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被引量:127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杨桦 +16 位作者 朱明炜 陈伟 王新颖 余震 李增宁 周建平 周岩冰 彭俊生 陈莲珍 许红霞 李孟彬 江华 高纯 梁斌 邵春海 周华 贾震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46-974,共29页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以...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以下主题进行阐述:营养筛查及评估;营养不良的诊断及监测;营养支持治疗的诊疗流程、供能目标及卫生经济学效益;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适应证、启动时机、输注方式及配方的选择;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等,最终提出37个问题、6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成人 营养筛查 营养评估 临床指南
原文传递
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49
2
作者 许静涌 杨剑 +2 位作者 陈伟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应用2019年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调查国内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2年收集的多中心1472例年龄≥65岁肿瘤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评定,调查不同分层的营... 目的应用2019年全球营养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GLIM)评定标准调查国内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2年收集的多中心1472例年龄≥65岁肿瘤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评定,调查不同分层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1472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62.8%(924例),按GLIM标准评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8%(762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29.6%(436例),重度营养不良22.3%(326例)。营养风险、总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随增龄而升高(P=0.000)。非手术患者90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1.9%(561例),营养不良发生率53.3%(483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31.2%(283例),重度营养不良22.1%(200例);手术患者56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4.1%(36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49.5%(280例),其中中度营养不良26.9%(152例),重度营养不良22.6%(128例)。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患者非手术组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手术组患者。结论老年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随增龄有升高趋势。GLIM标准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其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崔红元 朱明炜 +6 位作者 陈伟 石汉平 曹伟新 董碧蓉 许静涌 朱赛楠 韦军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前瞻性调查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大医院,对≥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 目的前瞻性调查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中国14个大城市30家大医院,对≥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等方法进行前瞻、多中心和平行的调查,了解中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营养风险,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老年患者10184例,年龄65~112(74.81±7.01)岁,体质指数(BMI)17.80~35.50(23.32±3.83)kg/m2,利手握力为(16.95±18.42)kg,上臂围为(25.68±3.70)cm,小腿围(32.07±3.89)cm,BMI、握力、小腿围和上臂围随增龄下降明显(F=13.74、97.47、28.31、88.68,均P<0.001);有10182例患者进行了NRS2002评估,其中10.14%(895/10182)为营养不足(BMI≤18.5 kg/m^(2)),46.42%(4726/10182)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随增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呈明显增加趋势(F=43.41、177.05,均P<0.001);有9755例(95.79%,9755/10182)患者完成了MNA-SF检查,14.67%(1431/9755)存在营养不良、35.04%(3418/9755)有营养不良风险、50.29%(4906/9755)营养正常,随增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均明显增加(F=172.79、12.10、152.42,均P<0.05).是否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与年龄、BMI、死亡率、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相关(均P<0.05).结论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存在营养风险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变化的动态调查 被引量:43
4
作者 朱明炜 韦军民 +34 位作者 陈伟 杨鑫 崔红元 朱赛楠 张片红 熊剑 郑堵奋 宋洪江 梁晓宇 张丽 许武英 王鸿波 苏国强 冯丽君 陈婷 吴咏冬 李卉 孙建琴 石燕 童本德 周苏明 王新颖 黄乙欢 张博淼 徐键 张红雨 常桂林 贾震易 陈胜芳 胡景 张晓伟 王慧 李占东 高艳艳 桂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前瞻性动态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分析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6—9月期间,对国内30家大医院进行前瞻、平行和多中心的调查研究;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前瞻性动态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分析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在2014年6—9月期间,对国内30家大医院进行前瞻、平行和多中心的调查研究;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和老年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研究对象为各种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在7~30d,年龄≥18岁,于人院和出院24h内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和临床结局指标,分析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有240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人本研究,淘汰74例没有完成NRS2002的患者,最终纳入2328例;其主要疾病诊断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包括结直肠肿瘤587例、肺肿瘤567例、胃肿瘤564例、食管肿瘤146例、肝肿瘤119例;与入院时的检查相比,患者在出院时的体质指数(BMI)、体重、握力和小腿围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本组2328例患者入院时完成了营养风险筛查,其中入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1.1%(BMI≤18.5,258/2328例);出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0.9%(BMI≤18.5,254/2328例),前后结果相似(X2=0.0197,P=0.888)。