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域分布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境分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夏珊珊 胡大明 +5 位作者 邓玥 钟雪 白文科 张晋东 王彬 周材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7-1638,共12页
生境分化是群落物种缓解种间竞争压力,实现同域稳定共存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同域动物的生境分化是空间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从不同空间尺度分层研究物种的生境分化,对于全面了解同域动物的共存模式和机制,以及... 生境分化是群落物种缓解种间竞争压力,实现同域稳定共存的重要途径,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同域动物的生境分化是空间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从不同空间尺度分层研究物种的生境分化,对于全面了解同域动物的共存模式和机制,以及实现多物种整合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1月至8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基于MaxEnt模型和样方法,从宏生境和微生境两个空间尺度对其生境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宏生境尺度,两种雉类的适宜宏生境重叠面积达44.59 km^2,分别占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适宜宏生境面积的58.73%和44.3%,表明二者在宏生境尺度上没有发生明显的种间分化;2)微生境尺度是两种雉类生境分化的关键尺度,海拔、坡位、最近水源距离和乔木层盖度4个特征上的显著差异,使二者的微生境发生显著的种间分化;3)虽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分化程度和方式,但两种雉类在海拔适应性、人为干扰耐受性以及对水源的依赖性上的差异在两个尺度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基于二者生境需求的异同,提出了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宣传教育、维持自然植被多样性和镶嵌格局等针对该区域雉类物种共同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分化 同域分布 空间尺度 共存机制
下载PDF
北京不同功能绿地昆虫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玉杰 张晋东 +1 位作者 白文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51,共8页
昆虫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城市绿地昆虫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是昆虫资源保护的基础。对北京市建城区五环内5种主要功能绿地的昆虫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旨在为北京市主要功能绿地昆虫资源... 昆虫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城市绿地昆虫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是昆虫资源保护的基础。对北京市建城区五环内5种主要功能绿地的昆虫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旨在为北京市主要功能绿地昆虫资源建立数据基础,为城市昆虫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昆虫隶属于14目105科,其中半翅目最多,占总数的41.17%,鞘翅目次之,占总数的22.16%。不同功能绿地昆虫个体数量表现为公共设施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昆虫物种数表现为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5种功能绿地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df=4,F=3.079,P<0.05),其中,居住区绿地最高,公共设施绿地最低;不同绿地之间优势度指数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4,F=2.537,P<0.05),其中,居住区绿地最低,公共设施绿地最高。5种功能绿地的昆虫物种相似度系数较低,q值在0.275 5~0.402 3之间,均为中等不相似。综上,不同功能绿地的植物组成、人类干扰和管理方式影响着绿地昆虫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昆虫组成 生物多样性 北京市
下载PDF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结构上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9
3
作者 谌广昌 姚佳楠 +2 位作者 张金栋 陈普会 陈春海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3,共10页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高韧性、优异的抗冲击损伤性能及较佳的抗疲劳性能,特别适用于以起落架、尾段、桨毂中央件及传动轴等为代表的直升机高损伤阻抗、高抗疲劳及弹击损伤容限设计需求特定结构部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外直...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高韧性、优异的抗冲击损伤性能及较佳的抗疲劳性能,特别适用于以起落架、尾段、桨毂中央件及传动轴等为代表的直升机高损伤阻抗、高抗疲劳及弹击损伤容限设计需求特定结构部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外直升机上的应用正从实现关键层板结构部位全面应用拓展至复合材料夹层结构部位,并大量采用原位自动纤维铺放(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AFP)等自动化、低成本制造技术和虚拟实验等低成本验证技术,受限于国产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较低和新研复合材料体系传统积木式方法应用验证的高昂成本及漫长周期,国内直升机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重点解决国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及一致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低成本自动化制造工艺、配套低密度耐高温芯材及高效率高置信度虚拟认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直升机 聚醚醚酮树脂
下载PDF
基于亮度对比度增强与饱和度补偿的快速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绪民 刘春晓 +2 位作者 张金栋 林宇航 赵锦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5-1934,共10页
