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的乡村旅游机制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邹统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共4页
一、乡村旅游与“两山”转化存在天然的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等一系列创新论断(图1),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乡村旅游与“两山”转化存在天然的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等一系列创新论断(图1),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的辩证关系①。学术界对“两山论”的研究逐渐从探讨其科学内涵、哲学意蕴及理论价值向探索以“两山论”为指导的乡村发展路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绿水青山 辩证关系 两山论 哲学意蕴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热中的冷思考: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1
2
作者 祁述裕 邹统钎 +5 位作者 傅才武 吴承忠 杨传张 苗长虹 张祎娜 张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9,177,共27页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全球现存国家公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一次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公园 创新实践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冷思考 国家公园体系
原文传递
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丽云 邹统钎 +3 位作者 王欣 阎芷歆 李颖 李艳 《开发研究》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践经验,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显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创新、资金机制探索和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构缺乏稳定性、管理效率不高、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未形成、协调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模式,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成效
下载PDF
“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谱系识别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邹统钎 韩全 秦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3-730,共18页
“千年运河”品牌基因是“千年运河”国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灵魂。本文以中国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从与大运河相关的网络游记中识别和提取“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谱系。并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地... “千年运河”品牌基因是“千年运河”国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灵魂。本文以中国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从与大运河相关的网络游记中识别和提取“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谱系。并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地理分区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①构建了由2个基因类别、4个基因维度和14个基因子维度组成的“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识别框架。②运河核心基因和运河衍生基因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隋唐大运河尤其是卫河河段沿线城市的边缘关联基因分布较多。③根据“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分布特征,可将运河沿线城市划分为6类地理区域,每类地理分区中的主导基因、功能定位不同。研究结果为“千年运河”国家文旅品牌塑造与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品牌基因 空间分布 地理分区
原文传递
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性保护思想诠释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2
5
作者 邹统钎 仇瑞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8,157,158,共12页
通过梳理整体性保护理念的发展过程,系统阐述其历史演变、构成要素及关键原则,介绍国内外整体性保护的实践与应用,进而探讨现代社会下整体性保护所面临的威胁。所谓的完整性构成,包括“四个要素一个保障”,“四个要素”即功能价值完整... 通过梳理整体性保护理念的发展过程,系统阐述其历史演变、构成要素及关键原则,介绍国内外整体性保护的实践与应用,进而探讨现代社会下整体性保护所面临的威胁。所谓的完整性构成,包括“四个要素一个保障”,“四个要素”即功能价值完整性、视觉景观完整性、组织结构完整性与精神意义完整性,“一个保障”即管理体系保障。整体性保护是适应国家文化公园空间上的广域性、要素上的多样性、体制上的交织性、主体上的多元性、存在上的活态性特征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平衡的遗产文化结构、多元功能价值体系、和谐景观格局氛围、精神意义表征体系与统筹管理体制,有助于实现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性保护,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助力文化自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保护 国家文化公园 完整性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旅游目的地品牌如何实现“千城千面” 被引量:15
6
作者 邹统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共10页
当前,"千城一面"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旅游品牌创建和实践中难以突破的瓶颈。该现象源于品牌个性化基因缺失导致的地方生活方式趋同。应探索建立理性的基因筛选机制,明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地格,将具有代表力、吸引力与竞争力... 当前,"千城一面"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旅游品牌创建和实践中难以突破的瓶颈。该现象源于品牌个性化基因缺失导致的地方生活方式趋同。应探索建立理性的基因筛选机制,明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地格,将具有代表力、吸引力与竞争力的生活方式本质特征作为个性化品牌基因,基于"三力(RAC)"模型对旅游目的地生活方式进行再造,探索构建"千城千面"的地方特色生活方式和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品牌 品牌基因 三力模型 地方生活方式再造
下载PDF
走向市场驱动的文旅融合 被引量:12
7
作者 邹统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7-115,共9页
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广“基于社区、文化驱动、旅游引导发展”的文旅协同模式,扶持中小企业扮演文旅协同的市场主体。我国政府主导推动文旅融合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文旅融合应通过创... 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广“基于社区、文化驱动、旅游引导发展”的文旅协同模式,扶持中小企业扮演文旅协同的市场主体。我国政府主导推动文旅融合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文旅融合应通过创建价值共创的文旅融合机制;发展文旅融合市场主体,培养文化旅游经纪人;构建个性化与地方化的文旅融合业态与文化体验空间;应用数字科技,在体验中实现文旅融合等路径,走市场驱动模式,从外生协同走向内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外在协同 政府主导 市场驱动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地格的理论源流、本质与测度指标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统钎 赵英英 +1 位作者 常梦倩 韩全 《旅游导刊》 2021年第1期1-22,共22页
全球化背景下,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营销过程中忽视了地方的本质特征,旅游目的地竞争走向“无地方性”与“无个性”的地方趋同陷阱。地格理论融合地理学的地方性理论、营销学的品牌个性理论、旅游学的推拉理论以及管理学的资源基础论,提... 全球化背景下,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营销过程中忽视了地方的本质特征,旅游目的地竞争走向“无地方性”与“无个性”的地方趋同陷阱。地格理论融合地理学的地方性理论、营销学的品牌个性理论、旅游学的推拉理论以及管理学的资源基础论,提出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营销成功的关键是以地格为依托,即关注目的地长期积累形成的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避免地方趋同。本文指出具有代表力、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旅游地格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基因,还从旅游目的地政府、游客和居民视角出发,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了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群体性格组成的地格因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地格 理论源流 本质 因子体系
下载PDF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价值的锚定与具化机制探索 被引量:8
9
作者 邹统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4,153,共9页
