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君君 赵嫣红 刘健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年龄为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年龄为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和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七氟烷组患者以1~1.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维持;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靶控输注丙泊酚(目标血药浓度为2~3μg/mL);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泵注10 min),然后按照0.2μg/(kg h)的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测试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定血浆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7 d的霍普金斯视觉学习测试(HVLT1)和数字广度测试(FSDT)评分[(23.22±4.75)分、(2.39±0.69)分]均高于七氟烷组[(21.00±4.96)分、(2.17±0.39)分],但低于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24.89±6.20)分、(2.84±0.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19.93±10.04)pg/m L]低于七氟烷组[(36.06±17.03)pg/m L]、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39.99±19.39)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相比,全射麻醉应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患者有更好的术后认知功能,其可能与术后IL-6的低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丙泊酚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及验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白君君 侯鹏 +2 位作者 赵燕红 徐海涛 张兵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3-1432,共10页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是物种分布区域识别及其变化分析的重要手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着科学依据。由于研究对象和区域的不同,开展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时所采用的模型会有所不同,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是... 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是物种分布区域识别及其变化分析的重要手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着科学依据。由于研究对象和区域的不同,开展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时所采用的模型会有所不同,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生境适宜性模型研究及其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将生境适宜性模型概括为三大类:机理模型、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基于应用案例讨论了不同生境适宜性模型建立的基础、代表性方法、优点和不足。针对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的评估和验证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物种分布样本数据的获取、环境变量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不同尺度下研究区域的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的选择问题、不同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性对模型环境变量选择的影响以及未来物种生境适宜性模型发展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评价 物种分布模型 生物多样性保护 模型选择 模型验证
原文传递
耐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及流变性能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进浩 张光华 +3 位作者 程芳 赵燕红 王磊 马少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6-1942,共7页
采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MPS)和水溶性阴离子疏水单体S-18制备了新型耐盐疏水缔合聚合物S-18HPAM。聚合放热测试表明:疏水单体含量的增加导致放热时间的延长,更有利于疏水结构的形成。微观结构测试表... 采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MPS)和水溶性阴离子疏水单体S-18制备了新型耐盐疏水缔合聚合物S-18HPAM。聚合放热测试表明:疏水单体含量的增加导致放热时间的延长,更有利于疏水结构的形成。微观结构测试表明:聚合物具有复杂的网状结构,在NaCl溶液中网状结构更为明显。流变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盐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温和抗剪切性能。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基于溶液总质量),温度90℃,剪切速率170 s–1和NaCl质量浓度20000 mg/L条件下,剪切后表观黏度大于70 mPa·s。在总矿化度20000 mg/L模拟地下水条件下,S-18HPAM质量分数为0.3%,剪切后黏度为70 mPa·s,加入质量分数0.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黏度增加到170m Pa·s。储能模量G’随着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体系弹性增强,同时疏水结构单元数量增加,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黏弹性 流变性能 耐盐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实施2剂水痘疫苗免疫程序对水痘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邱传营 赵艳红 史如晶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实施2剂水痘疫苗免疫程序前后水痘发病情况的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痘疫苗接种程序,推进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淀区2008-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水痘发病资料及北京市免疫规...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实施2剂水痘疫苗免疫程序前后水痘发病情况的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痘疫苗接种程序,推进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淀区2008-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水痘发病资料及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适龄儿童第1剂和第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情况,对比分析实施2剂疫苗免疫程序前后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2015年出生队列第1剂次水痘疫苗累计接种率为68.64%,第2剂次疫苗累计接种率为58.32%。水痘免疫接种程序调整后水痘年平均发病率(61.62/10万)明显低于程序调整前(101.04/10万),其中4~8岁组发病率显著降低,1~2岁组发病率升高。结论实施水痘2剂次免疫程序明显降低了水痘全人群发病率,对防控水痘疫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2剂次疫苗 接种率
下载PDF
非雌激素药物与雌激素药物分别联合抗炎药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若梅 李秋云 +2 位作者 陈云侠 赵延红 董海鹏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828-1831,共4页
