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深施氮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朱从桦 张玉屏 +5 位作者 向镜 张义凯 武辉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28-4239,共12页
【目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氮肥机械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机插水稻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和2018年开展大... 【目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氮肥机械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机插水稻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和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N0)、尿素撒施(CUB)、尿素机械侧深施(CUM)、控释尿素撒施(CRUB)和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测定水稻物质生产特性、氮素积累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年各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的影响基本一致。与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稻谷产量;2017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效率(NAE)和稻谷产量分别增加3.22%、17.50%、46.00%、17.79%和3.72%,2018年相应增幅分别为8.77%、13.27%、32.07%、12.74%和3.32%。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2017年NRE和NAE分别增加17.91%-43.14%和19.61%-37.39%;2018年NRE和NAE分别增加53.80%-54.10%和21.11%-35.11%。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4.46%-6.95%(2017年)、5.55%-8.11%(2018年);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更多有效穗数和颖花总量。齐穗至成熟期,CRUM处理茎叶鞘氮素积累量和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TNT)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此外,在穗分化期和齐穗期,相比其他施氮处理,CRUM处理的氮素积累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结论】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是一种能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有效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尿素 侧深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1 位作者 陈惠哲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单季稻 双季稻
下载PDF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4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徐一成 张义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种量 精量播种 机插
下载PDF
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德峰 王岳钧 +2 位作者 陈惠哲 徐一成 陈一平 《中国稻米》 2018年第3期7-9,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型。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在分析和研究传统水稻机插育秧模式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型。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在分析和研究传统水稻机插育秧模式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水稻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基质育秧和可叠秧盘,经流水线播种的秧盘叠放,将叠放的秧盘移入控温控湿的出苗室,出苗室的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在90%以上,经过48 h左右,当出苗高度达到0.5 cm时,将秧盘移到育苗场育苗。这种模式采用的是1个播种出苗中心(育秧中心),N个育苗场地,实现1+N的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1个育秧中心可提供几百到几千公顷面积机插的出苗秧盘,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新模式。该模式提高了秧苗质量,成秧率提高20%左右,育秧成本下降15%~20%,育秧风险下降,育秧中心的场地和装备利用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育秧 叠盘出苗
下载PDF
早稻氮高效利用主栽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玉屏 姜蕲琳 +5 位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童未名 朱思怡 《中国稻米》 2019年第4期44-46,共3页
采用大田试验,选用12个生产中常用的早稻品种,进行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情况,并以产量和氮素生理利用率(PE)为主要筛选指标,筛选出氮高效品种中嘉早17、中早35、金优463,并分析了氮高... 采用大田试验,选用12个生产中常用的早稻品种,进行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情况,并以产量和氮素生理利用率(PE)为主要筛选指标,筛选出氮高效品种中嘉早17、中早35、金优463,并分析了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籽粒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高效 象限分析 筛选指标
下载PDF
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燕华 王亚梁 +5 位作者 朱德峰 石庆华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张玉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6,共10页
【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 【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颖花形成 2 4-表油菜素内酯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水稻覆膜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胡国辉 朱德峰 +4 位作者 徐一成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张玉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170,共8页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覆膜栽培 优缺点 现存问题 展望
原文传递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3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业 转型 机械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寒地有机水稻覆膜机插栽培技术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邢春秋 冯天佑 +3 位作者 邵铭泉 朱德峰 易子豪 陈惠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2,共4页
