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被引量:
17
1
作者
黄敬军
赵增玉
+3 位作者
姜素
杨磊
高立
许书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9-1618,共10页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江苏在全国率先覆盖地级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具江苏特色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但尚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效...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江苏在全国率先覆盖地级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具江苏特色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但尚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构建了由多尺度三维地质调查、多要素自然资源调查、多系统生态地质调查、多维度地下空间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网建设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建设组成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并提出精准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地质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推广"地质+"成果转化创新和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工作方向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城市地质
地下空间评价
后工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末次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
被引量:
9
2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3 位作者
舒军武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6-755,共10页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泰州地区TZK3钻孔沉积物沉积特征、微体古生物的综合分析,结合系统的高分辨率AMS ^14C、OSL测年,讨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TZK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1)MIS 4,砂砾层,不含有孔虫...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泰州地区TZK3钻孔沉积物沉积特征、微体古生物的综合分析,结合系统的高分辨率AMS ^14C、OSL测年,讨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TZK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1)MIS 4,砂砾层,不含有孔虫,为河床相;2)MIS 3,粉砂,含有贝壳碎片、小海贝、海相腹足类口盖,为河口相;3)MIS 2,含粘土粉砂,含少量介形虫,为河漫滩相;4)12.1~10.5cal.ka B.P.,粉砂,未见有孔虫,为河床相;5)10.5 ~6.9 cal.ka B.P.,粉砂,零星见个体非常小的有孔虫,潮汐层理发育,为受潮汐影响的河漫滩;6)6.9~4.3 cal.ka B.P.,粉砂,含有大量有孔虫,为河口砂质沉积.对比研究发现,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最大海泛面时期为6.9 cal.ka B.P.,黄桥砂坝发育的年龄区间为7.6~4.3 cal.ka B.P.,为潮成砂坝,其发育主要受长江径流、河口潮汐流和亚洲季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最大海泛面
黄桥砂坝
微体古生物
沉积环境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TZK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2 位作者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635-644,共10页
以TZK3孔的磁性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及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长江贯通的时限。古地磁结果表明:96.7 m、263.3 m、603.75 m分别对应B/M界线、M/G界线、晚上新世/早上新世的界线(3.58 Ma)。锆石年...
以TZK3孔的磁性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及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长江贯通的时限。古地磁结果表明:96.7 m、263.3 m、603.75 m分别对应B/M界线、M/G界线、晚上新世/早上新世的界线(3.58 Ma)。锆石年龄谱系数据显示,TZK3孔的U-Pb锆石年龄主要分为5组:100~300 Ma,400~500 Ma,700~850 Ma,1800~2000 Ma,2400~2600 Ma。其中3.7 Ma的锆石年龄谱相对简单,以白垩纪(100~150 Ma)为主,物质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火山盆地,为近源沉积。TZK3孔3.04 Ma以来,锆石年龄谱变得复杂且主峰相对较多,表明物源区更广且加入了远源的成分。3.04 Ma的锆石年龄谱中开始出现峨眉山玄武岩年龄段(251~260 Ma)的锆石,表明在此时期长江上游的物质就已到达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即长江贯通的时限为3.04~3.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贯通时限
U-Pb锆石年龄谱
磁性地层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北平原沉积孢粉组合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被引量:
6
4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3 位作者
乔彦松
张祥云
赵增玉
郭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5-664,共10页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植被与气候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1)11.90~8.80 cal.ka B.P.,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繁盛,气候温暖湿润;2)8.80~7.40 cal.ka B.P.,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地,气候相对冷干;3)7.40~5.20 cal.ka B.P.,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度降低,降水增加;4)5.20~1.08 cal.ka B.P.,植被退化为盐生草甸;5)1.08 cal.ka B.P.以来植被中湿生草本群落繁盛。根据藜科、蒿属、禾本科和莎草科花粉的含量变化及粒度、有孔虫特征重建了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5.20~4.55 cal.ka B.P.、4.25~4.05 cal.ka B.P.与4.55~4.25 cal.ka B.P.、4.05~3.00 cal.ka B.P.分别为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阶段。研究区4.25~4.05 cal.ka B.P.海平面上升可与大范围尺度的"4.2 ka B.P.气候事件"相对应,可能受到了当时东亚季风减弱、苏北平原强降水与大规模洪水事件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平原
孢粉
4.2
KA
B.P.事件
气候突变
原文传递
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里下河南部地区的沉积记录和环境演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3 位作者
赵增玉
张平
张祥云
郭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8,共10页
通过对里下河南部泰州地区PM4剖面样品的微体古生物鉴定及粒度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瀉湖、湖相5个阶段。11900~4850cal...
