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健乐 史东梅 +2 位作者 刘义 任予恒 蒲超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7,174,共7页
土壤抗剪强度既可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也是反映耕层土壤耕作性能的重要参数。不同剪切方式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重塑土三轴及直剪试验方法,研究容重和含水率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 土壤抗剪强度既可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也是反映耕层土壤耕作性能的重要参数。不同剪切方式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重塑土三轴及直剪试验方法,研究容重和含水率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2种试验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黏聚力(c)总体随容重(ρd)增大而增加,随含水率(w)增加而减小,三轴及直剪试验条件下黏聚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容重1.4 g/cm^3、含水率10%水平下,分别为32.33,21.78 kPa。耕层土壤内摩擦角(φ)随容重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三轴及直剪试验条件下内摩擦角最大值均出现在容重1.4 g/cm^3、含水率10%水平下,分别为22.67°,29.11°。(2)在同一围压下,耕层土壤最大主应力差随容重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容重和含水率水平下,耕层土壤的最大主应力差随着围压升高而增大。(3)耕层土壤容重、含水率的交互作用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显著(P<0.05),对坡耕地耕层土壤抗剪强度抵抗侵蚀作用的最优土壤容重-含水率条件为1.4 g/cm^3—10%。(4)不同剪切方式影响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耕层土壤黏聚力在三轴试验条件下大于或接近直剪试验结果,而土壤内摩擦角则明显小于直剪试验结果,这主要与两种剪切试验原理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剪强度 耕层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 坡耕地 紫色土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重庆坡耕地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辉丹 史东梅 +3 位作者 夏蕊 倪书辉 张健乐 王荣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0-290,共11页
坡耕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坡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有益于为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及生态功能修复与保持提供参考。基于2000—2018年坡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 坡耕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坡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有益于为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及生态功能修复与保持提供参考。基于2000—2018年坡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LISA)、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等方法,从坡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坡耕地冷热点格局和坡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开展,揭示重庆坡耕地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0年相比,2018年重庆坡耕地面积减少2.40%,坡耕地2.23万km2,占耕地59.35%。6个区县(渝中、江北、江津、南岸、大渡口、石柱)年均坡耕地变化动态度大于1%,不同区县坡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近18年坡耕地与林地、草地、水田、建设用地等地类发生显著转移,转出、转入总体较均衡,其中坡耕地退为林地主要集中位于秦巴和武陵山区的石柱、武隆、丰都、云阳等区县,在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坡耕地面积呈小幅度减少趋势。3)坡耕地局部空间自相关异质性较显著,大多数区域坡耕地面积呈高-高和低-低聚集状态,热点区集中在渝东北区,冷点区分布在渝西区和主城区。4)林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乡村从业人员、农林水支出等经济、社会及政策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大部分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其中解释力较大的交互驱动因子为粮食产量/坡度(2005年,0.9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常住人口(2018年,0.910),海拔、降雨等自然因素对坡耕地变化有一定影响,但经济发展、政策调控、农民收入、城市扩张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坡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重庆以及西南山地丘陵区坡耕地资源保护与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坡耕地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空间自相关 重庆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燕 张勇 +3 位作者 李莉 张彦龙 张建乐 马继成 《河北渔业》 2019年第9期35-38,56,共5页
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海水中Cu、Cd、As含量在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波动,部分站位Pb、Zn、Hg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北部海水... 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海水中Cu、Cd、As含量在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波动,部分站位Pb、Zn、Hg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北部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略高,各季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稳定,海水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全部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戴河口以北的近岸海域,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Pb>Zn,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多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海域 重金属 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娜 史东梅 +3 位作者 曾小英 叶青 张健乐 李辉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紫色土坡耕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明确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及障碍因素变化特征,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调控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侵蚀程度(0、5... 紫色土坡耕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明确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及障碍因素变化特征,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调控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侵蚀程度(0、5、10、15、20 cm)的原位控制试验。