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聪 伍星 +6 位作者 傅伯杰 韩兴国 陈亚宁 王克林 周华坤 冯晓明 李宗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333-7343,共11页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控制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已成为重要议题。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广泛,生态系统退化显著,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开展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生态恢...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控制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已成为重要议题。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广泛,生态系统退化显著,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开展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生态恢复模式。在梳理重点脆弱生态区(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寒区、干旱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基础上,整理了针对不同脆弱生态区及亚区的生态恢复模式,构建了一套全面评估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评估了脆弱生态区的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提出生态恢复实践中应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加强针对生态恢复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设计生态恢复管理制度,搭建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信息平台可为生态恢复模式筛选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脆弱生态区 生态恢复模式 综合指标体系 信息平台
下载PDF
高寒湿地和草甸退化及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飞 刘振恒 +10 位作者 贾甜华 李珊珊 白彦福 郭灿灿 王惟惟 孔猛 张涛 Awais Iqbal 周华坤 贾宇 尚占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006-6015,共10页
为研究高寒湿地、草甸的退化及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了甘肃玛曲地区5类(湿地、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退化草甸、人工恢复草甸) 14个退... 为研究高寒湿地、草甸的退化及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了甘肃玛曲地区5类(湿地、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退化草甸、人工恢复草甸) 14个退化与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从湿地到沙化草地的逐渐退化过程中,草甸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在湿地干化过程中,微生物活性逐渐升高,沼泽草甸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随着草甸不断退化,微生物活性逐渐降低,沙化草地最低;而人工补播恢复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所增加,表明退化对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人工恢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聚合物类(吐温40、吐温80、环状糊精、肝糖)、氨基酸类及碳水化合物类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碳氮比、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容重、氮磷比、p H及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因此,可用土壤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变化评价高寒湿地及草甸的退化和恢复及其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甸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Eco微平板法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
下载PDF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艳春 毛旭锋 +6 位作者 魏晓燕 张志法 唐文家 周华坤 马建海 尹心安 佟玲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9-580,共12页
评估湿地价值量并分析价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区域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青海西宁湟水湿地公园为研究区,构建一套适合高原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功能价值法和断裂点模型法,分析公园的湿地价值及其... 评估湿地价值量并分析价值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区域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青海西宁湟水湿地公园为研究区,构建一套适合高原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功能价值法和断裂点模型法,分析公园的湿地价值及其辐射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15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6.18亿元,四大服务价值量按照价值高低排序依次为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2)5个评价区中,湟水主河道的价值最高,其次为北川湿地和海湖湿地,最后是火烧沟公园和宁湖湿地;(3)5大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辐射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宁湖湿地>北川湿地>湟水主河道>海湖湿地>火烧沟公园;对湿地服务辐射范围叠加处理后,形成1个核心区和5个次核心区域;(4)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空间溢出情况,湟水主河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向周边湿地公园溢出,其他四个湿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相互溢出和叠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分布 辐射格局 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高寒贫困山区生态脆弱性分析——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婧 魏珍 +2 位作者 任君 周华坤 师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199,共9页
[目的]对青海省海东市6个区县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为缓解高寒贫困山区贫困状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供参考,为国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生态环境状况3个评价维度构建高... [目的]对青海省海东市6个区县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研究,为缓解高寒贫困山区贫困状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供参考,为国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生态环境状况3个评价维度构建高寒贫困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互助县生态脆弱度为0.8501,属微度脆弱等级,平安区生态脆弱度为0.7128,属轻度脆弱等级,循化县生态脆弱度为0.5573,属于中度脆弱等级,乐都、民和及化隆3区县生态脆弱度均小于0.45,属于重度脆弱等级。青海省海东市高寒贫困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的综合关联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互助县>平安区>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民和县。