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IL-2和IL-4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吕琛 张全伟 +3 位作者 王琪 张勇 马友记 赵兴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4-611,共8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小鼠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只泌乳期雌鼠(BALB/C),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高浓度组(B组),中浓度组(C组)和低浓度组(D组)。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注...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小鼠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只泌乳期雌鼠(BALB/C),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高浓度组(B组),中浓度组(C组)和低浓度组(D组)。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注射1.2×10^5、1.2×10^4、6.0×10^3CFU/mL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qRT-PCR、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乳腺组织中IL-2和IL-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增加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逐渐加重。通过免疫组化法、qRT-PCR和Westernblot法发现,与A组相比,B、C、D组IL-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随着感染菌浓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同时,与A组相比,B、C、D组IL-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随着感染菌浓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炎症因子IL-2、IL-4参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房炎的发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研究乳腺免疫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白介素因子2 白介素因子4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鼠模型
下载PDF
MTNR1a和MTNR1b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睾丸中的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健楠 张全伟 +4 位作者 王琪 王媛媛 马友记 张勇 赵兴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褪黑素对调节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的生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受体MTNR1a(Melatonin receptor 1a,褪黑素受体1a)主要参与昼夜节律和生殖调控,MTNR1b(Melatonin receptor 1b,褪黑素受体1b)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褪黑素受体基... 褪黑素对调节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的生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受体MTNR1a(Melatonin receptor 1a,褪黑素受体1a)主要参与昼夜节律和生殖调控,MTNR1b(Melatonin receptor 1b,褪黑素受体1b)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褪黑素受体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对牦牛不同组织中MTNR1a、MTNR1b基因的表达与定位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成年雄性牦牛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30日龄,2岁、4岁、6岁和8岁龄)牦牛睾丸组织中MTNR1a、MTNR1b mRNA的表达规律,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不同年龄牦牛睾丸中MTNR1a、MTNR1b蛋白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发现,MTNR1a mRNA在松果体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肺脏、肌肉和睾丸次之;随着年龄增加,MTNR1a mRNA在睾丸中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到4岁后表达量趋于平稳;MTNR1a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圆形精子呈现较强的免疫阳性,其次为初级精母细胞;MTNR1b mRNA在松果体表达量最高(P<0.05),肾脏、肝脏和下丘脑次之;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中MTNR1b mRNA均有表达,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增加,在8岁时表达量最高;MTNR1b蛋白主要定位在圆形精子细胞中。MTNR1a、MTNR1b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广泛表达,揭示了其在雄性牦牛生殖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TNR1a基因 MTNR1b基因 QRT-PCR 免疫组化 睾丸发育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5互作宿主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3
作者 孙金磊 于瑞明 +5 位作者 张莉萍 张中旺 王永录 潘丽 张全伟 刘新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33-4545,共13页
为了筛选和鉴定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非结构蛋白15(non-structural protein 15,Nsp15)互作的关键宿主蛋白,通过IP/pull-down beads结合质谱技术筛选、鉴定与PEDV非结构蛋白Nsp15互作的宿主蛋白,并... 为了筛选和鉴定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非结构蛋白15(non-structural protein 15,Nsp15)互作的关键宿主蛋白,通过IP/pull-down beads结合质谱技术筛选、鉴定与PEDV非结构蛋白Nsp15互作的宿主蛋白,并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激光共聚焦验证其互作关系,最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初步明确宿主蛋白SLC25a3与PEDV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成功构建了Nsp15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Nsp15,并筛选出与PEDVNsp15互作的宿主蛋白SLC25a3。免疫共沉淀及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PEDVNsp15与宿主蛋白SLC25a3存在互作关系。宿主蛋白SLC25a3能够显著抑制PEDV复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LC25a3在抗PEDV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非结构蛋白 蛋白互作 病毒复制