通过对里下河南部泰州地区PM4剖面样品的微体古生物鉴定及粒度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瀉湖、湖相5个阶段。11900~4850cal.aBP:沉积物颜色为灰色-灰黑色,颗粒较细,为极正偏的尖峰态,水动力条件较弱,不含有孔虫和介形虫,为湖相沉积;4850~4250cal.aBP:水动力增强及粗颗粒沉积物增加,含有少量有孔虫,为滨海沼泽;4250~4050cal.aBP:砂质成分急剧增加,含有大量有孔虫,位于黄桥沙坝的北汊道内,为海湾沉积;4050~1850cal.aBP:粒度变细,水动力减弱,含有少量有孔虫及介形虫,为瀉湖沉积;1850~0cal.aBP:粒度变细,分选变好,水动力条件较弱,不含有孔虫,含有少量介形虫,为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微体古生物
沉积环境
苏北平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省中部城镇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玮晶
黄顺生
+4 位作者
金洋
华明
赵增玉
汪子意
张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为研究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河流底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As、C...
为研究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河流底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As、Cu、Ni、Pb、Cr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1、0.36、12.04、43.26、48.77、35.95、108.11、140.30 mg/kg;重金属Cd、Hg的危害最强且污染较重,Cd污染主要与冶炼、化石燃料燃烧、涂料颜料业有关,Hg污染主要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Cr污染主要与合金制品制造有关,Cu和Ni污染与电镀加工过程有关,As和Zn污染主要与化工制造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河流底泥
重金属污染
污染源
污染评价
江苏省中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泰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增玉
王伟
+2 位作者
李向前
黄敬军
于军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3期90-97,共8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国土空间
资源
环境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布局评估——以江苏泰兴市为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瞿婧晶
赵增玉
+1 位作者
陆燕
闵望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综合管廊是当前国家引导城市转型升级、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城市正逐渐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通过对经济基础、发展需要、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四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市存在建设综合管廊的需要,也...
综合管廊是当前国家引导城市转型升级、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城市正逐渐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通过对经济基础、发展需要、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四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市存在建设综合管廊的需要,也具备相应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本次评估以用地类型、人口分布密度、空间区位条件、地质条件、历史文化保护情况和生态保护情况作为评估指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特殊因素—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宏观角度出发将泰兴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划分成优先建设区、宜建区、适建区、限建区、慎建区。以期对泰兴市综合管廊规划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建设区域
评估指标
特殊因素
布局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被引量:
17
1
作者
黄敬军
赵增玉
姜素
杨磊
高立
许书刚
机构
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9-1618,共10页
基金
厅市合作项目“徐州城市地质调查、泰州城市地质调查、常州城市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编号:12120114022001)的成果。
文摘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江苏在全国率先覆盖地级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具江苏特色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但尚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构建了由多尺度三维地质调查、多要素自然资源调查、多系统生态地质调查、多维度地下空间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网建设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建设组成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并提出精准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地质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推广"地质+"成果转化创新和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工作方向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城市地质
地下空间评价
后工业化
Keywords
natural resources
urban geology
underground space evaluation
post industrialization
分类号
P62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96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末次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
被引量:
9