入院时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有1204例(51.7%);出院时NRS2002评分≥3分有1352例(58.1%),前后比较x2值=49.9,P〈0.001;其中结直肠、胃、肺等肿瘤患者出院时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入院时和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其感染并发症和其他并发症明显多于没有营养风险者;与没有营养风险者比较,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者,其ICU住院时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动态营养调查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杨鑫 朱明炜 +6 位作者 修典荣 杨勇 杨国新 胡伟国 王志刚 崔红元 韦军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评价口服营养补充疗法(ONS)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入组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在六家医疗中心(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附... 目的评价口服营养补充疗法(ONS)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入组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在六家医疗中心(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且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3分)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ONS组和对照组。ONS组除饮食指导外,每日给予口服营养补充疗法(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500 kcal/d,餐间分次口服),自出院第一天开始,连续90 d;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指导。观察出院后30、60和90 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利手握力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营养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胃肠道功能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以出院时检查结果作为基线)。结果90例结直肠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进入研究,最终85例完成研究,其中ONS组43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出院后60 d体质量增加(1.523±0.525)kg,90 d体质量增加(1.967±0.661)kg,与对照组[60 d:(-0.325±0.518)kg;90 d:(-0.224±0.705)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7)。ONS组60 d体质指数增加(0.552±0.203)kg/m2,90 d增加(0.765±0.205)kg/m2,与对照组[60 d:(-0.067±0.202)kg/m2;90 d:(0.022±0.21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3)。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和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胃肠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值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后予以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可显著改善其体质量和体质指数,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 结直肠肿瘤 辅助化疗 体质指数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第一步是营养筛查及按中国疾病代码填写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于出院病案首页等注意事项 被引量:26
6
作者 蒋朱明 张献娜 +39 位作者 王怡 吴河水 李乃适 赵彬 康维明 于康 潘宏铭 朱明炜 许静涌 杨剑 伍晓汀 潘勤 吴燕 郝春满 谢浩芬 路潜 岳向峰 李卫 李小萌 成小如 赵延延 王杨 蔡威 王莹 吴江 杨桦 许红霞 陈鄢津 叶欣 李卓 郭淑丽 孙文彦 赵敏 孙海岚 曾敏婕 关珂 王岩 张明 贾晓巍 高素婷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257-267,共11页
多年来,全球肠外肠内营养学界同道们都在寻求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统一,既需要确定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也需要考虑营养不良指标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正常值和按临床研究得到的切割点(cut-off point)。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obal... 多年来,全球肠外肠内营养学界同道们都在寻求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统一,既需要确定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也需要考虑营养不良指标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正常值和按临床研究得到的切割点(cut-off point)。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诊断标准于2018年9月在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网站发表。2019年初在纸质版杂志《JPEN》及《Clinical Nutrition》发表。GLIM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名词-2019》有记载。GLIM中的某些阈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演变,但是从主观评定营养不良(如SGA、PG-SGA),发展到用表现型指标、病因型指标诊断营养不良的方向是正确的。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报告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应用数据分析,将是GLIM改进的基础。2016年《疾病分类与代码》GB/T(中国ICD-10扩充版)及2019年《关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通知〔2019〕》以及国家医保局信息业务数据库等三个方面文件均收录了营养风险、营养不良、重度(严重)营养不良作为疾病名称。目前临床各学科都在推行个体化医疗,但是临床各科室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来说,与对癌症患者的精准医疗、靶向治疗是有很大的距离。2004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l,CSPEN)常委会组建营养风险-不足-营养支持-结局-成本效果比(Nutritional risk-undernutrition-support-outcome-cost effectiveness ratio,NUSOC)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该协作组的目标是分出哪些患者需要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合理应用前提下让患者受益。中国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GLIM、营养不良诊断 转化医学3T模式 肠外肠内营养学转化医学T3转化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营养风险和应用量表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多中心对比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潘洁 崔红元 +10 位作者 朱明炜 陈伟 杨鑫 张片红 梁晓宇 孙建琴 石燕 张红雨 高艳艳 朱赛楠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等工具,对比观察三甲医院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9家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老年科、胸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和肿瘤内...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等工具,对比观察三甲医院老年患者住院和出院时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9家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老年科、胸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和肿瘤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时间在7~30 d、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于入院和出院24 h内记录其临床资料、进行人体物理指标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应用NRS 2002和SGA;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和临床结局指标,描述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2558例≥65岁老年患者进入本研究;与入院时的检查相比,患者在出院时的握力、上臂围和小腿围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入院时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51.1%,营养不良(SGA B+C)的发生率32.6%,出院前的营养风险发生率53.0%和营养不良发生率35.6%,高于入院时;入院时合并营养不良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高于营养支持者,出院时营养状态与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成负相关;住院期间61.3%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未接受营养支持,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患者中,肠外营养使用率(19.6%)高于肠内营养(11.9%)。结论老年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出院时上述指标没有显著改善,应重视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价,规范营养干预,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 主观全面营养评定