针对传统去雾方法存在的恢复质量差和耗时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亮度对比度增强与饱和度补偿的快速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颜色畸变因子的偏色检测方法,并通过基于完美反射的白平衡方法对存在偏色的图像进行色彩校正;然后在La... 针对传统去雾方法存在的恢复质量差和耗时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亮度对比度增强与饱和度补偿的快速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颜色畸变因子的偏色检测方法,并通过基于完美反射的白平衡方法对存在偏色的图像进行色彩校正;然后在Lab色彩空间的亮度通道内,结合基于天空检测的大气光值估计方法和基于暗通道先验的透射率估计方法,提出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亮度通道对比度增强方法;最后为了改善图像画面的苍白感,在HSV色彩空间的饱和度通道内提出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饱和度补偿方法,对初步去雾结果进行饱和度补偿,获得色彩鲜艳的无雾图像.与有代表性的去雾方法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去雾速度,并在避免颜色畸变的同时获得高对比度和高饱和度的清晰复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色检测 天空检测 亮度对比度增强 饱和度补偿
下载PDF
同域分布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时空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彬 胡露 +6 位作者 赵姗姗 董鑫 冯万举 张栋耀 张晋东 周材权 白文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75-5284,共10页
为了解同域分布有蹄类在环境复杂的山地森林生境中以何种方式维持种间关系以实现稳定共存,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日活动模式分析了四川省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五大山系同域分布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与中华斑羚... 为了解同域分布有蹄类在环境复杂的山地森林生境中以何种方式维持种间关系以实现稳定共存,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日活动模式分析了四川省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五大山系同域分布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与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时空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1)在四川省五大山系,中华鬣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8006.0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18%,其中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015.90 km^(2),中华斑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1073.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71%,其中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396.22 km^(2);(2)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在生境因子选择上相似性高、栖息地重叠面积大,其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D=0.776,I=0.949,其适宜栖息地的主要重叠区域位于岷山和邛崃山系;(3)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为0.812;(4)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属于同域分布的资源利用型竞争物种,中华鬣羚的存在会显著影响中华斑羚的日活动节律(P=0.016);二者同域分布时都会增加其昼间活动强度,并增加活动高峰期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的时空生态位特征,揭示了二者在空间、时间生态位上种群共存及种间竞争的耦合关系。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同域分布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近缘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种间竞争关系,为有蹄类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同域分布 种间关系 日活动节律 生态位
下载PDF
鲁棒图像去雾的大气光校正与透射率优化算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逸云 刘春晓 +2 位作者 张金栋 邵雅琪 赵锦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4-1612,共9页
针对已有单幅图像去雾方法中存在的天空灰暗和对比度增强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大气光自适应校正与透射率鲁棒性优化的高可见度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采用白平衡和伽马校正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升亮度、增强对比度并避免出现严重的偏... 针对已有单幅图像去雾方法中存在的天空灰暗和对比度增强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大气光自适应校正与透射率鲁棒性优化的高可见度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采用白平衡和伽马校正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升亮度、增强对比度并避免出现严重的偏色现象.为了防止大气光值估计过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检测的大气光自适应校正方法,以获得更明亮的天空区域复原效果.最后通过检测光晕像素和透射率上下文一致性推断来识别透射率不可靠的像素,并在可靠透射率保持项、不可靠透射率插值项以及相似像素透射率关联项的约束下设计了透射率鲁棒性优化模型,以对不可靠透射率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获得的透射率更符合场景中的深度变化趋势,使得去雾结果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对比度与色彩饱和度,且天空区域也显得更为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通道先验 大气光 透射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与利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文科 张晋东 +5 位作者 杨霞 迟文峰 董鑫 李程 古晓东 周材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ArcGIS 10.2的支持下,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生物因子(植被、竹林类型)上的生境选择(动物利用某种生境类型面积占其家域的比例)与利用(动物家域内某生境类型面积与保护区... 