[结论]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脆弱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灰色关联法 高寒贫困山区 生态脆弱性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飞 刘攀 +4 位作者 曹铭 杨冲 陈婷婷 周华坤 王文颖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224-232,共9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凭借简捷、高效的特点,在水文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为植物水分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紧密相关,对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 稳定同位素技术凭借简捷、高效的特点,在水文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为植物水分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紧密相关,对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以及结构和功能。就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分来源等研究中的原理、方法及应用进展,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植物水分关系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来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晓云 周秉荣 +6 位作者 周华坤 乔斌 颜玉倩 赵彤 陈奇 赵慧芳 于红妍 《干旱气象》 2022年第6期1068-1080,共13页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整体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受气候变化影响高原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梳理总结了高原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对植被覆盖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物候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整体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受气候变化影响高原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梳理总结了高原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对植被覆盖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物候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生物量碳库、多样性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主要结论如下:(1)近60 a来,高原气温整体呈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约0.37℃,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约10.40 mm,东南部呈暖干化、西北部呈暖湿化趋势;(2)在整体改善背景下,高原植被覆盖度与NDVI存在局部退化态势,改善的面积占比为67.7%~75.0%,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整体上,高原植被物候呈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后、生育期延长的趋势,但2000年后返青期提前则存在较大争议;(4)高原植被NPP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但2000年后增速有所减缓,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部地区及念青唐古拉山北部高寒草甸区,而藏北高原、西藏“一江两河”和三江源中西部地区则呈下降趋势;(5)高原植被生物量碳库整体呈增加趋势,表现为碳汇,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高寒草甸草原增加显著,其他草地类型增幅较小,部分地区有所下降;(6)高原植物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事实毋庸置疑。建议未来应加强数据组网观测对比和多尺度效应研究、深化内在机理研究和多因子综合量化分析、强化共享机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期促进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植被 影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营养特征变化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冲 王春燕 +6 位作者 王文颖 毛旭峰 周华坤 陈哲 索南吉 靳磊 马华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以黄河源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营养特征的影响程度,评价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的基本状况,以期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高寒... 以黄河源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营养特征的影响程度,评价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的基本状况,以期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高寒草原植被退化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P<0.05),对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高寒草甸植被退化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P<0.05),显著增加了容重、pH和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P>0.05)。(2)在退化的高寒草原上恢复植被,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含水量(P<0.05),对土壤容重、pH、全碳、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退化高寒草甸上恢复植被,可显著提升土壤含水量、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P<0.05),对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没有显著影响(P>0.05)。(3)在0—20 cm土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5 a)>人工草地(15 a)>退化高寒草甸>人工草地(4 a)>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综上,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营养特征差异极大,高寒草甸的退化对土壤营养特征影响显著,植被恢复措施提高了退化草地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高寒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小娟 张莉 +7 位作者 张紫萍 王冬 李英年 李茜 宋明华 李以康 周华坤 杨永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以三江源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盖度、厚度、容重及其对土...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以三江源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原生植被、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生物结皮的优势种、盖度、厚度、容重及其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泽库高寒草甸生物结皮以苔藓结皮为主,其优势种为土生对齿藓。原生植被至轻度退化阶段,生物结皮盖度、厚度无显著变化。至中度退化阶段,生物结皮容重无显著变化,其盖度、厚度分别较轻度退化样地分别下降74.85%,35.49%(p<0.05)。至重度阶段,生物结皮完全消失。(2)生物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无显著影响。覆盖和移除生物结皮处理初始入渗速率分别为0.20,0.22 mm/s,二者稳定入渗速率均为0.03 mm/s;覆盖和移除生物结皮处理平均土壤日蒸发量分别为1.79,1.78 mm/d。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其他生物结皮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程度 高寒草甸 生物结皮 发育特征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董世魁 +10 位作者 赵珍珍 李帅 韩雨晖 沙威 沈豪 刘世梁 董全民 周华坤 土旦加 祁星民 王浩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733-2741,共9页