原文传递
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23
8
作者 朱明炜 +16 位作者 杨桦 陈伟 江华 高纯 赵彬 王新颖 彭俊生 唐云 尤丕聪 周建平 靖昌庆 陈莲珍 陈志康 康维明 崔红元 贾震易 李子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肠外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外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 肠外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外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合理、质量标准严格、即开即用等特点,可减少处方和配制差错,减少血流感染,满足多数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针对肠外营养多腔袋在国内临床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老年医学、营养科、临床药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最新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遵循改良Delphi原则,首轮由40名专家对23条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讨论及修改,二轮由219名专家进行投票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条推荐意见需获得≥90%的赞成率方为成立。希望本共识能够推动肠外营养多腔袋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全合一 多腔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杜培源 宋京海 +6 位作者 乔江春 贺修文 张劲松 陈剑 吕骅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HCC患者MV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81例HCC患者资料,男65例,女16例,年龄(59.6±12.7)21~87岁。35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HCC患者MV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81例HCC患者资料,男65例,女16例,年龄(59.6±12.7)21~87岁。35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MVI,46例无MVI。所有患者均随访生存状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MVI影响因素。结果81例HCC患者76例获得术后随访。35例MVI患者术后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55.4%、38.3%、32.2%。41例无MVI患者术后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76.5%、68.2%、6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VI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71,95%CI:1.239~7.610,P<0.05)。依据病理结果进行亚组(MVI灶数、MVI灶内细胞数、MVI灶距离肝癌原发灶距离、MVI分级)生存分析,各亚组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OR=6.340,95%CI:2.000~20.096)、术前总胆红素(TBil)>17 μmol/L(OR=5.067,95%CI:1.386~18.525)、术前甲胎蛋白(AFP)>400 μg/L(OR=6.042,95%CI:1.435~25.444)是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MVI的HCC患者预后不良。术前AFP、术前TBil和肿瘤直径大小是HCC患者MV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微血管侵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油用牡丹‘凤丹’种子内源抑制物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铭玮 邹雨婷 +1 位作者 李永荣 李淑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凤丹种皮和种胚的浸提液进行分离,测定各提取相的生物活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造成凤丹种子生理休眠的内源抑制物的种类,探讨内源抑制物与凤丹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相...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凤丹种皮和种胚的浸提液进行分离,测定各提取相的生物活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造成凤丹种子生理休眠的内源抑制物的种类,探讨内源抑制物与凤丹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相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并不相同,种皮和种胚的乙醚相、甲醇相以及种皮的乙酸乙酯相对白菜籽发芽有显著影响,并且种皮、种胚均是乙醚相的抑制作用最强。通过GC-MS检测,结合生物测定结果分析,发现凤丹种皮抑制物的主要成分是酚类物质,可能是双酚F、苯酚、邻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种胚的主要抑制物质可能是有机酸类物质,如苯甲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一些酰胺类物质也可能是造成凤丹种子生理休眠的重要内源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种子 休眠 内源抑制物 GC-MS
下载PDF
静脉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明炜 杨桦 +8 位作者 陈伟 王新颖 江华 唐云 贾震易 周华 赵彬 陈丽如 康维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93-200,共8页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具有维护肠屏障、改善免疫、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控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等功能。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其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合理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临床实践中发现,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适用人群、使用剂量等多方面国内外尚存在不同意见。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遵循最新指南和共识编写国际标准,形成该专家共识,以期达到“规范应用、患者收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 肠屏障功能 感染并发症
原文传递
