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树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透湿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恒 甄琪 +2 位作者 钱晓明 刘让同 张一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获得仿生树型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非织造复合材料,采用针刺-水刺复合技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超细纤维层夹持UHMWPE长丝层的树型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并对样品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 为获得仿生树型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非织造复合材料,采用针刺-水刺复合技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超细纤维层夹持UHMWPE长丝层的树型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并对样品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细纤维以纤维簇的形式在UHMWPE长丝层内形成超细纤维通道,UHMWPE长丝层与两侧超细纤维层在针刺和水刺的冲击作用下紧密缠结成仿生树型结构;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对透湿率有显著影响,在针刺密度为274.37刺/cm^2,针刺深度为7.70 mm时,样品透湿率为889.20 g/(m^2·24 h);建立的二次方模型的置信度高,可用于仿生树型UHMWPE柔性防刺复合材料透湿性能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非织造材料 柔性防刺材料 树型结构
下载PDF
嵌入式聚丙烯/聚乙二醇微纳米纤维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气固过滤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恒 甄琪 +3 位作者 刘雍 宋卫民 刘让同 张一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4,共7页
为开发可用于空气过滤的微纳米纤维材料,以聚乙二醇(PEG)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为原料,基于熔喷技术高速热气流牵伸聚合物熔体一步法制备PEG/PP微纳米纤维材料,并对纤维排列、直径分布、孔隙率与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和质量因子间的关系进行... 为开发可用于空气过滤的微纳米纤维材料,以聚乙二醇(PEG)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为原料,基于熔喷技术高速热气流牵伸聚合物熔体一步法制备PEG/PP微纳米纤维材料,并对纤维排列、直径分布、孔隙率与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和质量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在800 nm以下的纳米纤维穿插于直径在4 000 nm以上的纤维之间,表现为厚度方向上的宏观叠层与水平方向上的微观准连续分支复合的嵌入式特征;随着PEG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8%,800 nm以下纤维的嵌入率从0. 00%增加到784. 66%,同时过滤效率增大了约1. 12倍,质量因子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嵌入式结构有利于捕获连续流体中的细小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仿生结构 嵌入式结构 过滤性能 聚丙烯 聚乙二醇 熔喷技术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恒 甄琪 +3 位作者 崔国士 刘雍 张一风 刘让同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0,共7页
隔膜作为保证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及安全的关键组成部件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电池的整体使用性能。本文介绍了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种类、加工工艺和性能,并综述了聚烯烃隔膜、有机/无机复合隔膜、纳米纤维涂层隔膜、静电纺丝隔膜、纤维... 隔膜作为保证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及安全的关键组成部件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电池的整体使用性能。本文介绍了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种类、加工工艺和性能,并综述了聚烯烃隔膜、有机/无机复合隔膜、纳米纤维涂层隔膜、静电纺丝隔膜、纤维素基隔膜等动力锂电池隔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测试方法和标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特性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离子电池 隔膜 制备方法 测试方法
下载PDF
日光温室环境因子预测模型及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财柱 塔娜 +3 位作者 闫彩霞 孙云峰 甄琦 李晓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79,186,共6页
为探讨北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进而确定合理的调控措施,采用L-M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择S型函数作为网络激活函数,建立一种适用于北方日光温室空气温湿度环境因子的模拟预测模型。选取正常生产的... 为探讨北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进而确定合理的调控措施,采用L-M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择S型函数作为网络激活函数,建立一种适用于北方日光温室空气温湿度环境因子的模拟预测模型。