在ArcGIS 10.2的支持下,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生物因子(植被、竹林类型)上的生境选择(动物利用某种生境类型面积占其家域的比例)与利用(动物家域内某生境类型面积与保护区的这一类型面积的比例)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因子:卧龙大熊猫在生境选择过程中,生境利用率较高的海拔区间为1 5 00~3 000 m,平均利用率达到了55.93%,而生境选择的主要海拔区间为2 000~3 500 m,占空间利用面积的89.64%;大熊猫生境利用在坡度上相对均匀,而生境选择的主要坡度区间为20°~50°,占空间利用面积的85.56%;生境利用率最高的坡向区间为270°~315°,占比达到了31.88%。(2)生物因子:大熊猫生境利用率较高的植被类型区域为亚高山针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林,利用率分别为51.04%和70.20%;而生境选择的主要植被类型区域为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占空间利用面积的90.23%;生境利用率最高的竹林类型区域为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林,利用率达到了51.63%,而生境选择的主要竹林类型为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冷箭竹,二者占空间利用面积的95.20%。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地形和生物因子分异区间(类型)大熊猫的生境面积分布和空间利用模式特征,丰富了大熊猫生境选择与利用特征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空间利用 生境选择
下载PDF
雷达干扰信号识别决策树的自动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煜宁 张劲东 +1 位作者 李勇 苟立婷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雷达干扰识别决策树分类器设计需要人工介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Xie-Beni指标和信息增益的决策树自动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干扰信号在时域、频域和脉压后时域等维度建立参数特征集,接着在决策树建立过程中引入模糊... 针对雷达干扰识别决策树分类器设计需要人工介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Xie-Beni指标和信息增益的决策树自动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干扰信号在时域、频域和脉压后时域等维度建立参数特征集,接着在决策树建立过程中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FCM),从而解决传统决策树需要先验知识设置判决门限的问题;然后通过Xie-Beni指标动态确定决策树节点分支数,优化决策树复杂程度;最后使用基于信息增益的ID3算法建立模糊聚类决策树。该方法解决了干扰识别决策树的自动化设计问题,且优化了决策树性能。计算机仿真及某雷达对抗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Xie-Beni指标 决策树 自动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的铁路设备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海涌 张津栋 +1 位作者 王阳萍 王文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92-2098,共7页
为方便铁路从业人员快速掌握铁路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培训效率以及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铁路设备培训的增强现实系统。系统主要利用3ds Max对设备进行建模、渲染、动画制作,高度还原设备本身。系统的主程序需要在Unity3d开发平... 为方便铁路从业人员快速掌握铁路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培训效率以及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铁路设备培训的增强现实系统。系统主要利用3ds Max对设备进行建模、渲染、动画制作,高度还原设备本身。系统的主程序需要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进行开发,选择目前功能较完善、稳定性较好的Vuforia作为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引擎,借助Vuforia和Unity3d共同完成增强现实功能。系统操作简单,用户借助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系统可以真实地再现设备,利用交互操作可以对设备进行内部结构和功能了解,达到超越现实的效果,有助于工作人员后期实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铁路设备 Vuforia 移动终端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探讨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欣琪 卢涛 +3 位作者 罗志强 赵智慧 张金东 张晓晴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959-1971,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初步验证胃炎相关靶点。方法综合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DrugBank数据库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初步验证胃炎相关靶点。方法综合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DrugBank数据库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分析工具检索胃复春片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G的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将作用靶点导入STRING在线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G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经筛选获得胃复春片活性成分60个,作用靶点550个,经筛选获得胃复春片-CAG关键靶点30个。胃复春片作用靶点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胃癌相关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反应等发挥抗CAG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结果也证实,胃复春片可通过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B)、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的mRNA表达量(P<0.01),上调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4(IL4)的mRNA表达量治疗CAG。结论胃复春片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CAG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成分有槲皮素、β-豆甾醇、辛弗林、新橙皮苷、新北美圣草苷等,其主要靶点有TNF、IL6、IL1B、STAT3、AKT1、IL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细胞实验 槲皮素 β-豆甾醇 辛弗林 新橙皮苷 新北美圣草苷
