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培养方法对小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宇卉 李美宁 +2 位作者 张凯丽 杨丽红 刘志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比较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所得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细胞鉴定,比较两者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两种方法所得脂肪干细胞... 目的比较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所得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细胞鉴定,比较两者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两种方法所得脂肪干细胞在形态学上无差异,培养至第3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物学特性稳定,CD44、Sca-1表达率>90%,CD31表达率<10%,具有较好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脂肪干细胞增殖率高于胶原酶消化法(P<0.05);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脂肪干细胞矿化结节、ALP活性及钙离子浓度高于胶原酶消化法(P <0.05)。结论组织块贴壁法相对胶原酶消化法在脂肪干细胞培养及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干细胞 组织块贴壁法/细胞培养技术 胶原酶消化法/细胞培养技术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小鼠
下载PDF
氯沙坦通过AT1R/VEGF信号通路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武荣 张俊涛 +2 位作者 李卫斌 王坤 刘志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是否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AT1R在肝癌细胞系Hep G2、Hu H-7和PLC/PRF/5,以及正常肝细胞LO2中的表达。采... 目的探讨氯沙坦是否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AT1R在肝癌细胞系Hep G2、Hu H-7和PLC/PRF/5,以及正常肝细胞LO2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氯沙坦对肝癌细胞系Hep G2中AT1R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沙坦对肝癌细胞系Hep G2中VEGF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氯沙坦对大鼠肝癌组织中AT1R、VEGF和CD34表达的影响。结果AT1R在正常肝细胞LO2中低表达(P<0.05),在肝癌细胞系Hep G2、Hu H-7和PLC/PRF/5中高表达(P<0.05),在Hep G2细胞中表达最高(P<0.05)。在肝癌细胞系Hep G2中加入氯沙坦后,AT1R蛋白水平和VEGF浓度降低(P<0.05)。大鼠肝癌组织中AT1R、VEGF和CD34高表达,而加入氯沙坦后,AT1R、VEGF和CD34表达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AT1R/VEGF信号通路,可以阻碍肝癌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AT1R VEGF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特纳综合征患者Y染色体序列的检测
3
作者 严芳 张智 +1 位作者 张珍 刘桂治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特纳综合征患者Y染色体序列出现的频率。方法研究本院23位有特纳综合征且知情同意的患者,其中,细胞遗传学是通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个病人分析100个核型。基因组DNA是通过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通过聚合... 目的观察特纳综合征患者Y染色体序列出现的频率。方法研究本院23位有特纳综合征且知情同意的患者,其中,细胞遗传学是通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个病人分析100个核型。基因组DNA是通过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基因序列DYZ1、DYZ3、ZFY和SRY。结果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其中9位病人(39.2%)是45,X的核型,14位病人(60.8%)是嵌合的核型。8.7%(2/23)的病人被发现有Y染色体序列。这个比率与之前报道的近似。在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并没有发现有Y染色体片段,但是通过淋巴细胞DNA分析却发现有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结论PCR技术显示2位特纳综合征病人(8.7%)有Y染色体序列,而其细胞遗传学分析均存在标记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Y染色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性腺母细胞瘤
原文传递
火针调控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gn1、CyclinD1基因表达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家淳 赵志恒 +6 位作者 程素利 王雪 焦召华 蔡志敏 周震 刘保红 李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gn1和Cyclin D1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假手术组(5只),剩余大鼠按照1天、3天、7天、10天、14天时间点随机分为模型组、火针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A... 目的:观察火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gn1和Cyclin D1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假手术组(5只),剩余大鼠按照1天、3天、7天、10天、14天时间点随机分为模型组、火针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对模型组和火针组造模,相应时间点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清置于神经干细胞培养皿中培养72 h,通过RT-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1天时模型组和火针组Ngn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天、10天时火针组Ngn1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1天时模型组和火针组Cyclin D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天、7天、10天时火针组Cyclin D1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可调控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Ngn1和Cyclin D1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脊髓损伤 Ngn1 CYCLIND1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不规则框架结构在大震下的倒塌概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志辉 张震 刘凌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从震害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柱铰破坏模式研究了在地震作用下几类不规则框架发生层倒塌的失效概率,通过基于位移的模型计算了不规则框架结构大震对于小震的剪力放大系数,然后进一步研究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大框架发生层倒塌失效概率的变化情况... 从震害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柱铰破坏模式研究了在地震作用下几类不规则框架发生层倒塌的失效概率,通过基于位移的模型计算了不规则框架结构大震对于小震的剪力放大系数,然后进一步研究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大框架发生层倒塌失效概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通过提高柱端抗弯强度来降低大震时层倒塌失效概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框架 柱铰模式 层倒塌 失效概率 剪力放大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