原文传递
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动物学课程为例
4
作者 张琼 马琦 +2 位作者 张全伟 王海芳 杨志杰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动物学课程是高校生命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学好其它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石.为提高学生学习动物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式的学习方法融入了混合式教学中.实践表明,该混合... 动物学课程是高校生命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学好其它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石.为提高学生学习动物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式的学习方法融入了混合式教学中.实践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该方法可为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混合式教学模式 动物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奶牛结合珠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5
作者 刘佩雯 董伟韬 +6 位作者 陈艳 赵晓萱 贺海健 卢挺 张全伟 张勇 刘光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8-564,594,共8页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奶牛罹患乳房炎期间一种重要的标志性蛋白,其在血液和乳汁中含量变化与患牛乳房炎病情密切相关。为制备奶牛Hp多克隆抗体及了解其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通过PCR成功扩增获得奶牛Hp完整CDS区序列,对...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奶牛罹患乳房炎期间一种重要的标志性蛋白,其在血液和乳汁中含量变化与患牛乳房炎病情密切相关。为制备奶牛Hp多克隆抗体及了解其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本研究通过PCR成功扩增获得奶牛Hp完整CDS区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QE-80L-H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测序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至M15感受态细胞,用1 mmol/L 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重组蛋白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利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对多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检测和反应性分析。结果显示,Hp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式为C_(1936)H_(3049)N_(545O567)S_(19),编码388个氨基酸残基,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组成,有15个抗原决定族,36个磷酸化位点。在1~42氨基酸位置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与CD163、MMP9、CP等蛋白具有较好的互作关系。pQE-80L-Hp在大肠杆菌中经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kD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用其免疫兔子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到1∶25600。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Hp的结构,而且为后续进行其功能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标志物进行奶牛乳房炎早期高效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奶牛
原文传递
基于mtDNA Cytb基因对甘肃4个马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研究
6
作者 高颖 成述儒 +6 位作者 史金平 罗志皓 张全伟 王建福 刘哲 张勇 刘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9,123,124,共11页
为了研究甘肃境内部分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母系起源,试验采用DNA测序技术对甘肃4个马群体(岔口驿马49匹、河曲马20匹、山丹马30匹和肃南马34匹)共133个个体血样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中的细胞色素b(cytochrom... 为了研究甘肃境内部分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母系起源,试验采用DNA测序技术对甘肃4个马群体(岔口驿马49匹、河曲马20匹、山丹马30匹和肃南马34匹)共133个个体血样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中的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4个马群体的Cytb基因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遗传分化与变异进行了分析,结合其他马群体的Cytb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单位型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4个马群体Cytb基因序列全长1140 bp,A+T含量(54.6%)大于G+C含量(45.4%),共检测到46个多态位点,33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度为0.9332±0.0100,总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85±0.00017,总平均核苷酸差异为4.3714,平均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分别为-1.0352和-13.057;4个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遗传变异系数和基因流的范围分别为0.0035~0.0042,0.01923~0.09132,4.975~25.504;4个马群体内的遗传变异(94.54%)远大于其群体间的遗传变异(5.46%);4个马群体的33种单倍型分散于6个支系(A~F)中。说明甘肃4个马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均为多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mtDNA) 细胞色素b(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脂磷壁酸激活奶牛乳腺中NUPR1表达及分布研究
7