为明确寒地覆膜机插栽培种植有机水稻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以优质水稻品种龙稻18为材料,采取水稻超早育秧、佰士农生物基降解地膜覆膜插秧。试验表明,覆膜机插种植提高稻田土壤温度3℃~5℃,减少井灌水用量2 068.5 m^3/hm^2,促进水稻增产9.9... 为明确寒地覆膜机插栽培种植有机水稻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以优质水稻品种龙稻18为材料,采取水稻超早育秧、佰士农生物基降解地膜覆膜插秧。试验表明,覆膜机插种植提高稻田土壤温度3℃~5℃,减少井灌水用量2 068.5 m^3/hm^2,促进水稻增产9.96%,并降低有机稻生产除草的成本9 750元/hm^2,增加效益9 577.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北方寒地稻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优质稻 机插 覆膜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盐碱地耕作和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向镜 张义凯 +5 位作者 朱德峰 周红 张茂林 毕崇明 陈惠哲 张玉屏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68-71,共4页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关键是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大田耕作方式及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耕能显著降低大田耕作层的土壤电导率,冬耕结合洗盐的方式效果更好。与不冬耕处理相比,冬耕处理水稻叶片黄... 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关键是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大田耕作方式及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耕能显著降低大田耕作层的土壤电导率,冬耕结合洗盐的方式效果更好。与不冬耕处理相比,冬耕处理水稻叶片黄叶率显著降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洗盐均能降低土壤电导率,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在冬耕条件下,洗盐2次和洗盐1次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冬耕条件下,洗盐2次和洗盐1次的处理,除了黄熟期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水稻生长参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不冬耕处理相比,冬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增产达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地 冬耕 洗盐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国辉 宋顺奇 +8 位作者 向镜 朱德峰 陈惠哲 张义凯 王亚梁 徐一成 易子豪 王军可 张玉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目的】研究并明确不同生态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生态种植提供方法。【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五优稻4号、鄂早18及甬优538为试验材料,在北方单季稻、南方早稻及单季稻三种种植类型中设置... 【目的】研究并明确不同生态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生态种植提供方法。【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五优稻4号、鄂早18及甬优538为试验材料,在北方单季稻、南方早稻及单季稻三种种植类型中设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处理及不覆膜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对土壤温度、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1)增温效果:北方覆膜水稻增温效果更好,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特别是在移栽到穗分化期这段时间。与对照相比,土壤日平均增温2.76℃;2)生育期变化:南北方覆膜水稻均缩短了水稻生育期,北方覆膜水稻提前7d成熟,南方两种种植方式覆膜处理均提前3d;3)叶龄:无论南北方覆膜均能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增加出叶速率,在生育前期北方覆膜水稻的出叶数比对照多0.6~0.9叶;4)株高:南北方覆膜水稻均降低水稻株高,北方覆膜水稻显著降低了5.7cm;5)茎蘖数: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发快长,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有效茎蘖数35.7万个/hm2;6)干物质积累量:北方覆膜水稻在穗分化期、齐穗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南方覆膜早稻在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对照;南方单季稻在齐穗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小于对照;7)增产效果:南北方覆膜水稻都有显著增产效果,北方增产效果更好,增产达到了8.7%,南方早稻增产7.9%,南方单季稻增产4.1%;8)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显著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南方早稻也得到相同结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模式在两个生态区均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对于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而食味品质下降,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膜 机插 水稻生长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全球水稻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德峰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13,共3页
全球水稻生产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至2018年全球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年均增幅分别为0.67%、1.65%和2.33%,受多种因素制约,近年单产和面积增长幅度变小。水稻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均有种植,其中,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为87.9%... 全球水稻生产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至2018年全球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年均增幅分别为0.67%、1.65%和2.33%,受多种因素制约,近年单产和面积增长幅度变小。水稻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均有种植,其中,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为87.9%,非洲占7.7%、美洲占4.0%,欧洲和大洋洲不到0.5%。近10年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区域间分布已发生变化,非洲水稻面积增长,亚洲水稻面积下降。1961年至2018年全球水稻总产增长因子分析表明,总产增长的60%~70%来自单产的提高,各洲水稻总产增长贡献因子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增长率 时空分布 全球
下载PDF
“倒春寒”造成浙江早稻大面积烂种死苗成因分析及防控和启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10-12,共3页
