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及左心房前后径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排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寸草 李学斌 +7 位作者 段江波 何金山 朱天刚 于超 李鼎 昃峰 郭继鸿 王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8期3938-3943,共6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是否可联合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及CHA_(2)DS_(2)-VASc评分排除左心房血栓。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左心房...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是否可联合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及CHA_(2)DS_(2)-VASc评分排除左心房血栓。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左心房血栓的75例NVAF患者为血栓组;201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检查无左心房血栓的80例NVAF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HA_(2)DS_(2)-VASc评分、血液学指标和超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左心房血栓相关的因素。用相关因素的评分计算诊断左心房血栓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持续性房颤的比例及房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栓组的CHA_(2)DS_(2)-VASc评分[M(Q1,Q3)]高于对照组[2.5(1.0,3.0)比1.8(1.0,3.0),P=0.012];凝血指标中血栓组凝血酶原活动度[M(Q1,Q3)]更低[81.1%(72.0%,93.0%)比88.8%(83.0%,96.0%),P=0.0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M(Q1,Q3)]更长[(32.1±4.8)比(30.2±3.7)s,P=0.006]、D-二聚体水平[M(Q1,Q3)]更高[231.0(71.5,272.2)比121.7(49.0,140.0)ng/ml,P<0.001];超声指标中血栓组左心房前后径更大[(44.6±6.6)比(38.9±5.3)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M(Q1,Q3)]更低[56.7%(45.8%,66.3%)比63.3%(60.5%,70.2%),P=0.003]、存在二尖瓣反流的比例更高(58.1%比26.8%,P<0.001)。与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独立相关的因素仅有左心房前后径,OR(95%CI)值为4.480(1.616~12.423)。联合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和CHA_(2)DS_(2)-VASc评分3个指标的新评分系统诊断左心房血栓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在NVAF患者中,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左心房前后径;结合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CHA_(2)DS_(2)-VASc评分可在NVAF患者消融术前进一步排除左心房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 D-二聚体 左心房前后径 CHA_(2)DS_(2)-VASc评分
原文传递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量射线心房颤动消融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昃峰 周旭 +3 位作者 杨丹丹 苑翠珍 李学斌 李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5期464-470,共7页
目的总结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剂量射线量下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单中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下的零射线或极低射线房颤消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应... 目的总结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剂量射线量下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单中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下的零射线或极低射线房颤消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应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颤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入选应用心腔内超声导管行房颤消融患者103例,平均年龄(61.6±17.1)岁,其中男性63例(61.2%),阵发性房颤85例(82.5%),持续性房颤18例(17.5%)。1例持续性房颤心腔内超声发现左心耳血栓,终止手术。共行102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房颤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29.9±15.1)min,平均肺静脉隔离时间(46.8±10.5)min,单圈隔离率为85.3%。81例(79.4%)患者完成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全零射线下的房间隔穿刺及房颤消融手术。21例(20.6%)由于静脉迂曲、房间隔穿刺困难、早期学习曲线问题需要X线辅助,21例患者平均X线曝光时间(0.5±0.2)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仅1例(0.98%)发现心包积液。平均随访时间(7.3±4.5)个月,阵发性房颤患者85例,非空白期内发生30s以上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患者5例(5.9%),随访手术成功率为94.1%。持续性房颤患17例,3例(17.6%)非空白期内出现房颤,随访手术成功率为82.3%。结论心腔内超声指导下零射线或极低射线量下房颤消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零射线 极低量射线 心腔内超声
原文传递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志勇 段江波 +9 位作者 何金山 王龙 李鼎 昃峰 苑翠珍 吴寸草 周旭 杨丹丹 周晶亮 李学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高龄阵发性AF患者,统计其1年随访的AF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冷冻... 目的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高龄阵发性AF患者,统计其1年随访的AF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60例患者,平均年龄(83.0±2.5)岁,男性36例(60%),CHA2DS2-VASc积分为3.0±1.0,42例(70%)合并高血压,18例(30%)合并糖尿病,18例(30%)合并冠心病,12例(20%)合并肾功能不全,平均手术时间(从开始静脉穿刺至撤除导管)为(70.0±10.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从房间隔穿刺至撤除导管)为(40.0±6.0)min,平均冷冻消融次数为(5±1)次,冷冻消融时间为(14.0±2.0)min,X线曝光时间为(15.0±1.6)min。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AF,后均自行转复;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心房扑动,静推伊布利特后心律转复;6个月随访时,全部患者均为窦性心律;12个月随访时,6例患者出现AF复发,加用胺碘酮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在随访期内,60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发生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阵发性AF患者,冷冻球囊消融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肺静脉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消融 老年人 80以上 阵发性心房颤动 效果
下载PDF
