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与来源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占结 刘波 +5 位作者 李惠芬 李松琴 张甜嘉 张卫红 陈文森 张永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药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分布及来源,为制定更有效的MDRO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全院8个ICU中MDRO感染情...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药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分布及来源,为制定更有效的MDRO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全院8个ICU中MDRO感染情况,依据来源将8个ICU的MDRO分为院外感染(外院转入、社区获得)和院内感染(本院转入、科室获得)两大类型4个组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感染的MDRO中以CRAB(64.8%)和CRE(20.09%)为主;MDRO检出率MRSA 49.75%、CRAB 90.47%、CRPA 55.06%、CRE40.46%均高于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MDRO感染部位分布前三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85.04%、血流感染4.69%和手术部位感染3.79%;MDRO院外感染和院内感染分别为50.89%和49.11%,其中MRSA、CRAB、CRPA、CRE的院外感染比例分别为47.36%、54.04%、58.97%、38.33%,而科室获得的MDRO感染来源分别为43.86%、40.69%、37.18%、52.78%;综合性ICU与专科性ICU病房CRAB感染在社区获得、本院转入和科室获得等来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超过一半的MDRO感染由外院转入或社区获得,应加强对MDRO来源的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更为有效的精准化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 来源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感控联络护士现状及培训模式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占结 刘娟 +6 位作者 李松琴 刘波 张卫红 张永祥 陈文森 刘云 杨杏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感控联络护士(Infection control link nurses,ICLNs)现状,探讨其针对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利用ICLNs微信群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某大型三甲医院ICLNs相关情况。收集2016年6月-2019年3月ICLNs... 目的分析感控联络护士(Infection control link nurses,ICLNs)现状,探讨其针对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利用ICLNs微信群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某大型三甲医院ICLNs相关情况。收集2016年6月-2019年3月ICLNs微信群问题,将其分为针对性培训前2016年6月-2017年10月(第一阶段)和针对性培训后2017年11月-2019年3月(第二阶段),2017年11月针对第一阶段ICLNs微信群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分析比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ICLNs微信群问题种类及数量、医院感染率等变化。结果共117位ICLNs参与本次调查,基本情况特点为以女性、30~39岁年龄段、11~20年工作年限、主管护师职称、从事ICLNs 3年以上为主。90%以上的ICLNs同时承担了观察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督查科室消毒隔离执行情况、配合感控科做好感控各项监测工作及督察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等工作。仅有80.34%的ICLNs可完成对新入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ICLNs更倾向于使用ICLNs微信群与感控科交流(76.07%),认为建立微信群非常有必要(75.21%),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感控问题很有帮助(79.49%),且感控科能经常及时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感控相关疑惑(96.58%),ICLNs觉得感控科针对性培训效果很好(82.05%)。第二阶段ICLNs微信群问题数量,医疗废物类、消毒隔离类及其他类问题数量均比第一阶段有所减少,其中医疗废物类问题数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防护类问题数量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医院感染率(1.73%)、感染例次率(1.96%)较第一阶段感染率(2.06%)、感染例次率(2.30%)降低(均P<0.001)。结论通过定期搜集ICLNs微信群问题并进行针对培训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临床ICLNs的困惑,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及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控联络护士 培训 现状 微信
原文传递
“四步法”医院感染防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占结 张翔 +5 位作者 臧凤 李松琴 张永祥 刘云 张卫红 刘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498-3502,共5页
目的研究"四步法"医院感染防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评价其应用效果,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感染防控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月25日-9月30日,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体医务人员5 425人(包括医生1 669人... 目的研究"四步法"医院感染防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评价其应用效果,为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感染防控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月25日-9月30日,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体医务人员5 425人(包括医生1 669人、护士3 129人、医技人员627人)作为培训考核对象。