本研究通过施加NH4NO3设置氮倍增试验[0、8、24、40、56、72 kg·(hm^2·a)^-1],探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经过连续两年施氮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功能群的重要值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禾本科和杂类草的响... 本研究通过施加NH4NO3设置氮倍增试验[0、8、24、40、56、72 kg·(hm^2·a)^-1],探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经过连续两年施氮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功能群的重要值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禾本科和杂类草的响应较为显著,莎草科和豆科无明显变化,在添加72 kg·(hm^2·a)^-1的植物群落中,禾本科的重要值显著高于低氮[8 kg·(hm^2·a)^-1]植物群落,杂类草重要值则显著降低(P<0.05),随施氮量增加植物群落优势种未发生改变,均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与无氮添加的植物群落相比,添加72 kg·(hm^2·a)^-1的植物群落的Patrick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有所降低但不显著,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氮添加量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施氮处理下高寒草原群落稳定性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短期氮添加会改变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其中高倍氮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进而影响高寒草原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有机肥与补播对退化人工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海娟 周学丽 +6 位作者 芦光新 范月君 周华坤 窦声云 颜珲璘 马坤 赵阳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5,共9页
在青海省共和县,2020~2021年连续两年评估施有机肥、补播川草2号老芒麦+北林202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补播川草2号老芒麦+北林202紫花苜蓿对退化人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土壤温度、湿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和补播均能提... 在青海省共和县,2020~2021年连续两年评估施有机肥、补播川草2号老芒麦+北林202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补播川草2号老芒麦+北林202紫花苜蓿对退化人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土壤温度、湿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和补播均能提高退化人工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且施有机肥对植被盖度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施有机肥和补播共同作用能显著增加植被盖度,但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与单施有机肥和单补播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北林202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后补播,对植被的恢复效应增强。在恢复处理当年,有机肥结合根瘤菌处理的植被Pielou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的CK(P<0.05),第2年单补播不接菌的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有机肥或补播也影响土壤的温度、湿度和电导率,其中12 cm深度的土壤湿度和电导率在施有机肥的当年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有机肥 补播 根瘤菌 植被 土壤
下载PDF
青海牧区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效益估算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增海 侯生珍 +3 位作者 王志有 辛玉春 周华坤 袁桂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6,86,共6页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是青海在生态畜牧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综合性配套技术,算清楚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各界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从畜牧生产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多重视角,运用简化模型估算了藏羊高效养殖...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是青海在生态畜牧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综合性配套技术,算清楚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各界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从畜牧生产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多重视角,运用简化模型估算了藏羊高效养殖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结果表明:(1)高效养殖的母羊平均收益168元/(只.年),较传统放牧高7倍;(2)实行高效养殖时,每只羔羊可产生500元的间接经济效益;(3)每只藏羊通过草地影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50000元以上。说明该技术既有直接经济效益,也有间接经济效益,还能影响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羊 高效养殖技术 效益估算 生态价值
下载PDF
气候变化通过调控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生育期影响地上生物量积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聪颖 丁颖 +6 位作者 马扶林 周华坤 王晓丽 张强 刘小伟 木塔力甫·吾布力 郭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0-1268,共9页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生物量及物候发生时间,且物候期的变化与植物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长度紧密关联,可进一步影响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生物量和物候定点观测及相应气候资...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生物量及物候发生时间,且物候期的变化与植物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长度紧密关联,可进一步影响植物生物量的积累。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生物量和物候定点观测及相应气候资料,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分段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究了研究区气候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植物生物量、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生物量与物候及气候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997—2020年间,研究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呈现出明显“暖湿化”趋势;研究区优势种西北针茅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的占比显著下降,而次优势种矮嵩草的生物量及其在群落总生物量中的占比则显著增加,表明矮嵩草在该高寒草原群落中的优势度日益升高;研究区暖湿化气候通过显著延长矮嵩草的生殖生长期提高了其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通过显著缩短西北针茅的营养生长期进而降低其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总之,气候暖湿化通过调控物候期变化显著影响了植物地上生物量积累,物种间响应的差异性导致高寒草原植物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区呈现出高寒草原向高寒草甸转变的趋势,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暖湿化 地上生物量 物候 矮嵩草 西北针茅
原文传递