选取正常生产的日光温室为试验基地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确定模拟预测模型的输入因子,从1个月1440组实测数据中选取前29天的数据进行训练,对最后一天预测出的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预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值大于全天预测,且分段预测的符合度大于0.99,均方根误差小于0.4,模型可用于模拟和预测北方日光温室大棚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环境因子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机型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韩红桂 甄琪 +3 位作者 任柯燕 伍小龙 杜永萍 乔俊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针对废旧手机回收过程中型号难以精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废旧手机型号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大类间差分的边缘检测算法解析手机图像的区域特征,构建手机型号识别数据库;其次,构造一种共享权值孪生卷积网络(si... 针对废旧手机回收过程中型号难以精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废旧手机型号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最大类间差分的边缘检测算法解析手机图像的区域特征,构建手机型号识别数据库;其次,构造一种共享权值孪生卷积网络(siame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手机识别模型,实现废旧手机图像特征的快速提取;最后,设计一种自适应学习率的识别模型参数更新策略,提高手机型号识别的精度.将其应用于不同场景下废旧手机的分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卷积神经网络 相似性评估 模型参数更新 手机型号识别 边缘检测 废旧手机回收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再制造零部件在汽车后市场中的推广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红成 甄琦 +1 位作者 赵新 王敬超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将迎来发展契机。基于理论分析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再制造市场环境、客户群体、竞争状况等...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将迎来发展契机。基于理论分析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再制造市场环境、客户群体、竞争状况等进行剖析,从销售渠道、定价优化、产品拓展、市场促销、宣传引导几个方向提出再制造零部件在汽车后市场中的推广策略和建议,对再制造行业后市场业务拓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后市场 波特五力模型 推广策略
下载PDF
聚丙烯/聚酯双组分微纳米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甄琪 张恒 +3 位作者 朱斐超 史建宏 刘雍 张一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共7页
针对聚丙烯(PP)超细纤维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以聚酯(PET)和PP为原料,采用共混熔喷法制备了PP/PET双组分微纳米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研究了PP/PET双组分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指数和热性能,并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特征和柔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聚丙烯(PP)超细纤维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以聚酯(PET)和PP为原料,采用共混熔喷法制备了PP/PET双组分微纳米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研究了PP/PET双组分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指数和热性能,并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特征和柔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形貌为典型的熔喷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细纤维与粗纤维在水平方向上交错排列形成叠合形态;且随PET质量分数从8%增大到15%,纤维的平均直径从5.52μm逐渐降低到3.61μm;在双组分纤维内,PET与PP之间有清晰相界面,且PET以直径为10~100 nm的微纤形式存在;样品的韧性得分随着PET质量分数的提高从29.91增到3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非织造材料 微纳米纤维 柔韧性 聚丙烯 聚酯
下载PDF
丙烯基纳微米弹性过滤材料的熔喷成型及其过滤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焕惟 张恒 +4 位作者 甄琪 朱斐超 钱晓明 崔景强 张一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8,共9页
为增强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弹性以解决其用于过滤材料脆性大、抗拉性差的不足,以共混熔喷法制备了以丙烯基弹性体(PBE)为增强基的PBE/PP基纳微米纤维材料,测试了PBE/PP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熔体流变特性,分析了PBE质量分数和熔喷... 为增强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弹性以解决其用于过滤材料脆性大、抗拉性差的不足,以共混熔喷法制备了以丙烯基弹性体(PBE)为增强基的PBE/PP基纳微米纤维材料,测试了PBE/PP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熔体流变特性,分析了PBE质量分数和熔喷工艺对样品弹性和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E用量增加到85%,该共混体系的熔融峰值从173.6℃降低到165.1℃,结晶度从39.0%逐渐降低到9.8%;纤维直径在0.4~16μm之间呈现二值化分布特性,并且细纤维穿插与粗纤维间以组成立体迂曲的“嵌入”形态;随着PBE的质量分数增大到85%,纤维直径小于2μm的纤维数量占比增大到68.3%,纵、横向弹性回复率分别增大到81.8%和79.1%,进而样品的过滤效率增大约1.8倍,静水压增大到4699.6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 丙烯基弹性体 过滤性能 静水压阻 纳微米纤维
下载PDF