作者 贺海健 陈艳 +5 位作者 刘佩雯 赵晓萱 张勇 张全伟 董伟韬 赵兴绪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了探究NUPR1基因在奶牛乳房炎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通过构建脂磷壁酸(LTA)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体外炎症模型,以奶牛核蛋白1(Nucleus Protein 1,NUPR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测定NUPR1在患病奶牛乳腺组织中... 为了探究NUPR1基因在奶牛乳房炎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通过构建脂磷壁酸(LTA)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体外炎症模型,以奶牛核蛋白1(Nucleus Protein 1,NUPR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测定NUPR1在患病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UPR1基因及其上下游基因在奶牛乳腺炎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规律。qRT-PCR和WB结果显示,IL-1β、IL-6、IL-8和TNF-α在乳腺病理组织及细胞炎症模型中均极显著上调表达(P<0.01),NUPR1在奶牛乳房炎病理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表达(P<0.05,P<0.01),同时,DNMT1下调表达,KLF4、SESN2和SOCS3基因上调极显著表达(P<0.01)。IHC结果显示,NUPR1主要表达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并且在奶牛患病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NUPR1基因在乳房炎病理进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了试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蛋白1(NUPR1) 奶牛乳房炎 白介素 脂磷壁酸(LTA)
下载PDF
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多态性
8
作者 付玲娟 史金平 +7 位作者 张全伟 刘婷 赵德宝 马维华 马海蛟 孟泉禄 唐致雄 成述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及脂滴分布;利用qRT-PCR和WB技术检测PPARA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不同群体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PARA基因与肌内脂肪的相关性;Sanger测序技术检测PPARA基因SNP位点以评估其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遗传标记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剪切力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但是pH值极显著低于萨寒杂交,大理石花纹评分小尾寒羊低于萨寒杂交群体;组织学染色显示,小尾寒羊肌纤维较粗,排列紧密,肌内脂肪在肌纤维间隙集中分布;萨寒杂交肌纤维较细且结构松散,肌内脂肪在肌细胞间及肌纤维间隙均匀、广泛分布,含量更高;PPARA mRNA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PPARA蛋白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相关性分析显示,PPARA基因表达量与绵羊脂滴面积比及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剪切力和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理石花纹评分弱相关;Sanger测序结果分析显示,2个绵羊群体PPARA基因第2内含子T49885C、T50007C、G50013A、G50835A、G50942A及G51154C位置上发生碱基突变,但小尾寒羊群体未检测到C49885T突变。SNP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NP位点群体纯合度均大于杂合度,在群体中处于中低度多态;除G50835A突变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SNPs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基础稳定。研究认为,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具有重要影响,可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肌内脂肪 PPARA 多态性
下载PDF
应急饲料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史金平 李秀琴 +5 位作者 马武 李晓梅 张全伟 杨海峰 高兴超 成述儒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9,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应急饲料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体重、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相近、平均体重为(39.8±0.83)kg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试验组A、B分别饲喂应急饲料1(EW)、应... 试验旨在研究应急饲料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体重、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相近、平均体重为(39.8±0.83)kg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试验组A、B分别饲喂应急饲料1(EW)、应急饲料2(EC),对照组C正常放牧,试验期15 d,试验初、末测量体重,于试验末采集血样和瘤胃液。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①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饲喂EW和WC的日增重、瘤胃微生物(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表达量、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提高(P<0.05);②EW和WC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氨态氮、尿素氮含量和瘤胃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以及血清中总蛋白、蛋白氮、尿素氮、总胆固醇、乳酸脱氢酶、血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EW和EC能够促进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的生长性能,但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内环境无显著影响,适宜在冬季放牧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地区作为应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饲料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瘤胃内环境 甘肃高山细毛羊
下载PDF
5个绵羊品种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浩 张明军 +7 位作者 马武 马贵山 杨磊 张全伟 史金平 高兴超 杨海峰 成述儒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82-3489,共8页