2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舒军武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6-755,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批准号:DD2016006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1207)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泰州地区TZK3钻孔沉积物沉积特征、微体古生物的综合分析,结合系统的高分辨率AMS ^14C、OSL测年,讨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TZK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1)MIS 4,砂砾层,不含有孔虫,为河床相;2)MIS 3,粉砂,含有贝壳碎片、小海贝、海相腹足类口盖,为河口相;3)MIS 2,含粘土粉砂,含少量介形虫,为河漫滩相;4)12.1~10.5cal.ka B.P.,粉砂,未见有孔虫,为河床相;5)10.5 ~6.9 cal.ka B.P.,粉砂,零星见个体非常小的有孔虫,潮汐层理发育,为受潮汐影响的河漫滩;6)6.9~4.3 cal.ka B.P.,粉砂,含有大量有孔虫,为河口砂质沉积.对比研究发现,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最大海泛面时期为6.9 cal.ka B.P.,黄桥砂坝发育的年龄区间为7.6~4.3 cal.ka B.P.,为潮成砂坝,其发育主要受长江径流、河口潮汐流和亚洲季风的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最大海泛面
黄桥砂坝
微体古生物
沉积环境
Keywords
Changjiang River delta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Huangqiao sand bar
micropaleontolog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分类号
P53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63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江三角洲地区TZK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635-644,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60
12120114042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2119)
文摘
以TZK3孔的磁性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及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长江贯通的时限。古地磁结果表明:96.7 m、263.3 m、603.75 m分别对应B/M界线、M/G界线、晚上新世/早上新世的界线(3.58 Ma)。锆石年龄谱系数据显示,TZK3孔的U-Pb锆石年龄主要分为5组:100~300 Ma,400~500 Ma,700~850 Ma,1800~2000 Ma,2400~2600 Ma。其中3.7 Ma的锆石年龄谱相对简单,以白垩纪(100~150 Ma)为主,物质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火山盆地,为近源沉积。TZK3孔3.04 Ma以来,锆石年龄谱变得复杂且主峰相对较多,表明物源区更广且加入了远源的成分。3.04 Ma的锆石年龄谱中开始出现峨眉山玄武岩年龄段(251~260 Ma)的锆石,表明在此时期长江上游的物质就已到达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即长江贯通的时限为3.04~3.7 Ma。
关键词
长江贯通时限
U-Pb锆石年龄谱
磁性地层
长江三角洲
Keywords
running through time limit of the Yangtze River
U-Pb zircon age spectrum
magneticstratigraph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分类号
P539.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6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北平原沉积孢粉组合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被引量:
6
4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乔彦松
张祥云
赵增玉
郭刚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5-664,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批准号:DD20160060)资助.
文摘
通过中国东部苏北平原厚3.4 m的PM4剖面孢粉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植被更替过程,查明了5.20~3.00 cal.ka B.P.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百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并探讨了沿海平原植被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孢粉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植被与气候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1)11.90~8.80 cal.ka B.P.,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繁盛,气候温暖湿润;2)8.80~7.40 cal.ka B.P.,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地,气候相对冷干;3)7.40~5.20 cal.ka B.P.,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度降低,降水增加;4)5.20~1.08 cal.ka B.P.,植被退化为盐生草甸;5)1.08 cal.ka B.P.以来植被中湿生草本群落繁盛。根据藜科、蒿属、禾本科和莎草科花粉的含量变化及粒度、有孔虫特征重建了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5.20~4.55 cal.ka B.P.、4.25~4.05 cal.ka B.P.与4.55~4.25 cal.ka B.P.、4.05~3.00 cal.ka B.P.分别为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阶段。研究区4.25~4.05 cal.ka B.P.海平面上升可与大范围尺度的"4.2 ka B.P.气候事件"相对应,可能受到了当时东亚季风减弱、苏北平原强降水与大规模洪水事件的共同驱动。
关键词
苏北平原
孢粉
4.2
KA
B.P.事件
气候突变
Keywords
Subei plain
pollen assemblage
4.2 ka B. P. event
abrupt climate changes
分类号
P534.632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P53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里下河南部地区的沉积记录和环境演化
被引量:
5
5
作者
程瑜
李向前
赵增玉
张平
张祥云
郭刚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8,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DD20160060)
"江苏1:5万港口
+4 种基金
泰县
张甸公社
泰兴县
生祠堂镇幅平原区填图试点"(12120114042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北平原中部地区晚更新世海侵特征研究"(41502119)
