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接收端切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佳栋 郑荣跃 +2 位作者 郑诗怡 邓岳保 朱瑶宏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3期12-17,共6页
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采用了盾构机从主隧道管片中掘进进、出洞的工艺,基于缩尺模型试验对该技术进行研究,介绍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接收端切削模型试验装置与测试方案,采集隧道管片结构与周围土体测试数据,分析切削过程中切削洞口附近... 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采用了盾构机从主隧道管片中掘进进、出洞的工艺,基于缩尺模型试验对该技术进行研究,介绍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接收端切削模型试验装置与测试方案,采集隧道管片结构与周围土体测试数据,分析切削过程中切削洞口附近及主隧道变形、轴力、弯矩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隧道应力、应变在切削破洞过程中迅速增大,在盾构机刀头破洞露头后迅速减小,内力重分布现象明显。在切削破洞过程中,主隧道环向轴力、环向弯矩呈负相关变化,隧道存在收缩、向内变形趋势;主隧道轴向轴力、轴向弯矩呈正相关变化,隧道存在拉伸、向内变形趋势。考虑主隧道整体安全性,减小施工过程中弯矩对主隧道的影响,建议在主隧道内部设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隧道 联络通道 管片 切削 机械法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施工缺陷对半灌浆套筒连接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天 郑荣跃 叶陈振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1年第15期115-119,128,共6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施工缺陷对半灌浆套筒连接件承载力与黏结强度的影响,模拟实际工程中常见施工缺陷形式,制作52个半灌浆套筒连接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浆饱满连接件极限强度与母材钢筋相当;中部缺陷连接件由于提前失效,导... 为研究不同类型施工缺陷对半灌浆套筒连接件承载力与黏结强度的影响,模拟实际工程中常见施工缺陷形式,制作52个半灌浆套筒连接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浆饱满连接件极限强度与母材钢筋相当;中部缺陷连接件由于提前失效,导致相对滑移位移减小;在缺陷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布缺陷连接件承载能力最差,极限承载力随着缺陷数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锚固长度不足连接件与顶部缺陷连接件试验结果较相似;钢筋偏置会降低连接件极限承载力与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套筒 灌浆 单轴拉伸 承载力 黏结强度 施工缺陷
下载PDF
基于Merchant模型的饱和土体热固结理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华 刘干斌 +2 位作者 郑荣跃 薛传成 刘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土体的流变特性,在广义Merchant三元件模型基础上,引入温度膨胀系数和温度影响下的黏滞系数等元件参数,建立饱和土体三元件热流变模型;推导瞬时加载时在单面排水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固结... 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土体的流变特性,在广义Merchant三元件模型基础上,引入温度膨胀系数和温度影响下的黏滞系数等元件参数,建立饱和土体三元件热流变模型;推导瞬时加载时在单面排水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固结压力一定时,温度升高会加速土体固结;弹性模量对土体孔压和固结度影响较大,其中Kelvin体弹簧的弹性模量对孔压的影响较独立弹簧的弹性模量大;弹簧的膨胀系数对土体孔压消散不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孔压曲线的间距逐渐缩小,说明孔压值的变化不仅与黏滞系数的变化有关,也与温度增长系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热力耦合 三元件模型 流变固结 解析解
原文传递
基于MFO-BPNN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研究
4
作者 李嘉辉 王英 +3 位作者 郑荣跃 叶军 赵京昊 陈立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江苏无锡某施工现场钻探数据,并分析了钻速影响因素,运用小波阈值降噪、归一化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系列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训练和测试集;然后,将MFO算法运用于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训练,以代替原有梯度下降法,建立了MFO-BPNN钻速预测模型;最后,对上述预测模型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A-BPNN)模型以及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SO-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MFO-BPNN建立的钻速预测模型,其可靠性达到了91.65%,其决定系数(R 2)优于其他3种预测模型,3项误差指标也是其中最低的,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良好,适合于桩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钻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机 钻速预测 飞蛾扑火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决定系数 桩基础工程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挤土扰动圆孔扩张理论研究
5
作者 王忻 邓岳保 +3 位作者 胡书豪 张晨豪 郑荣跃 张日红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221-1232,共12页