目的探讨非雌激素药物与雌激素药物分别联合抗炎药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铜川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非雌激素药物与雌激素药物分别联合抗炎药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铜川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雌激素组和非雌激素组,每组49例。非雌激素组患者给予非雌激素药物联合抗炎药治疗,雌激素组患者给予雌激素药物联合抗炎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和症状评分(采用阴道健康评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雌激素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略高于非雌激素组的9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的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4%,略高于非雌激素组的10.20%,6个月复发率为6.12%,略低于非雌激素组的8.1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雌激素药物与雌激素药物分别联合抗炎药治疗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其中非雌激素药物联合抗炎药治疗可作为排斥激素用药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阴道炎 绝经 抗炎 非雌激素 雌激素 疗效
下载PDF
风干羊肉中乳酸菌的体内外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权威 张开屏 +5 位作者 赵艳红 马牧然 曹凯慧 马俊杰 田建军 靳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94-4104,共11页
【背景】机体的衰老和一些疾病多与氧化作用有关,随着对抗氧化制剂研究的深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因此寻找天然抗氧化制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从风干羊肉中筛选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分析肉源乳酸菌体内外抗氧... 【背景】机体的衰老和一些疾病多与氧化作用有关,随着对抗氧化制剂研究的深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因此寻找天然抗氧化制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的】从风干羊肉中筛选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乳酸菌,分析肉源乳酸菌体内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24株肉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还原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指标,筛选出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小鼠试验研究其体内抗氧化能力。【结果】试验所测24株乳酸菌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菌株TR13为24株乳酸菌中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为54.29%,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90.84%,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为99.38%,亚铁离子螯合率为55.85%,还原能力达1.345,抗脂质过氧化率为39.99%。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菌株TR13为一株瑞士乳杆菌。通过给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型小鼠饲喂TR13菌液,验证了TR13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及血液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且TR13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C(Vc)组(P<0.05)。【结论】菌株TR13对机体的氧化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乳酸菌抗氧化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16S rRNA基因 氧化衰老 酶活力
原文传递
石榴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彩虹 金晨 +3 位作者 赵艳红 熊瑶 李彤 张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石榴花6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1,...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石榴花6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1,4,6-三-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butylbrevifolin carboxylate(2)、短叶苏木酚酸甲酯(3)、短叶苏木酚(4)、β-1,6-二-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5)、鞣花酸(6)、鹰嘴豆芽素A(7)、retusin-8-methylether(8)、蒲公英赛醇(9)、谷甾醇(10)、β-谷甾醇棕榈酸酯(11)、 crispin A(12)。结论化合物1~3、7~12为首次从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菜用黄麻种质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文焕 赵艳红 +2 位作者 唐兴富 廖小芳 李初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菜用黄麻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综合评价菜用黄麻种质的耐盐性,本研究以13份菜用黄麻种质为试验材料,以2份纤用黄麻为参照种质,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的两种单盐NaCl、Na2SO4处理下种子的发芽... 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菜用黄麻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综合评价菜用黄麻种质的耐盐性,本研究以13份菜用黄麻种质为试验材料,以2份纤用黄麻为参照种质,分别测定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的两种单盐NaCl、Na2SO4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度、胚根长度,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菜用黄麻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菜用黄麻各指标均在盐浓度为200 mmol/L显著低于对照。NaCl胁迫对菜用黄麻萌发期各指标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胚根长>发芽势>胚芽长>发芽率,Na2SO4胁迫对菜用黄麻萌发期各指标的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胚根长>胚芽长>发芽势>发芽率。Na2SO4对菜用黄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高于Na Cl。根据对13份菜用黄麻种质以及2份参照种质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将15份黄麻种质划分为高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3种类型,筛选出高耐Na Cl的菜用黄麻4份分别为14MCB-1、粤引2号、埃及麻菜、福农1号,高耐Na2SO4种质1份为桂麻菜2号及对2种单盐均表现敏感的菜用黄麻种质平果麻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黄麻 盐胁迫 萌发期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增生和滑膜血管新生中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赵艳红 金晨 +3 位作者 周彩虹 程玉瑶 陈康 张凌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理表现以滑膜炎症、关节积液、骨侵蚀和滑膜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通过干预RA对滑膜组织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理表现以滑膜炎症、关节积液、骨侵蚀和滑膜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通过干预RA对滑膜组织的异常增殖、血管新生、关节软骨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水平已达到分子水平。笔者就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在治疗实验性RA滑膜增生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抗RA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增生 滑膜血管新生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成分 综述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嫣红 蒋海卿 +3 位作者 许媛媛 乔海珠 杨晓云 韩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0期3836-3840,3864,共6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43例)和研究组(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43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T2)~切皮后30 min(T4)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下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肾上腺素(A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炎症因子和应激指标分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炎症因子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关节空时特征融合的人体行为识别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洁 李洪奇 +2 位作者 赵艳红 Sikandar Ali 刘艳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6-252,共7页