内蒙古基准站噪声特征与监测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包文超 胡玮 +3 位作者 申影 郭晔 甄齐 王西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选取2022年1月内蒙古预警区域内22个基准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计算了波形数据PSD、PDF分布,统计了0.01~50Hz频率下的PSD分布,对RMS和异常台站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频率和区域下背景噪声的变化特征按照高频段(≤1s)、微震频段(1~20s)、... 选取2022年1月内蒙古预警区域内22个基准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计算了波形数据PSD、PDF分布,统计了0.01~50Hz频率下的PSD分布,对RMS和异常台站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频率和区域下背景噪声的变化特征按照高频段(≤1s)、微震频段(1~20s)、长周期段(≥20s)予以研究,同时对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预警台站的高频段背景噪声水平与人口、工业密度有一定关联;第二类地脉动噪声水平整体较为一致,第一类地脉动观测到的噪声能量较弱,地理空间分布的噪声水平差异小;在20s以上的长周期部分,背景噪声主要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影响并且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将地震计安置在山洞和井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台站周围人类活动干扰源、温度和压强等对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影响,使其在高频段和长周期观测的噪声水平低于地表安装方式;微震频段相比高频和长周期频段背景噪声分析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对台站仪器如靠摆、参数错误等状态进行评估;故障台站修复后,内蒙古地震预警区域台站背景噪声均优于Ⅱ级,使预警区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对预警工程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背景噪声 功率谱密度 地震监测能力
下载PDF
针刺工艺对UHMWPE非织造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甄琪 张恒 +2 位作者 张一风 钱晓明 刘让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了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特征与防刺性的关系,制备了多组不同针刺工艺的样品;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孔隙率、纵横向拉伸强力和静态防刺性能,并对孔隙率与静态防刺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HMWPE... 为了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特征与防刺性的关系,制备了多组不同针刺工艺的样品;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孔隙率、纵横向拉伸强力和静态防刺性能,并对孔隙率与静态防刺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孔隙率受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影响,并表现出随着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样品在针刺深度5.16~11.17 mm和针刺密度521.91~1 012.63刺/cm2的工艺范围内,防刺能力随着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二次方回归方程置信度较高,可用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静态防刺力与平方米质量、孔隙率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非织造布 防刺性能 针刺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仿生竹节纤维基加湿材料的叠层设计及其导湿快干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倩 张恒 +3 位作者 赵珂 朱文辉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开发兼具快速导液能力和一定抗拉强度的新型纤维基加湿芯,利用熔喷原位牵伸工艺制备的高定向排列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材料与大孔隙粘胶纤维材料进行叠层复合,得到筒状纤维集合体,并对其形貌特征、吸湿速率、干燥速率以及力学性能等... 为开发兼具快速导液能力和一定抗拉强度的新型纤维基加湿芯,利用熔喷原位牵伸工艺制备的高定向排列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材料与大孔隙粘胶纤维材料进行叠层复合,得到筒状纤维集合体,并对其形貌特征、吸湿速率、干燥速率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筒状纤维集合体表现出类竹节形貌的层状定向微孔结构,密度为1.1~1.8 g/cm^(3);受益于纤维平均直径和密度的有效调控,吸湿速率和干燥速率分别增加到112.4 mg/s和1.03 mL/h,同时拉伸断裂强力保持在255.2 N以上。仿生竹节纤维基加湿材料样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加湿量为39 mL/h,既可作为高性能纤维基加湿芯用于室内微环境湿度调节,又可为高导液纤维材料的功能性结构设计和绿色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喷 非织造 仿生竹节 导湿快干 加湿芯 粘胶
下载PDF
2018-2022年日照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祥萍 郑祺 +2 位作者 王琦 李学渊 刘爱玲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871-874,879,共5页