绿色环保的静钻根植桩技术在地铁或敏感性建筑附近能否应用,目前还缺乏理论分析手段。对此,结合静钻根植桩的施工特点,首先给出扰动分析物理模型与基本假设;然后,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植桩施工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与应变,结合连续条件建... 绿色环保的静钻根植桩技术在地铁或敏感性建筑附近能否应用,目前还缺乏理论分析手段。对此,结合静钻根植桩的施工特点,首先给出扰动分析物理模型与基本假设;然后,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植桩施工引起的桩周土体应力与应变,结合连续条件建立桩侧极限扩孔压力与塑性区范围的关系式;在理论与实测比较检验该法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多工况算例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传统预制桩施工方法,植桩施工极限扩孔压力下降48%,桩周土体塑性区影响范围下降57%;增加桩侧水泥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植桩施工极限扩孔压力增大,扰动塑性区范围减小。研究成果为精细化评估静钻根植桩施工扰动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圆孔扩张理论 极限扩孔压力 水泥土 塑性区范围
下载PDF
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良科 郑荣跃 +1 位作者 邓岳保 郑诗怡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施工时间长、工后沉降大等缺点,提出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对系统组成、软土地基处治工艺进行详细叙述,并对经济性、碳排放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真空预压法相比,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施工时间长、工后沉降大等缺点,提出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对系统组成、软土地基处治工艺进行详细叙述,并对经济性、碳排放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真空预压法相比,太阳能加热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固结速度较快,可增加约11%的固结度,提高约11%的地基强度,缩短约32%的工期,减少近18.4%的碳排放量,当施工时间成本>2165元/d时可降低地基处理的整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太阳能 排水固结 真空预压 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缩尺试验的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监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诗怡 郑荣跃 +2 位作者 杨佳栋 邓岳保 朱瑶宏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机械法联络通道作为一种新兴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对其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工程中监测目标集成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宁波地铁机械法联络通道项目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在线智... 机械法联络通道作为一种新兴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对其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工程中监测目标集成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宁波地铁机械法联络通道项目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在线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分为应用层、传输层、感知层三个部分,并且具有采样、存储、传输、数据处理和预警功能.通过开展缩尺模型试验,测试了联络通道掘进过程中的变形及应力发展规律,并检验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测、无线传输等目标,满足实际工程的监测需求,可进一步推广至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机械法施工 无线监测 缩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内压和自重作用下浅埋管道围岩的应力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敏 郑荣跃 +2 位作者 刘干斌 黄则浩 骆湘勤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32,525,共8页
对于浅埋管道而言,土体自重对其围岩应力场影响不可忽略。基于Verruijt提供浅埋洞室问题求解基本方法,同时考虑自重和内压作用,研究了半无限域中圆形孔洞的围岩应力问题。利用复变函数、保角映射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推导了考虑围岩自重... 对于浅埋管道而言,土体自重对其围岩应力场影响不可忽略。基于Verruijt提供浅埋洞室问题求解基本方法,同时考虑自重和内压作用,研究了半无限域中圆形孔洞的围岩应力问题。利用复变函数、保角映射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推导了考虑围岩自重和内压作用下半无限域中孔洞应力的解析解,分析了内压和孔洞大小及径深比对考虑自重作用下的围岩应力的影响,为管道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 自重 内压 复变函数
下载PDF
人工冻结软土融沉对埋地管道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德升 郑荣跃 +2 位作者 刘干斌 陈士远 叶陈振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4,共10页
