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盛忠奇 张真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HGI;根据HGI数值,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HGI组、中HGI组及高HGI组,比较3组健康状况差异,并分析HGI与DPN发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空腹C肽、FPG、HbA1c、总胆固醇及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GI组患者发生DPN的风险是低HGI组的1.773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1(95%CI:1.003,1.019)]、糖尿病病程[OR=1.091(95%CI:1.040,1.145)]及HGI[OR=1.259(95%CI:1.006,1.574)]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GI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风险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融合的城市洪涝混合深度学习预测
2
作者 司徒祖祥 冯婉恩 +4 位作者 钟琪升 廖晓婷 饶开昕 张佳博 周倩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1-136,共6页
传统物理模型在二维地表淹没计算中虽然实现了高精度的求解,但其构建过程复杂、校准难度高,且计算效率低,在实时洪涝预报方面存在局限性。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可为洪涝预测提供变革性、... 传统物理模型在二维地表淹没计算中虽然实现了高精度的求解,但其构建过程复杂、校准难度高,且计算效率低,在实时洪涝预报方面存在局限性。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可为洪涝预测提供变革性、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融合技术的城市洪涝混合深度学习预测模型,充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对空间和时间数据的学习优势,建立了SegNet-GRU混合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研究区域在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极值水深和地表积水演变过程,实现了良好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和克林-古普塔效率系数分别为0.0085、0.0306、0.9627、0.6949)和处理速度(较一、二维模型预测速率提升近1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预测 时空特征融合 深度学习 混合模型
原文传递
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术治疗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睿 卢培刚 +2 位作者 钟启胜 王衍廷 赵振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探讨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术治疗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M-Ⅰ)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1例CM-Ⅰ的临床资料。采用枕骨小骨窗减压(骨窗大小约2.5 cm×2.5 cm)及枕大池成形术,并保留枕骨大... 目的探讨探讨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术治疗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M-Ⅰ)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1例CM-Ⅰ的临床资料。采用枕骨小骨窗减压(骨窗大小约2.5 cm×2.5 cm)及枕大池成形术,并保留枕骨大孔后缘约0.5 cm骨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KPS评分、神经症状改善及小脑扁桃下疝程度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周KPS评分[(66.52±9.8)分]较术前[(52.9±9.1)]明显增高(P<0.05)。术后1年KPS评分[(84.7±7.2)分]较术后1周明显增高(P<0.05)。术后1年神经症状改善率(90.48%,19/21)较术后1周(71.43%,15/21)明显提高(P<0.05)。术后1年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超过枕骨大孔(2.9±1.8)mm]较术前[(4.1±1.4)mm]明显缩小(P<0.05)。结论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枕大池成形术是治疗CM-Ⅰ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后窝减压术 枕骨大孔 疗效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翀 钟启盛 +1 位作者 鱼康康 刘传苗 《肝脏》 202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6年华山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感染对60 d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93例... 目的 探索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6年华山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类型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及感染对60 d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93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92例符合欧洲肝病学会CLIF-C2-3级ACLF标准。CLIF-C2-3级患者60 d总体感染发生率为54%,高于0-1级的34%(P=0.001)。共有162例ACLF患者病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其肺部感染、真菌/其他机会性感染、全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激素者,为19%比7%、7%比0以及54%比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全部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其他机会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 0-1级发生感染者比未感染者60 d生存率更低(58%比77%,P=0.005),但CLIF2-3级发生感染者与未感染者60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中,年龄≥45岁、基线CLIF等级为2-3、肺部感染和全部感染是6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仅年龄≥45岁(HR1.585,95%CI:1.183~2.591)和基线ACLF等级为2-3(HR2.542,95%CI:1.427~3.673)是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皮质激素使用,CLIF0-1级发生感染者生存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