青海北部草地水分时间异质性及主导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扶林 杨永胜 +4 位作者 王军邦 黄煜茹 李以康 周华坤 李英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为探索青海北部草地土壤水分的时间异质性特征,采取小区定位监测的方法,获取典型草地2009-2012年生长季(4-9月)根区(0-0.7 m)土壤水分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青海北部紫花针茅(Stip... 为探索青海北部草地土壤水分的时间异质性特征,采取小区定位监测的方法,获取典型草地2009-2012年生长季(4-9月)根区(0-0.7 m)土壤水分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青海北部紫花针茅(Stipap urpurea)草地根区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异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通常保持在中等变异程度。半方差函数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异拟合度较高,2011年生长期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异质性最高,2012年最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异程度主要受土层深度、植被盖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对其时间变异的解释度达到51.5%。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青海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时间异质性、增强宝贵土壤水分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时间异质性 半方差函数 青海北部 草地
下载PDF
模拟增温和丛枝菌根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珂璐 石国玺 +5 位作者 张中华 姚步青 马真 王文颖 周华坤 赵新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7-2243,共7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增温和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研究上述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生长速率、蛹化时间和蛹重。结果表明,增温和丛枝菌根抑制及其交互作用均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速率产生了显著影...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增温和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研究上述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生长速率、蛹化时间和蛹重。结果表明,增温和丛枝菌根抑制及其交互作用均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速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相比对照组而言,增温使该指标升高了34%。丛枝菌根抑制未对上述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增温和丛枝菌根抑制的交互作用使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生长速率较对照组升高了16%,而较增温组降低了13%。增温处理下雌、雄幼虫的蛹化时间分别为204、218 d,而不增温处理下分别为212、223 d。增温使得雌、雄幼虫的蛹化时间较不增温处理分别提前了2%和4%。增温和不增温处理下的雌、雄虫蛹化时间差分别为15、12 d。增温将上述时间差扩大了25%。此外,增温及其与丛枝菌根抑制的交互作用对门源草原毛虫雌虫蛹重的影响显著,而对于雄虫的蛹重来说,仅增温处理的影响显著。增温和增温丛枝菌根抑制处理,使得雌蛹重较对照组增大了22%和8%。增温使雄蛹重增大了18%。首次研究了增温和丛枝菌根对植食性昆虫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模拟增温 丛枝菌根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食草家畜碳收支动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熙煌 王军邦 +4 位作者 赵亮 王文颖 张振华 周华坤 赵新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133-10145,共13页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地区主体生态类型,支撑着当地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发挥着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食草家畜是草地系统和人类社会紧密耦合的重要元素,其碳收支动态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但目前对...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地区主体生态类型,支撑着当地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发挥着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食草家畜是草地系统和人类社会紧密耦合的重要元素,其碳收支动态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但目前对食草家畜的碳收支及其动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量化。利用县级统计年鉴数据量化了青藏高原2000—2020年期间的食草家畜碳收支及去向,并与基于卫星遥感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可利用产草量(Available grass yield,GYA)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2000—2020年期间,青藏高原草地NPP总量和GYA总量分别为(153.88±17.96)Tg C/a和(26.40±3.19)Tg C/a,食草家畜碳摄入量(Intake carbon,IT_(C))为(31.08±0.98)Tg C/a(占GYA总量的118%)。(2)青藏高原草地NPP、GYA、IT_(C)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但IT_(C)占GY_(A)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并且这一比值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3)食草家畜摄入碳量中有13.24 Tg C/a(约占IT_(C)的43%)通过粪尿排泄排出,12.35 Tg C/a通过呼吸产热排出,0.96 Tg C/a以CH_(4)形式排出,固存在家畜体内的碳是4.53 Tg C/a,而以畜产品向人类社会输出的碳是0.384 Tg C/a。从动物代谢生理层面量化了青藏高原食草家畜碳收支及其时空动态,对草牧业管理、草地碳增汇及全球变化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草家畜 动物碳代谢模型 碳摄入量 畜产品 可利用产草量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冲 王文颖 +2 位作者 周华坤 毛旭锋 马华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目的】探究三江源区4类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测定分析了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3个植物多样性指标与12个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协调状况... 【目的】探究三江源区4类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方法】测定分析了植物群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3个植物多样性指标与12个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研究区共有植物15科34属47种,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为主;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1.15~2.82,Simpson指数变化范围为0.63~0.92,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1~0.88;Shannon-Weav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联度分别为0.825、0.817、0.818;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和人工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167、0.683、0.762、0.599。【结论】三江源区高寒草地植物种类简单,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与土壤因子关联度较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地 植物多样性 灰色关联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可持续发展瓶颈及应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丽 孙睿藻 +5 位作者 郭小伟 李茜 李以康 曹广民 周华坤 兰玉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5-1882,共18页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植被演化过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区域经济-资源发展模式特征,发现:1)在大的时空间尺度下,青藏高原植被演替的主控因子为气候变化和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小的时空尺度下,导致相同地理和气候单元植被特征分异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分异,而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同家庭牧场的管理、草地生态价值的可评估性、人口与生产力发展适配度等关系密切。