针对现有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高和易受环境干扰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空时特征融合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通过OpenPose提取人体骨骼关节的位置信息用于构造空时融合特征,该特征综合各类行为的空域和时域信息,使得特征表示更具... 针对现有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高和易受环境干扰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空时特征融合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通过OpenPose提取人体骨骼关节的位置信息用于构造空时融合特征,该特征综合各类行为的空域和时域信息,使得特征表示更具区分度。利用核化主成分分析算法进行特征维度缩减,利用XGBoost算法进行特征分类,获得识别结果。该方法在Multiview Action 3D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得到了94.52%的识别率,较现有的其它许多人体行为识别方法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空时融合特征 梯度树提升 核化线性降维 人体骨架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采血室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服务质量中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丹 孙季 +2 位作者 张娜 赵彦红 赵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究门诊采血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与服务质量提高的意义。方法该研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门诊采血室服务流程中,并与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作对比,了解PDCA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以及提高... 目的探究门诊采血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与服务质量提高的意义。方法该研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门诊采血室服务流程中,并与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作对比,了解PDCA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应用后,穿刺成功率与满意度明显提高,采血等候时间与采血人员手表面菌落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对提高服务质量亦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采血室 服务质量 PDCA法
下载PDF
circRNA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宏浩 韩文静 +7 位作者 张燕军 苏蕊 刘志红 王瑞军 王志英 赵艳红 王志新 李金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9,共9页
circRNA(Circular RNAs)是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封闭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 RNA)分子,根据circ RNA的剪接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显子circ RNA(Exonic cir RNAs)、内含子circ RNA(cir RNAs)和外... circRNA(Circular RNAs)是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封闭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 RNA)分子,根据circ RNA的剪接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显子circ RNA(Exonic cir RNAs)、内含子circ RNA(cir RNAs)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 RNA(Exon-in-troncirc RNA,EIci RNA)。文章从分子特征、研究历程、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及其数据库及分析工具等方面对circ RNA研究现状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 RNA被挖掘,其具有稳定性、广泛性、保守性及组织特异性等性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circ RNA还有许多尚未知悉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如其在绒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且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在今后研究中,应深入研究circ RNA及其在疾病诊断、治疗方面及绒毛发育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其更多的生物学功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特征 形成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等速肌力康复对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倩 高学军 +1 位作者 赵颜红 藏磊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康复对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80例接受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肌力组(n=40)、常规... 目的探究等速肌力康复对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80例接受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肌力组(n=40)、常规训练组(n=40),常规训练组TKA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等速肌力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康复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伸屈肌肌力变化,并根据其干预3个月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患肢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上升,V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常规训练组,其VAS评分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单次最大做功量均较干预前升高,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总功、单次最大做功量均高于常规训练组同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训练组同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速肌力组干预3个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02%(46/63),高于常规训练组的46.77%(29/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康复能够促进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关节活动度、疼痛的改善,有助于下肢肌力的提高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康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肌力 康复
下载PDF
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5
作者 景介辉 徐秀梅 +2 位作者 白云起 赵艳红 吴鹏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5期151-153,共3页