培训考核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6.25~7.14)摸底考核;第二阶段(7.15~8.04)发布"应知应会"电子版手册;第三阶段(8.05~8.24)题库练习;第四阶段(8.25~9.14)再次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结果第一阶段医务人员覆盖率为69.27%,第四阶段为10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部医务人员第四阶段平均得分(91.32±11.29)高于第一阶段(73.90±13.99),分数提高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阶段各类分层(性别、年龄段、职称)的医务人员平均得分均高于第一阶段(P<0.05)。8个部分的感控知识点习题考核正确率,第四阶段均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阶段的感控知识点分别纵向比较,第一和第四阶段的"消毒灭菌"和"传染病管理"平均得分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步法"感控全员培训考核模式,结合培训与考核一体化,实践评价效果显著,实现了"全员覆盖"和"有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员 培训 感控 考核模式 四步法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7种手术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占结 刘波 +5 位作者 李松琴 蒋恩 鲍吉庆 张卫红 陈文森 张永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了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感染情况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病例,从中筛选出7种手术共8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出同时期符合... 目的了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感染情况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病例,从中筛选出7种手术共8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出同时期符合纳入标准的传统方式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891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泌尿外科手术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量的74.26%,普通外科手术占20.50%,心胸外科手术占5.24%。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组医院感染例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日数、抗菌药物使用日数、留置导尿管日数均低于对照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例组住院日数、留置导尿管日数均低于对照组;肾部分切除术病例组留置导尿管日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住院总费用和手术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会额外增加医院感染发病率,部分手术中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医院感染 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35 位作者 张永祥 刘娟 陈浮 葛学顺 王婷睿 方平 冯诚怿 杨乐 宋舸 刘菁 刘善善 潘虹霞 朱铁林 田媛媛 王文毅 吴晓琴 邢虎 姚静 袁咏梅 姜萍 唐红萍 周俊 臧金成 卢珊 张波 梁丹燕 黄辉萍 雷小航 黄炳花 王世浩 黄奉毅 陶红英 柴小玉 刘云 陈文森 李连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Approximation of weak sense 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es from local averages 被引量:7
6
作者 zhan-jie song Wen-chang SUN +1 位作者 Shou-yuan YANG Guang-wen ZHU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7年第4期457-463,共7页
We show that a weak sense 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 can be approximated by local averages. Explicit error bounds are given. Our result improves an early one from Splettst?sser.
关键词 sampling theorem weak sense 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es local averages average sampling 42C15 60G10 94A20
原文传递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占结 李松琴 +4 位作者 李琳 杨悦 陈文森 张永祥 刘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 目的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 5(0,6) CFU/100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 00%、91. 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 5(8,175)、4(1. 75,6. 00) CFU/100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镜中心 验收 纯水管道 酶洗 自动清洗消毒机
下载PDF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前病原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惠 李占结 +4 位作者 秦颖 李松琴 刘娟 臧凤 张永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连续8年主动筛查结果,根据分析结果为临床制订筛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检出病原菌分布... 目的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连续8年主动筛查结果,根据分析结果为临床制订筛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检出病原菌分布,以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连续8年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主动筛查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2.60%(980/7775),多药耐药菌(MDRO)检出率为12.86%(126/980);共检出病原菌1062株,革兰阳性菌686株(64.60%),革兰阴性菌326株(30.69%),真菌50株(4.71%);126株多药耐药菌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7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3株。病原菌和MDRO检出阳性率与年龄、疾病种类相关(P<0.05);患者医院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检出病原菌有关(P<0.05);检出病原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年龄>65岁、鼻部和咽喉部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5)。结论针对耳鼻喉科的男性老年患者,鼻咽部疾病患者主动筛查检出病原菌需要关注,严格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科手术 主动筛查 术后感染 病原菌 多药耐药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非MDRO型CRPA临床分布特点及分层防控模式探讨