2)规模化放牧在青藏高原区域具有数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人-草-畜协同演化的互利共生关系,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汲取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扩大草地生产的层次性,引入或研发以生产和生态效益共赢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完善和延伸草地生产产业链,完善高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调动牧场管理者草地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草地健康监管奖惩制度,以生产力、管理和文化为调节手段提高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现代化和商品化程度,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牧区管理 退化草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荒漠碳交换特征及其气象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秀英 周秉荣 +3 位作者 苏淑兰 周华坤 杜华礼 张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4-1208,共15页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_(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环境因... 以青藏高原玛沁地区高寒草甸和沱沱河地区高寒荒漠草原为观测研究站,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生态系统水平上的CO_(2)通量以及水和能量通量,通过REddyPro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了数据后处理,探究了不同下垫面典型环境因子对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玛沁高寒草甸在6—7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1:00—12:00(北京时,下同)之间,而在3、4、5、8月以排放为主,表现为碳源,排放峰值出现在21:00—23:00之间;沱沱河高寒荒漠在3—8月以吸收为主,表现为净碳汇,吸收峰值出现在13:00—14:00之间;整个生长季前后(3—8月),玛沁和沱沱河的累计NEE分别为79.50 g C/m^(2)和79.24 g C/m^(2),都表现为碳汇。2)不同尺度不同下垫面,气象因子对NEE的重要程度不同,小时尺度上,高寒草甸辐射对NEE的重要性最大,高寒荒漠草原蒸散发对NEE的重要性最大;日尺度上,高寒草甸土壤含水率对NEE的重要性最大,高寒荒漠草原风速对NEE的重要性最大;3)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和NEE都受到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显著限制,高寒荒漠草原GPP对NEE的影响远大于高寒草甸GPP对NEE的影响;4)NEE与蒸散发呈显著相关性,表明水分条件是控制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草原碳和水收支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荒漠草原 涡动协方差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羌活在三江源的适宜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佘延娣 周华坤 +10 位作者 张中华 马丽 周秉荣 宋明华 孙建 邓艳芳 徐文华 王芳 姚步青 马真 黄小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3-2041,共9页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和濒危物种,明确其适宜分布情况对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基于三江源18个羌活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羌活在三江源的适宜分布情况...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和濒危物种,明确其适宜分布情况对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基于三江源18个羌活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羌活在三江源的适宜分布情况,并筛选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羌活适宜分布面积为146.43×10^(3) km^(2),占三江源区域的26.67%,且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区的东部和南部;影响羌活分布主要的环境因子有6个,按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是:海拔(37.1%)、年平均气温(15.9%)、坡向(12.2%)、最湿季降水量(11.4%)、最冷季平均气温(9.6%)、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5.4%);未来羌活在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的适宜分布面积由大到小为:RCP2.6(126.92×10^(3) km^(2))、RCP4.5(95.32×10^(3) km^(2))、RCP6.0(25.53×10^(3) km^(2))、RCP8.0(22.13×10^(3) km^(2)),未来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羌活的适宜分布面积均小于当前羌活适宜分布,且未来高CO_(2)浓度情景下的羌活适宜分布面积小于低CO_(2)浓度情景。当前及未来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三江源国家公园中羌活的适宜分布面积分别为:当前(22.60×10^(3) km^(2))、RCP2.6(16.64×10^(3) km^(2))、RCP4.5(4.79×10^(3) km^(2))、RCP6.0(0.43×10^(3) km^(2))、RCP8.0(0.27×10^(3) km^(2)),羌活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适宜分布面积相对较小。该研究对于理解三江源区羌活野生资源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实现这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气候变暖 羌活 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植物和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美镕 王宗松 +3 位作者 汪诗平 斯确多吉 周华坤 姜丽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23,共12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和累积途径是碳固持与稳定机制研究的重点内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分子是土壤有机碳累积的重要来源,为了对植物和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累积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结合已发表文献深入剖析了土壤中植物... 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和累积途径是碳固持与稳定机制研究的重点内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分子是土壤有机碳累积的重要来源,为了对植物和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累积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结合已发表文献深入剖析了土壤中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累积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微生物残体是近年来研究的前沿内容;相较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残体碳研究是当前的热点。2)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但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的定量方法还不完善。3)增温或模拟氮沉降对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累积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但不同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不同来源有机碳的精确定量,深入分析不同来源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机制,同时完善降水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来源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碳 微生物源碳 土壤有机碳 文献计量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