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4
1
作者 田占红 王晨 +2 位作者 郑然 李勇 李世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究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北京怀柔医院就诊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 目的探究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北京怀柔医院就诊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发热消退、乏力缓解、咳嗽缓解、咽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4.69±12.74)h、(60.74±15.54)h、(54.14±23.64)h、(65.49±10.32)h]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χ^2=1.840,P=0.0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未出现与联合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抗病毒合剂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加快病情好转,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司他韦 抗病毒合剂 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体系:内容框架及构建路径 被引量:22
2
作者 石庆功 郑燃 唐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5,共6页
标准化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现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相关标准为基础,构建包括资源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等模块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框架。为保障该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应成... 标准化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现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相关标准为基础,构建包括资源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等模块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框架。为保障该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应成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统一协调机构,广泛借鉴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成果,面向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进行重点领域标准突破,实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标准体系优化维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 资源整合 标准体系
下载PDF
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种质筛选 被引量:18
3
作者 吕丹 黎瑞源 +4 位作者 郑冉 郑俊青 朱丽伟 石桃雄 陈庆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9-2439,共11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高产种质 筛选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制度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戴艳清 何晓霞 郑燃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3,共8页
文章通过采访公共数字文化实践领域的10位专家,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与制度优化的关系,分析制度需求,构建包含保障制度、基本制度和监督制度在内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制度框架体系。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 服务效能 制度框架
下载PDF
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然 郑宝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冀北栗钙土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缘、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这一类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利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分析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和... 冀北栗钙土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缘、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这一类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利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分析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稳定的模型,全氮为指数函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空间相关性不同。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快金效应39.26%,长轴变程20700m,短轴变程8480m,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是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氮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24.57%,长轴变程14000m,短轴变程6613m,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具有南部较高、中西部次之、东北部较低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有机质和全氮 空间变异 冀北
原文传递
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然 刘嘉慧敏 马振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4-725,共12页
利用1971—2012年气象台站逐日资料,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照时数计算华西秋雨强度,结合不同深度海温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强度与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的联系,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 利用1971—2012年气象台站逐日资料,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照时数计算华西秋雨强度,结合不同深度海温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强度与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的联系,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关键区(5°S—5°N,130°—160°E)热含量变化与华西秋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低)时,华西秋雨强度较强(弱)。分析发现,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时,其相对大气是一个异常热源,由于大气对其的响应,在热含量关键区西北侧中国南海—中南半岛附近生成了异常气旋式环流,其偏东偏南气流有利于向华西地区输送中低纬度洋面上大量暖湿水汽,并与北方的干冷空气在此交汇,同时,高层西风急流异常西伸,华西地区恰好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这种高、低层有利的耦合形势使得秋雨偏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暖池 热含量
下载PDF
陆军军医大学基于VR和AR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初探 被引量:13
7
作者 凌冠华 李云 +2 位作者 陈自强 郑然 刘国祥 《价值工程》 2018年第32期252-254,共3页