目的 分析日照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在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门诊或在其他科室就诊性病的男性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目的 分析日照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在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门诊或在其他科室就诊性病的男性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检测。不同影响因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日照市性病门诊共监测男性就诊者2 123例,检出HIV阳性22例(1.04%),梅毒阳性190例(8.95%)。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共1 367例(64.39%)。婚姻状况以已婚和同居为主,共1 441例(67.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χ^(2)=5.125,P=0.024)、艾滋病(AIDS)知晓情况(χ^(2)=5.718,P=0.017)、是否发生过男男肛交性行为(P<0.001)、最近1年是否曾确诊过性病(χ^(2)=7.589,P=0.006)、梅毒检测结果(P<0.001)等因素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过男男肛交性行为(OR=24.841,95%CI为9.278~66.508,P<0.001)、梅毒检测结果阳性(OR=15.104,95%CI为4.496~50.739,P<0.00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日照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男男同性肛交性行为、梅毒检测结果阳性是这类人群的高危因素,需要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门诊 男性就诊者 艾滋病病毒 梅毒 日照市
原文传递
Janus纤维材料非对称导液指数模型的构建、测试系统及其评价
13
作者 翟倩 张恒 +3 位作者 甄琪 甘益 杨自强 丁佳伟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有效评价大面密度纤维材料的液体非对称传输性能,依据多孔材料液体吸附机理和Langmuir方程,本文在液体非对称传输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自主搭建了非对称导液测试系统,建立了非对称导液指数模型,并对两大类17种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了最... 为有效评价大面密度纤维材料的液体非对称传输性能,依据多孔材料液体吸附机理和Langmuir方程,本文在液体非对称传输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自主搭建了非对称导液测试系统,建立了非对称导液指数模型,并对两大类17种样品进行测试,获得了最大吸液速率、平均吸液速率、终止吸液速率、相对含水量和非对称导液指数等液体传输行为特征参数,并与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累计单向传输指数分布在28.4~680.2区间的Janus纤维材料样品,非对称导液指数对应为21.0~437.4,且二者变化规律随样品润湿梯度和差动毛细效应结构特征的改变而趋于一致,具有高的相似性。另外,随着均一结构纤维材料样品面密度从162.6增大到375.8g/m^(2),累计单向传输指数从191.1增大到2177.6,而非对称导液指数在-68.0~45.0之间波动。所搭建的非对称导液测试系统和非对称导液指数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价不同面密度纤维材料的液体非对称传输行为,丰富了功能性纤维材料的评价方法,为新型Janus纤维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新品开发提供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材料 非对称导液指数 润湿 性能 液体传输 测试系统
下载PDF
弱酸条件下含铷云母浮选研究
14
作者 杨刚 车小奎 +2 位作者 郑其 王雷 罗毅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4,共9页
铷是一种典型的稀散金属、重要的战略资源,铷的选矿技术最近几年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考察了长石和含铷锂云母两种纯矿物在不同捕收剂、pH、调整剂条件下的可浮性差异,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zeta电位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等方... 铷是一种典型的稀散金属、重要的战略资源,铷的选矿技术最近几年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考察了长石和含铷锂云母两种纯矿物在不同捕收剂、pH、调整剂条件下的可浮性差异,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zeta电位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等方法研究药剂与云母、长石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pH为6,草酸用量为300 g·t^(-1),捕收剂总量为5×10^(-4) mol·L^(-1),十二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1时,含铷锂云母回收率达到83%,长石回收率为9%,长石和含铷锂云母得到了很好的分离。红外光谱发现,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与长石的吸附是物理吸附且锂云母表面还能形成氢键;XPS研究发现,组合药剂会与锂云母的铝形成化学吸附;电位测试发现,单一捕收剂作用时,锂云母与长石的电位有正向或者负向的移动,组合捕收剂相对于十二胺单独作用时,有负向的移动,十二胺的吸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长石 浮选
原文传递
平面波照射下贯通导线电磁干扰快速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怡 张馨丹 +3 位作者 甄琦 闫丽萍 赵翔 刘长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LT(Baum-Liu-Tesche)方程的平面波辐照下金属腔贯通导线电磁干扰分析的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采用电磁拓扑理论将整个问题进行拓扑分解,根据场线耦合理论获得场线耦合节点的传输函数,进而采用广义BLT方程获得外界电磁波与贯... 提出了一种基于BLT(Baum-Liu-Tesche)方程的平面波辐照下金属腔贯通导线电磁干扰分析的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采用电磁拓扑理论将整个问题进行拓扑分解,根据场线耦合理论获得场线耦合节点的传输函数,进而采用广义BLT方程获得外界电磁波与贯通导线相互作用时金属腔内终端负载上的干扰电流.将该算法用于贯通单导线、贯通双导线和贯通传输线网络电磁干扰问题分析,计算获得的终端负载上感应电流结果与全波分析方法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快速算法的有效性.该快速算法计算时间仅为全波分析法的万分之一,且所占内存相比全波分析法缩小了几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导线 广义BLT方程 电磁拓扑 场线耦合 Agrawal模型
下载PDF
聚乳酸超细纤维敷料的熔喷成形工艺及其快速导液特性
16
