 郑晨 靖彧 《中国病案》 2017年第7期94-9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某院血液科的118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某院血液科的118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PEG-rhG-CSF组)25例、B组(rhG-CSF组)57例和C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36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严重程度,开始G-CSF支持治疗时白细胞减少程度,G-CSF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注射次数。结果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患者,应用G-CSF治疗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进展情况比较,A组与B组中Ⅰ/Ⅱ级白细胞减少及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者中,治疗后仍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或持续Ⅳ级白细胞减少超过5d)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中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最终进展至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分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5例Ⅳ级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患者中有2例为感染性休克(B组和C组各1例);三组患者由于白细胞减少所致发热(不仅限于Ⅳ级白细胞减少时)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共出现G-CSF治疗相关的发热2例(B组及C组各1例),疼痛评分5级以上的骨痛3例(B组2例,C组1例),均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后均可缓解。三组患者的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rhG-CSF对于AL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支持治疗较rhG-CSF更为安全、有效。对于ALL的化疗,推荐在Ⅰ/Ⅱ级白细胞减少时即开始使用G-CSF支持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及感染相关并发症。采用PEG-rhG-CSF治疗或联合应用两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减少程度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用DOE试验设计提高钢铝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留伟 赵子龙 +1 位作者 刘兴海 郭宏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0,106,共4页
采用DOE试验设计来研究退火过程中钢铝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机理,并用扫描电镜、磁控溅射仪、EDS对IMC进行微观分析和性能检测。试图在Fe/Al复合层中通过磁控溅射加入硅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IMC的生长,从而探索IMC形成的... 采用DOE试验设计来研究退火过程中钢铝复合材料结合层中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机理,并用扫描电镜、磁控溅射仪、EDS对IMC进行微观分析和性能检测。试图在Fe/Al复合层中通过磁控溅射加入硅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IMC的生长,从而探索IMC形成的拟合模型,以提高Fe/Al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复合材料 DOE试验设计 中间化合物
下载PDF
南秦岭迭部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资源定量预测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字龙 刘红旭 张康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5-73,共9页
通过对南秦岭迭部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铀矿床的关键控矿因素和成矿远景预测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MapGi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了空间定位,并系统编制了成矿要素图和预测要素图;应用MRAS软件对预测要... 通过对南秦岭迭部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铀矿床的关键控矿因素和成矿远景预测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MapGi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了空间定位,并系统编制了成矿要素图和预测要素图;应用MRAS软件对预测要素进行配置,选取其最佳的预测要素组合,构置预测变量,并计算变量与铀成矿的相关性、最小单元成矿有利度,利用人机联合圈定、优选出最小靶区。最后,采用修正体积法和德尔菲法对资源进行定量和半定量估算,并对靶区进行可信度评价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泥岩型铀矿 MRAS 成矿有利度 靶区圈定 资源量预测
下载PDF
山东某选矿厂铜锌混合精矿分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洋洋 曹亦俊 +2 位作者 马子龙 黄川 刘长青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2,82,共4页
山东某选矿厂原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采用铜锌混浮-铜锌分离的浮选试验流程生产铜精矿,但现场试验指标不理想,生产出来的铜精矿中铜的品位为9.10%,锌的品位为18.50%,铜精矿中锌含量太高难以满足销售指标要求。针... 山东某选矿厂原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采用铜锌混浮-铜锌分离的浮选试验流程生产铜精矿,但现场试验指标不理想,生产出来的铜精矿中铜的品位为9.10%,锌的品位为18.50%,铜精矿中锌含量太高难以满足销售指标要求。针对该选矿厂铜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难的问题,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脱药对铜锌分离效果影响显著,其中使用活性炭脱药试验效果最佳。试验采用活性炭作为铜锌混合精矿脱药剂,采用硫酸锌+亚硫酸钠的组合抑制剂作为锌矿物的抑制剂,采用对铜矿物选择性强的Z-200作为选铜捕收剂,通过"一粗一精一扫"浮选闭路试验,在原矿铜品位为9.10%,锌品位为18.50%的条件下,最终得到的铜精矿品位为13.55%,回收率为89.42%;精矿中锌品位从18.50%降到了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分离 脱药 浮选 混合精矿
下载PDF
郭屯煤矿回采工作面次生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蒋子龙 陈文龙 刘有健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1,共4页
针对郭屯煤矿1304工作面巷道变形破坏现状,对该工作面次生应力进行实测:在该工作面巷道某处施工3个监测钻孔,在钻孔距工作面150m处布置4个HI传感器,分别监测不同位置岩体受采动影响所产生的次生应力变化。实测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峰... 针对郭屯煤矿1304工作面巷道变形破坏现状,对该工作面次生应力进行实测:在该工作面巷道某处施工3个监测钻孔,在钻孔距工作面150m处布置4个HI传感器,分别监测不同位置岩体受采动影响所产生的次生应力变化。实测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于1304工作面前方约6.9m处,应力集中系数约为2,为避开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小煤柱尺寸应小于6.9m;巷帮煤体承受的垂直应力较高,为56.7 MPa,巷道掘进中应及时进行支护,以提高小煤柱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应力监测 原岩应力 次生应力
下载PDF
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体外抑瘤活性研究
8
作者 蒋小峰 袁晓鹏 +5 位作者 张大伟 卢海武 温子龙 郑强 刘颂航 薛平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通过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探讨DC-CIK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检测抗原致敏DC-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取贴壁细胞作为前体DC,悬浮细胞用于CIK培养;经r... 目的通过胆管癌全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探讨DC-CIK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检测抗原致敏DC-CI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取贴壁细胞作为前体DC,悬浮细胞用于CIK培养;经rhGM-CSF、rhIL-4、rhTNF-α诱导DC成熟;成熟DC中加入胆管癌细胞株RBE肿瘤抗原进行致敏,作为抗原致敏DC组;经rhIL-2、IL-1β诱导CIK成熟;按DC CIK=1:10、1:20、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记(CD86、CD83、CD40、HLA-DR、CD1α、CD80);流式细胞术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共培养细胞表面标记(CD3、CD8、CD56);采用萤火虫萤光素酶法检测CIK、未致敏DC-CIK、致敏DC-CIK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细胞因子IL-12、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DC-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表型发现抗原致敏DC-CIK组的CD3^+CD8^+和CD3^+CD56^+细胞亚型表达均为最高,其次为未致敏DC-CIK组,最低为CIK组。效靶比为20:1和40:1时,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而效靶比为10:1时,CIK组、未致敏DC-CIK组、致敏DC-CIK组的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原致敏DC较抗原未致敏DC及诱导前DC细胞状态好,生长增殖迅速。在抗原致敏后,致敏DC-CIK组的细胞因子IL-12、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致敏DC-CIK组和CIK组(P<0.05)。结论体外异体胆管癌全抗原可有效致敏健康人体DC细胞分化成熟,表型及增殖能力提高。使用体外致敏DC-CIK共培养作为效应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率,在效靶比相同的情况下,抗原致敏DC-CIK对RBE有更强的杀伤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