研究背景:依据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要求,结合陆军军医大学实验教学现有条件。必要性:考虑战场环境模拟和高危实验教学等需要,为达到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分析了中心涉及的管理、教学、实训、科... 研究背景:依据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标准要求,结合陆军军医大学实验教学现有条件。必要性:考虑战场环境模拟和高危实验教学等需要,为达到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分析了中心涉及的管理、教学、实训、科研和创新创业等功能模块,详细阐述了展示中心、教学中心和创作中心建设所需硬件条件,研究构设了满足自主学习要求的医学虚拟仿真实训与考核软件资源体系。制度机制:明确建章立制要求,提出资源共享、虚实结合和多方合作的建议,促进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虚拟 实验 中心
下载PDF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燃 石庆功 唐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42,共9页
文章调研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相关的现有制度,分析其外部特征和主题内容特征,解析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涉及宏观指导、参与方式、管理协调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主要制度。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社会力量参... 文章调研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相关的现有制度,分析其外部特征和主题内容特征,解析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涉及宏观指导、参与方式、管理协调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主要制度。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的需求,发现在制度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管理、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保障等方面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量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制度供给
下载PDF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智能分布式保护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浩良 郑燃 +1 位作者 李跃辉 徐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158,共7页
为解决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保护选择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通信的智能分布式保护方案。本文分析了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及抑制负序电压的控制方案。基于这类电源在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只输出正序电流及对原有配电网负序电... 为解决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保护选择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通信的智能分布式保护方案。本文分析了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及抑制负序电压的控制方案。基于这类电源在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只输出正序电流及对原有配电网负序电流分布和大小没有影响的特征,利用两段式负序电流保护和两段式正序方向电流保护分别反应不对称故障和三相短路的智能分布式保护方案。该方案仅在每条线路的电源侧设置保护装置,借助于通信通道和保护装置整定值的相互配合实现全线路故障的0 s跳闸,不需要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与否改变整定值。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智能分布式保护 正序电流 负序电流
下载PDF
年际增量方法在西南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然 刘嘉慧敏 马振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9-496,共8页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8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降水预测新方法——年际增量法,考察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前期冬、春季大气环流年际增量状况,并选取5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中国西南夏季降水...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8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降水预测新方法——年际增量法,考察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增量的前期冬、春季大气环流年际增量状况,并选取5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中国西南夏季降水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对降水年际增量进行预测,在1971—2010年的建模阶段,预测模型的拟合率为0.78,在2011—2017的后报检验7年中,有6年与实况值同位相。后报检验2011—2017年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均方根误差为16%。为考察对降水异常分布型的预报效果,逐站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趋势预报检验,近5年的趋势异常综合评分高于发布预测,预报效果较好。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及模型的建立对提高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夏季降水 年际增量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丹 黎瑞源 +4 位作者 郑冉 郑俊青 孟子烨 石桃雄 陈庆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62-4774,共13页
研究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212份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千粒质量、籽粒长宽比、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及产量进行了变异和相关性分析,且对不同粒色苦荞种质的籽粒黄酮... 研究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212份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千粒质量、籽粒长宽比、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及产量进行了变异和相关性分析,且对不同粒色苦荞种质的籽粒黄酮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基于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表型值对苦荞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籽粒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02%~2.84%,籽粒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7.10%~27.58%。籽粒黄酮含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粒色的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欧式距离为16.36~16.88处,将212个苦荞种质划分为8个类群,其中C1类群是籽粒黄酮含量的极高端类群,包含30个苦荞种质,产量及籽粒相关性状均表现良好;C4类群是籽粒黄酮含量的极低端类群,包含5个苦荞种质。本研究可为高黄酮含量的苦荞育种提供理论依据,C1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黄酮、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推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Fagopyrm tataricum) 黄酮含量 籽粒性状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2017年7月陕西高温热浪天气成因及前期信号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嘉慧敏 郑然 +1 位作者 娄盼星 梁绵 《干旱气象》 2019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陕西98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逐日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逐日、逐月资料、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陕西极端高温热浪天气的成因,探寻其前期信号。结果表明:此次高温演变过程分为两个阶... 利用陕西98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逐日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逐日、逐月资料、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陕西极端高温热浪天气的成因,探寻其前期信号。结果表明:此次高温演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14日,陕西大部处于新疆至河套一带高度场正异常控制中,异常下沉运动和低层暖平流位置偏北造成陕西中北部出现高温;第二阶段为19—27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北抬西伸、高空急流与南亚高压东进,造成异常下沉运动增强、南移,加之低层暖平流范围增大、强度增强,使得高温向陕西南部扩展,高温中心南移且强度增大。前期5—6月赤道西太平洋关键区(10°S—15°N、160°E—140°W)海温异常与7月陕西中南部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它是7月陕西中南部高温一个可靠的前期信号。当前期5—6月关键区海温偏高时,其可通过激发遥相关波列与西太副高、南亚高压及东亚上空纬向风发生联系,进而影响陕西中南部气温变化,这可能是造成该地区7月极端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亚高压 海温 异常反气旋
