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地方籼粳稻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及优异稻种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楠 陈恺茜 +6 位作者 杨勤忠 唐文强 张文龙 何平 杨暮英 李勇成 韩光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80-2689,共10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地方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 【目的】分析云南省地方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推导,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地方稻种。【结果】抗性频率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种分别有4、5、6和8个,籼稻品种分别有0、4、7和12个。粳稻和籼稻接种8个稻瘟病标准菌株后,籼稻的稻瘟病抗性整体高于粳稻。46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组成较复杂,其中,能推导出抗瘟基因的品种共17个,其中粳稻品种7个,籼稻品种10个;抗性基因组成复杂的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瘟基因在6个或6个以上)有23份;含有未知抗瘟基因的品种有6个,均为粳稻;Pik、Piz-t、Pib、Pi1、Pi11和Pita-2基因在籼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粳稻,其中Pita-2基因仅存在于籼稻品种吉强糯和天杂58中;Pik-s、Pita、Pi3、Pi12和Pii基因在粳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籼稻,其中Pi12基因仅存在于粳稻品种日本谷和华街中。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在株高、穂长、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粳稻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籼稻品种;在产量方面,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小于粳稻品种。筛选出的高抗稻瘟病品种:镰刀谷(粳稻)、香糯(籼稻)、毫糯早(籼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高产品种:日本谷(粳稻)和粘珏香(籼稻);矮杆品种:冷水汕优(粳稻)和白壳糯(籼稻);多穗品种:日本谷(粳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结论】籼稻所含的抗瘟基因数量和稻瘟病抗性整体较粳稻高,说明籼稻的抗谱范围更广。筛选出的粳稻品种冷水汕优和日本谷可用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籼稻品种香糯和毫糯早可用于稻瘟病抗性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粳稻 稻瘟病 抗性鉴定 抗瘟基因 稻种筛选
下载PDF
草甘膦致生殖细胞毒性效应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龙 姜晓 +5 位作者 尹俐 张宁 陈洪强 马帮靖 曹佳 刘晋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781-785,共5页
目的研究草甘膦对小鼠精母细胞(GC-2)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草甘膦处理后GC-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草甘膦处理对GC-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草甘膦对小鼠精母细胞(GC-2)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草甘膦处理后GC-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草甘膦处理对GC-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草甘膦能显著抑制GC-2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结构损伤;草甘膦对细胞增殖抑制主要与G1期周期阻滞和诱导GC-2细胞凋亡有关。蛋白质表达分析表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草甘膦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GC-2细胞凋亡;同时,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蛋白的表达上调,正调控因子Cyclin D1以及Cyclin E表达受到抑制,提示相关蛋白参与了细胞G1期阻滞。结论草甘膦对生殖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并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生殖细胞
下载PDF
一株木榄内生真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蓝桃菊 张艳 +3 位作者 谢玲 陈艳露 张雯龙 黄昌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目的】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为下一步开展铁皮石斛乃至其他特色作物专用菌剂(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为研究对... 【目的】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为下一步开展铁皮石斛乃至其他特色作物专用菌剂(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平皿和盆栽试验筛选对铁皮石斛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菌株,并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对表现突出的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32株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对铁皮石斛具有良好促生效果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1株,该菌株分离自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茎,编号HS40;通过再分离及显微观察,发现菌株HS40可定殖于铁皮石斛根部并产生DSE的典型特征--微菌核和菌丝。盆栽铁皮石斛苗接种菌株HS40 6个月后,其株高、分蘖数、总鲜重、总干重和茎干多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1.7%、375.0%、94.7%、57.6%和15.8%,其中,株高、总鲜重、总干重和茎干多糖含量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分蘖数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合形态观察和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HS40鉴定为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的Zasmidium citri-griseum。【结论】菌株HS40可显著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并提高其茎干多糖含量,有望用于开发铁皮石斛专用菌剂(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Zasmidium citri-griseum 促生 多糖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