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技术的兰州新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富萌 陈冠 +4 位作者 张毅 孟兴民 刘义 王彪 王思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5,共9页
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方法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兰州新区2015-2016年的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情况,结合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中东部和西北部,最... 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方法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兰州新区2015-2016年的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情况,结合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工程活动,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中东部和西北部,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5.0 mm/a.地面沉降与地层岩性和断层分布有密切联系,与地下水位变化呈弱相关关系,填方、建筑荷载、道路建设和农业灌溉加剧地面沉降发生;填土相对原生黄土具有更大的孔隙比和压缩系数,在水的作用下更易发生淋滤和溶蚀,发生湿陷并进一步导致不均匀沉降.建议在城市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别是填土区)进行控制,减少地面荷载和增加地面的承载力,从预防的角度减少地面沉降现象及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技术 地面沉降 削山造地 兰州新区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延安新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宏雪 曾润强 +5 位作者 孙萍萍 张毅 赵富萌 杨云鹏 李媛茜 赵淑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采用SBAS-InSAR方法对2015年建成之后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2015-2019年延安新区雷达视线方向形变速率为-52~13 mm/a,垂直向形变速率为-74~18 mm/a.通过克里金插值发现延安新区有2个明显的西北-东南向... 以延安新区为研究区,采用SBAS-InSAR方法对2015年建成之后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2015-2019年延安新区雷达视线方向形变速率为-52~13 mm/a,垂直向形变速率为-74~18 mm/a.通过克里金插值发现延安新区有2个明显的西北-东南向的带状沉降区域,最大的沉降区域从南至北贯穿新区;新区东侧有两块抬升区域,抬升量较小.沉降主要发生在填方区,抬升发生在挖方区,填方区沉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形变规律.经野外现场验证,该形变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削山造地 延安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