2020年早稻受"倒春寒"影响,浙江等地出现大面积严重的烂种死苗,几个调查点发现直播稻尤为严重,部分机插育秧也因低温冷害发病死苗。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20年3月各旬平均气温较历年上升,4月上旬气温较历年下降。出现大面积烂... 2020年早稻受"倒春寒"影响,浙江等地出现大面积严重的烂种死苗,几个调查点发现直播稻尤为严重,部分机插育秧也因低温冷害发病死苗。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20年3月各旬平均气温较历年上升,4月上旬气温较历年下降。出现大面积烂种死苗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3月28-31日气温低及日温差小;二是3月上中旬及下旬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前期与后期气温变化大;三是早稻直播过早,受气温影响风险大,部分早稻机插育秧管理不到位,有的机插育秧基质质量差及保温条件差。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早稻防止"倒春寒"烂种死苗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 倒春寒 烂种 烂秧
下载PDF
水稻智能化育秧与杂交稻精准播种机插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1 位作者 张玉屏 陈惠哲 《中国稻米》 2020年第5期30-33,共4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机插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水稻智能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秧工厂的发展,阐述了叠盘出苗为核心的智能化育秧工厂的设计及应用,以及杂交稻机插播种方式的精准化和机插智能化的实现途径,以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机插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水稻智能化生产技术逐步发展。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秧工厂的发展,阐述了叠盘出苗为核心的智能化育秧工厂的设计及应用,以及杂交稻机插播种方式的精准化和机插智能化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水稻生产智能化育插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智能化 育秧工厂 育插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水稻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国辉 王军可 +5 位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张玉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水稻温室气体及产量的影响,选取南北稻区开展大田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BM)和不覆膜机插(CK)处理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北生态区B...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水稻温室气体及产量的影响,选取南北稻区开展大田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BM)和不覆膜机插(CK)处理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北生态区BM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量,降幅分别为43.5%和52.4%,其减排效果主要体现在BM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峰值,进一步分析与CH4排放相关的土壤产甲烷菌(mcrA)和甲烷氧化菌(pmoA)丰度变化,发现南北生态区BM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产甲烷菌丰度,并提高甲烷氧化菌丰度,变化规律与CH4排放基本一致;对稻田N2O排放量的影响,南北生态区存在差异,南方BM处理与CK相比,N2O排放量显著减少47.9%,而北方N2O排放量略高于CK。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尤其对于北方生态区增温效果更好,生育前期月平均增温达到2.9℃,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且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养分含量,与CK相比,BM处理能增加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北方生态区,在水稻成熟期分别显著增加14.8%和27.1%,南方生态区差异不显著;从产量上看南北生态区BM处理与CK相比均达到显著增产效果,南方增产4.1%,北方增产8.7%,且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幅分别为46.6%和56%;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能够显著降低稻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GWP),提高水稻产量,为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可降解膜 温室气体 产量
下载PDF
水稻亩产千公斤品种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德峰 杨从党 +6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陈叶平 王岳钧 王亚梁 张义凯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7-9,共3页
选择我国大面积种植的4个水稻品种,比较分析了区试产量与亩产千公斤产量(吨粮田)的产量结构及品种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与水稻品种区试产量相比,吨粮田水稻产量提高主要是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提高,而千粒重相对稳定。水稻品种吨粮田与区... 选择我国大面积种植的4个水稻品种,比较分析了区试产量与亩产千公斤产量(吨粮田)的产量结构及品种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与水稻品种区试产量相比,吨粮田水稻产量提高主要是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提高,而千粒重相对稳定。水稻品种吨粮田与区试比较的增产因子分析表明,4个品种平均增穗增产贡献30%,增穗粒重增产贡献70%。增穗粒重是实现亩产吨粮的主要途径,穗型较大的品种更具有超高产的潜力。籼型杂交稻亩产吨粮需要每m^2颖花数在58 000~72 000个之间,单穗粒质量在4.1~7.0 g之间;籼粳杂交稻亩产吨粮需要每m2颖花数在78 000~80 000个之间,单穗粒质量在6.0~7.8 g之间。水稻亩产吨粮田在充足的库容量的基础上,颖花结实率及籽粒充实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潜力 高产 增产因子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研华 张玉屏 +5 位作者 潘晓华 朱德峰 向镜 陈惠哲 张义凯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 【目的】花后低温是影响米质的首要生态因子。为明确花后低温对甬优品种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甬优538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箱于水稻花后0-15d(前期)、15-30d(中期)和30d-成熟(后期)分别进行20℃、17℃和14℃的低温处理。【结果】花后低温显著影响供试品种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使甬优品种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升高。花后前期低温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最大,而花后中、后期低温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最大,且甬优17号比甬优538对低温更敏感。花后低温对稻米品质影响明显,低温处理影响因品种类型、品质指标及处理时段而异。【结论】生产中应基于品种特性综合考虑稻米各品质指标,在结实期采取相应的米质调优栽培措施,充分发挥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灌浆结实期 不同低温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谱
