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金镇雄 舒冰 +3 位作者 王乾 施杞 王拥军 唐德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3-1846,共4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合过程的中医三期分型(初、中、后期)及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热...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合过程的中医三期分型(初、中、后期)及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研究各证型用药及临床疗效,探讨各证型与骨折的关联性,以期为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进步及今后医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医证候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笪巍伟 唐德志 +8 位作者 金镇雄 赵永见 舒冰 李晓锋 王晶 王腾腾 施杞 王拥军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SPSS 18.0和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数据挖掘...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SPSS 18.0和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社区217例50~86岁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60例脾肾阳虚者,约27.65%;65例肝肾阴虚者,约29.95%;39例气滞血瘀者,约17.97%。女性骨量减少患者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型关联性强,而男性与气滞血瘀证型关联性中等。结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中老年人群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临床诊治中应重视肝脾肾、气血等病理变化与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骨质疏松 中医证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笪巍伟 唐德志 +9 位作者 金镇雄 赵永见 舒冰 李晓锋 王晶 王腾腾 王拥军 施杞 马勇 郭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医证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下“肾骨系统”的构建和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德志 赵东峰 +16 位作者 原淳淳 舒冰 王晶 李晨光 赵永见 张伟强 王晓赟 程韶 赵世天 金镇雄 杨骏杰 陶渝仁 孙康晖 王乾 卢盛 施杞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3-880,共8页
中医“肾主骨”理论认为肾与骨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关联,但其科学内涵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系统论的发展与系统生物学的兴起,该困境有望实现突破。基于系统论思想,以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维度,可以将中医之肾归结为解剖学肾脏和... 中医“肾主骨”理论认为肾与骨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和病理关联,但其科学内涵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系统论的发展与系统生物学的兴起,该困境有望实现突破。基于系统论思想,以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维度,可以将中医之肾归结为解剖学肾脏和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调节系统基础上的功能肾。因此,本文在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下,全面梳理和阐述肾与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机制,并深入构建肾骨系统,对理解和发展中医“肾主骨”理论及肾骨系统相关疾病的防治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理论 肾骨系统 解剖肾 功能肾 钙磷代谢 能量代谢
下载PDF
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振雄 张敬怀 +6 位作者 吕向立 郑琰晶 姜广甲 时小军 陶伟 李秀芹 吕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168-7179,共12页
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Raunkiaer频度和种间Spearman轶相关,探讨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结合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变化情况,找出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Raunkiaer频度和种间Spearman轶相关,探讨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结合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变化情况,找出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显著降低,珊瑚形态组成趋于块状化,尽管珊瑚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分布较松散,群落结构较不稳定,部分优势种种间竞争较激烈。(2)悬浮物含量是影响石珊瑚群落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石珊瑚优势种群在不同水深中分布差异显著,泥沙覆盖率、营养盐对不同石珊瑚种群影响差异较大,大型海藻覆盖率在局部区域对优势珊瑚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3)营养盐和泥沙沉积物的增加与涠洲岛近海养殖业及生活排污、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造礁珊瑚 种群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Acceptor Engineering Produces Ultrafast Nonradiative Decay in NIR-Ⅱ Aza-BODIPY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Osteosarcoma Photothermal Therapy via Concurrent Apoptosis and Pyroptosis
6
作者 zhenxiong shi Hua Bai +15 位作者 Jiaxing Wu Xiaofei Miao Jia Gao Xianning Xu Yi Liu Jiamin Jiang Jiaqi Yang Jiaxin Zhang Tao Shao Bo Peng Huili Ma Dan Zhu Guojing Chen Wenbo Hu Lin Li Wei Huang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625-635,共11页
Small-molecule photothermal agents(PTAs)with intense second near-infrared(NIR-Ⅱ,1,000 to 1,700 nm)absorption and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treating deep-seated tumors... Small-molecule photothermal agents(PTAs)with intense second near-infrared(NIR-Ⅱ,1,000 to 1,700 nm)absorption and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treating deep-seated tumors such as osteosarcoma.To date,the development of small-molecule NIR-Ⅱ PTAs has largely relied on fabricating donor–acceptor–donor(D–A–D/D′)structures and limited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Herein,through acceptor engineering,a donor–acceptor–acceptor(D–A–A′)-structured NIR-Ⅱ aza-boron-dipyrromethene(aza-BODIPY)PTA(SW8)was readily developed for the 1,064-nm laser-mediated phototheranostic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Changing the donor groups to acceptor groups produced remarkable red-shifts of absorption maximums from first near-infrared(NIR-Ⅰ)regions(~808 nm)to NIR-Ⅱ ones(~1,064 nm)for aza-BODIPYs(SW1 to SW8).Furthermore,SW8 self-assembled into nanoparticles(SW8@NPs)with intense NIR-Ⅱ absorption and an ultrahigh PCE(75%,1,064 nm).This ultrahigh PCE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an additional nonradiative decay pathway,which showed a 100-fold enhanced decay rate compared to that shown by conventional pathways such as internal conversion and vibrational relaxation.Eventually,SW8@NPs performed highly efficient 1,064-nm laser-mediated NIR-Ⅱ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osteosarcoma via concurrent apoptosis and pyroptosis.This work not only illustrates a remote approach for treating deep-seated tumors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control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building high-performance small-molecule NIR-Ⅱ P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OR BODIPY INTENSE
原文传递
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量及骨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刘韩森 金镇雄 +4 位作者 沈鹏 李强 施杞 王拥军 唐德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8-11,17,共5页