作者 王镕琛 张恒 +5 位作者 翟倩 刘瑞焱 黄鹏宇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冷结晶温度从116.02℃降至93.58℃(降低约23.9%),熔融温度从164.10℃降至150.58℃(降低约8.9%);材料中超细纤维(纤维直径<5μm)的数量占比从0%增大至57%,同时5μL水的浸没时间从0.24 s降低至0.06 s,液体扩散面积从36.05 cm^(2)增大至78.26 cm^(2),吸水速率从4.38%/s提升至9.15%/s,液态水分扩散速率从2.21 mm/s提升至8.34 mm/s,表明液体导液特性有所提升,可用做敷料和补片等医用护理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亲水改性 敷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铁尾矿水泥基材料电学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晓甜 陈芳 +4 位作者 甄琦 杨阳 王玉林 李华伟 黎恒杆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99,共7页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铁尾矿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MWCNTs和铁尾矿单掺和复掺及其掺量对水泥基材料力学、电学、热学以及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5%掺量的MWCNTs有效增强了水泥基的力学性能;铁尾矿的掺入对水泥...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铁尾矿对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MWCNTs和铁尾矿单掺和复掺及其掺量对水泥基材料力学、电学、热学以及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5%掺量的MWCNTs有效增强了水泥基的力学性能;铁尾矿的掺入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削弱作用;MWCNTs和铁尾矿的掺入都使得水泥基材料电阻率下降,相对铁尾矿来说,MWCNTs掺量变化对电阻率、升温效果的影响更大;在3~4 GHz电磁波频率范围内,MWCNTs掺量为0.05%和0.5%的材料其电磁吸波性能较好;在4~5 GHz电磁波频率范围内,铁尾矿掺量为10%和30%的材料其电磁吸波性能较好;在3~5 GHz电磁波频率范围内,MWCNTs与铁尾矿复掺的材料有较好的电磁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 电磁屏蔽 多壁碳纳米管 铁尾矿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箱内马铃薯码放形式对贮藏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甄琦 马林欢 +3 位作者 塔娜 闫彩霞 孙云峰 许超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10,共8页
随着马铃薯逐步使用包装箱进行贮藏,为研究其在包装箱内不同摆放方式下对贮藏效果产生的影响,采用直接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码放形式下的气体流速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情况,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随着马铃薯逐步使用包装箱进行贮藏,为研究其在包装箱内不同摆放方式下对贮藏效果产生的影响,采用直接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码放形式下的气体流速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情况,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佳的码放方式。结果表明,包装箱内中间层气流速度较高,马铃薯的温度相对较低;其他平面的气流速度较低,马铃薯的温度高于中间层的温度且分布较均匀。在通风300 min后,包装箱内马铃薯的温度均降低为3~5℃,符合预期要求,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针对不同码放形式,错位间隔排列时上下两平面气流速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5,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中间平面气流速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4.8、相差约2.85 m/s,且箱内气流速度均匀,降温效果较好。对于箱装马铃薯的贮藏,应当优先选择错位间隔排列码放方式,以得到较好的贮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包装箱 数值模拟 码放形式 贮藏效果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温室传热水道与土壤换热强度影响的数值分析
19
作者 甄琦 杜嘉玮 +2 位作者 塔娜 闫彩霞 孙云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7-263,共7页
以呼和浩特市某日光温室铺设的传热水道为研究对象,为提供传热水道在土壤中铺设间距、深度的准确依据,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传热水道在不同供水温度(30、40、50℃)、不同埋管深度(30、40、50cm)、不同管道间距(20、40、50cm)的情况时... 以呼和浩特市某日光温室铺设的传热水道为研究对象,为提供传热水道在土壤中铺设间距、深度的准确依据,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传热水道在不同供水温度(30、40、50℃)、不同埋管深度(30、40、50cm)、不同管道间距(20、40、50cm)的情况时对温室土壤的换热强度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埋管深度越深对土壤地面温度影响越小,管道间距越宽则土壤的温度分布越分散,使土壤不容易达到温度扩散的饱和值,管温越高对管道以下的土壤影响越大,造成资源浪费;当埋管深度为30cm、管间距为20cm时,土壤的换热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温室传热水道对土壤加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计算流体力学 传热水道 换热强度 日光温室
下载PDF
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秦子轩 张恒 +3 位作者 李晗 翟倩 甄琪 钱晓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 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相分离特点,综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的聚合物匹配体系现状以及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对超细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超细纤维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 非织造材料 非溶相共混 聚合物 超细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