高功率短时程肺静脉隔离方法应用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段江波 何金山 +6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昃峰 吴寸草 周旭 苑翠珍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方法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本中心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总结这部分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放电时间... 目的评估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方法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本中心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HPSD消融方法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总结这部分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年龄(65±10)岁,射频消融手术时间为(60±12.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40±6.2)min,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24±5.5)min,放电消融时间为(10±3.6)min,X线曝光时间为(3±1.6)min。全部患者均完成了肺静脉隔离,在术中有2例发生了2次POP声。在随访期内,未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HPSD消融方法,以损伤指数为基础,结合阻抗变化,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射频消融 高功率短时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经静脉拔除导线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刚 李学斌 +11 位作者 昃峰 段江波 王龙 李鼎 苑翠珍 姜陆洋 高卿 杨威 赵舟 韩增强 陈生龙 陈彧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 目的探讨患者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导线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将这些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器械类型,初次导线植入时间、拔除导线总数、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拔除右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数目,拔除左心室导线数目,拔除方法等变量。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变量是否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经静脉导线拔除手术922例,共拔除各类导线1832根(其中右心房导线751根,右心室导线917根,左心室导线74根,除颤导线90根)。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6例(包括急性心脏压塞12例,需要外科手术的急性三尖瓣反流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拔除右心房导线数目(OR=3.056,95%CI1.174~7.958,P=0.022)、初次导线植入时间(OR=1.102,95%CI1.029~1.180,P=0.005)是经静脉拔除导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102,95%CI1.029~1.180,P=0.005;OR=3.056,95%CI1.174~7.958,P=0.022)。结论在经静脉起搏导线拔除工作中,急性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右心房导线数目增加、初次导线植入时间延长是围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电极 植入 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杨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再植入 无导线起搏器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
下载PDF
富镍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 被引量:6
7
作者 冯泽 孙旦 +1 位作者 唐有根 王海燕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2-454,共13页
富镍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由于其可逆容量高、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NCM811存在着热稳定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发生相变、安全性低等缺点,阻碍了其... 富镍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由于其可逆容量高、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NCM811存在着热稳定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发生相变、安全性低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生产。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NCM811的电化学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富镍层状氧化物NCM811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该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失效机制、合成方法、改进措施和理论计算模拟研究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对NCM811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相变 合成方法 模拟
原文传递
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单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7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何金山 吴寸草 周旭 杨丹丹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报告单中心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所有患者数据。包括患者临床特点、植入原因及手术数据、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高... 目的 报告单中心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所有患者数据。包括患者临床特点、植入原因及手术数据、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和非高龄组(<80岁),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 连续114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4.9±13.0)岁,男性61.4%。植入原因主要是高感染风险、缺少上腔静脉通路和高龄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比例高达63.2%。植入成功率为100%,术中高阈值发生率8.8%,围术期并发症4.4%。随访时间12(3,24)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起搏参数保持稳定,慢性高阈值发生率3.5%,未发生起搏器感染、故障和起搏相关再住院事件。两组患者中高龄患者50例(43.8%),两组患者手术数据和随访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导线起搏器是传统经静脉起搏器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经静脉起搏器 并发症 感染
原文传递
经静脉导线拔除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结果
9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何金山 周旭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TLE指征、S-ICD植入适应证、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有11例TV-ICD患者在TLE后接受了S-ICD植入,男性8例,中位年龄56(44,65)岁。TLE的指征为感染和导线功能障碍。ICD二级预防的有9例患者,最常见的植入原因是离子通道疾病(5例)。S-ICD的手术时间为51(48,58)min,未发现围术期并发症。8例患者进行了DFT测试,全部成功。在中位30(9,39)个月的随访中,2例患者共发生6次适当的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包括不适当的治疗、无效治疗、感染、导线故障和死亡。结论:本研究为S-ICD作为TV-ICD移除后的替代提供了依据。TLE后植入S-ICD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导线拔除