9
作者 李占结 李松琴 +7 位作者 刘娟 臧凤 马小菊 张永祥 张卫红 刘根焰 张波 俞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343-3348,共6页
目的分析非多药耐药菌(Non-MDRO)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提出其分层防控模式的建议.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P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耐碳青霉... 目的分析非多药耐药菌(Non-MDRO)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提出其分层防控模式的建议.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P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研究对象,根据MDRO定义,将其分别分为Non-MDRO组和多药耐药菌(MDRO)组,对比分析Non-MDRO组比例.分析Non-MDRO组CRPA临床分布、影响因素以及耐药性特点.结果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的MDRO,针对铜绿假单胞菌(PA),2015年之前均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2015年之后则都是CRPA;CRPA中Non-MDRO占比62.15%(770/1239),CRE和CRAB中Non-MDRO占比则分别为0.51%(9/1758)和0.91%(21/2308);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病区分布是Non-MDRO型CRPA的影响因素(P<0.05);CRPA中Non-MDRO组耐药率低于MDRO组(均P<0.05),其中Non-MDRO组除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20%.结论非MDRO型CRPA基数较大,危害较小,且占据一定的防控资源,建议根据情况对CRPA进行分层防控管理,即耐药菌并不多见、防控资源宽松的医疗机构可以将CRPA全部纳入常规重点监测菌,而对于部分耐药菌泛滥、防控资源紧张的大型三甲医院,则可以将重点监测菌中的CRPA更改为MDR-PA或难治型耐药菌(DTR)-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多药耐药菌型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分层防控 模式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三种大规模体温筛查法的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霄 宋宁宏 +5 位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邢虎 李松琴 陈文森 张永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697-3700,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期间三种不同大规模体温筛查方式,为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体温筛查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红外热像仪、额温仪(测前额)、耳温仪对预检分诊874例就诊患者进行体温筛...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期间三种不同大规模体温筛查方式,为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体温筛查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红外热像仪、额温仪(测前额)、耳温仪对预检分诊874例就诊患者进行体温筛查(每个患者均用三种方法分别测量一次)并记录性别、体温。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方式体温测量结果、不同性别体温测量结果、不同室外温度体温测量结果、发热患者的筛查效果。结果三种方式体温测量结果平均值为耳温仪>额温仪>热像仪,变异系数为额温仪1.359%>耳温仪1.186%>热像仪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耳温仪、额温仪筛查体温时,男性体温>女性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三种体温测量方式中,C组(室外温度为6~19℃)的平均体温均高于A组(室外温度为1~6℃)和B组(室外温度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热像仪筛查出10例疑似发热患者,额温仪和耳温仪均未筛查出疑似发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大规模体温筛查时,热像仪的稳定性、准确性更高,受性别及室外温度的影响更小,发热患者筛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预检分诊 体温筛查 测量方式
原文传递
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占结 李松琴 +3 位作者 陈文森 张永祥 刘波 张卫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175-3178,共4页
目的调查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3月以调查问卷形式,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47所医院,统一向调查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47所医院均建立了单独... 目的调查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3月以调查问卷形式,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47所医院,统一向调查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47所医院均建立了单独的微生物室;47所医院中仅有5所(10.64%)三级医院配备微生物质谱分析仪;微生物室到临床科室会诊的三级医院22所多于二级医院3所(P=0.049)。仅有3所三级医院微生物室具备同源性鉴定能力。从2010-2015年,47所医院检出多药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后使用信息系统备注此菌为MDRO的分别为5所(10.64%)、37所(78.72%),至少每季度向临床反馈病原微生物抗菌药物耐药性数据的分别为21所(44.68%)、39所(82.98%),开展痰培养前常规进行痰涂片镜检工作的分别为25所(53.19%)、41所(87.23%),开展血培养双侧双份的分别为9所(19.15%)、33所(70.22%),2010年和2015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防控建设中的作用,已有较明显的改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感染管理中的自身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控制 微生物室 促进发展
