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志国 梁姗姗 +4 位作者 张广伟 梁建宏 邹立晔 李旭茂 陈彦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57-2670,共14页
精确的余震序列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强震破裂尺度、发震断层面和区域应力场等信息,为震后应急决策和分析发震构造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震后9天内共1055... 精确的余震序列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能够提供强震破裂尺度、发震断层面和区域应力场等信息,为震后应急决策和分析发震构造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得到震后9天内共1055个事件的精定位结果;同时,利用青海、西藏、四川和甘肃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了玛多M_(S)7.4地震15次中等余震(M_(S)≥4.0)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得到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定位结果显示,玛多主震位于玛多—甘德断裂与甘德南缘断裂之间,发震断层面较为陡立,余震序列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模式,且沿主破裂面的两端均表现出分支破裂特征,说明本次地震触发了分支断层;震源机制结果显示15次中等余震包含12次走滑型和3次逆冲型地震,暗示主断层破裂受到局部异常结构的影响;另外,应力场反演表明震源区为近EW向挤压特征,与该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取向一致.结合上述结果以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我们认为玛多地震发震构造为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一条NW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主破裂触发了东西两端分支断层活动,断层面的非均匀性控制了余震序列时空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 6.0地震的快速测定与数据产品产出 被引量:13
2
作者 邹立晔 黄志斌 +5 位作者 周静 梁姗姗 赵博 杜广宝 刘敬光 陈宏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6.0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用时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并开展余震监测和统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各有关单位,对台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出10类19种数据产品。产品结...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6.0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用时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并开展余震监测和统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各有关单位,对台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出10类19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四川长宁M6.0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为一次逆冲型为主的事件,余震呈NWW向展布。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方向,由区域地震构造图可初步推测,发震断层为NW向隐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地震 地震速报 余震监测 数据产品
下载PDF
2021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张雪梅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填补测震台网地震震源参数目录常规数据产出方面的空白,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21年12月1—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6次地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显示逆断型3次,走滑型2次... 为了填补测震台网地震震源参数目录常规数据产出方面的空白,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对2021年12月1—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6次地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显示逆断型3次,走滑型2次,未知型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19年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志国 梁姗姗 +3 位作者 盛书中 张广伟 邹立晔 周元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7-391,I0001,共16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期间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7030个重定位事件,并获得了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较准确的空间分布,并据此计算了震后长宁震源区的平均b值,分析了地震序列的活动性;利用...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期间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7030个重定位事件,并获得了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较准确的空间分布,并据此计算了震后长宁震源区的平均b值,分析了地震序列的活动性;利用近震全波形拟合方构深法东造,获浅获得的得了趋如主势下,震且主及西要4部结次地果MS:区≥①地5.0震四地的川震频长的度宁震远余源远震机高序制于列解东呈和部N矩W地-心区SE深;向②度分,b初布值倸步,空余分间震析分嬃深了布度本显分次示布地,整震震体后序呈长列现宁的出地发西区震呈现出明显的挤压构造环境;③主震和4次震级较大余震的矩心深度均较浅,尽管均为逆冲型为主的地震事件,但破裂面走向有所差异;④推测主震及中强余震是长宁背斜地区既有断裂或者同震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生断层长期受到外力挤压而错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 重定位 B值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年1月中国大陆地区M_(S)≥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张雪梅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1月1-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_(s)≥4.0共1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1次,走滑型9次,未知型3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刘艳琼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4期185-191,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10月1日—2023年2月28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46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M6.1地震的矩心位置和矩心偏移时间。结果显示逆断型15次...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10月1日—2023年2月28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46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M6.1地震的矩心位置和矩心偏移时间。结果显示逆断型15次,走滑型15次,正断型14次,未知型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测定及其多普勒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瑞丰 邹立晔 张立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本文介绍了全球主要地震机构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参数的速报和修订情况,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通过对比198个全球地震台站测定的面波震级和面波周期,得出如下结论:测定面波震级偏大的台站主要分布... 本文介绍了全球主要地震机构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参数的速报和修订情况,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通过对比198个全球地震台站测定的面波震级和面波周期,得出如下结论:测定面波震级偏大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东北方向,测定面波震级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西南和东南方向,面波周期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由于此次地震破裂方向是以北东向单侧破裂为主,且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震中东北方向振动加强,因此该方向上的面波震级偏大,地震烈度衰减慢;而震中西南方向的振动减弱,此方向面波震级偏小,地震烈度衰减快。从而造成地震烈度沿中央断裂带的北东方向衰减慢,而南西方向衰减快的特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面波震级 多普勒效应 烈度
下载PDF
2022年2—3月中国大陆地区M_(S)≥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张雪梅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4期183-189,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2月1日—3月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_(S)≥4.0共20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5次,走滑型14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23年3—7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8期387-392,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3月1日—7月31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3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7次,走滑型14次,正断型8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新疆伽师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中强震震源机制揭示的区域孕震环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3 位作者 黄小宁 张广伟 邹立晔 周元泽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68,共18页