文摘
通过对里下河南部泰州地区PM4剖面样品的微体古生物鉴定及粒度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瀉湖、湖相5个阶段。11900~4850cal.aBP:沉积物颜色为灰色-灰黑色,颗粒较细,为极正偏的尖峰态,水动力条件较弱,不含有孔虫和介形虫,为湖相沉积;4850~4250cal.aBP:水动力增强及粗颗粒沉积物增加,含有少量有孔虫,为滨海沼泽;4250~4050cal.aBP:砂质成分急剧增加,含有大量有孔虫,位于黄桥沙坝的北汊道内,为海湾沉积;4050~1850cal.aBP:粒度变细,水动力减弱,含有少量有孔虫及介形虫,为瀉湖沉积;1850~0cal.aBP:粒度变细,分选变好,水动力条件较弱,不含有孔虫,含有少量介形虫,为湖相沉积。
关键词
粒度
微体古生物
沉积环境
苏北平原
Keywords
grain size
micro-paleontolog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ubei Plain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5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省中部城镇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玮晶
黄顺生
金洋
华明
赵增玉
汪子意
张琦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141)
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KJXM2019011)
江苏省耕地污染防治专项(苏财建[2017]123号)。
文摘
为研究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河流底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As、Cu、Ni、Pb、Cr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1、0.36、12.04、43.26、48.77、35.95、108.11、140.30 mg/kg;重金属Cd、Hg的危害最强且污染较重,Cd污染主要与冶炼、化石燃料燃烧、涂料颜料业有关,Hg污染主要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Cr污染主要与合金制品制造有关,Cu和Ni污染与电镀加工过程有关,As和Zn污染主要与化工制造业有关。
关键词
城镇河流底泥
重金属污染
污染源
污染评价
江苏省中部
Keywords
sediment of urban rivers
heavy metal pollution
pollution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泰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增玉
王伟
李向前
黄敬军
于军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出处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3期90-97,共8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泰州市人民政府合作项目“泰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资助。
文摘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国土空间
资源
环境
评价指标
Keywords
urban geology
land space
resources
environ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P96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布局评估——以江苏泰兴市为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瞿婧晶
赵增玉
陆燕
闵望
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基金
泰兴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合作项目“苏中地区重点城镇地质环境调查(泰兴市综合地质调查)”。
文摘
综合管廊是当前国家引导城市转型升级、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城市正逐渐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通过对经济基础、发展需要、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四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市存在建设综合管廊的需要,也具备相应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本次评估以用地类型、人口分布密度、空间区位条件、地质条件、历史文化保护情况和生态保护情况作为评估指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特殊因素—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宏观角度出发将泰兴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区域划分成优先建设区、宜建区、适建区、限建区、慎建区。以期对泰兴市综合管廊规划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建设区域
评估指标
特殊因素
布局评估
Keywords
utility tunnel
construction area
evaluation index
special factor
layout evaluation
分类号
F293.2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黄敬军
赵增玉
姜素
杨磊
高立
许书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末次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
程瑜
李向前
舒军武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3
长江三角洲地区TZK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意义
程瑜
李向前
赵增玉
张祥云
郭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北平原沉积孢粉组合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
程瑜
李向前
乔彦松
张祥云
赵增玉
郭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5
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里下河南部地区的沉积记录和环境演化
程瑜
李向前
赵增玉
张平
张祥云
郭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江苏省中部城镇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刘玮晶
黄顺生
金洋
华明
赵增玉
汪子意
张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泰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赵增玉
王伟
李向前
黄敬军
于军
《中国地质调查》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布局评估——以江苏泰兴市为例
瞿婧晶
赵增玉
陆燕
闵望
《上海国土资源》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