原文传递
Uniform Truncation Error for Shannon Sampling Expansion from Local Averages 被引量:2
12
作者 zhan-jie song Pei-xin YE +1 位作者 Ping WANG Shou-zhen ZENG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Let B^pΩ,1≤Р≤∞,be the set of all bounded functions in L^p(R)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entire unctions of exponential typeΩ. The unitbrm bounds for truncation error of Shannon sampling expansion fromlocal averag... Let B^pΩ,1≤Р≤∞,be the set of all bounded functions in L^p(R)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entire unctions of exponential typeΩ. The unitbrm bounds for truncation error of Shannon sampling expansion fromlocal averages are obtained for functions f∈BpΩwith the decay condition f(t)≤A/t^δ,t≠0,where A and δare positive constants. Furthermore we also establish similar results for non-bandlimit functions in Besov classes with the same decay condition as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non sampling Theorem local averages truncation error modulus of continuity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聚集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占结 陈文森 +5 位作者 刘成成 张翔 刘根焰 张永祥 刘云 李松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27日-6月7日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的SS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干预措施,评价防控效果。结果该院短期内出现4例... 目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27日-6月7日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的SS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干预措施,评价防控效果。结果该院短期内出现4例甲状腺癌根治术SSI,其中2例手术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且药敏谱表型一致。分别对手术组医生、病区护士、工勤人员(均采集鼻腔、额部、手3个部位)进行采样,同时对换药室、治疗室及相关床单元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并从手术医生C的鼻腔及手标本中分离出MRSA,且与患者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培养出的MRSA药敏谱吻合。采取干预措施,暂停C医生手术资格,并予莫匹罗星去定植,10 d后复查,未培养出MRSA,去定植后1个月内,未发现相关感染病例,证实防控措施有效。结论MRSA未有效脱定植可导致SSI聚集,应鼓励临床科室主动上报感染事件,减少感控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甲状腺癌根治术 聚集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2022年某院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14
作者 臧凤 刘娟 +4 位作者 李松琴 张卫红 李占结 杨乐 宋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 研究念珠菌分离及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检出的7667株假丝酵母及临床资料,分析假丝酵母分离来源及医院感染分布情况。结果 白假... 目的 研究念珠菌分离及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检出的7667株假丝酵母及临床资料,分析假丝酵母分离来源及医院感染分布情况。结果 白假丝酵母整体分离率最高(58.49%),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22.58%)、热带假丝酵母(15.52%)、光滑假丝酵母(2.13%)、克柔假丝酵母(1.02%),标本类型中来自于痰标本的菌株数量4550株,占59.35%,其次为泌尿道(1183株,15.43%)及粪便(682株,8.90%)。分离科室最多是内科(2879株,37.55%),其次为外科(2366株,30.86%)、重症监护病房(ICU)(2232株,29.11%)及急诊(190株,2.48%)。共有688例患者发生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占全年医院感染的23.93%,年龄>60岁的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患者占66.72%(459/688),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为主,感染科室主要在ICU(41.13%,283/688),住院时间主要集中在15~30d(49.42%,340/68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周的比例占65.12%(448/688)。结论 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的患者逐渐增多,侵袭性念珠菌医院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科室、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有关,亟需加强医院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侵袭性 真菌 假丝酵母 流行病学分布 感染防控 侵袭性念珠菌病
原文传递
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占结 张翔 +5 位作者 张永祥 赵旭 刘波 陈文森 张卫红 李松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膜法 涂抹法 血液透析相关用水 透析用水 透析液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特性及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展文洁 刘剑钊 +5 位作者 梁尧 袁静超 张洪喜 刘松涛 蔡红光 任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7-825,共9页