目的:观察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量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SPF级C57BL/6品系雌性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阳颗粒低剂量组、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温肾阳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 目的:观察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量及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SPF级C57BL/6品系雌性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阳颗粒低剂量组、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温肾阳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模型组、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切除双侧卵巢,饲养8周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温肾阳颗粒汤剂灌胃8周后取材,分别进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Micro-CT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染色以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子宫大小称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小鼠子宫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代谢指标显示,温肾阳颗粒各剂量组体内E2水平上升,特别是中剂量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结果显示,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提高骨量最为明显;温肾阳颗粒中剂量组腰椎骨小梁体积/样本体积(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小梁数目(Tb.N)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间距(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温肾阳颗粒对去卵巢小鼠的骨髓腔脂肪含量、骨小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骨小粱断裂的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骨小梁密度增加,厚度变厚,间隙减小。股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阳中剂量组明显提高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及弹性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阳颗粒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和骨强度,从而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去卵巢 温肾阳颗粒 骨量 骨强度
原文传递
以亮氨酸合成为例刍议代谢中的生物化学相似性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振雄 王鹏 +5 位作者 马新雨 田杰 张军 姜汉杰 石瑾慧 王志鹏 《大学化学》 CAS 2019年第5期80-87,共8页
生物体内纷杂多样的代谢过程存在诸多规律可循。本文以亮氨酸代谢为例提供一种教学的新模式。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从基础代谢角度归纳总结生物代谢中化学原理的内在规律;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代谢路径中类似酶在进化上的相似性,发现自然界选... 生物体内纷杂多样的代谢过程存在诸多规律可循。本文以亮氨酸代谢为例提供一种教学的新模式。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从基础代谢角度归纳总结生物代谢中化学原理的内在规律;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代谢路径中类似酶在进化上的相似性,发现自然界选择这种代谢方式的规律和原因。这种对比不同代谢路径异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生物代谢不同路径之间的内在规律,加深对相关代谢过程的理解,同时也避免生物化学代谢过程杂乱无章、无迹可寻的错误印象,并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思辨性。作为对基础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等相关课程中代谢过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希望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有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三羧酸循环 合成代谢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协同蛇床子素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洲 王乾 +4 位作者 金镇雄 邱丽玲 高翔 施杞 唐德志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2期200-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信号通路协同蛇床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只1月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脱颈椎处死后,将骨髓细胞接种在6孔培养板上,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根据不同给药,随...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信号通路协同蛇床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只1月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脱颈椎处死后,将骨髓细胞接种在6孔培养板上,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根据不同给药,随机分为蛇床子素组、Noggin组、BMP7组、蛇床子素+Noggin组、蛇床子素+BMP7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蛇床子素能够促进Bmp2、Bmp4、Bmp6、Bmp7基因表达上调,其中Bmp7的基因表达提高最显著(P<0.05)。骨钙素(OC)、骨涎蛋白(BSP)、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基因表达在蛇床子素组、BMP7组及蛇床子素+BMP7组中升高,在Noggin组中下降(P<0.05)。蛇床子素可以减弱Noggin蛋白对成骨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并能上调成骨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以逆转Noggin蛋白对BMP7成骨表达的抑制,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BMSCs的成骨表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蛇床子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从湿、热、毒、虚四阶段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精准施策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镇雄 梁倩倩 +4 位作者 张岩 王乾 王拥军 唐德志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8期1-4,共4页
从湿、热、毒、虚四个阶段,结合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为其可分为轻型的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的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重型的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 从湿、热、毒、虚四个阶段,结合国家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为其可分为轻型的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普通型的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重型的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危重型的内闭外脱证,以及恢复期的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同时,探讨各个阶段的诊疗施策及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疫病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非药物疗法促进维生素D吸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镇雄 黄晨 唐德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78,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肌肉骨骼健康将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药物促进维生素D吸收的相关研究较普遍,但药物都伴随着后续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多种非药物疗法也正探究各自对促进维生素D吸收作用影响。本文旨在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肌肉骨骼健康将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药物促进维生素D吸收的相关研究较普遍,但药物都伴随着后续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多种非药物疗法也正探究各自对促进维生素D吸收作用影响。本文旨在浅析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探讨针灸、推拿和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通过日照、饮食、有氧运动、太极及健美操等促进维生素D吸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及科研选择适当方法促进维生素D吸收提供参考。同时,为长期居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人群提供非药物治疗途径控制骨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非药物疗法 维生素D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浈雄 张超 +2 位作者 李全 宋新章 施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75-2584,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估算土壤碳收支动态的重要指标,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主要从气候环境、空间地理格局、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 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估算土壤碳收支动态的重要指标,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主要从气候环境、空间地理格局、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Q_(10)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各因子对Q_(10)影响的一般规律,比较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相对贡献。Q_(10)随温度和降水的增加而减少,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草原SOC分解的Q_(10)高于森林,针叶林和落叶林SOC分解的Q_(10)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碳(C)质量与Q_(10)呈反比,但在有外源底物输入时,C质量假说并不总是有效,在低质量土壤中提高底物可利用性可显著提高Q_(10)。Q_(10)随土壤中r策略型微生物(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K策略型微生物(酸杆菌门、担子菌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大气CO_(2)浓度升高增加了Q_(10),而大气氮沉降降低了Q_(10)。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浅层土壤的Q_(10)主要受温度调控,深层土壤的Q_(10)主要受C质量调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本研究可为完善气候-C循环耦合模型、实现“碳中和”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性 有机碳分解 C质量 微生物 生态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