原文传递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采食竹子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世强 张晋东 +5 位作者 Vanessa Hull 黄金燕 刘巅 谢浩 邹晓艳 张和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3-1209,共7页
为揭示放牧家畜对大熊猫竹子资源及其栖息地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所调查的数据分析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采食竹子行为(食物选择、资源采食率)特征.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的觅食策略不仅具有季节性... 为揭示放牧家畜对大熊猫竹子资源及其栖息地影响的生态机制,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所调查的数据分析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采食竹子行为(食物选择、资源采食率)特征.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的觅食策略不仅具有季节性迁徙习性,而且选择采食不同的竹子种类、竹子龄级和竹子器官;放牧家畜仅取食放养区域的竹子资源,并以竹林层的枝叶为主要觅食对象;进而导致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对竹子资源的不同采食强度,放牧家畜与野生大熊猫的竹子采食率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01).放牧家畜与野生大熊猫的觅食行为虽在竹种、龄级和竹子器官选择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由于放牧家畜主要采食竹子的枝叶,影响了竹子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自然更新力低甚至干枯死亡,进而严重降低了竹子资源的质量.因此严禁在大熊猫栖息地内放牧家畜是对该物种有效保护的重要举措,调整农村社区的产业结构无疑成为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觅食策略 采食率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活动格局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世强 张晋东 +5 位作者 Vanessa HULL 黄金燕 刘巅 周季秋 孙萌萌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081,共11页
活动格局是动物内在机制和环境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昼夜活动节律及其活动水平的行为生态特征,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能力、觅食行为策略和进化适应。通过内置活动传感器的GPS颈圈,于2010—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q... 活动格局是动物内在机制和环境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昼夜活动节律及其活动水平的行为生态特征,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能力、觅食行为策略和进化适应。通过内置活动传感器的GPS颈圈,于2010—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毗邻区域,采集了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的大量活动数据。分别选择3只成年大熊猫和3个马群的代表性个体作为样本,引入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活动时间片段率和活动片段时长等指标进行了两者之间的比较,以揭示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时间利用方面的内在特征。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和活动时间片段率等方面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仅两者之间的活动片段时长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4107)。野生大熊猫表现为活动水平低、活动时间少、活动片段率高和活动片段时长短等特征的活动格局,且不同月份(季度)之间变化较大(P<0.0001);放牧家畜则呈现出相异的时间利用规律,即活动水平高、活动时间多、活动时间片段率稍低和活动片段时长略长等特性。不同的时间利用规律和不同的空间利用模式,造成动物之间对栖息地、食物资源和伴生动物的利用方式、影响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截然不同。因而,合理规划和管控放牧家畜的散养区域与数量,是自然保护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活动格局 GPS颈圈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熊猫肠道菌群及其酶活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亚 唐贇 +4 位作者 张丁 程鸣 邹书珍 张晋东 康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3-771,共9页