以社会表征理论为依据,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目标,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对象,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价值社会表征的锚定具化机制。梳理长城精神价值的传统表述,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公众社交网络平台数据为样本... 以社会表征理论为依据,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目标,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对象,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价值社会表征的锚定具化机制。梳理长城精神价值的传统表述,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公众社交网络平台数据为样本,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价值锚定为以民族认同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放包容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出了社会表征具化的“3R”模式:保护修复、情景再现、融合利用,并针对长城精神价值提出了具体的具化策略,旨在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价值的社会表征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精神价值 锚定 具化
原文传递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统钎 胡晓荣 +1 位作者 邱子仪 张梦雅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民族深远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这一遗产具有无形性、社群性、活态性和传承性等独特特征。随着人民文化自信的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逐步融入到大众生活中。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民族深远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这一遗产具有无形性、社群性、活态性和传承性等独特特征。随着人民文化自信的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逐步融入到大众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是一种活态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活化利用。本文深入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领域的历史源流、逻辑机制、挑战痛点和应对策略,旨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持久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活化 文化基因
下载PDF
中国文化数字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统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6-66,共11页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中国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保护、利用和传播,文化数字化正在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方向发展。但当前,在推动中国文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文化数字化资源碎片化、文化数字化技术制约、文化数字化人才缺乏、文...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中国积极推进文化数字化保护、利用和传播,文化数字化正在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方向发展。但当前,在推动中国文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文化数字化资源碎片化、文化数字化技术制约、文化数字化人才缺乏、文化数字化共享与产权保护冲突、数字化就业和产业转型等问题与挑战。因此,需着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加快文化数字化技术革新与转化、重视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保护文化数字化产权、统筹协调解决文化数字化衍生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数字化 数字技术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统钎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95,共10页
“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应聚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强国可持续竞争优势;发挥文化枢纽作用,优化文化强国的资源调... “建成文化强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应聚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强国可持续竞争优势;发挥文化枢纽作用,优化文化强国的资源调控能力;选择性地借鉴他国文化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国文化。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强国之路,要扩大文化流量,创新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盘活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世界文化枢纽;提质升级文化输出,推动文化市场国际化发展;健全文化政策体系,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可持续竞争 文化枢纽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数据、方法和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锐 邹统钎 梁未哲 《旅游导刊》 2023年第5期66-93,共28页
本文通过收集和筛选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0版)中与大数据环境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相关的文献,从数据(来源和模态)、方法和技术(工具)3个视角分析总结现有研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本文通过收集和筛选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0版)中与大数据环境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相关的文献,从数据(来源和模态)、方法和技术(工具)3个视角分析总结现有研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显示:用户生成内容是主要的数据来源,文本模态数据占据主导地位;内容分析法是大数据环境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基本方法,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图像标注、图像识别等其他常用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方法亦可归入此类;技术上,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分析,深度学习技术逐渐应用于图片和视频数据分析领域;工具上,主要使用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及通过编程调用平台或模块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大数据 用户生成内容 内容分析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理解当地人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支持意图:S-O-R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秋爱 邹统钎 +1 位作者 王国为 宋亮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3期745-753,共9页
文化遗产旅游因其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发展文化遗产旅游需要当地人的支持。在文章中,我们先引入了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理论,再提出关于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当地人感知及其支持意图间关系的研究模型... 文化遗产旅游因其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发展文化遗产旅游需要当地人的支持。在文章中,我们先引入了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理论,再提出关于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当地人感知及其支持意图间关系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主观规范显著影响当地人的感知(包括经济感知、文化感知和环境感知)和个人规范。另外,当地人的感知和个人规范也显著影响当地人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支持意图。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支持意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旅游 主观规范 个人规范 当地人的感知 支持意图
原文传递
基于地格理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品牌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统钎 韩全 常东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在收集大运河全段35个地级市网络游记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游记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并借助地格理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基因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得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基因为“运河水系”“生活象征”“古城古镇”“好古敏... 在收集大运河全段35个地级市网络游记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游记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并借助地格理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基因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得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品牌基因为“运河水系”“生活象征”“古城古镇”“好古敏求”“以义取利”。未来,国家公园应结合这些品牌基因,再造大运河生活方式,维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持续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格理论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游记文本 品牌基因