从土壤属性角度出发,选取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抗剪强度、有机质、全氮、全磷、pH、阳离子交换量等10个耕层质量指标,计算耕层质量指数(Cultivated-layer quality index,CLQI)及障碍度(Obstacle degree,Mij),定量评价不同侵蚀程度下耕层质量和障碍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导致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指标恶化。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抗剪强度、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随着侵蚀程度增加而减小,容重、土壤紧实度则随着侵蚀程度增加而增大。(2)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指标障碍度排序依次为土壤紧实度(17.04%)>饱和导水率(15.83%)>全氮(11.49%)>有机质(11.47%)>全磷(10.73%),耕层质量主要障碍因素为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全氮、有机质、全磷。(3)土壤侵蚀对土壤紧实度的障碍度影响效果极显著(P<0.01);管理措施对土壤紧实度的障碍度影响效果显著(P<0.05),对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的障碍度影响效果极显著(P<0.01);土壤侵蚀与管理措施的交互作用对饱和导水率、有机质的障碍度影响效果显著(P<0.05)。紫色土坡耕地耕层主要障碍类型分为土壤养分贫瘠型和土壤酸化型。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质量 障碍因素 土壤侵蚀 耕层障碍类型 紫色土坡耕地
下载PDF
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
5
作者 石伟杰 李莉 +6 位作者 张永丰 张建乐 王全颖 赵倩倩 张浩男 傅圆圆 姚远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2016年8月(夏季),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设22个站位,应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公式测定夏季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 2016年8月(夏季),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设22个站位,应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公式测定夏季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其中浮游幼虫、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为最主要的组成类群。浮游动物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048~0.704,其中,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生态位宽度大于0.6,为广生态位种类;中生态位种类有短尾类溞状幼虫(Brachyura zoea)和多毛类幼虫(Polychaeta larva);其余为窄生态位种类。浮游动物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为0.002~0.990,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种对有18对,占总对数的19.8%。其中,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重叠值最高为0.990。RDA结果分析表明,叶绿素a、盐度、透明度、无机磷和温度为影响夏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滦河口-北戴河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深井高地应力动压巷道变形特征及切顶护巷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建乐 张广杰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0期86-90,共5页
基于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大煤柱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以15110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理论分析了动压巷道破坏特征,提出采用切顶卸压的方法进行治理,并应运在现场。研究表明:围岩强度弱、地应力大、强动压回采以及煤柱宽度不合理是... 基于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大煤柱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以15110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理论分析了动压巷道破坏特征,提出采用切顶卸压的方法进行治理,并应运在现场。研究表明:围岩强度弱、地应力大、强动压回采以及煤柱宽度不合理是造成巷道破坏的关键因素。于是提出以切断基本顶为目标层位的定向预裂爆破技术。现场实施后15112进风顺槽顶板下沉及两帮变形均不明显,底鼓量平均达700 mm。与以往大煤柱巷道相比,巷道变形得以有效控制,巷道返修工程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巷道 切顶卸压 围岩变形 基本顶 定向预裂爆破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及其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石伟杰 李莉 +4 位作者 张永丰 王全颖 赵倩倩 张建乐 姚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0-679,共10页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特征,掌握秦皇岛海域底栖生物分布状况,于2017年8月和2021年8月对该海域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特征,掌握秦皇岛海域底栖生物分布状况,于2017年8月和2021年8月对该海域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和2021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和60种,其中优势种有6种和12种。两次调查生态位宽度值范围分别为0.69~2.31和0.64~2.19。2017年和2021年底栖动物优势种中广生态位种均为2种,分别为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和经氏壳蛞蝓(Philine kinglipini)。2017年和2021年均仅有1种窄生态位种,分别为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和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其余均为中生态位种。2017年和2021年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49和0.00~0.91,其中2017年没有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的种对;2021年有3对大于0.6,占总对数的4.5%,其中,日本臭海蛹(Travisia japonica)和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ohgi tsingtauense)重叠值最高(0.91)。冗余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水温、叶绿素a、无机磷和pH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021年水深、盐度、温度、叶绿素a和无机氮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底栖动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农地生态草沟调控氮磷及削减径流污染物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袭培栋 何丙辉 +2 位作者 冯梦蝶 张健乐 王震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研究生态草沟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益,探究在西南地区农地内运用生态草沟来辅助地块排水和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试验着眼于地块单元,与农地地块内传统的土质沟道(CK)相对照,借助对模拟生态草沟的冲刷试验,根据不同试验要求调整模拟... 