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浆性质对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形成质量影响 被引量:88
1
作者 韩晓瑞 朱伟 +2 位作者 刘泉维 钟小春 闵凡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88-292,共5页
泥水盾构以压力泥浆支护开挖面,泥膜的形成对开挖面稳定非常重要,尤其在高渗透性地层,泥浆极易穿透地层直接渗出而不能形成所需的支护压力。以南京长江隧道为背景,详细阐述了泥膜的作用原理及泥膜质量的评价指标,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成膜... 泥水盾构以压力泥浆支护开挖面,泥膜的形成对开挖面稳定非常重要,尤其在高渗透性地层,泥浆极易穿透地层直接渗出而不能形成所需的支护压力。以南京长江隧道为背景,详细阐述了泥膜的作用原理及泥膜质量的评价指标,并通过自行设计的成膜装置开展泥浆性质对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形成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泥浆颗粒级配及密度相同时,泥浆粘度高,物理稳定性好,则泥膜形成容易,形成泥膜薄、致密,滤水量小。试验结果对泥水盾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膜 开挖面稳定 泥浆
下载PDF
地层中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钟小春 左佳 +1 位作者 刘泉维 韩月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93-296,共4页
南京长江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粉细砂,这种地层具有良好的级配,如果开挖后直接排放易造成堆放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此,研究了开挖排放的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的问题。通过考虑地层不均质性——土砂比,研究了各种... 南京长江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粉细砂,这种地层具有良好的级配,如果开挖后直接排放易造成堆放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此,研究了开挖排放的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的问题。通过考虑地层不均质性——土砂比,研究了各种渣土情况下的浆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盾构开挖排放的粉细砂渣土能够满足盾构壁后注浆施工的要求,浆液配方应根据土砂比的变化,快速作出调整,以保证浆液的性质不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长江隧道 泥水盾构 壁后注浆 粉细砂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小儿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术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钟晓春 陈莺 傅杭祥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880-2883,共4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小儿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 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小儿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术后Riker镇静-躁动评分、镇静(Rameasy)评分和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意识消失时间[(1.76±0.24) min vs (2.42±0.31) min]、插管时间[(2.71±1.24) min vs (3.53±1.48) min]和苏醒时间[(5.64±1.95) min vs (7.73±1.68) min]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42±1.24) min vs (3.51±0.76) min]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103.31±9.42)次/min vs (112.54±8.76)次/min]、手术开始时[(109.24±13.23)次/min vs (118.43±16.28)次/min]、手术开始10 min [(111.92±15.14)次/min vs (119.97±14.93)次/min]和手术结束时[(117.62±12.84)次/min vs (126.43±11.58)次/min]的HR值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87.76±21.35) mmHg vs (98.54±18.32) mmHg]、手术开始时[(93.52±22.41) mmHg vs (106.73±24.95) mmHg]、手术开始10 min [(96.64±21.58) mmHg vs (109.43±25.38) mmHg]和手术结束时[(97.12±21.42) mmHg vs (109.84±26.27) mmHg]的MAP值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4.25±0.54)分vs (4.37±0.37)分]比较,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Rameasy评分[(3.02±0.76)分vs (2.87±0.54)分],术后躁动发生率(33.3%vs 23.3%)比较,观察组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儿童 全身麻醉 苏醒质量 术后躁动
下载PDF
基于浆液浮力试验的盾尾管片纵向上浮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小春 黄思远 +3 位作者 槐荣国 朱诚 胡一康 陈旭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5-1624,共10页
针对围岩地层中盾尾管片易发生大上浮的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浆液浮力测试系统,得到浆液浮力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并基于等效连续梁理论建立能综合考虑浆液时变性、浆液上浮力的非线性分布特征、施工步累加效应的精细化盾尾管片纵向上浮模型... 针对围岩地层中盾尾管片易发生大上浮的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浆液浮力测试系统,得到浆液浮力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并基于等效连续梁理论建立能综合考虑浆液时变性、浆液上浮力的非线性分布特征、施工步累加效应的精细化盾尾管片纵向上浮模型,最后结合广州某地综合管廊盾构施工上浮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浆液所受压差与所处地层渗透性的增大,浆液浮力消散速度呈现增大趋势,盾尾管片上浮量呈现减小趋势;盾构在强风化含砾砂岩地层中掘进时,上浮特征曲线满足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并且在20 kPa压差作用下,最大上浮量达151.74 mm,该位置距离盾尾39.2 m,最后在距离盾尾70 m附近上浮达到稳定,此时上浮量为145.2 mm;建立的盾尾管片纵向上浮模型进一步地揭示了浆液固结规律对其上浮特征的影响机制,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盾尾管片上浮变形预测,为相似工程提供设计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弹性地基梁 同步注浆 基床系数