【目的】耕作方式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比较东北中部雨养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特征,为建立合理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1―2012年,在吉林省连续进行了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种... 【目的】耕作方式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比较东北中部雨养区不同耕作制度下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特征,为建立合理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1―2012年,在吉林省连续进行了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种耕作方式:浅灭茬后直接播种(对照,T1),苗带深松后镇压(T2),行间深松且苗带镇压(T3),苗带行间全部深松(T4)。在6展叶期、吐丝期和生理成熟期,取0-60 cm土层的植株根系样品,分析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P <0.05),两年平均值表现为T3> T2> T1> T4,T2处理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T1处理增加8.1%和10.2%。与T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吐丝后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吐丝后累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增加(P <0.05)。T2和T3处理下的氮、磷、钾累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0.4%~3.6%、16.9%~33.8%、70.5%~82.1%,T3处理增幅高于T2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各生育期的总根干重、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P <0.05),其中,6展叶期至成熟期,总根干重、总根长、总根表面积的增幅分别为9.8%~22.8%、16.1%~33.1%、19.9%~38.2%。T2和T3处理在各土壤剖面的根系形态均优于T1处理,其中以T2处理最佳,且在20-40 cm土层间差异最为显著(P <0.05)。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下各生育时期在20-40 cm土层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平均增幅为34.1%、48.3%、47.8%,根直径平均增幅为22.1%。【结论】与浅灭茬后直接播种相比,苗带行间全部深松不利于根系发育,而行间深松且苗带镇压方式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纵向延伸,尤其是在20-40 cm土层根系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明显增加,有利于根系对深层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玉米花后累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玉米 根系形态 养分吸收与转运
下载PDF
调整播期提高春玉米对养分和气候资源的利用效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展文洁 张吉旺 +6 位作者 袁静超 梁尧 程松 张水梅 任军 刘剑钊 蔡红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5-1734,共10页
【目的】温度、光照和降水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气象因子。探讨关键气象因子与氮素吸收运转及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春玉米对气候资源及氮素的利用效率。【方法】以先玉335(XY335)和郑单958(ZD958)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两... 【目的】温度、光照和降水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气象因子。探讨关键气象因子与氮素吸收运转及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春玉米对气候资源及氮素的利用效率。【方法】以先玉335(XY335)和郑单958(ZD958)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两年田间定位试验。设早(4月24日)、中(5月4日)、晚(5月14日)3个播期处理,测定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及籽粒的运转率,在成熟期测产。利用Hybrid-Maize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对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差及光温资源匹配进行综合模拟与评价。【结果】XY335在早、中、晚播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1233、21249、20311 kg/hm^(2);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84.2、192.5、171.1 kg/hm^(2);氮素转运率分别为35.1%、45.7%、35.8%;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为19.4%、29.6%、23.9%;ZD958在早、中、晚播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1031、20637、20405 kg/hm^(2);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73.7、163.4、154.9 kg/hm^(2);氮素转运率分别为39.2%、36.4%、25.6%;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为32.7%、25.4%、13.7%。XY335在中播处理下产量最高,较早播处理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9.9%和17.4%;ZD958在两个试验年份均为晚播处理产量最低,两年平均较早播、中播处理分别减少8.6%、5.4%;品种间比较,XY335产量受生殖生长阶段日均温影响较大,ZD958产量增加与全生育期太阳总辐射量、营养生长期天数关系较为密切。播期和品种不同造成的产量差异主要与VT—R6期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有关,XY335在花后氮素转运效率优势明显,其产量增加受生殖生长阶段日均温影响较大,ZD958产量增加与营养生长期天数、全生育期总辐射量有关。【结论】播期和品种不同造成的产量差异主要与开花后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有关,提升氮素转运量可有效促进增产。XY335在花后氮素转运效率优势明显,其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品种 Hybrid-Maize模型 氮素转运 花前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化橘红挥发油对罗汉果斑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18
作者 詹鑫婕 陈乾平 +7 位作者 蒋妮 宋利沙 丘卓秋 黄琦 潘丽梅 冯世鑫 白丹宇 蒋水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4-98,120,共6页
