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水平段钻井泥岩井壁坍塌周期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华玉 程远方 +3 位作者 王伟 郭海涛 韩忠英 张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189,共7页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是国内外各油气田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且至今未能完全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但在致密泥岩长水平段钻进时,井壁失稳问题更加突出。考虑化学势差、水力压差和岩石骨架变形的耦合作用,同时考虑泥岩吸水引起的强度弱化,提出了...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是国内外各油气田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且至今未能完全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但在致密泥岩长水平段钻进时,井壁失稳问题更加突出。考虑化学势差、水力压差和岩石骨架变形的耦合作用,同时考虑泥岩吸水引起的强度弱化,提出了泥岩流-固-化多场耦合坍塌周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泥岩渗透率、吸水扩散吸附系数、钻井液活度和膜效率对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强度以及坍塌周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泥岩渗透率越小,阻碍水力压力传递的能力越强,地层孔隙压力增长越慢,井眼坍塌周期越长;2钻井液化学作用对井周压力传递和坍塌周期影响显著,当钻井液活度高于地层活度时,井眼附近孔隙压力显著增大,井眼坍塌周期缩短;膜效率越大,则地层孔隙压力和井眼坍塌周期变化幅度越大;3泥岩强度弱化是影响坍塌周期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吸水扩散系数增大,近井地层泥岩强度迅速降低,井眼坍塌周期显著缩短;4研究区域沿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水平钻进时,井眼坍塌周期最长,随着与水平最小地应力夹角的不断增大,井眼坍塌周期不断缩短,沿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时,井眼坍塌周期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泥页岩 渗透率 膜效率 强度弱化 井眼坍塌周期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田土壤铜、锌、铅、镉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倪中应 沈倩 章明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5-225,共11页
秸秆还田是我国培肥地力和增加农田土壤碳固定的重要措施,但进入农田的秸秆存在着活化土壤重金属的风险。为了解不同来源的秸秆对污染水平不同农田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激活,开展了盆栽... 秸秆还田是我国培肥地力和增加农田土壤碳固定的重要措施,但进入农田的秸秆存在着活化土壤重金属的风险。为了解不同来源的秸秆对污染水平不同农田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激活,开展了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石灰对水田土壤铜、锌、镉、铅活性的影响。盆栽和田间试验在轻度和重度污染2种土壤上同时进行。盆栽试验中施用秸秆包括重污染水稻秸秆、轻污染水稻秸秆和轻污染油菜秸秆3种,石灰用量设对照(0 kg·hm-2)和石灰处理(750 kg·hm-2)2个处理;田间小区试验设对照(不施秸秆和石灰)、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石灰3个处理。动态观察了试验过程中土壤有效态重金属、重金属形态及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积累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初期(前20 d)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水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与对照处理比较,水溶性重金属含量以重度污染土壤增幅较为明显。试验后期(60 d后)秸秆还田对土壤重金属的活性的影响逐渐变得不明显。油菜秸秆还田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低于水稻秸秆还田,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高于低污染水稻秸秆还田。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结果都表明,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可轻微增加水稻籽粒中镉的积累,但轻度污染水稻秸秆还田与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籽粒镉积累的影响较小;3种秸秆还田对水稻籽粒铅、铜、锌积累的影响不明显。配施石灰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的含量,降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积累。研究认为,在污染农田管理上应控制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适量配施石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 配施石灰
下载PDF
麻风患者义齿修复情况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郭玥 周映辉 +10 位作者 唐辰义 张冯依 田丽丽 王冬梅 魏中和 杨赢 张连华 张国成 周后德 盛志峰 冯云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估中国麻风患者缺牙后义齿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13例来自湖南、江苏和陕西三省六个麻风村的麻风患者,统计其缺牙后义齿修复情况。结果:该样本组的义齿修复率仅为23.8%,不良修复率高达85.4%。结论:麻风患者缺牙后的义齿修复率... 目的:评估中国麻风患者缺牙后义齿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13例来自湖南、江苏和陕西三省六个麻风村的麻风患者,统计其缺牙后义齿修复情况。结果:该样本组的义齿修复率仅为23.8%,不良修复率高达85.4%。结论:麻风患者缺牙后的义齿修复率低,而不良修复率高。应对其口腔健康予以重视,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善义齿修复率和修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义齿修复 不良修复