下载PDF
不同规格大钵育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子豪 朱德峰 +3 位作者 朱从桦 张玉屏 向镜 陈惠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1,共4页
水稻钵苗机插有利于机插高产,以甬优538和中早39为材料,分别设计不同钵深(4mm、8mm、12mm、16mm)处理的钵形毯状秧盘,研究不同钵深大钵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钵碗深度可降低钵外根重和钵外根比,使水稻... 水稻钵苗机插有利于机插高产,以甬优538和中早39为材料,分别设计不同钵深(4mm、8mm、12mm、16mm)处理的钵形毯状秧盘,研究不同钵深大钵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钵碗深度可降低钵外根重和钵外根比,使水稻秧苗的根系很好的被保护在钵内,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提高产量,其中甬优538和中早39的16mm钵深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95t/hm^2和7.53t/hm^2,比4mm处理高出17.26%和10.74%;但钵深过大则会取秧困难,成毯质量变差,不利于机插。钵碗深度为8mm或12mm能够保证秧盘取秧顺利且秧苗成毯质量高,进而保证大钵苗机械插秧质量,同时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钵秧盘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杂交稻低播量精准条播育秧机插提高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6 位作者 陈若霞 方文英 王晶卿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谌江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6-679,共14页
【目的】明确杂交稻低播种量下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育秧提高机插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创建杂交稻毯苗稀播少本机插理论与技术。【方法】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在余杭区崇化村和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 【目的】明确杂交稻低播种量下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育秧提高机插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创建杂交稻毯苗稀播少本机插理论与技术。【方法】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在余杭区崇化村和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育秧机插为对照,设计标准9寸秧盘横向取秧18穴,纵向取秧40穴的精准条播育秧机插方式,机插每穴播种量为2.5粒(T_(1),43.2 g/盘),3.5粒(T_(2),60.5 g/盘),4.0粒(T3,69.1g/盘),考察种子分布均匀度、秧苗素质、机插质量、机插群体干物质生产、有效穗数均匀度及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1)与BS相比,PS提高了种子分布均匀度。(2)PS显著提高了秧苗素质,增加了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秧苗均匀度。与BS相比,不同播量下PS的秧苗均匀度平均提高47.5%,播量越低,PS对秧苗均匀度的提高作用越明显。(3)与BS相比,PS的机插漏秧率平均降低了8.9个百分点。同时PS使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提高了87.8%,其中T_(2)处理PS机插每穴2—3苗比例最高,机插苗数均匀度最好。(4)PS通过提高机插群体的分蘖高峰苗数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在不同播种量下,PS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平均增加6.7%,同时使有效穗数均匀度提高40.2%,其中T_(2)处理下PS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和有效穗数均匀度最高,同时PS提高了机插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5)不同播量下PS通过增加机插群体的有效穗数使产量平均增加9.0%,其中T_(2)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播量的增加,PS机插相对于BS机插的产量增加幅度下降,同时机插苗单株对产量的贡献率降低。(6)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群体有效穗数均匀度和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精准条播育秧机插通过提高种子分布均匀度,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进而提升了杂交稻机插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插 毯苗 精准条播 植株分布均匀度 产量
下载PDF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株高变化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峰 谌江华 +6 位作者 孙梅梅 柴伟纲 姚红燕 戴瑶璐 张玉屏 朱德峰 陈若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株高变化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氮素高效管理提供指导。于2016年在浙东沿海单季稻区(象山县泗洲头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高秆型(甬优12和甬优15)、矮秆...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株高变化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氮素高效管理提供指导。于2016年在浙东沿海单季稻区(象山县泗洲头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高秆型(甬优12和甬优15)、矮秆型(甬优538和甬优1540)和中高秆型(甬优7850和甬优2640)为材料,设置N_0(0 kg·hm^(-2))和N_(270)(270 kg·hm^(-2)) 2种施氮水平,比较不同株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甬优7850>甬优2640>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12>甬优15,产量与最大分蘖数、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品种的株高、最大分蘖数和有效穗。不同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趋势不同,甬优12和甬优15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达37. 4%和36. 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0%),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甬优7850、甬优2640和甬优538,水稻氮收获指数以甬优12最低,植株中有较多的氮素成为奢侈吸收。施氮处理下,所有水稻品种均出现氮素盈余,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15和甬优7850氮盈余量均大于60 kg·hm^(-2),显著高于甬优2640和甬优12。因此,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栽培条件下,高秆型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氮素当季利用率高于矮秆型和中高秆型,但由于生物量大、秸秆"奢侈"吸氮较多,产量反而低于中高秆型和矮秆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 籼粳杂交稻 株高 水稻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