为研究冻土地区埋地管道在融沉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利用人工冻融技术,开展了人工冻结饱和软黏土中埋地管道融沉模型试验,测试研究了融沉过程中土体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分布情况以及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融沉过程中,土体的沉降... 为研究冻土地区埋地管道在融沉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利用人工冻融技术,开展了人工冻结饱和软黏土中埋地管道融沉模型试验,测试研究了融沉过程中土体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分布情况以及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融沉过程中,土体的沉降主要由融化沉降和压缩沉降两部分组成;通过控制冷端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融沉速率,土体融化后,土中应力则主要集中于荷载区域下方土体,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荷载对土体的应力出现衰减;随着管道通热,冻土层的解冻,管身在油温作用下产生热膨胀现象,同时荷载对管身的作用也愈加明显,管身出现向下挠曲和圆截面椭圆化现象。结果对于冻土融化时管道的安全评估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埋地管道 土地基 应变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饱和软黏土中埋地管道冻结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士远 郑荣跃 +1 位作者 刘干斌 陈德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7-478,共12页
为研究软土地区埋地管道在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管道受力机理,开展了饱和软黏土中地埋管道冻结模型试验。通过人工冻结技术,近似还原了管土受冻过程,研究了人工冻结过程中土体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分布情况,以及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软土地区埋地管道在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管道受力机理,开展了饱和软黏土中地埋管道冻结模型试验。通过人工冻结技术,近似还原了管土受冻过程,研究了人工冻结过程中土体温度场、水分场、位移场分布情况,以及管道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冻结过程中,土体温度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中水分场的分布;在冻结锋面前缘存在着剧烈的水分迁移现象,大量的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使得土体产生线性冻胀;冻胀发展速率受外部荷载的直接影响;当冻结发展到管道处时,位于冻胀和非冻胀过渡段位置处的管身出现应力最大值。研究结果对于正冻土中管道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土 模型试验 冻胀分析 管道受力
下载PDF
太阳能热排水固结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邓岳保 韩逸冬 +2 位作者 郑良科 郑荣跃 姚燕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5-912,共8页
太阳能热排水固结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热,再结合竖井排水固结,由此达到提升软基处理效果的目标。为检验该技术加固效果,开展竖井地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对比测试常规堆载预压和太阳能热排水固结加固软基的沉降和孔压发展规... 太阳能热排水固结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热,再结合竖井排水固结,由此达到提升软基处理效果的目标。为检验该技术加固效果,开展竖井地基排水固结模型试验,对比测试常规堆载预压和太阳能热排水固结加固软基的沉降和孔压发展规律,结果发现:太阳能在模型地基中形成温度场,使地基土温度平均上升了15℃;太阳能循环变温引起土中孔压波动,其幅度达10 kPa;太阳能加快了软土地基排水固结过程,使模型地基土体固结系数提升了1.54倍,土层固结度达到90%所需时间减少34%;太阳能加热还使模型地基最终沉降增大12%,这对于加速软基沉降稳定、减小工后沉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排水固结 竖井 太阳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砂土场地中直埋热力管道热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吴嘉锦 郑荣跃 +2 位作者 邓岳保 陈士远 陈德升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4期70-76,共7页
为研究砂土场地中管道温度变化影响下管体与土体的热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直埋热力管道温度变化模型试验及测试系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砂土场地中直埋热力管道运行时的管土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管道升温过程中,管道上部土体温度增长速... 为研究砂土场地中管道温度变化影响下管体与土体的热力学特性,设计了一种直埋热力管道温度变化模型试验及测试系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砂土场地中直埋热力管道运行时的管土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管道升温过程中,管道上部土体温度增长速率和幅度均大于管道侧边及底部土体温度;土体孔压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温度稳定后逐渐消散;管体应变在温度上升时因膨胀而变大,随后回落,并维持在一定值,其中环向应变大于轴向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基 热力管道 应变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两平行圆柱热源作用下饱和土体热固结解析解
13
作者 吴章俨 郑荣跃 +3 位作者 刘干斌 薛传成 周敏 黄则浩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397,366,共7页
