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鸭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结构蛋白基因和血清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范文胜 唐宁 +6 位作者 董志华 陈基明 张文 赵长润 韦天超 磨美兰 韦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3-532,共10页
【目的】对从广西某鸭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11天龄樱桃谷肉鸭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鉴定,并探索此鸭源病毒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通过血凝试验、鸡胚接种实验、3?端非编码区(3'UTR)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该... 【目的】对从广西某鸭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11天龄樱桃谷肉鸭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鉴定,并探索此鸭源病毒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通过血凝试验、鸡胚接种实验、3?端非编码区(3'UTR)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该分离株的结构基因S1、E、M和N分别进行序列测定以及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血凝试验为阴性,接种鸡胚盲传5代后出现侏儒胚,3?UTR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序列。该分离株S蛋白的裂解位点为RRSRR,S1、E、M和N基因与IBV毒株H120、4/91、LTD3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78.6%–99.7%、85.4%–100.0%、91.6%–93.2%、86.7%–91.7%。除N基因存在点突变外,S1、E和M基因均存在氨基酸的突变、插入和(或)缺失。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S1基因属于4/91型,E、M和N基因均为LDT3型。血清型分析表明,该分离株的血清型不同于疫苗株H120和4/91。【结论】此鸭源病毒分离株为IBV,且该分离株的基因型与血清型均发生了变异。本研究结果暗示禽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鉴定 基因型 血清型
原文传递
脑室内注射orexin-A和orexin-B对下丘脑组胺释放的影响
2
作者 李龙 王志华 +1 位作者 张丽娜 董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观察脑室内微注射orexin-A和orexin-B对下丘脑组胺释放的影响,为orexins促麻醉觉醒的机制提供新的解释。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orexin-A组和orexin-B组。在立体定位仪下将微透析管置入下丘脑结节乳头体核区... 目的观察脑室内微注射orexin-A和orexin-B对下丘脑组胺释放的影响,为orexins促麻醉觉醒的机制提供新的解释。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orexin-A组和orexin-B组。在立体定位仪下将微透析管置入下丘脑结节乳头体核区。实验分为两部分:先收集脑室内分别注射orexin-A、orexin-B 1nmol和5nmol后1、2h和3h的微透析液(n=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透析液中组胺含量的时程变化。1周后,各组大鼠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orexin-A和orexin-B(10、15nmol和20nmol,n=5),收集微注射后1h的透析液,检测组胺释放的剂量效应。在立体定位仪下结节乳头体核置入微注射管,1周后给予1.4%异氟醚(1 MAC)麻醉30min,各组大鼠分别微注射生理盐水、orexin-A和orexin-B 0.3μl(n=6),记录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脑室内微注射orexin-A 1nmol 2h后下丘脑组胺含量明显增加,但同样剂量的orexin-B无明显作用,注射orexin-A和orexin-B 5nmol后2、3h组胺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脑室内微注射10nmol、15nmol和20nmol的orexin-A和orexin-B后1h组胺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且20nmol含量最高(P<0.05)。结节乳头体核微注射orexin-A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生理盐水(P<0.01),微注射orexin-B后无明显作用。结论脑室内微注射orexin-A和orexin-B均可促进下丘脑组胺递质的释放,但orexin-A的作用更强。结节乳头体核微注射orexin-A促进异氟醚麻醉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Orexin-B 组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