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联队 季志平 何佳林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98-102,共5页
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总体对林木数量及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给林木遗传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技术在此需求下逐渐应用于林木育种,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分子标记、辐射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总体对林木数量及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给林木遗传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技术在此需求下逐渐应用于林木育种,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分子标记、辐射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四个方面,对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希望对林木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生物技术育种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下载PDF
TRPC1/ORAI1复合体调节HUVECs SOC和ROC介导的Ca^(2+)内流和NO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腊梅 胡清华 +3 位作者 钟华 唐娜 孙志萍 何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5期696-704,共9页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复合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介导Ca^(2+)内流和NO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2~3代HUVECs,将构建的TRPC1和ORAI1干扰... 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复合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介导Ca^(2+)内流和NO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2~3代HUVECs,将构建的TRPC1和ORAI1干扰质粒分别转染入HUVE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PC1、OR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抑制效率。细胞随机分组:特异性质粒转染组即实验组,未转染组即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组(vehicle组),将上述3组细胞分别与CaR激动剂、ROC模拟剂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孵育,用荧光探针Fura-2/AM及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Ca^(2+)]i和NO。随后将构建的TRPC1和ORAI1干扰质粒同时转染入HUVEC,与CaR激动剂孵育后检测[Ca^(2+)]i和NO,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TRPC1和ORAI1的相互作用。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TRPC1及ORAI1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2)在4种不同处理作用下,TRPC1及ORAI1转染组中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3)与对照组及单转染TRPC1及ORAI1组比,共转染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4)TRPC1与ORAI1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且在CaR激动剂的剌激下相互作用增强。结论 TRPC1与ORAI1复合体共同调节CaR经SOC和ROC激活介导的Ca^(2+)内流和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1 ORAI1 一氧化氮 钙离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智玉萍 何学明 董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27-1029,1033,共4页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认为是哮喘的第一次发作,与哮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主要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哮喘的机制有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学领...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认为是哮喘的第一次发作,与哮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主要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哮喘的机制有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学领域。本文就近年免疫学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电泳温度提升建立大鼠肝快速透明化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小川 连芳 +6 位作者 赵荫农 陈闯 黄山 李科志 曾爱屏 何剑波 邬国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70,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CLARITY技术的快速肝组织透明化手段,为该技术在肝脏上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水凝胶灌注大鼠,取出肝脏待水凝胶凝固后切为1mm薄片。切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脂质清除法处理,实验组置于特制电泳装置中...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CLARITY技术的快速肝组织透明化手段,为该技术在肝脏上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水凝胶灌注大鼠,取出肝脏待水凝胶凝固后切为1mm薄片。切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脂质清除法处理,实验组置于特制电泳装置中,在外加电场条件下洗涤脂质,通过提高电泳温度并量化组织透明度,探索最优肝透明化条件。结果:实验组在12V电压下37℃电泳48h时肝切片相对透明度达到最高并保持至96h,随后相对透明度开始下降,而在48h电泳清除脂质后提高温度继续电泳48h,肝组织切片相对透明度可进一步提高且对照组脂质清除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在12V电压下肝组织切片37℃电泳48h再辅以52℃电泳48h可以实现较快速的脂质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ITY 电泳温度 肝切片 脂质清除 相对透明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