油用牡丹‘凤丹’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代谢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海燕 李强 +2 位作者 朱铭玮 李永荣 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 【目的】探索低温层积不同阶段油用牡丹‘凤丹’种子种皮结构、胚形态以及营养物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其休眠解除以及促进萌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低温层积5个阶段的‘凤丹’种子为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种胚形态的变化,测定各层积阶段种子大小、吸水率的变化,同时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POD)、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变化,分析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与‘凤丹’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结果】‘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浸种96 h时,吸水率为54.2%,达到吸水平衡。层积30 d时,种子纵径由8.97 mm显著增加至10.44 mm,增加了16.4%;横径由6.42 mm显著增加至8.87 mm,增加了15.0%;之后种子大小增加缓慢。SEM观察结果表明: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3层结构组成,成熟种子、种皮栅栏组织中长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但栅栏层、薄壁细胞层中很多细胞间有较小的空隙;层积30 d后,角质层内侧出现了明显的孔洞,栅栏层细胞排列较之前疏松,透性加大。成熟种子的胚较小,层积30 d后子叶略有膨大,下胚轴略有增粗;胚根突破种皮后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但上胚轴仍需层积2个多月才能得以延伸。‘凤丹’种子含油率高,层积处理前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占种子鲜质量的32.3%,是胚乳中的主要贮藏物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层积过程中,POD和APA活性逐渐增强。【结论】‘凤丹’种皮不存在吸水障碍,透水性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成熟的种子胚极小,需在10℃条件下层积一段时间,使胚进一步分化发育完全,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胚根突破种皮后仍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种子 休眠 种皮结构 种胚形态 生理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GLIM标准下的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承宇 杨鑫 +3 位作者 崔红元 许静涌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40-345,共6页
目的: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共识)调查国内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数据库中582例成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含... 目的: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GLIM)诊断标准(共识)调查国内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数据库中582例成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含肌肉量减少的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探索营养不良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相关性。结果:582例患者中,入院时经GLIM诊断为营养不良195例(33.5%)。GLIM标准与主观全面营养评定评分存在正向的弱相关关系;营养不良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相关(OR:2.543,95%CI:1.416~4.567),经GLIM诊断营养不良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无营养不良患者(P=0.016),两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结论: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经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3.5%,GLIM标准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且与临床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营养不良 GLIM标准
原文传递
微型营养评定精法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骅 杨鑫 +6 位作者 陈伟 吴咏冬 崔红元 许静涌 朱明炜 石汉平 韦军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在筛查和评价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5月对≥65岁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MNA—SF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其营养状态;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MNA...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在筛查和评价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5月对≥65岁的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MNA—SF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其营养状态;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分析MNA—SF与体重指数(BMI)、握力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不同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符合人选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各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472例,平均(72.1±5.9)岁,BMI(22.3±3.7)kg/m2,握力(21.7±19.0)kg;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6.7%,胰腺癌30.9%、胆管癌24.1%、食管癌21.2%居前三位,乳腺癌5.4%发生率最低;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合并为存在营养问题者,本组发生率为59.2%(营养不良16.7%+营养不良危险42.5%),其中胆管癌82.8%最高,乳腺癌28.6%最低;MNA—SF识别的营养不良(评分在0~7分)与BMI诊断的营养不良(〈18.5)的一致性高度符合;而与握力诊断的营养不良一致性较差;MNA—SF识别的存在营养问题(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危险)与NRS2002发现的营养风险(评分≥3分)结果一致性高度符合;存在营养问题(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危险)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并发症为9.29%,高于营养正常者的5.14%(P=0.006);总住院时间为(15.4±10.7)d,长于营养正常者的(12.8±10.4)d(P=0.00)。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恶化临床结局,MNA—SF可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型营养评定精法 营养评价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鱼油脂肪乳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朱明炜 +8 位作者 杨桦 王新颖 陈伟 周华 封宇飞 江华 王莹 丛明华 李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3-1325,共13页
鱼油脂肪乳剂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型脂肪乳剂,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减轻免疫抑制,作为肠外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鱼油脂肪乳剂可改善外科和重症等患者的临床结局。为推动鱼油脂肪乳剂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 鱼油脂肪乳剂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型脂肪乳剂,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减轻免疫抑制,作为肠外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鱼油脂肪乳剂可改善外科和重症等患者的临床结局。为推动鱼油脂肪乳剂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外科、重症、肿瘤、老年、儿科、创伤、药学和循证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遵循德尔菲法则,参照最新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规范,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最新临床证据,结合我国专家临床经验,撰写《鱼油脂肪乳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规范鱼油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践行患者受益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鱼油脂肪乳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医学营养支持专家意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明炜 崔红元 +2 位作者 曹伟新 董碧蓉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乙类传染性疾病,老年患者比例高、预后差。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病共存,脏器储备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患COVID-19后营养问题较为严重,更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医学营养支持是老年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乙类传染性疾病,老年患者比例高、预后差。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病共存,脏器储备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患COVID-19后营养问题较为严重,更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医学营养支持是老年COVID-19患者的基础治疗,临床上应根据其营养状态、器官功能、代谢能力和基础病情况,设计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精准施治,助力提高老年COVID-19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营养支持是COVID-19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在老年患者治疗中尤为重要,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营养支持疗法