本研究以甘肃境内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藏绵羊、蒙古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滩羊为研究对象,以甘肃外来品种小尾寒羊为对照,利用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MC4R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测序确定多态位点,通过与初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和9... 本研究以甘肃境内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藏绵羊、蒙古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滩羊为研究对象,以甘肃外来品种小尾寒羊为对照,利用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MC4R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测序确定多态位点,通过与初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和9月龄生长性能相关分析,结果发现:MC4R基因在5个绵羊品种上均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G和A),3种基因型(GG,GA和AA);测序结果显示,在MC4R基因第1外显子的306 bp处发生单个碱基突变(G→A);相关性分析表明,MC4R基因型对5个绵羊品种的1月龄、3月龄和6月龄的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且GA杂合型个体体重显著大于AA纯合型个体体重,但对初生重与9月龄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基因型效应对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的体长、体高、胸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认为MC4R基因可以作为选择甘肃地方绵羊品种生长性状的候选标记基因,小尾寒羊可以作为甘肃境内开展杂交生产及新品种培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C4R基因 PCR-SSCP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甘加型藏绵羊发情周期内输卵管和子宫中MTR1a 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大鹏 葛闻博 +5 位作者 何玉琴 张全伟 王霞 周凯仁 陈卫刚 包莹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0-535,共6页
旨在研究褪黑素受体(MTR1a)基因在甘加型藏绵羊(Ganga Tibetan ovis aries)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选取发情周期内正常且未孕的甘加型藏绵羊32只,应用qRT-PCR方法检测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MTR1a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整个发... 旨在研究褪黑素受体(MTR1a)基因在甘加型藏绵羊(Ganga Tibetan ovis aries)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选取发情周期内正常且未孕的甘加型藏绵羊32只,应用qRT-PCR方法检测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MTR1a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整个发情周期中,甘加型藏绵羊输卵管和子宫中均有MTR1a mRNA表达。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4个阶段,输卵管组织中MTR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4±0.253、 0.033±0.031、 0.202±0.151和1.000±0.221,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发情期差异极显著,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子宫组织中MTR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88±0.086、0.525±0.347、1.878±0.209和1.000±0.094,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极显著。发情周期内MTR1a基因在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变化规律表明褪黑素(Melatonin,MT)在动物排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加型藏绵羊 褪黑素受体 输卵管 子宫 发情周期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代谢流分析的L-缬氨酸发酵过程监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洪波 石拓 +5 位作者 崔毅 张权威 杜丽红 陈启欣 谢希贤 陈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9-87,共9页
L-缬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之一,在许多发酵类食品配料方面有重要应用。及时监控其发酵过程,有利于L-缬氨酸产品品质的提升。本文建立了一种发酵类的食品配料生产过程监控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酵原料和产物进行分析,建立主要原料及产物... L-缬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之一,在许多发酵类食品配料方面有重要应用。及时监控其发酵过程,有利于L-缬氨酸产品品质的提升。本文建立了一种发酵类的食品配料生产过程监控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酵原料和产物进行分析,建立主要原料及产物的近红外模型,结合代谢流模型,能够快速分析不同发酵条件下细胞内部代谢流分布及变化,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各项参数。该方法能够实现同时对多组分快速、准确的检测,从而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和不足;能够快速分析获得发酵过程细胞内部代谢流分布,从而帮助控制发酵过程条件,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参数,为发酵过程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发酵类食品配料生产过程监控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模型 代谢流分析 谷氨酸棒杆菌 L-缬氨酸 发酵监控
下载PDF
妊娠家兔生殖轴系KISS1和TrkA的分布特征和表达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笑笑 张博皓 +6 位作者 戴丽君 白旭 石军 张霞 张勇 张全伟 赵兴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221,共9页
为明确吻素(KISS1)和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在诱导排卵动物生殖轴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生理功能,解析KISS1和TrkA对诱导排卵动物生殖的调控机制,以家兔为诱导排卵动物模型,采集妊娠中期(14~18 d)家兔生殖轴系组织(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 为明确吻素(KISS1)和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在诱导排卵动物生殖轴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生理功能,解析KISS1和TrkA对诱导排卵动物生殖的调控机制,以家兔为诱导排卵动物模型,采集妊娠中期(14~18 d)家兔生殖轴系组织(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半定量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WB)分析妊娠家兔生殖轴组织中KISS1和TrkA的表达规律和分布特征。IHC结果表明,家兔垂体嗜碱性细胞和卵子透明带中KISS1蛋白的阳性反应较强;TrkA蛋白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垂体嗜碱性细胞、卵巢颗粒黄体细胞、子宫固有层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妊娠家兔生殖轴组织中均有KISS1表达,且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显著;下丘脑、垂体、卵巢各组织中TrkA mRNA表达丰度组间差异极显著。KISS1和TrkA基因qRT-PCR结果与RT-PCR结果表达趋势一致。WB结果发现,KISS1蛋白仅在垂体组织表达;TrkA蛋白在生殖轴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在子宫、卵巢、垂体、下丘脑各组织依次呈下降趋势。结果说明,KISS1和TrkA参与调控家兔妊娠过程,且TrkA的作用范围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生殖轴 生殖激素 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 吻素(KISS1)