基于应力平衡条件、渗流连续方程、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土颗粒和孔隙水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建立考虑热水力耦合的饱和土体三维热固结控制方程。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导出变换域上的控制方程,解得点热源在变换域和实数域上的解析解,... 基于应力平衡条件、渗流连续方程、能量守恒方程,考虑土颗粒和孔隙水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建立考虑热水力耦合的饱和土体三维热固结控制方程。利用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导出变换域上的控制方程,解得点热源在变换域和实数域上的解析解,再利用区域积分给出两平行圆柱形热源热固结土体温度、孔压、位移的解析解,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径距比增大会导致两热源温度相互影响程度减弱,热固结系数减小会导致孔压和位移的峰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形圆柱热源 积分变换 热固结
下载PDF
软土隧道地铁振动效应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强 万灵 +1 位作者 刘干斌 郑荣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441,共7页
为揭示列车运行软土隧道瞬时响应和长期沉降的影响,以上海地铁9号线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软土隧道的自由场响应特征,基于经验公式法评估了隧道长期振动沉降.实测结果表明,隧道近处的地层响应以竖向振动为... 为揭示列车运行软土隧道瞬时响应和长期沉降的影响,以上海地铁9号线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现场实测和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软土隧道的自由场响应特征,基于经验公式法评估了隧道长期振动沉降.实测结果表明,隧道近处的地层响应以竖向振动为主,振动加速度总体上服从竖向加速度最大、横向加速度次之、纵向加速度最小的规律.隧道周围30 m范围内竖向加速度为0.02~0.32 m/s^(2),横向加速度为0.02~0.26 m/s^(2).竖向加速度在横向上以弧线状向外衰减,隧道斜上方和斜下方地层存在横向加速度放大现象,地层振动主频为0~400 Hz.地铁振动引起的土体动偏应力比小于2%,最大超孔压约为1.1 kPa.地铁运行初期隧道振动沉降主要来自土体不排水累积塑性变形,长期振动沉降则主要来自超孔压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研究软土地层响应特征有利于揭示地铁振动的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试 地铁振动 振动加速度 地铁振动沉降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重塑黏质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琦峰 刘干斌 +2 位作者 范思婷 郑荣跃 郭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3,90,共7页
选取宁波饱和重塑黏质粉土,开展了黏质粉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围压、动应力、排水条件、温度及频率等因素对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相对动应力来分析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下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孔压—累积塑性应变... 选取宁波饱和重塑黏质粉土,开展了黏质粉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围压、动应力、排水条件、温度及频率等因素对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相对动应力来分析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下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孔压—累积塑性应变关系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着相对动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温度越高,累积塑性应变值越小,且相同温度增量(△T=15℃)条件下的累积塑性应变增量也随之减小;建立的孔压-累积塑性应变经验公式可用于长期振动荷载作用后黏质粉土的孔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相对动应力 经验公式 温度
下载PDF
长持时爆炸冲击波荷载作用下梁板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圣童 汪维 +2 位作者 梁仕发 桑琴扬 郑荣跃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6-147,共12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在长持时远爆冲击波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毁伤形态,通过实验获得了梁板组合结构的破坏形态和背爆面中心点位移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到的...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在长持时远爆冲击波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毁伤形态,通过实验获得了梁板组合结构的破坏形态和背爆面中心点位移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到的结构破坏现象与实验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梁板组合结构在相同冲量、不同峰值爆炸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的动态响应和破坏过程,并结合挠跨比与破坏形态划分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冲量作用下,随着爆炸荷载峰值强度增加,梁板组合构件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加,破坏模式从弯曲破坏向弯剪联合破坏转换,最后呈现冲切破坏模式;组合构件中板部分发生破坏的时间早于交叉梁部分、破坏程度大于交叉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板组合结构 抗爆性能 动态响应 破坏模式 钢筋混凝土
下载PDF
电渗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梁志 齐昌广 +3 位作者 郑金辉 崔允亮 单艳玲 郑荣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57-2569,共13页
