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古河道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小国 魏良帅 +7 位作者 王绪本 陶俊利 张赛民 张振雄 田银川 李维 罗兵 陈彩玲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4-1742,共9页
嘉陵江河曲发育,古河道分布广泛,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限制了其研究精度.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查明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本文以南充市石梁乡境内的嘉陵江古河道为例,首次将无人机... 嘉陵江河曲发育,古河道分布广泛,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限制了其研究精度.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查明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本文以南充市石梁乡境内的嘉陵江古河道为例,首次将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首先,通过对该区域的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反演解释,获得了研究区古河道"低-高"模式的二元电性结构以及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可推断出古河道地层结构主要有W型、U型两种形态,河道中间松散堆积层厚度平均为20 m,两端变薄,平均为5 m.其次,基于现场地质地貌调查和钻探资料,结合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综合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得的探测结果对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推断的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进行综合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是可行的,并且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获得的物性参数与地质特征结合,可快速、准确获得古河道地层结构,对研究其沉积环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嘉陵江古河道 地层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基于分段二分搜索算法的半航空瞬变电磁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仕兴 易国财 +5 位作者 王绪本 张赛民 郭明 张振雄 何可 谢小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7-1324,共8页
中心回线式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法中因其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不变,故在电导率深度成像(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CDI)中无需考虑偏移距带来的影响,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方式是利用长导线源在地面发射,无人机搭载接收线圈在... 中心回线式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法中因其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不变,故在电导率深度成像(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CDI)中无需考虑偏移距带来的影响,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方式是利用长导线源在地面发射,无人机搭载接收线圈在空中采集电磁响应数据,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一直变化,存在偏移距的问题,无法像航空瞬变电磁一样实现CDI快速成像.本文提出建立"库"的思想,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电导率-电磁响应数据网,利用分段二分搜索算法来消除"二值性"带来的问题,使得半航空瞬变电磁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SATEM-CDI)方法得以实现.通过正演模拟及实测数据成像分析,表明SATEM-CDI理论简单、处理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速度快,可对大量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进行实时成像,且成像结果可靠,可为反演模型和初步地质结构判断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电导率-电磁响应数据网 分段二分搜索算法 二值性 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富钾锂卤水勘探历程、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兵 王绪本 +6 位作者 郑绵平 杨凯 张永生 李倩 张赛民 温思宇 林晓杨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5-677,共13页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中钾、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随着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大,由起初的“气钾兼探”逐渐向“气钾锂综合勘探”过渡。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锂卤水的成因机制大体上相同,其中干旱气候条件下古海水的蒸发浓缩致使卤水中的钾锂富集;高温高压下含钾/锂元素的杂卤石/绿豆岩与埋藏卤水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钾锂的富集;淋滤作用也是卤水中钾元素富集的重要成因。深层卤水主要储集于各类白云岩中,其富集主要受断裂、裂缝发育带和背斜等构造控制,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孔隙裂缝储卤、断裂运卤、背斜核部富卤”。基于目前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的勘探现状和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集成新技术的研发、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的优化、含高品位伴生元素新层系的勘探以及气田型卤水有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继续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系 气田型深层卤水 卤水成因 富集规律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富钾锂层系沉积演化规律及储卤层响应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洪宇 张兵 +4 位作者 方朝合 杨凯 曹倩 张赛民 林晓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4,共10页
随着国内钾锂盐需求不断增大,浅层盐湖卤水勘探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深层卤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矿产目标。四川盆地在三叠系发育了面积广泛且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了优质且丰富的富钾锂卤水储层。针对以往岩相古地理"盐味"不足的特... 随着国内钾锂盐需求不断增大,浅层盐湖卤水勘探开发技术趋于成熟,深层卤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矿产目标。四川盆地在三叠系发育了面积广泛且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了优质且丰富的富钾锂卤水储层。针对以往岩相古地理"盐味"不足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四川盆地蒸发岩分布规律、岩相古地理特征以及沉积演化,明确了膏盐盆的形成具有"多期多区"特征,揭示了三叠系嘉四段—雷三段重点成盐期的膏盐盆规模、分布、迁移规律;同时基于地质、测井资料,明确了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的地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认为四川盆地富钾锂卤水储层质量受层位、相带、孔隙类型的控制,表现出中-高伽马、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耦合特征。研究成果将对国内外深层海相层系的富钾锂卤水储层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卤水 沉积演化模式 岩性组合 储卤层响应特征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聚盐成钾机制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兵 刘威 +3 位作者 杨凯 裴文彬 张赛民 肖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6,共12页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优质的深层富钾卤水.