原文传递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刺槐种子吸水过程水分的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袁鸣 朱铭玮 +2 位作者 侯静 朱莹莹 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究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为种子吸水、萌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方法】以初始温度85℃热水处理后的刺槐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法确定种子的吸水曲线,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NMR)采集刺槐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横... 【目的】探究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为种子吸水、萌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方法】以初始温度85℃热水处理后的刺槐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法确定种子的吸水曲线,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NMR)采集刺槐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横向弛豫时间(T2)的信号,并反演得到T2弛豫谱,分析此过程中种子体内水分相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热水处理后刺槐种子的吸水率远远高于对照组,0~12 h为快速吸水阶段,之后吸水速度变缓,至36 h时吸水渐趋于平衡。核磁共振波谱图表明,刺槐种子水分质量(x)与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峰面积(y)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1132x+698.05,R2=0.9996。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束缚水(T21,>0.1~1.0 ms)、不易流动水(T22,>1~100 ms)、自由水(T23,>100~1000 ms)。吸水萌发过程中束缚水的峰顶点变化不显著,弛豫范围、峰面积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峰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吸水24 h后,比例维持在4%以下,胚根伸出时,束缚水消失。在吸水3~9 h过程中,不易流动水的峰显著向右偏移,随后峰顶点时间趋于稳定(9~96 h);胚根伸出时,峰再次显著向右偏移;弛豫时间范围基本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胚根伸出时又显著减小;其峰面积总体呈先迅速上升(3~12 h)后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但比例略有下降。自由水峰顶点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吸水72 h时达到最大值;峰面积及比例的最大值出现在胚根伸出时(3 h时峰面积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6倍)。【结论】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其中不易流动水占比最大,各相态水的含量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吸水时间的延长,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开始分解转化,水分结合能力变弱,特别是胚根穿过种皮时,种子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含量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种子 吸水过程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水分相态
原文传递
合欢种皮结构及其与吸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丽 代松 +3 位作者 马青江 邓先静 朱铭玮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min。种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 吸水机制 种皮结构 TTC染色 苯胺蓝染色
下载PDF
内源抑制物对加拿大紫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浩宇 高云鹏 +3 位作者 朱铭玮 吴洋 徐林桥 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_(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_(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_(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紫荆 种子休眠 内源抑制物 GC-MS 有效半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北京三家三甲医院心血管慢性疾病住院7~30 d患者营养风险及两种来源营养不良发生率入院及出院时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艳 崔红元 +5 位作者 杨鑫 吴咏冬 陈伟 丁丽丽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方法,动态调查慢性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对2014年6至9月北京3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老年医学科进行前瞻、平行多中心调查;纳入住院时间在7-30 d各类...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方法,动态调查慢性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对2014年6至9月北京3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老年医学科进行前瞻、平行多中心调查;纳入住院时间在7-30 d各类慢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于入院后和出院前24 h内进行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并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SGA进行营养评定。结果各病房连续登记入老年科及心血管内科入院患者1 165例。46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进入本研究,淘汰12例后,入组患者454例;以体质量指数(BMI)小于18.5 kg/m2伴一般状况差为准,入院时营养不足发生率为7.0%。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3分)发生率为27.9%,其中心瓣膜疾病(34.6%)和心律失常疾病(47.5%)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出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下降。入院时按SGA的中度及以上(SGA评分B+C)营养不良(不足)的发生率为16.7%,其中心脏瓣膜疾病(30.7%)和心律失常疾病(22.5%)患者较高;出院时除冠心病外,其他组患者中度及以上营养不良比例明显减少,以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减少为显。结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时可伴有一定比例的营养风险,包括按BMI小于18.5 kg/m2伴一般状况差为标准定义为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按SGA得到的中度、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出院时有部分改善。应重视入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合理进行肠外、肠内营养干预,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慢性疾病 动态营养调查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主观全面营养评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