下载PDF
His-pull down联合质谱鉴定谷氨酸棒杆菌中乙酰羟酸合酶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正杰 张权威 +5 位作者 莫晓琳 夏利 谭淼 孙全伟 马倩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17,共7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关键酶乙酰羟酸合酶调节亚基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为切入点,筛选出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针对实验室选育的1株缬氨酸高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V,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与乙酰羟酸合酶存在相互作用的... 以谷氨酸棒杆菌关键酶乙酰羟酸合酶调节亚基IlvN的相互作用蛋白研究为切入点,筛选出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针对实验室选育的1株缬氨酸高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XV,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与乙酰羟酸合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液质联用的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经蛋白电泳和液质分析后,鉴定得到45种蛋白,其中,大部分蛋白为参与翻译过程的核糖体蛋白,此外,还包括参与能量产生与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脂转运与代谢、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蛋白质.乙酰羟酸合酶是支链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酶,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涉及代谢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这些相互作用的蛋白对于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可能产生影响,所得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对进一步指导协调代谢工程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分支链氨基酸 蛋白相互作用 his-pull DOWN IlvN
下载PDF
振动冲击复合载荷对库尔勒香梨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权威 刘扬 +3 位作者 于世辉 蒋鑫 张瑞 张宏 《新疆农机化》 2022年第6期32-35,48,共5页
振动冲击复合载荷是库尔勒香梨机械损伤中主要损伤形式之一,明确复合载荷对库尔勒香梨损伤的影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不同成熟度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阐释单一载荷冲击与振动对香梨损伤的影响规律,构建振动冲击复合载荷与香梨损... 振动冲击复合载荷是库尔勒香梨机械损伤中主要损伤形式之一,明确复合载荷对库尔勒香梨损伤的影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不同成熟度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阐释单一载荷冲击与振动对香梨损伤的影响规律,构建振动冲击复合载荷与香梨损伤面积关系间的数学模型,揭示振动冲击复合载荷损伤规律。结果表明:香梨损伤面积随着冲击高度与振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香梨成熟初期与末期,同一载荷不同成熟度香梨损伤面积变化不明显,成熟中期,同一载荷不同成熟度变化明显;构建振动冲击复合载荷与香梨损伤面积关系数学模型复合二次函数,该模型可表征不同成熟度香梨损伤面积与复合载荷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减少香梨机械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复合载荷 模型构建 损伤面积
下载PDF
崂山奶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生殖缺陷基因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权威 都萌萌 +7 位作者 程明 戴正浩 刘开东 林晓坤 高而尚 秦至莉 赵金山 李和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54-3061,共8页
【目的】试验旨在对崂山奶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生殖缺陷基因进行定位并分析其基因型。【方法】以155只崂山奶山羊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角公羊9只、有角母羊34只、无角母羊29只、无角公羊47只、间性山羊36只。... 【目的】试验旨在对崂山奶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生殖缺陷基因进行定位并分析其基因型。【方法】以155只崂山奶山羊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角公羊9只、有角母羊34只、无角母羊29只、无角公羊47只、间性山羊36只。对36只间性山羊进行表型特征分析;以155只崂山奶山羊血液基因组DNA为材料进行遗传学性别鉴定;根据山羊基因组DNA的完整序列信息(RefSeq:NC_030808.1)分别设计PIS wt-2、PIS wt-3和PIS var-23对扩增引物,利用PCR方法验证山羊PIS区是否存在198 bp替换和108 bp缺失,并分析不同性状山羊PIS基因的基因型。【结果】36只间性山羊包括17只大阴蒂雄性假间性、12只拟雌性假间性和7只短阴茎间性这3种不同的表型,其性染色体均为XX;山羊PIS区是完全缺失的,且在129427003~129427905 bp区域并不存在198 bp替换和108 bp缺失;间性山羊的基因型全为突变纯合子,其突变类型为10.1 kb缺失/480 kb重复双突变;有角山羊的基因型全为野生型纯合子,没有发生10.1 kb缺失/480 kb重复;在检测的无角山羊中,有10只10.1 kb缺失/480 kb重复双突变纯合子公羊,其余无角山羊的基因型为10.1 kb缺失/480 kb重复单突变的杂合子。【结论】间性山羊的出现是由于10.1 kb的完全缺失和1个反向插入的约480 kb大小的重复片段导致,且间性性状仅发生在纯合子母羊中,而公羊的纯合缺失并不会出现间性性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山羊无角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及培育崂山奶山羊无角新品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无角间性综合征(PIS) 基因型 结构变异
下载PDF