下载PDF
经静脉拔除心内起搏导线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刚 李学斌 +7 位作者 高卿 韩增强 赵舟 杨威 廉波 昃峰 段江波 陈彧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过程中并发心脏压塞病例的特点与处理方法,为经静脉拔除电极过程中预警、识别与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患者,... 目的分析经静脉拔除起搏电极导线过程中并发心脏压塞病例的特点与处理方法,为经静脉拔除电极过程中预警、识别与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静脉拔除心内电极导线患者,根据病历记录资料总结电极拔除过程中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并随访此类患者的转归。结果研究期间,共完成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手术922例,共拔除各类电极导线1 832根,发生心脏压塞12例,发生率为1.3%。此类患者的表现有胸闷、憋气、血压下降,透视下心影搏动减弱或消失。12例患者8例经过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4例需要外科开胸探查,其中3例患者于导管室紧急开胸。本组病例术中死亡1人,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压塞的特点为发生快,过程凶险,大多数患者经过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对于心包穿刺失败或无效的患者应即刻开胸心包腔减压是重要的外科抢救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电子植入装置 经静脉电极拔除 并发症 心脏压塞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感染经静脉导线拔除后的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周旭 吴寸草 何金山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个体化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类型和心脏检查结果,决定是... 目的: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个体化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类型和心脏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植入以及再植入策略,统计患者再植入率、装置类型、植入部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993例,其中囊袋感染840例(84.6%)。TLE临床成功率为98.3%(976例),围术期死亡率为0.9%(9例)。除围术期死亡病例外,984例患者再评估后,186例(18.9%)无再植入指征,69例(7.0%)拒绝再植入,729例(74.1%)选择再植入。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再植入策略:再植入传统装置703例(71.4%),均植入感染对侧以降低再感染风险;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4例(2.4%),再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2例(0.2%),主要用于有特定适应证的患者;TLE术中同台再植入率为19.4%(191/984),主要是囊袋感染患者中的心脏起搏器依赖者。CIED升级或降级70例(7.1%)。对984例患者随访(3.9±2.6)年,全因死亡率8.9%(88例),再植入后囊袋感染率1.5%(15例)。结论:TLE后,对CIED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再评估能够帮助优化再植入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再植入及相关并发症。再植入策略的选择严格基于临床情况。传统装置应优先选择在感染对侧植入,以降低再感染风险;无导线起搏器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用于特定适应证患者。部分囊袋感染患者在TLE术中同台再植入是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经静脉导线拔除 再植入 感染
下载PDF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心室心脏再同步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再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
13
作者 张艺民 昃峰 +2 位作者 段江波 周旭 李学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其中合并心包积液4例(16.0%);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4.0%),表现为穿孔电极导线由右心室流出道部穿出,并穿入左肺,同时造成左侧液气胸。25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29.7±1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0.8±9.8)mmHg。经静脉拔除24例(96.0%),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例(4.0%)。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22例(88.0%),经锁定钢丝拔除2例(8.0%)。1例经静脉拔除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周围器官损伤的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置入装置 电极导线 急性心脏穿孔 电极拔除
下载PDF
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5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王龙 苑翠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 目的:评价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且起搏器依赖患者共415例,均使用心室主动电极体外桥接临时持续起搏。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415例患者平均年龄(63.8±11.7)岁,男性315例(75.9%)。局部囊袋感染310例(74.7%),菌血症75例(18.1%),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7.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5例(44.6%),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30例(55.4%)。穿刺点位于同侧锁骨下或腋静脉315例(75.9%),右侧颈内静脉入路100例(24.1%)。405例(97.6%)为右心室间隔部临时起搏,10例(2.4%)由于不耐受单腔起搏模式而选择了右心房+右心室双腔体外临时起搏。临时起搏电极保留时间为(15.3±11.6)d,4例(0.9%)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中位随访24.5(7.8,51.3)个月期间,1例(0.3%)患者再次出现起搏器感染。结论:对于起搏器依赖患者在感染装置拔除后,心室主动电极体外临时持续起搏安全、有效,临时起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主动电极 起搏器感染 临时起搏 导线拔除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左室电极的拔除与再植入:中国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文成 李鼎 +4 位作者 李学斌 昃峰 王龙 段江波 苑翠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患者经静脉途径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的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RT/CRTD拔除术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方法、并发症以...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患者经静脉途径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的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RT/CRTD拔除术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左室电极拔除与再植入方法、并发症以及成功率。结果共50例(CRT、CRTD分别为33、17例)拔除术患者(起搏器装置感染患者48例、左室电极故障2例)。共拔除左室电极50根(主动固定电极3根,被动电极47根)。左室电极的平均植入时间为55.3个月(1~204个月);左室电极拔除成功率100%(完全拔除94%,临床拔除6%);其中5例(10%)未使用工具徒手拔除,22例(44%)使用锁定钢丝拔除,1例(2%)应用锁定钢丝联合Evolution机械扩张鞘拔除,21例(42%)应用下腔辅助装置抓捕器(Snare)拔除,1例(2%)为内外科杂交手术完成电极拔除。