下载PDF
可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盾构隧道上浮位移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小春 易斌斌 +3 位作者 竺维彬 祝思然 罗淑仪 王奇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0,共11页
针对地震时处于可液化土层中的盾构隧道易发生上浮的现象,为了探究上浮发生条件,通过有限差分模型与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其上浮位移模式。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地震动力液化分析模型,采用可以反映地震荷载作用下孔压增长的... 针对地震时处于可液化土层中的盾构隧道易发生上浮的现象,为了探究上浮发生条件,通过有限差分模型与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其上浮位移模式。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地震动力液化分析模型,采用可以反映地震荷载作用下孔压增长的Finn液化本构模型,以超静孔压比为评价指标,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对数值模型设置不同的组合工况,分析标准贯入击数、隧道埋深对隧道上浮位移的影响,探究因地震导致隧道上浮的位移模式,即地震动剪切变形引起的隧道上浮位移和土层液化引起的隧道上浮位移,前者与隧道埋深有关,后者主要与土质条件(标准贯入击数)有关,分别得到两者的关系曲线;通过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得到隧道上浮临界超静孔压比,并与数值计算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判断地震液化引起隧道上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贯入击数越小、隧道埋深越小,则隧道上浮位移越大;地震液化引起隧道上浮的临界条件为隧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隧道自重与隧道上覆土有效压力之和,可通过标准贯入击数或超静孔压比与隧道埋深的关系进行判断,如7°设防烈度下直径6.2 m埋深为10 m地下水位1 m的盾构隧道,标准贯入击数需小于7或超静孔压比需大于0.432才会发生由地基液化引起的上浮位移;该方法可为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地震液化 隧道上浮 上浮模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不同阳离子对泥水盾构泥浆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金鑫 钟小春 +2 位作者 付伟 罗近海 邓有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5-1531,共7页
针对泥水盾构在滨海地区或海底掘进时含盐地层侵入会导致泥浆稳定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向泥浆中掺入盐溶液,测试泥浆泌水率、■电位、特征粒径、滤失量等参数变化,利用胶体絮凝机理分析泥浆在不同盐溶液掺入下的稳定性。试验表明:①相较于... 针对泥水盾构在滨海地区或海底掘进时含盐地层侵入会导致泥浆稳定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向泥浆中掺入盐溶液,测试泥浆泌水率、■电位、特征粒径、滤失量等参数变化,利用胶体絮凝机理分析泥浆在不同盐溶液掺入下的稳定性。试验表明:①相较于掺入淡水,向膨水比为1∶15的泥浆中掺入浓度为1%的盐溶液时,泥浆■电位下降、特征粒径增大、滤失量增加;②盐溶液通过降低■电位和稀释作用影响泥浆稳定性。当掺入比超过5%后,继续掺入时,若盐溶液为NaCl则泥浆特征粒径d10继续增大而d50,d85基本不变,泥浆颗粒絮集、不泌水;若盐浓液为CaCl2、MgCl2,则特征粒径d10,d50,d85均基本不变,泥浆出现絮降、泌水;③Ca^2+、Mg^2+比Na^+对泥浆稳定性影响更大,故在不同海域采用泥水盾构掘进时,应根据地下水盐分含量及种类有针对性地考虑其对泥浆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浆泌水率 ■电位 盐溶液 絮凝作用 泥浆滤失量
下载PDF
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7
作者 钟小春 张雨云 王红英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行人... 目的研究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行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3周时负面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血液透析依从性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分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3周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和总分都有所下降,血液透析依从性问卷的各个因子和总分都有所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心理疏导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负面情绪
原文传递
研磨珠均质仪提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蛋白质的方法
8
作者 杜雅静 王宇意 +5 位作者 章丹婷 郭丽微 方杰 高梦炜 何文涓 钟晓春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51-54,共4页
目的利用研磨珠均质仪,从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充分提取蛋白质。方法临床收集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通过玻璃匀浆器、研磨珠均质仪等方法,提取样本总蛋白,比较提取后残渣,BCA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 目的利用研磨珠均质仪,从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充分提取蛋白质。方法临床收集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通过玻璃匀浆器、研磨珠均质仪等方法,提取样本总蛋白,比较提取后残渣,BCA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完整性,和western blot比较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含量(PTGDS)。结果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联合方法残渣呈絮状均匀,获得蛋白质量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样本均未降解,Western blot测得联合方法提取样本中前列腺素D合成酶含量更高。结论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的联合提取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获得蛋白质较为高效,是一种临床瘢痕组织蛋白样本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前列腺素 蛋白提取 研磨珠均质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