下载PDF
从哈勃太空望远镜剖析微振动对高性能航天器指向测量与控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林 袁利 +3 位作者 王立 郑然 王晓燕 武延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8-2487,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极限性能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在轨微振动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其指向测量与控制系统组成和特点,同时给出了其关键技术指标,有针对性地剖析了HST在高性能航天器微振动研究及指向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本文综述了极限性能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在轨微振动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其指向测量与控制系统组成和特点,同时给出了其关键技术指标,有针对性地剖析了HST在高性能航天器微振动研究及指向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阐述了HST反作用轮组件、太阳电池阵的扰动特点以及微振动引起光学元件抖动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航天器5种先进指向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基于降阶模型的控制、基于线性二次高斯的控制、解析和数值推导的H∞控制、协方差控制和双模干扰调节控制。HST微振动相关技术分析方法可为我国高分专项、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引力波探测等涉及到的高性能航天器、毫角秒级敏感器以及空间站光学舱等高精度光学仪器的研制、地面试验和在轨干扰环境量化评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勃太空望远镜 微振动 高性能航天器 指向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凡 郑然 +4 位作者 郭家选 李玉中 董少康 沈元月 李兴亮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确定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方法】采用3种灌溉模式:充分灌溉(FI,CK)、分根灌溉(PRI)和亏缺灌溉(DI),PRI和DI模式下设置3个水分胁迫水平: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SS),研究了不...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模式下草莓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确定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方法】采用3种灌溉模式:充分灌溉(FI,CK)、分根灌溉(PRI)和亏缺灌溉(DI),PRI和DI模式下设置3个水分胁迫水平: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SS),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叶绿素量、光合与蒸腾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量的影响。【结果】DI与PRI灌溉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量都显著低于CK,且随着基质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与DI模式相比,PRI模式下草莓叶片叶绿素量相对较高;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DI和PRI草莓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分别为35.2%~44.7%和21.0%~47.0%,而净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MS和SS水平下DI和PRI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较CK高101.8%~117.9%和68.8%~149.8%;不同水分胁迫水平下,PRI草莓叶片脯氨酸(PRO)累积量显著高于CK(19.0%~26.0%),且在LS和MS水平下显著高于DI;PR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仅在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30.2%),而DI草莓叶片MDA累积量在MS和SS水平下显著高于CK,分别为34.4%和56.4%。【结论】PRI模式草莓比DI模式具有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耐旱性,PRI-MS组合为草莓节水灌溉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水分胁迫 分根灌溉 亏缺灌溉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增材制造自适应螺旋加工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冉 刘芝平 +1 位作者 易兵 杨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16-2022,共7页
为避免增材制造传统加工路径生成方法存在的尖角过多、路径相交、间距不均匀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螺旋曲线加工路径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放样方法获得螺旋曲线生成的初始控制点;然后根据路径曲率变化情况,在曲率较大的位置自适应插入... 为避免增材制造传统加工路径生成方法存在的尖角过多、路径相交、间距不均匀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螺旋曲线加工路径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放样方法获得螺旋曲线生成的初始控制点;然后根据路径曲率变化情况,在曲率较大的位置自适应插入控制点;最后根据控制点拟合B样条曲线,获得连续光顺且间距均匀的螺旋加工路径。通过模拟仿真路径和路径三维可视化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产生的螺旋加工路径不仅能够较大地提高加工速度和加工效率,还能够避免增材制造过程材料填充过度或不足的问题,提高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螺旋路径 自适应 B样条 曲率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桃雄 郑俊青 +4 位作者 郑冉 黎瑞源 黄娟 陈庆富 梁成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1-6,28,共7页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4%)>直链淀粉含量(26.42%)>总淀粉含量(13.00%)。产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聚类分析筛选出了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极端和优异株系,为苦荞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变异机理的研究和不同加工用途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淀粉含量 产量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瑞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成人和儿童本土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艳娟 魏晓娴 +3 位作者 郑冉 杨露 段海仙 尹兆青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8-343,共6页