住院期间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电极拔除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无次要并发症出现;共34例患者行CRT/CRTD再植入术,其中32例经右锁骨下静脉行左室电极再植入(28例右侧再植入成功),2例左侧成功再植入,左室电极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左室电极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再植入前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左室电极拔除后原侧静脉狭窄>50%的患者有15例(44.1%),原侧静脉闭塞3例(8.8%),左室电极拔除后再植入原侧静脉的有21例(61.8%),原有侧静脉狭窄或闭塞再植入选择其他侧静脉10例(29.4%),1例(2.9%)患者应用球囊扩张侧静脉后成功送入左室电极。结论对于CRT/CRTD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拔除心脏装置包括左室电极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左室电极拔出后再植入总的成功率为88.2%,右侧再植入成功率为87.5%,植入难度较大但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电极导线拔除 拔除后再植入
原文传递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分析
16
作者 张文琼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吴寸草 周旭 隗祎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63例(64.9%),平均年龄为(62.4±13.2)岁。所有患者拔除术前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肘正中静脉造影检查,评价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情况。按是否发生静脉闭塞分为静脉闭塞组(n=119)和非静脉闭塞组(n=28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结果: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发生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119例(29.4%),静脉闭塞的最常见部位为锁骨下静脉48例(40.3%),无名静脉闭塞37例(31.1%),腋静脉闭塞30例(25.2%),上腔静脉闭塞4例(3.4%)。静脉闭塞组和非静脉闭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植入装置类型、电极导线植入数量、药物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长[(5.9±4.1)年vs.(10.4±3.8)年,P=0.042]。在电极导线拔除方面,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患者的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长(P均<0.05),拔除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需要更高级电极导线拔除工具(激光鞘、机械扩张鞘、下腔拔除装置)的患者比例更高(67.1%vs.84.0%,P=0.001)。结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发生率为29.4%。静脉闭塞患者电极导线植入时间更长,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也更长,且拔除电极导线时多需要更高级的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 起搏器感染 静脉造影术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单中心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景景 乌仁陶古斯 +5 位作者 昃峰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下腔途径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应用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8±13.3... 目的探讨经下腔途径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应用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8±13.3)岁,其中男性44例(81.5%),共拔除电极导线110根,其中心房电极45根(40.9%),右室电极57根(51.8%),除颤电极2根(1.8%),左室电极6根(5.5%)。平均植入年限9(2~27)年。其拔除原因分别为囊袋感染44例(81.5%),菌血症5例(9.3%),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5.5%),电极故障2例(3.7%)。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4%,临床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死亡及需外科干预的主要并发症。结论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 拔除 感染 下腔装置
原文传递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苑翠珍 李鼎 +7 位作者 昃峰 周旭 段江波 何金山 吴寸草 杨丹丹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针眼圈套器 导线 拔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静注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静静 昃峰 +2 位作者 李学斌 苑翠珍 段江波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静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给予静注伊布利特,转为窦律为成功;转复失败者中仍为房颤者给予电除颤,转为房扑、房速者给予相应消融。... 目的探讨静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给予静注伊布利特,转为窦律为成功;转复失败者中仍为房颤者给予电除颤,转为房扑、房速者给予相应消融。观察开始给药30 min中内伊布利特转复率及4 h不良反应。结果 (1)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的转复率为81%。(2)伊布利特注射后30min的QTc间期(0.48±0.07)s明显长于用药前的QTc间期(0.41±0.18)s,P<0.01;术前EF(55.20±3.88)%,术后测EF(54.17±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仍为房颤者转复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伊布利特 射频消融术 转复率
原文传递
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早期行再植入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江波 杨丹丹 +8 位作者 昃峰 李鼎 王龙 何金山 吴寸草 周旭 苑翠珍 彭林枫 李学斌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 目的评价起搏器单纯囊袋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单纯囊袋感染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静脉导线拔除术并行CIED再植入术的患者,并进行随访。根据导线拔除术与新器械再植入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48 h再植入组与对照组(≥72 h再植入),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相关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共纳入541例患者,年龄(66.32±14.63)岁,其中男421例,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48 h再植入组227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再感染,6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14例,3例患者发生再感染,12例患者死亡,两组再感染发生率[0.88%(2/227)对0.96%(3/314),P=0.920]及全因死亡率[2.6%(6/227)对3.8%(12/314),P=0.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囊袋感染患者如导线拔除术后无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术后48 h行新器械再植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导线拔除术 单纯囊袋感染 再植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