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与提高采收率途径 被引量:35
1
作者 郑松青 杨敏 +5 位作者 康志江 刘中春 龙喜彬 刘坤岩 李小波 张世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6-754,共9页
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多尺度特征、储集体类型、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模式、与生产井的配置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控... 综合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多尺度特征、储集体类型、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模式、与生产井的配置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模式;结合塔河油田的开发实践,系统研究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可归结为局部高点、井控不足、连通通道屏蔽和弱水动力4大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做好生产调控,防止底水窜进;注水早期,依据储集体类型、连通性、空间位置构建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尽量减少剩余油;注水开发中后期,依据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通过加强井控、利用重力分异和毛细管的渗吸作用、扰动(改造)流场等措施,实施精准挖潜。同时做好技术储备,开展储集层改造、新型注入介质、智能优化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做好注水、注气技术的接替,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多尺度性 剩余油分布 主控因素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的认识与思考--以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计秉玉 郑松青 顾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9-1465,共7页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新的油藏类型,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和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剖析了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描述、...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油田开发面临的新的油藏类型,存在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和储量动用率低等问题。剖析了中国石化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石化在缝洞型油藏描述、开发建产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进展,针对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下一步技术攻关建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油气充注,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气、水分布复杂,给油藏描述、地质建模、储量评价、效益建产、注水-注气、钻井工程、酸压改造、井筒举升等带来一系列挑战。经过20年的开发实践,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形成了基于地球物理的体积雕刻、断裂精细解析和岩溶系统表征技术,以及基于岩溶相控的地质建模、靶向酸压和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技术。为实现顺北油气田高效开发,需进一步开展基于断裂解析的成藏特征研究以及基于地球物理雕刻的储集体相控地质建模、流体相态特征及高压物性、油藏组分数值模拟、油藏地质力学与数值模拟耦合、油气藏与举升一体化模拟、井位优选和钻井轨迹优化等工作。为实现塔河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目标,需进一步开展缝洞结构描述、岩溶成因系统研究、储量动用评价、注水-注气机理及规律研究、缝洞井节点网络模拟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地质建模 提高采收率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松青 康志江 +4 位作者 程晓军 李小波 张世亮 崔书岳 蒋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4,共10页
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示踪剂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低效水驱模式,并针对性提出了改善水驱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 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示踪剂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低效水驱模式,并针对性提出了改善水驱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呈现三大特征:①受效方向单一;②注水利用率低;③注水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底水水侵。主要存在低水驱控制型、低水驱动用型、低洗油效率型3大类10亚类低效水驱模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对策包括:①围绕连通缝洞体(或缝洞群)构建(或完善)注采关系,通过完善井网、改善连通等提高水驱控制程度;②通过调驱、注采参数优化、改变水驱方向、变强度注水等提高水驱动用程度;③通过改善岩石及油水界面性质提高水驱洗油效率;④通过提高生产井井底压力、封堵水侵通道、降低底水能量等方式抑制底水。同时,还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提高技术实施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改善对策 连通性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物质平衡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顾浩 康志江 +5 位作者 尚根华 郑松青 朱桂良 张云 朱现胜 朱莲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2,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 以塔里木盆地Q单元为例,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从储量、能量、流度3大方面分析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解释不同断裂级次弹性驱产能差异。结果表明: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主控因素包括缝洞储集体规模、地层弹性能量和流体流动能力,这3个因素整体均呈主干断裂大于分支断裂、分支断裂大于次级断裂的特征;弹性驱单井累积产油量、日产油量、阶段累积产油量均与单井控制储量呈强线性关系;单井累积产油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与初始地层压力乘积在对数坐标上是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缝洞储集体规模对累积产油量影响大于初始地层压力影响;流体流动能力越强,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越高;要提高超深断溶体油藏弹性驱产能,早期井位部署应优选规模大、地层破碎程度高的缝洞储集体,开发中后期要尽量提高单井控制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弹性驱 产能 物质平衡原理 单井控制储量 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下载PDF
融合权重注意力和密集残差连接的图像超分算法
5
作者 郑松青 游新冬 +2 位作者 韩晶 吕学强 陈玉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在光学相机远距离拍摄图像时,由于光线衰减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图像容易变得模糊且难以清晰识别。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注意力和密集残差连接的图像超分算法(image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ed attention ... 在光学相机远距离拍摄图像时,由于光线衰减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图像容易变得模糊且难以清晰识别。为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注意力和密集残差连接的图像超分算法(image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eighted attention and dense residual connections, WADRNet)。首先,在网络的浅层特征提取阶段,提出一种非对称卷积模块,以替代传统的卷积模块,提高了模型的信息提取能力,尤其是对边缘和纹理等关键特征的提取;其次,采用密集残差结构,在不增加额外计算量的同时实现跨层特征传递和信息的有效利用,增强了模型的上下文特征提取能力,更好地还原图像;最后,在窗口注意力模块融入权重通道注意力模块,有效地利用全局感受野特性。实验结果表明,WADRNet在自制数据集上明显领先于其他模型,尤其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等方面;同时,该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低分辨图像像素质量,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尤其适用于需要远距离成像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图像重建 密集残差 注意力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入水利用状况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松青 刘中春 邱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2-454,共3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注入水利用率低,亟需优化调整。但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存在注入水"外溢"问题,现有评价指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在分析缝洞型油藏注入水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注入水在地...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注入水利用率低,亟需优化调整。但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存在注入水"外溢"问题,现有评价指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在分析缝洞型油藏注入水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注入水在地下的去向,提出4个评价指标:升压指数、驱油指数、窜失指数和漏失指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在塔河油田6区S80单元TK713井组的应用,显示该评价方法量化表征了注入水在地下的去向,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调整措施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入水 升压指数 驱油指数 窜失指数 漏失指数