下载PDF
乡村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的探讨
16
作者 侯满平 侯秀芳 +2 位作者 刘贵利 邹统钎 吴丽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19-124,共6页
乡村遗产资源即乡村范围内一切遗产资源的总称。在新的形势下,乡村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开发利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许多专家学者都关注并研究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该文在笔者多年考察全国各地乡村的基础上作了一些研究,概要性... 乡村遗产资源即乡村范围内一切遗产资源的总称。在新的形势下,乡村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开发利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许多专家学者都关注并研究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该文在笔者多年考察全国各地乡村的基础上作了一些研究,概要性地提出了一些观点思路,主要包括:我国乡村遗产资源种类繁多,具有民间性、传承性与实用性等特点;乡村遗产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其保护要着重理清乡村遗产资源数量及品级,按品级层次做好科学理性的保护、普及性的宣传、法制体系的建设等;从创新传承与开发模式、融入乡村振兴与生产实践、激发乡村社会文化活动、鼓励全民参与、尊重史实并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等方面做好切实有效的传承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遗产资源 保护 传承 开发利用 探讨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统钎 邱子仪 苗慧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3期394-407,共14页
构建高标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成为中国实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选择,国家文化公园的诞生为优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其作用失调的关键成因和作用机制,并基于国内外经验... 构建高标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成为中国实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选择,国家文化公园的诞生为优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其作用失调的关键成因和作用机制,并基于国内外经验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改革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文物本体保护为中心、多类型保护体系形成、升级改革3个阶段;(2)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观念、类型体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严重影响了保护成效;(3)为提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治理效能,提出4条改革路径,以整体性保护和相容性利用为原则,重塑保护理念;以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重构分类体系;以统一机构为前提,优化管理体制;以“人、财、法”护航,升级保障体系。本研究为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历程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邹统钎 张丽荣 +1 位作者 仇瑞 张梦雅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6期923-940,共18页
拓展与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全球经济增长、促进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立柱架梁、振荡发展、疫情管控与市场恢复4个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旅游规则标准... 拓展与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全球经济增长、促进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立柱架梁、振荡发展、疫情管控与市场恢复4个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旅游规则标准“软联通”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等方面取得系列瞩目成就,“一带一路”旅游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产业投资不断增长、统一品牌逐步形成、安全保障逐渐增强、合作平台不断丰富。“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即将迎来交通互联深化、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地区发展不均衡、全球性软联通薄弱等挑战。应以构建设施相通、标准联通、文化融通以及开放水平高、产业韧性高、安全程度高的“一带一路”旅游命运共同体为愿景,持续打造无缝对接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旅游政策畅联对接机制,持续扩大民间交流平台,推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探索建设多层级旅游韧性体系,合力加强多维度安全防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旅游合作 发展阶段 合作重点 合作成效 愿景与建议
原文传递
国家文化公园相容性利用原则与路径
19
作者 邹统钎 仇瑞 张丽荣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6期51-63,共13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其利用方式关系到遗产价值的有效发挥与文化传承的效果。文章借鉴遗产利用的方式,探索国家文化公园相容性利用的原则与路径。首先,文章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遗产利用...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其利用方式关系到遗产价值的有效发挥与文化传承的效果。文章借鉴遗产利用的方式,探索国家文化公园相容性利用的原则与路径。首先,文章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遗产利用的价值,梳理了遗产利用的发展历程,同时总结了当前遗产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文章系统地阐释了相容性利用的概念及原则,并从协同共生原则、价值延续原则出发探索了国家文化公园与生态相容、与生产相容、与生活相容的利用路径,构建了具有普适价值的综合性大型遗产聚集体相容性利用路径。为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精准具化遗产精神,有效利用遗产价值,实现文化永续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遗产 相容性利用 原则与路径
下载PDF
遗产旅游研究如何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重新认识遗产旅游”系列对话连载(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统钎 张朝枝 +2 位作者 张捷 苏明明 孙业红 《旅游论坛》 2021年第5期85-92,共8页
遗产旅游研究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遗产旅游的关注热度更是空前高涨。基于此,在《旅游论坛》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作为召集人,邀请到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邹... 遗产旅游研究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遗产旅游的关注热度更是空前高涨。基于此,在《旅游论坛》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张朝枝教授作为召集人,邀请到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邹统钎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孙业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苏明明副教授就遗产旅游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前四期刊出的对话中,大家就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真实性、完整性等关键理论问题形成了初步共识,即遗产旅游指游客到访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的地方进行的活动,遗产价值才是遗产旅游区别于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核心,其研究方法与内容也更多关注多元价值与多种方法,关于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问题更多重视游客的体验,强调人与物的互动关系。同时,大家也都意识到遗产旅游研究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学术共同体,大家需要围绕共同关注的现实与理论中的紧迫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不断形成理解与共识。基于前期这些问题的讨论,本期拟重点讨论遗产旅游研究如何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遗产旅游 北京联合大学 生态旅游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共同体 遗产价值 南京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