旨在探究年龄对大熊猫个体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J1(亚成年大熊猫个体)、J2(成年大熊猫个体)、J3(老年大熊猫个体))的新鲜粪便,基于16S rRNA基因技术,测定不同年龄的大熊猫个体肠道细菌组成,分... 旨在探究年龄对大熊猫个体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J1(亚成年大熊猫个体)、J2(成年大熊猫个体)、J3(老年大熊猫个体))的新鲜粪便,基于16S rRNA基因技术,测定不同年龄的大熊猫个体肠道细菌组成,分析其物理和化学特征及酶活特异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t analysis,RDA)分析大熊猫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属水平上,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在J2肠道最高,淀粉酶活力在J3肠道最低,纤维素酶活力在J1肠道最低,蛋白酶活力在J1肠道最高,在J3肠道最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与淀粉酶活力和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与还原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大熊猫个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表现特征不同,其肠道细菌优势菌的相对丰度与其消化酶等环境因子存在相关性;建议需对亚成年大熊猫加强饮食和生活环境管理,并可以通过添加益生菌等方式加强对老年大熊猫肠道健康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年龄 粪便 微生物 消化酶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励强 白文科 +7 位作者 郭桢杉 黄耀华 立言伍叶 杨彪 侯金 董鑫 张晋东 周材权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出垂直迁徙特征。根据红外相机数据反映出的兽类时空分布特征,可以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保护区开展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时空分布 相对丰富度 兽类多样性
下载PDF
靶向菌群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晋东 郑浩楠 +1 位作者 张涛 段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0-1529,共10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效果不一,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如何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肠道菌群的...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效果不一,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如何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尚缺乏统一结论,难以为靶向菌群治疗IBS提供确切参考意见。目的分析常用靶向菌群治疗方法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5-20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报告了使用单一种类的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与粪菌移植治疗后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文献,提取第一作者、国家、发表时间、诊断标准、IBS亚型、样本量、药物种类、粪菌移植途径与部位、剂量与疗程、菌群检测标本与方法、菌群检测结果等信息,汇总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检索出3044篇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纳入41篇文献,其中益生菌研究11篇、益生元研究8篇、抗生素研究5篇、粪菌移植研究17篇。随机对照试验、RomeⅢ、腹泻型IBS、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别为采用最多的试验类型、诊断标准、IBS亚型及菌群检测方法。乳杆菌属是使用最多的益生菌种类,可在IBS患者粪便中保持活性。益生元可促进粪便与结肠黏膜中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的定殖。肠道局部作用的抗生素利福昔明可降低菌群物种丰富度,但对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粪菌移植后IBS患者的菌群结构趋同于供者,并可增加患者肠道益生菌、降低有害菌的丰度。结论益生菌、益生元、非吸收性抗生素、粪菌移植等靶向菌群的治疗手段有助于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与重建,今后可通过统一诊断标准、使用更先进的菌群检测技术、精准把控随访时间,进一步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疗后菌群变化,为临床制订精准的靶向菌群干预策略提供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 益生元 利福昔明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范围综述
下载PDF
基于SPWVD和改进AlexNet的复合干扰识别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东东 张劲东 +1 位作者 杜盈 尹明月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针对现代电子战电磁环境复杂,复合干扰信号有效特征难提取,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平滑魏格纳-威利分布(Smoothed pseudo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SPWVD)和改进Alex Net的复合干扰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SPWVD对复合干扰信... 针对现代电子战电磁环境复杂,复合干扰信号有效特征难提取,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平滑魏格纳-威利分布(Smoothed pseudo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SPWVD)和改进Alex Net的复合干扰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SPWVD对复合干扰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时频特征进行降维,最后结合改进的Alex Net模型,采用多个小的卷积核替代大的卷积核,删除全连接层7和局部响应归一化模块等手段,来减小网络参数从而加快计算速度,完成复合干扰信号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干(信)噪比为0 d B时,目标信号和6种复合干扰信号的识别率均在90%以上。与Alex Net模型相比,改进后的网络在识别准确率上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干扰 伪平滑魏格纳-威利分布 特征降维 AlexNet模型
下载PDF
铝合金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阻尼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晓群 张锦东 +2 位作者 张晋 徐洪俊 张其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2,共9页