下载PDF
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及其对开发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浩 王光付 +9 位作者 杨敏 曹飞 郑松青 尚根华 朱莲花 韩东 康志江 赵艳艳 刘坤岩 李王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2-1211,共10页
超深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下方油气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表征油井纵向动用范围,提出了"动用深度"的概念,并建立基于井温的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 超深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下方油气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表征油井纵向动用范围,提出了"动用深度"的概念,并建立基于井温的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动用深度定义为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时井底下方流体开始向上流动的位置到井底的垂向距离。在油井纵向动用位置,纵向上驱动压力梯度等于流动阻力、流速等于0、流温等于静温。利用井温法可计算油井动用深度,本质上是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非等温流动特征确定"热源"位置。研究认为:基于温度—深度线性关系的油井动用深度控制方程,其分母为静温梯度与流温梯度差。油嘴尺寸越大,油井动用深度越深且流体热损失越小,这均导致相同深度流静温差越大。油井动用深度概念及确定方法的提出在超深断溶体油藏油柱高度认识、储量计算、动用方式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超深断溶体油藏的初始静压并不"静",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压差和油藏压降的油藏工程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需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用深度 超深断溶体油藏 缝洞 流温 静温
原文传递
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浩 郑松青 +1 位作者 张冬丽 杨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3-1631,共9页
压缩系数是影响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准确性的关键参数,其大小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超深油藏地饱压差、油藏压降较大,但传统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忽略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为完善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考虑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地层... 压缩系数是影响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准确性的关键参数,其大小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超深油藏地饱压差、油藏压降较大,但传统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忽略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为完善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考虑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地层水压缩系数、地层原油压缩系数、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压缩系数以及气体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修正不同驱动方式(弹性驱、水压驱动、气顶驱、溶解气驱、综合驱动)传统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未考虑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未采用微分或积分法求解,不适合超深油藏;传统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均是近似方程。若忽略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且做进一步近似处理,修正后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可转化成传统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证实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修正过程及最终表达式可靠。利用修正后超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塔里木盆地超深油藏G-02井动态地质储量为188.65×10^(4)t,而传统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结果偏大,相对误差为19.19%;随油藏压降增加,修正后超深弹性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动态地质储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方程 压缩系数 超深油藏 驱动方式 地层压力
原文传递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2
9
作者 李阳 康志江 +1 位作者 薛兆杰 郑松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成藏模式多样、构造复杂、储集层差异大的特点,跟踪分析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开发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其适应性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1)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机制、复杂介质复合流动机理理论;(2)以地球物理描述、离散缝洞建模方法为核心的储集体识别和描述技术;(3)自由流-渗流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及试井分析技术;(4)空间结构井网设计、变强度注水和堵水封窜为核心的注水开发和氮气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5)钻完井、酸化压裂增产技术。进一步实现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需要开展4个方面的攻关:(1)发展更高精度的复杂储集层描述技术;(2)研发多途径的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3)完善和发展超深层碳酸盐岩钻井、酸化压裂改造方法,大幅降低工程成本;(4)加强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油气藏开发的融合,实现油田开发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储集层 流体复合流动 注水注气 酸化压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井网对溶蚀孔洞型储集层水驱开发特征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敬 刘慧卿 +4 位作者 张景 赵卫 黄义涛 康志江 郑松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5-1042,共8页
根据相似准则理论,选取火山岩露头岩样建立实验模型,开展裂缝型与无裂缝型溶蚀孔洞储集层五点井网、九点井网、五点转九点井网、井位与裂缝相对位置、注入井注入速度等多种方式的水驱油开发实验,分析不同实验方案的开发指标变化规律,总... 根据相似准则理论,选取火山岩露头岩样建立实验模型,开展裂缝型与无裂缝型溶蚀孔洞储集层五点井网、九点井网、五点转九点井网、井位与裂缝相对位置、注入井注入速度等多种方式的水驱油开发实验,分析不同实验方案的开发指标变化规律,总结不同井网的水驱开发特征,探索最优注水开发方式。研究表明,无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层,五点井网水驱波及范围小,水窜严重,采收率低,转九点井网后,采收率可较大幅度提高,但对距离较远的角井效果不明显,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层,注采井不在连通裂缝上,裂缝可以更好地沟通连通性较差的溶蚀孔洞,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无论溶蚀孔洞型储集层有无裂缝,九点井网开发效果明显优于五点井网、五点井网转九点井网,边井开发指标优于角井,且有裂缝时更明显;九点井网水驱至高含水期,将角井转注变为交错井网后采收率可进一步提高;注入井提高注水速度,有助于提高九点井网距离较远角井的产油量,提高最终采收率,但无水采油期大幅缩短,无水采收率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准则 溶蚀孔洞型储集层 水驱 注采井网 布井方式 注水速度 开发指标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