在对我校原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企业需求人才的特点,制定以新型煤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新版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在对我校原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企业需求人才的特点,制定以新型煤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新版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关系,构建起适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实现具有专业背景鲜明、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应用型人才 教学体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大小对细针穿刺细胞学及多模态超声诊断准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花霞 赵艳红 +1 位作者 鹿丹丹 梁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及多模态超声及两者联合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152例(16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FNAC、多模态超声及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分...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及多模态超声及两者联合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152例(16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FNAC、多模态超声及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分组:A组(≤10 mm)64个结节,B组(10~30 mm)61个结节,C组(≥30 mm)35个结节;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各组FNAC、多模态超声及联合的诊断准确度。结果160个甲状腺结节组织病理检出恶性结节75个,FNAC检查检出Ⅰ级结节5个、Ⅱ级结节45个、Ⅲ级结节25个、Ⅳ级结节23个、Ⅴ级结节27个、Ⅵ级结节35个;B组、C组FNAC的准确度、敏感度高于A组,B组特异度高于A组、C组(P<0.05);3组多模态超声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联合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高于FNAC(P<0.05);C组联合的准确度、特异度高于FNAC(P<0.05)。结论大小≤10 mm、≥30 mm的甲状腺结节会降低FNAC对其良恶性诊断准确度,联合多模态超声诊断有利于提高FNAC诊断≤10 mm、≥30 mm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 多模态超声
下载PDF
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及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景巍 赵继波 +3 位作者 赵燕红 刘璇 毕仁杰 张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1555-1560,共6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16例,均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16例,均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各为108例。观察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指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体质量指数、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术前存在肠梗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为男性、与肛缘距离<5 cm、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受到性别、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中腹腔灌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利莉 汪芳 +3 位作者 沈云 哈若水 赵艳红 王泽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GEHealthcare),分别在自由呼吸状态和标准屏气状态下完成检査。由两位有经验医师分别对直径大于1.5mm冠状动脉的16节段进行主观评价,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检査状态下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和屏气组患者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RCA(3.19±0.74)、LCA (3.05±0.88)、LCX (2.81±0.94),屏气组(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 RCA (3.38±0.5)、LCA (3.14±0.82)、LCX (2.76±0.89), P值分别为 0.327、0.550、0.877(P>0.05)。图像可判读性在每位受试者、每支血管和每节段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干屏气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Revolution CT行自由呼吸下的冠状动脉CT成像,其图像质量不受呼吸影响,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CTA检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辐射剂量 屏气 自由呼吸
下载PDF
石榴花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斌 金晨 +3 位作者 何玉琴 周彩虹 赵艳红 张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对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干燥花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榴花用60%乙醇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数... 目的:对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干燥花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榴花用60%乙醇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榴花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木犀草素(3),8-甲雷杜辛(4),7-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5),刺芒柄花素(6),三粒小麦黄酮(7),蒲公英萜酮(8),齐墩果酸(9),乌苏酸(10),D-半乳糖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为首次从石榴花(即维吾尔族药古丽娜)中分离得到,5,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花 古丽娜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曝气及搅拌强化超声预处理污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玲 赵艳红 +1 位作者 李正群 张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5-760,共6页
超声是一种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污泥预处理技术,但超声波能耗较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曝气和搅拌作为辅助技术可以使超声技术在较低的能耗下达到较高的破解效率。以污泥破解后上清液中SCOD增加值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在曝气及搅拌辅助... 超声是一种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污泥预处理技术,但超声波能耗较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曝气和搅拌作为辅助技术可以使超声技术在较低的能耗下达到较高的破解效率。以污泥破解后上清液中SCOD增加值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在曝气及搅拌辅助下超声预处理污泥的最佳条件,进一步考察在最佳条件下曝气及搅拌对超声破解污泥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作用。结果表明,曝气最有效的超声声能密度为0.9 W/mL,最佳曝气量为20 mL/min,最有效的曝气时间为10 min,在超声10 min的后5 min曝气、前5 min不曝气比在整个超声过程中曝气破解溶出的SCOD更高。在最有效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超声加曝气处理后的SCOD为388.45 mg/L,而相同条件下仅超声溶出的SCOD为196.5 mg/L,溶出的SCOD增加了97.7%,污泥经超声加曝气处理后SCOD溶出率为3.85%,比达到近似SCOD的仅超声处理方式的能量消耗降低了25%。搅拌作为另一个辅助技术,转速为600 r/min时对提高超声破解污泥的SCOD最有效,超声加搅拌比相同条件下仅超声破解污泥溶出的SCOD增加了83.8%,超声加搅拌破解污泥的SCOD溶出率为1.98%。在超声加曝气和搅拌的条件下,污泥SCOD溶出率为4.38%,污泥破解产生的SCOD比相同条件下仅超声破解的污泥SCOD增加了120.8%,比达到近似SCOD的仅超声处理方式的能量消耗降低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剩余污泥 预处理 超声破解 曝气 搅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