背景2021年3月和7月云南省瑞丽市发生了2次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局部疫情,而且国内不断有输入病例导致的局部疫情出现。目的探讨SARS-CoV-2感染的成人与儿童本土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SARS-C... 背景2021年3月和7月云南省瑞丽市发生了2次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局部疫情,而且国内不断有输入病例导致的局部疫情出现。目的探讨SARS-CoV-2感染的成人与儿童本土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治疗SARS-CoV-2感染提供借鉴。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收集云南省瑞丽市SARS-CoV-2感染病例定点医院(中医傣医医院)2021年3月29日至4月30日(简称3月疫情,SARS-CoV-2)和2021年7月4~31日[简称7月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Delta-CoV)]收治的由输入病例感染的成人和儿童本土病例,采集人口学、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特征资料。结果成人和儿童病例分别为192例(3月和7月疫情分别为112例和80例)和16例(3月和7月疫情分别为5例和11例);①儿童病例均未接种疫苗,成人仅7月疫情期间15例(18.8%)接种1剂型疫苗,19例接种了2剂型疫苗第1剂,14例(17.5%)接种了第2剂;②成人和儿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为密接者3月疫情分别为3.6%和40.0%,7月疫情分别为20.2%和54.5%,P<0.05。③2次疫情成人和儿童病例无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成人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儿童以无症状感染、轻型和普通型为主。④成人有基础疾病3月和7月疫情分别为17.0%和13.8%,P<0.05;7月疫情儿童基础疾病1例为乙肝。⑤7月疫情成人发热病例(41.2%)较3月疫情(15.2%)占比高,P<0.05,7月疫情儿童发热病例45.4%。⑥成人7月疫情较3月疫情乏力和咽部不适占比更高,儿童以咳嗽和咽部不适为主。⑦成人淋巴细胞减少病例7月疫情较3月疫情占比更高,P<0.05,儿童仅在7月疫情出现1例;成人病例LDH、ALT、AST、CRP和D-二聚体升高者占比7月疫情均高于3月疫情,儿童仅在7月疫情LDH、AST、CRP和D-二聚体升高各2例(18.2%)。⑧儿童肺部CT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为主,成人病例还表现为以肺外带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⑨2次疫情儿童无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粒重、粒形与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俊青 黎瑞源 +4 位作者 郑冉 吕丹 陈其皎 石桃雄 陈庆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通过研究苦荞粒重、粒形与蛋白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探索影响苦荞蛋白组分含量的主要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XJ-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粒重、粒形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组分含量... 通过研究苦荞粒重、粒形与蛋白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探索影响苦荞蛋白组分含量的主要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XJ-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粒重、粒形相关性状和籽粒蛋白组分含量和总蛋白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醇溶蛋白含量外,父本晋荞麦2号的千粒重、粒长、粒宽、长宽比、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母本小米荞;在XJ-RILs群体中,各性状变异系数为5.79%~29.97%,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千粒重与粒长、粒宽、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粒长与谷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于各性状的表型值,在欧式距离为12.10~13.50处,将220个株系划分为12个类群,其中C9类群粒长、长宽比、清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高,C10类群千粒重、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高,C11类群千粒重、粒长、长宽比、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高。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籽粒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基因型差异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材料,筛选获得的蛋白组分优异株系为不同食品和保健品的加工提供了推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粒形 蛋白组分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然 陈丽娟 +4 位作者 李维京 王顺久 马振峰 梁宁 刘嘉慧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4-1468,共15页
利用1979~2018年四川盆地134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海表温度及海冰资料,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及其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海冰演变特征的差异,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前期... 利用1979~2018年四川盆地134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海表温度及海冰资料,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及其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海冰演变特征的差异,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前期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夏季降水存在两类优势空间模态: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反相型,在20世纪80年代多出现东西反相型,90年代到21世纪初以一致型为主,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又多表现为东西反相型。不同模态所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海冰的演变具有明显差异,全区一致型降水分布受低纬系统影响显著,在500 hPa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异常;850 hPa风场为辐合或辐散特征,受到来自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三条水汽通道的共同影响,其中与南海水汽通道的相关性最高,一致型降水多/少年水汽在盆地区域南北边界为同收/同支;环流可能受到前期ENSO事件衰减的显著影响。东西反相型降水分布受中高纬环流的影响较大,在500 hPa高度场上的特征类似于极地欧亚型(POL)遥相关;水汽在区域南北边界为一收一支,西多东少型为南收北支,而西少东多型为北收南支,与西太平洋水汽通道关系显著;环流可能受到前期北极海冰异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主模态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海温 海冰
下载PDF
构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然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55-56,共2页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部环节中去,包括课程评价环节。构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要遵循自然适度、有的放矢和潜移...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部环节中去,包括课程评价环节。构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要遵循自然适度、有的放矢和潜移默化三个构建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恰当合理的考核内容将语言能力测试与结合了医科院校医学专业特点的德育内容相融合,以课程考核为基础,检验大学英语课程立德树人效果;以教学评价为导向,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从而达到充分检验大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英语教学 多元评价 构建原则 医学专业特点 课程考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