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克隆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泽 王琪 +6 位作者 王媛媛 赵彩英 李怡娜 张全伟 马友记 张勇 赵兴绪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142,共9页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种血红素辅基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MPO基因CDS全长序列,检测该基因在小鼠神经细胞的表达谱。首先利用RT-PCR法与克隆载体...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种血红素辅基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MPO基因CDS全长序列,检测该基因在小鼠神经细胞的表达谱。首先利用RT-PCR法与克隆载体克隆小鼠MPO基因CDS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PO,瞬时转染小鼠神经元细胞,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MPO在神经细胞的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小鼠MPO基因CDS全长2171 bp,编码718个氨基酸,与章鱼、美洲灰熊、马、人、非洲爪蟾、扬子鳄等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79.25%。转染细胞后,试验组MPO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表明小鼠MPO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PO构建及转染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PO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质中。过表达MPO后,nNOS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P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在体外过表达MPO可促进nNOS表达,抑制NADPH的表达,这为今后深入研究MPO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MPO基因 NNOS NADPH
原文传递
5个绵羊品种DLK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孟泉禄 张明军 +4 位作者 史金平 付玲娟 刘婷 张全伟 成述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38,共6页
为挖掘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探究DLK1多态性与绵羊生长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以240头不同品种绵羊(甘肃高山细毛羊、蒙古羊、藏绵羊和小尾寒羊各50头,滩羊40头)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不同品种各年龄段绵羊生长性能指标;采集绵... 为挖掘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探究DLK1多态性与绵羊生长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以240头不同品种绵羊(甘肃高山细毛羊、蒙古羊、藏绵羊和小尾寒羊各50头,滩羊40头)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不同品种各年龄段绵羊生长性能指标;采集绵羊血液,提取DNA,运用PCR-SSCP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多态性;SPSS 20.0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各绵羊品种不同年龄段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均具有多态性,其中共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和B)和3种基因型(AA、AB和BB),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为B和AB;DLK1基因第5内含子30412 bp处发生G→A单个碱基突变;G30412A突变位点与绵羊1月龄和3月龄的体质量和胸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BB基因型个体表型优于AA基因型个体,突变位点与绵羊体长和体高无相关性(P>0.05)。总之,不同品种绵羊DLK1基因均存在第5内含子上G30412A突变位点,该位点显著影响绵羊1,3月龄的体质量和胸围,其可作为选择甘肃地方绵羊品种生产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生长性状 DLK1基因 多态性 PCR-SSCP
下载PDF
非靶向脂质组学探究花生四烯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
19
作者 卢挺 董伟韬 +7 位作者 陈艳 赵晓萱 刘佩雯 贺海健 张全伟 贺钰烜 赵兴绪 张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86-2092,共7页
为探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exactiv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 为探讨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exactiv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识别和量化AA处理奶牛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后改变的内源性脂质代谢产物。通过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共检测到1145种脂质代谢物,涉及6个脂质类别,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显示有10种脂质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AA处理组中AcylGlcADG(14:1/14:1/14:1)、GlcADG(18:2/22:2)、MAG(18:1)、PC(22:5/22:5)、PC(4:0/27:0)、PC(7:0/26:1)、PEtOH(16:0/16:1)、PEtOH(16:1/18:1)和TG(16:0/18:0/20:4)的含量显著降低;SHexCer(d35:2)含量显著升高。综上,AA显著改变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脂质代谢谱,这些差异表达的脂质分子可能成为奶牛乳房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脂类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非靶向脂质组学 UHPLC-QE-MS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采摘期及贮藏期库尔勒香梨冲击损伤规律研究
20
作者 蒋鑫 曾勇 +3 位作者 刘扬 张瑞 张权威 廖结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明晰库尔勒香梨冲击损伤变化规律,减少香梨机械损伤,本研究利用自制水果跌落损伤试验台进行冲击损伤试验,研究采摘期和贮藏期内香梨硬度变化规律,得到采摘期和贮藏期香梨冲击高度与损伤体积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包装材料对香梨冲击损... 为明晰库尔勒香梨冲击损伤变化规律,减少香梨机械损伤,本研究利用自制水果跌落损伤试验台进行冲击损伤试验,研究采摘期和贮藏期内香梨硬度变化规律,得到采摘期和贮藏期香梨冲击高度与损伤体积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包装材料对香梨冲击损伤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采摘期和贮藏期内香梨硬度均表现为前阶段下降速度快,后阶段下降速度趋于平缓;随着冲击高度增加,香梨损伤体积不断增大,冲击高度与损伤体积呈现二次函数关系;包装材料对香梨冲击损伤的缓冲性能表现为钢板<胶合板<瓦楞纸板<EPE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香梨冲击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采摘期 贮藏期 损伤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