为了研究电压大小、通电时间、排水距离对电渗复合地基法的影响,设计一种电渗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台,通过控制变量、静载试验、直剪试验以及能耗-电渗固结的计算,对电渗复合地基法进行模型试验以及相应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通电时间和... 为了研究电压大小、通电时间、排水距离对电渗复合地基法的影响,设计一种电渗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台,通过控制变量、静载试验、直剪试验以及能耗-电渗固结的计算,对电渗复合地基法进行模型试验以及相应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通电时间和排水距离相比,电压参数的变化对电渗复合地基的排水速率和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当通电时间超过70 h后,电渗能耗系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建议实际工程中的通电时间宜控制在70 h以内;此外,电压和通电时间的增加会急剧增加桩-土界面电阻,进而使得有效电势减小,造成排水速率变慢,影响电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电渗复合地基 模型试验 软土地基 电渗能耗
原文传递
考虑温度效应软黏土累积塑形应变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瑶宏 刘干斌 +1 位作者 谢琦峰 郑荣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1-907,961,共8页
通过对宁波饱和软黏土开展应力控制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动应力、初始偏应力、围压作用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综合影响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建立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双曲线模型,并基于动态平衡... 通过对宁波饱和软黏土开展应力控制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动应力、初始偏应力、围压作用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综合影响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建立饱和软黏土累积塑性应变的双曲线模型,并基于动态平衡的假设,建立了长期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达到平衡状态后的归一化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及考虑温度影响的考虑温度影响的归一化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可以为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软黏土 累积塑性应变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地基-Timoshenko梁振动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强 刘干斌 +2 位作者 律清 黄宏伟 郑荣跃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8-759,共12页
基于Fourier变换方法,对移动荷载作用下三维、二维和一维轨道-地基模型的振动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将轨道视为Timoshenko梁,比较了不同速度和地基厚度下各计算模型之间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模型存在一个地基等效刚度,为波数和频... 基于Fourier变换方法,对移动荷载作用下三维、二维和一维轨道-地基模型的振动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将轨道视为Timoshenko梁,比较了不同速度和地基厚度下各计算模型之间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模型存在一个地基等效刚度,为波数和频率的函数.二维和三维模型的临界速度较为接近,但比一维地基梁模型要小得多.荷载速度小于地基临界速度时,三维模型的梁挠度幅值最小,二维模型次之,一维模型梁挠度最大.当荷载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速度时,二维模型的梁挠度幅值变得最大,此时三者的挠度时程曲线存在明显差别.二维和三维模型的地层水平位移幅值先随地基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深度达到最大值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竖向位移幅值则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TIMOSHENKO梁 地基等效刚度 临界速度 地基位移
下载PDF
移动简谐荷载下浮置板轨道-隧道-地基模型二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强 冯青松 +1 位作者 黄宏伟 郑荣跃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3-674,共12页
为分析地铁隧道中浮置板轨道的减振特性,基于轨道-隧道-地基二维耦合模型,通过引入位移势函数和双重傅里叶变换,推导了移动简谐荷载作用下二维耦合模型的位移响应解答,研究了浮置板轨道参数敏感性.研究表明,二维耦合模型存在3个自振频率... 为分析地铁隧道中浮置板轨道的减振特性,基于轨道-隧道-地基二维耦合模型,通过引入位移势函数和双重傅里叶变换,推导了移动简谐荷载作用下二维耦合模型的位移响应解答,研究了浮置板轨道参数敏感性.研究表明,二维耦合模型存在3个自振频率,地层的位移响应以低频为主,峰值频率在1Hz左右,不同荷载频率下地层竖向位移沿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地层加速度响应以中低频为主,第二自振频率对应的地层加速度峰值最大,采用浮置板轨道并不能减少地层振动位移,但可以有效降低1.414倍第二自振频率以上地层振动的加速度响应.增加浮置板质量和降低钢弹簧刚度可以减少地层的加速度响应达到减振目的,改变钢轨扣件刚度和浮置板抗弯刚度对地层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很小.研究可为地铁环境振动的快速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隧道-地层模型 荷载频率 浮置板轨道 竖向位移 加速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