为了详细探讨伽师震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基于新疆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和宽频带波形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伽师地区(76.5°E~78.0°E,39.3°N~40.3°N)2009年以来地震精定位结... 为了详细探讨伽师震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基于新疆数字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和宽频带波形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伽师地区(76.5°E~78.0°E,39.3°N~40.3°N)2009年以来地震精定位结果和较高分辨率的三维V_(P)、V_(S)和V_(P)/V_(S)结构,并分析了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序列中M_(S)≥5.0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综合研究区域内地震时空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速度结构等信息,探讨伽师震源区发震构造及孕震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定位后的地震分布与已知断裂相关性差.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序列呈NNW和近EW向2个优势方向分布,其余震在震后48 h内主要在距主震约20 km处近EW向的奥兹格尔他乌断裂上及其附近展布;序列中4次中强地震全矩张量解显示出具有明显的非双力偶成分,均为体积缩小的压性破裂;伽师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2020年伽师M_(S)6.4地震震中位于P波高速体内、S波高速体边缘及低波速比区域,且在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的S波低速异常.结合周边地质构造及前人研究结果,我们认为,2020年M_(S)6.4主震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体中的近EW向隐伏逆断裂,与其共轭的NNW向隐伏断裂也参与了整个伽师M_(S)6.4地震序列的发震过程.伽师地区强震频发是塔里木盆地向南天山持续俯冲挤压,触发推覆构造和盆山交界处若干隐伏断裂活动的构造运动结果,速度结构所揭示的介质横向不均匀性也造成震源破裂机制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区 地震定位 速度结构 全矩张量 孕震环境
原文传递
2023年8—10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89-593,共5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8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26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9次,走滑型14次,正断型3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9-236,共8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6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45次,走滑型13次,正断型3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乌什MS7.1地震
下载PDF
2022年4—6月中国大陆地区M_(S)≥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张雪梅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7期338-343,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4月1日—6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_(S)≥4.0共2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5次,走滑型17次,正断型2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艳琼 邹立晔 +6 位作者 房立华 梁姗姗 任枭 张琪 李旭茂 沈玉松 苏柱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观测数据 预处理 事件波形 地震动参数 数据归档
下载PDF
信息化测震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立晔 梁姗姗 +9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李杰飞 李旭茂 徐长文 刘敬光 张琪 徐志国 朱洪 舒国旭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测震台网 数据管理与服务 数据处理
下载PDF
稀疏台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研究——以2017年1月4日西藏仲巴4.7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3 位作者 刘杰 黄志斌 邹立晔 陈楠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4,共12页
本文应用ISOLA近震全波形方法,以2017年1月4日西藏仲巴4.7级地震为例,反演稀疏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该地震反演所得最佳双偶机制参数为:节面Ⅰ的走向109°/倾角85°/滑动角-177°,节面Ⅱ的走向19°/倾角88... 本文应用ISOLA近震全波形方法,以2017年1月4日西藏仲巴4.7级地震为例,反演稀疏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该地震反演所得最佳双偶机制参数为:节面Ⅰ的走向109°/倾角85°/滑动角-177°,节面Ⅱ的走向19°/倾角88°/滑动角-4°,最佳矩心位置为30.590°N、83.784°E,最佳质心深度为6km,矩震级M_W4.6。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型为主的事件,其与震源区域附近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相同性质。本文还应用CSPS初动扫描法,利用P波初动资料和近震波形联合约束反演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并与ISOLA近震全波形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少量台站的的三分量波形数据,能够定量地判断最佳震源机制解,降低了P波初动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同时也约束了由于少量台站参与全波形反演引起的解的不稳定性。本文研究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巴地震 震源机制解 全波形反演 P波初动 约束反演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数据产品及其分析
17
作者 李旭茂 邹立晔 +3 位作者 张滨 张琪 张莹莹 梁姗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2024年1月23日,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沿地带的新疆乌什地区发生M_(S)7.1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024年1月23日,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沿地带的新疆乌什地区发生M_(S)7.1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新疆乌什地震及主震后38天内3487次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位置为(41.28°N,78.62°E),震源深度为31 km,余震序列呈NE-SW向线性展布,扩展范围约80 km,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30 km以浅范围内,发震断层倾向NW。同时,基于所得地震定位和前人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PSGRN/PSCMP软件包,计算本次地震不同深度上的库仑应力分布,根据结果分析表明,主震发生使得主震周边区域进入应力卸载状态,并分析了主震对余震发生的触发作用。最后,使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站网数据计算本次地震仪器烈度,显示最大烈度值为Ⅸ度,烈度区域小,且集中在主震NEE方向。基于上述结果,结合周边地质构造,认为此次新疆乌什M_(S)7.1地震事件为一次兼具走滑性质的逆冲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什M_(S)7.1地震 精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仪器烈度
下载PDF
2022年7-9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2 位作者 刘艳琼 张雪梅 李旭茂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547-552,共6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7月1日—9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18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6.8地震的矩心位置和矩心偏移时间。结果显示逆断型6次,走滑型7次...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7月1日—9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18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6.8地震的矩心位置和矩心偏移时间。结果显示逆断型6次,走滑型7次,正断型4次,未知型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24年3—6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19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2 位作者 刘艳琼 李旭茂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76-482,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4年3月1日—6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59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18次,走滑型33次,正断型7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震源区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分析
20
作者 梁姗姗 张广伟 +2 位作者 邹立晔 刘艳琼 姬运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5-1492,共8页
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 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震数量增加了1.3倍。基于检测后的余震目录计算最小完备震级为ML1.2,地震活动性b值为0.76,较原始目录的ML1.6和0.77均有所降低。通过伽师震源区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前36小时)出现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相应的b值显示为低值;主震发生后地震序列完备震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备震级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并且呈周期性的波动。本研究提高了伽师震源区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为精细化描述该地区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6.4震源区 微震检测 最小完备震级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