因构造沉积条件的整体差异,川东北富钾卤水的成因机制与富集规律未有详尽研究.以"气钾兼探"为指导思想,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三叠系...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优质的深层富钾卤水.因构造沉积条件的整体差异,川东北富钾卤水的成因机制与富集规律未有详尽研究.以"气钾兼探"为指导思想,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三叠系蒸发岩分布规律以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进行分析,明确了膏盐盆在T_(1)j^(4-5)-T_(2)l^(1)期间规模逐渐缩小、向SW逐渐迁移的分布规律.结合岩心与卤水地球化学分析,判定川东北地区富钾卤水成因机制以海水蒸发浓缩与表层淡水淋滤为主,深部水岩反应较弱.结合井震分析,提出富钾卤水具备"膏盆盐盆控卤、孔隙裂缝储卤、背斜核部富卤"的富集规律.综合认为富钾卤水为"构造-沉积"双重因素控制的"次级深凹"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富钾卤水 三叠系 岩相古地理 成钾机制 富集模式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构造模型的地空瞬变电磁一维正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振雄 易国财 +4 位作者 王仕兴 郭明 何可 张赛民 毛立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52-359,共8页
地空瞬变电磁法(Ground-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方法,其探测范围大,工作效率高,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有着传统物探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里通过对地空瞬变电磁的一维正演问题的研究,采用Hankel变换、G... 地空瞬变电磁法(Ground-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是一种新兴的物探方法,其探测范围大,工作效率高,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有着传统物探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这里通过对地空瞬变电磁的一维正演问题的研究,采用Hankel变换、Gauss积分和频-时转换实现了地空瞬变电磁时间域响应正演计算,通过解析解和数值解的对比验证了正演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响应特征。利用最小构造模型约束下的自适应正则化反演方法,进行了地空瞬变电磁法反演模拟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对低阻层的反映比较真实,对高阻层的反映略有误差的特点。最后用该方法对某滑坡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解释,反演结果与工区地质情况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一维正演 最小构造模型 自适应正则化反演 反演解释
下载PDF
基于分形几何的多孔介质电导率与渗透率关系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昌钦 张赛民 +2 位作者 王红涛 王献 杨正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605-614,共10页
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模拟,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勘探、储层划分和甜点区预测等实际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分析了原始KC模型和改进后的KC模型,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管状孔隙模型和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并在模型上计... 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模拟,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勘探、储层划分和甜点区预测等实际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分析了原始KC模型和改进后的KC模型,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管状孔隙模型和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并在模型上计算了电势分布、电流密度分布以及流体流速分布,以此为基础通过两种KC模型计算出渗透率,与通过达西定律计算出来的渗透率做对比,揭示了孔隙曲折度对原始和改进的KC模型的影响,比较和评价了原始和改进的KC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孔隙曲折度越大,通过KC模型求得的渗透率值越小。改进后的KC模型求出的渗透率明显与达西公式计算出的渗透率更加接近,为进一步改进渗透率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电导率 数值模拟 KC模型
下载PDF
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的形成机理浅析:以四川盆地磨溪背斜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富钾卤水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二 张兵 +2 位作者 范昆 杨凯 张赛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4,共16页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发育多种类型的钾盐矿藏,是我国找钾的重点目标层系。磨溪气田雷口坡组地层卤水富含K、Li、Br、B元素,定性为中低矿化度KCl、LiCl、Br^(-)、B_(2)O_(3)等超标的优质化工原料水,显示出较好的钾盐勘探前景。地...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发育多种类型的钾盐矿藏,是我国找钾的重点目标层系。磨溪气田雷口坡组地层卤水富含K、Li、Br、B元素,定性为中低矿化度KCl、LiCl、Br^(-)、B_(2)O_(3)等超标的优质化工原料水,显示出较好的钾盐勘探前景。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磨溪气田雷口坡组一段的第一亚段(雷一^(1))顶面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长轴背斜形态,断层不发育。富钾卤水发育在背斜的翼部,而天然气则占据了背斜的核部,二者共同贮存在雷一^(1)亚段溶蚀孔洞发育的滩相白云岩中,构成了典型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借鉴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将富钾卤水的形成、聚集及后期保存等影响卤水型钾矿形成全过程的各种因素总结归纳为6大关键要素,即钾的物质来源,储层物性、封盖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方式和保存条件。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形成和演化的背景下,确定构造圈闭形成时间,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因素以及后期保存条件,并按照各要素在时空上的搭配关系,动态地分析雷口坡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的形成过程。烃类物质和卤化物都是地下水所含的特殊物质,在地下水动力场的作用下,地层水在雷口坡组内部向着川中地区的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高点——磨溪背斜持续运移。被运移而来的由蒸发浓缩的古海水和石膏脱水形成的初始富钾地层水不断捕获下伏绿豆岩释放的钾离子,使得钾离子二次富集成藏。在地层水运移和气藏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气在上、富钾卤水在下的复合矿藏。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不仅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亦是二次运移、聚集的富钾卤水矿藏发育部位。本次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及其他类似盆地的“气钾兼探”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雷口坡组 富钾卤水 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 磨溪背斜
下载PDF
长期低频运行的汽轮机选型
9
作者 唐磊 张赛敏 +1 位作者 张志军 王小艳 《发电设备》 201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国外某电厂拟扩建100 MW级机组,鉴于当地电网脆弱,机组将长期低于额定频率运行。通过分析汽轮机长期低频稳定运行需关注的问题,结合国内汽轮机产品特性和结构技术特点,提出采用135 MW不调频叶片反动式汽轮机选型方案。结果表明:机组长... 国外某电厂拟扩建100 MW级机组,鉴于当地电网脆弱,机组将长期低于额定频率运行。通过分析汽轮机长期低频稳定运行需关注的问题,结合国内汽轮机产品特性和结构技术特点,提出采用135 MW不调频叶片反动式汽轮机选型方案。结果表明:机组长期低频运行时该方案在机组热效率、占地面积、建造成本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频运行 共振 不调频叶片 整锻转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