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13年中国县域单元粮食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通 封志明 杨艳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5,共9页
2003—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十连增",2015年更是达到了"十二连增"。文章采用2003—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等为基础数据,以分县为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中国分县粮食增产... 2003—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十连增",2015年更是达到了"十二连增"。文章采用2003—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等为基础数据,以分县为研究单元,定量分析了2003—2013年间中国分县粮食增产的特征、格局与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13年间我国超过75%的县域单元粮食均出现增产,但主要增产仍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产粮大县;2)粮食增产增幅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处于"滞后增产"和"超速增产"的县域单元占比均较高,其中"超速增产"的县域单元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黄土高原以及新疆等地;3)对于大部分县域单元而言,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其粮食增产均有正向贡献作用,其中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河西走廊、新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地播种面积贡献较大,而单产水平贡献较大的地区为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县域单元 LMDI
原文传递
“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如珍 张志明 +6 位作者 卓艳燕 吴宽裕 赵钟文 王婷婷 陈海明 王捷阳 张益哲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9期25-27,33,共4页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宣教中医"治未病"思想,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在痛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宣教中医"治未病"思想,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尿酸水平、痛风复发次数。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较对照组好,痛风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痛风患者中有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复发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治未病 健康教育 血尿酸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临江某硅藻土酸浸煅烧增白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雄波 刘姝抒 +3 位作者 孙志明 张雁鸣 李金辉 郑水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79-2283,共5页
采用酸浸-煅烧方法对临江某一级硅藻土进行了增白试验研究,探讨了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硫酸浓度、固液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硅藻土增白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化学成分分析等对增白前后硅藻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增白... 采用酸浸-煅烧方法对临江某一级硅藻土进行了增白试验研究,探讨了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硫酸浓度、固液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硅藻土增白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化学成分分析等对增白前后硅藻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增白适宜工艺条件为:酸浸温度100℃,酸浸时间4 h,固液质量比1∶3.28,酸浓度5 mol/L,煅烧温度650℃,煅烧时间1.5 h;优化工艺条件下,一级硅藻土白度由67.2%提升至88.4%,SiO_2含量由89.78%提升至95.01%,Fe_2O_3含量由1.07%降低至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酸浸 煅烧 增白
下载PDF
关于石油钻井工程防漏堵漏工艺的探讨
4
作者 段志明 侯艳英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7年第8期86-86,共1页
针对石油钻井工程防漏堵漏工艺,做了简单的论述。影响钻井工程防漏堵漏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漏层位置、漏失通道、漏失压力等。基于此,通常采取工程工艺与泥浆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钻井工程防漏堵漏,避免发生严重的泄漏问题。
关键词 石油项目 钻井工程 防漏堵漏 泥浆施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