下载PDF
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研究(英文)
4
作者 钟海英 张雅林 魏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5-83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蝉次目蝉总科和沫蝉总科这两个近缘类群的马氏管形态和功能分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 Distant和鞘翅圆沫蝉Lepyronia coleoptr... 【目的】本研究通过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蝉次目蝉总科和沫蝉总科这两个近缘类群的马氏管形态和功能分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 Distant和鞘翅圆沫蝉Lepyronia coleoptrata(Linnaeus)成虫马氏管的整体形态构造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整体形态构造方面,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在滤室外的部分均分化为4个区段:过渡区、基部区、端部区和末端区。合哑蝉马氏管末端区附着于回肠并被结缔组织包裹,最末端两两愈合为一体;鞘翅圆沫蝉的末端区不愈合,最末端膨大成棒状并贴附于直肠。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这两种蝉次目昆虫的马氏管管壁细胞均具有基膜内褶和微绒毛。合哑蝉马氏管基部区管壁细胞含有分泌囊泡、分泌颗粒、内质网和矿物质颗粒。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基部区管壁细胞包含大量分泌囊泡,端部区细胞中的卵形囊泡与基膜愈合。马氏管中的微生物形态表明,合哑蝉马氏管的基部区、端部区中的微生物可能为共生细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的过渡区中微生物可能为病原菌。【结论】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在形态构造和超微结构方面的异同,一方面为蝉总科和沫蝉总科的姊妹群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另一方面也为其马氏管的排泄及分泌功能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微生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共生菌与蝉次目昆虫的协同进化,以及利用微生物进行该类害虫的防治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喙亚目 合哑蝉 鞘翅圆沫蝉 排泄系统 共生细菌 透射电镜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仲吉英 徐枫 +3 位作者 张涛 黄腾 黄振兴 杨承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S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7%~3.4%的七氟醚至术毕,术中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1~2 MAC,P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至术毕,术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在1.5~3.0μg/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手术结束后2 h(T4)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S组T1~T4时血清VEGF及VCAM-1表达降低(P<0.05),T2~T4时MMP-2和MMP-9表达降低(P<0.05);P组T1~T4时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P组比较,S组T2~T4时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能抑制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跨区皮瓣切取后choke血管管径的定量分析及MMP-2与MMP-9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中 黄俊英 +6 位作者 薛兰 张锦裕 刘胜伟 董国强 钱升 蔡俊雄 王燕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MMP-2与MMP-9在Choke血管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40只,体重(310±10)g。在大鼠背部一侧切取髂腰动脉穿支为蒂,宽3 cm,长10 cm的皮瓣。术后将皮瓣分如5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切取髂腰动脉与肋间后动脉穿支之间的C... 目的探讨MMP-2与MMP-9在Choke血管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40只,体重(310±10)g。在大鼠背部一侧切取髂腰动脉穿支为蒂,宽3 cm,长10 cm的皮瓣。术后将皮瓣分如5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切取髂腰动脉与肋间后动脉穿支之间的Choke区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明胶酶谱法及免疫组化对MMP-2与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皮窗技术对Choke血管管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检测表明皮瓣术后MMP-2、MMP-9的表达量均有所增高,MMP-9以术后1 d增高最为显著;明胶酶谱结果显示,术后MMP-9的活性明显增高,以术后1 d增高最为显著,而MMP-2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MMP-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MMP-9主要表达在血管腔内及血管内皮。PGP9.5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皮瓣切取后3d皮瓣内的轴突已经完全退变。结论通过对皮瓣内血管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在形态学上验证了跨区皮瓣术后前3 d静脉血"迷宫式回流",之后主要通过轴型静脉进行回流的假说。在跨区皮瓣术后血管的形态学演变中MMP-9可能扮演比MMP-2更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皮瓣 Choke血管 MMP-2 MMP-9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