通过现场实测对铝合金板式节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阻尼比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一平面尺寸45 m×45 m,矢高2.86 m的铝合金板式节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设计了11种工况,通过现场实测采集了160条人工激励下的节点加速度自由衰减振动信号以... 通过现场实测对铝合金板式节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阻尼比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一平面尺寸45 m×45 m,矢高2.86 m的铝合金板式节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设计了11种工况,通过现场实测采集了160条人工激励下的节点加速度自由衰减振动信号以及6条环境激励下的节点加速度振动信号,采用解析模态分解法(AMD)结合希尔伯特变换识别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建议铝合金板式节点单层球面网壳的结构阻尼比取4%.运用实测阻尼比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动力响应,对应实测节点加速度响应曲线和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响应曲线吻合较好,所测得阻尼值可为现行规范修订提供依据,为结构动力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单层球面网壳 板式节点 解析模态分解 模态振动测试 阻尼比
下载PDF
事故通风状态管廊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雪梅 谭羽非 +1 位作者 张金冬 于克成 《煤气与热力》 2019年第9期22-28,J0042,J0043,共9页
以海口市天翔路综合管廊燃气独立舱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ICEM CFD 15. 0软件在燃气管道上方建立二维物理模型,模型尺寸为200 m×2 m,泄漏孔为直径为5 mm的圆形小孔。燃气在独立舱室内的泄漏扩散满足三大守恒方程(质量守恒、动量守... 以海口市天翔路综合管廊燃气独立舱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ICEM CFD 15. 0软件在燃气管道上方建立二维物理模型,模型尺寸为200 m×2 m,泄漏孔为直径为5 mm的圆形小孔。燃气在独立舱室内的泄漏扩散满足三大守恒方程(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无化学反应的组分输运方程以及混合气体密度方程,采用Fluent 15. 0软件对燃气管道在事故通风状态下的泄漏扩散浓度分布规律及通风稀释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每种工况模拟开始时,将送风口风速设定为1. 87 m/s,即通风换气次数为6次/h,当位于下风向、距离泄漏孔15 m处的监测点报警后,暂停计算,重新设置边界条件,将送风口边界条件由正常通风换气次数调整为不同的事故通风换气次数,即改变送风口的风速,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泄漏孔径不超过5 mm,管道压力不超过0. 4 MPa时,12次/h的最小事故通风可以满足综合管廊内燃气舱室的安全运行。当泄漏孔径为5 mm、管道压力为0. 8 MPa时,24次/h的换气次数基本满足燃气舱的通风换气需求。管道压力越大,泄漏量越大,燃气舱解除危险所需的通风换气量也越大,因此建议以管道压力及舱室燃气浓度为耦合函数,采用变频风机,实现事故状态下联动通风控制。燃气管道发生泄漏时,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可以明显地稀释舱室内的燃气至报警浓度以下,但是通风口至防火墙之间的角落里容易积聚泄漏的天然气,因此,建议在燃气舱每个防火分区的排风口和舱室右侧防火墙之间的死角区域增加诱导风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燃气舱 浓度场 事故通风 数值模拟 泄漏扩散
下载PDF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信号处理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岱寅 张营 +3 位作者 俞翔 毛新华 张劲东 李勇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3-803,共11页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有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轻量化、低功耗、高灵活度等优势,能够满足感兴趣区域(ROI)的高分辨成像需求。然而,MiniSAR成像信号处理依然面临若干技术难题,例如复杂航迹条件下对地面目标的高分辨成像,非...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有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轻量化、低功耗、高灵活度等优势,能够满足感兴趣区域(ROI)的高分辨成像需求。然而,MiniSAR成像信号处理依然面临若干技术难题,例如复杂航迹条件下对地面目标的高分辨成像,非合作动目标的重聚焦,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实时性等。据此,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成像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对应的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硬件设计架构,从而实现了MiniSAR高分辨率成像与实时性处理。最后,基于多组聚束/条带式MiniSAR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 成像信号处理 实时处理
下载PDF
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2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莉 张金东 +1 位作者 张家雯 马春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外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GartlandⅡ型和Ⅲ型,无神经、血管损伤的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取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外固定治疗。结果:112... 目的:观察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外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2例GartlandⅡ型和Ⅲ型,无神经、血管损伤的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取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外固定治疗。结果:112例患者均在3~4周愈合,参照Flynn疗效评价标准及Mayo功能评价表对肘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10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8.2%。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前臂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软硬夹板续增外固定可有效维持和提高骨折端的牢固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夹板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