采用平板抑菌法结合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挥发油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病原菌菌丝体的形态及测定挥发油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后... 采用平板抑菌法结合盆栽防治试验测定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挥发油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病原菌菌丝体的形态及测定挥发油处理病原菌菌丝体后处理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探究化橘红挥发油的抑菌机理。平板抑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对罗汉果斑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达100.0%,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 000倍的抑制率(88.7%)。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化橘红挥发油稀释1 000倍,45%戊唑·咪鲜胺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乳油对罗汉果斑枯病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均在8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制率(70.68%)。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化橘红挥发油处理7 d的病原菌菌丝呈念珠状膨大并有断裂现象。菌丝体与化橘红挥发油共培养结果表明,混合液的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化橘红挥发油处理浓度的加大、互作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浓度为2.0 g/L的化橘红挥发油与病原菌菌丝共培养48 h,培养液的电导率为279.208μS/cm,为各处理最大值;挥发油终质量分数0.2%、作用60 h后,培养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90.6μg/mL,为各处理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斑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 化橘红(Citri grandis Exocarpium) 挥发油 抑制作用及机理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展文洁 陈一昊 +8 位作者 曾子豪 张畅 张水梅 程松 梁尧 袁静超 任军 刘剑钊 蔡红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4,共9页
通过剖析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根系统随生育进程在0~60 cm不同土层内分布特征及地上部产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处理:无氮区(N0);氮肥一次性基施200 ... 通过剖析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根系统随生育进程在0~60 cm不同土层内分布特征及地上部产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处理:无氮区(N0);氮肥一次性基施200 kg/hm^(2)(N1);氮肥分次施用(N2),基肥50 kg/hm^(2),拔节期150kg/hm^(2)。于试验起始后第3和第4年测定了0~60 cm土层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等指标动态变化及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并于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物质累积和吸氮量。与无氮区相比,两年间施肥处理下的产量增幅为122.0%~177.9%,生物量增幅为76.3%~127.8%,吸氮量增加191.0%~272.4%。低氮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使根冠比增大。2013年,N0处理比N1和N2处理的根冠比分别增加62.5%和79.3%;2014年,N0处理比N1和N2处理分别增加75.8%和75.8%。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与N0处理相比,N1处理对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年际间差异显著;降雨丰沛年份,在12展叶期根系生长即出现抑制情况,0~50 cm土层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受到抑制,降幅为10.4%~43.0%;雨量正常年份,在开花期各土层根系生长受到抑制,降幅为1.3%~47.6%。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土层0~40 cm的根系动态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在花后20 d至成熟期,0~40 cm土层的根系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15.3%、7.9%和8.2%。N2处理下,根系在各生育期的空间分布上均显著优于N1处理,且在开花后20 d表现最为显著。氮肥分次施用优化了根系形态,促进根系的纵深分布,更有利于养分的吸收,且在年际间表现稳定,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稳产的合理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方式 玉米 根系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对吉林中部春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分配的影响
20
作者 程松 展文洁 +8 位作者 袁静超 史旭曾 梁尧 张水梅 刘松涛 张畅 任军 刘剑钊 蔡红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本实验设置3个播种日期,对比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两个玉米品种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XY335在早播和晚播处理下,产量比中播处理分别提高11.5%和5.1%;ZD958在早播和中播处理下,产量较晚播分别提高15.8%和11.1... 本实验设置3个播种日期,对比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两个玉米品种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XY335在早播和晚播处理下,产量比中播处理分别提高11.5%和5.1%;ZD958在早播和中播处理下,产量较晚播分别提高15.8%和11.1%。在VT-R6期,XY335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早播和晚播较中播分别提高6.8%和2.7%、31.5%和11.4%,ZD958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早播和中播较晚播分别提高26.6%和25.9%、99.2%和59.4%。在早播处理下,XY335、ZD958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分配,分别达到了58.5%和63.2%、49.1%和52.2%。在公主岭地区,两个品种均适宜早播,但XY335播期范围更广,适宜播期均通过提高VT-R6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而提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播期 产量 干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