为研究生态草沟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益,探究在西南地区农地内运用生态草沟来辅助地块排水和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试验着眼于地块单元,与农地地块内传统的土质沟道(CK)相对照,借助对模拟生态草沟的冲刷试验,根据不同试验要求调整模拟污水的成分,通过与清水冲刷对比,以研究生态草沟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5°农地生态草沟对污水径流中COD负荷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其削减COD污染负荷比例在8.86%~14.00%,但当生态草沟坡度比降为10°时反而增加了径流中的COD污染负荷,增加比例达到了20.38%~33.02%。(2)分析不同坡度和不同设计冲刷流量下农地生态草沟对污水径流中总氮的去除效率,发现大部分试验组农地生态草沟相比传统的土质沟道能部分去除径流中的总氮负荷,去除比例为2.46%~33.39%。(3)分析不同坡度和不同设计冲刷流量下农地生态草沟对污水径流中总磷的去除效率,设计冲刷流量为4.5L/min时农地生态草沟中磷素流失量大于设计径流(3L/min)时,二者磷素流失量相差0.005 9~0.037 7g/m^2,相差比例为4.71%~25.02%。沟道坡度比降为5°时,沟道流失的磷素随径流流失的比例更大,平均达到63.32%;当沟道坡度比降上升为10°时,沟道流失的磷素随泥沙流失的比例更大,平均为70.95%,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草沟 模拟冲刷 COD 氮素 磷素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东梅 蒋光毅 +3 位作者 郭宏忠 彭旭东 夏蕊 张健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9,共9页
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是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侵蚀。以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为切入点,以生产建设项目各种扰动下垫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原位观测方法对扰动地表与土壤植被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程序及... 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是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侵蚀。以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为切入点,以生产建设项目各种扰动下垫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原位观测方法对扰动地表与土壤植被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程序及方法。结果表明:1)人为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主要以土壤结构和土地资源破坏,地表植被退化、局部地表汇流及地下水改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以及在项目区及周边诱发洪水、滑坡、泥石流危险为主要表现特征。2)损害评估范式建立的关键环节有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基线及阈值判定、水土流失危害鉴定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分析、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方法及标准。3)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应重点关注工程堆积体在暴雨作用下人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局部地表汇流及地下水改变、硬化路(地)面对降雨径流调节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减弱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 水土流失危害 生产建设项目
下载PDF
土壤管理措施对坡耕地侵蚀退化耕层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鸽 史东梅 +3 位作者 蒋光毅 江娜 叶青 张健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02-1714,共13页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研究土壤管理措施对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耕层侵蚀恢复作用,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研究...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研究土壤管理措施对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耕层侵蚀恢复作用,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研究不施肥(CK)、施化肥(F)、施生物炭+化肥(BF)3种土壤管理措施对侵蚀0 cm(S-0)、侵蚀5 cm(S-5)、侵蚀10 cm(S-10)、侵蚀15 cm(S-15)、侵蚀20 cm(S-20)5个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耕层土壤属性的恢复作用。【结果】(1)随侵蚀程度增加,土壤砂粒含量由38.1%—42.4%逐渐增至44.2%—46.4%,土壤黏粒含量由12.6%—14.8%逐渐减少至9.6%—11.0%;与S-0、S-5、S-10相比,S-15、S-20土壤容重显著增大;S-10侵蚀程度下,土壤抗剪强度最大,在8.71—9.56 kg·cm^(-2)之间;F、BF处理下S-15侵蚀程度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降幅均最大。(2)不同管理措施下坡耕地耕层土壤属性差异显著,BF处理下土壤砂粒含量小、黏粒含量最大,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CK(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CK、F处理;BF处理下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均最大,CK处理最小;与CK处理相比,BF处理土壤抗剪强度显著增大。(3)随侵蚀程度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显著下降,与S-0相比,S-20侵蚀程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下降0.1960%—0.2192%;BF处理下土壤可蚀性K值最大,F处理次之,CK最小;S-10侵蚀程度下F、BF处理的K值均较CK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0.0684%、0.1404%。【结论】施加生物炭+化肥在改善土壤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提高土壤蓄渗性能等方面较单施化肥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侵蚀,对侵蚀10 cm条件下的坡耕地耕作层(0—20 cm)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耕地 耕层 侵蚀程度 管理措施 土壤可蚀性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东梅 江娜 +3 位作者 蒋光毅 杨军 叶青 张健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坡耕地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由降雨侵蚀、耕作活动交互作用影响。该文以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评价模型对耕层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并解析了海拔、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坡位4个地形因子对坡耕地耕层质量的影响及敏感性。结... 坡耕地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由降雨侵蚀、耕作活动交互作用影响。该文以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评价模型对耕层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并解析了海拔、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坡位4个地形因子对坡耕地耕层质量的影响及敏感性。结果表明:1)小流域坡耕地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均处于适宜性区间内,各土壤养分指标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土壤容重(变异系数CV为7.97%)和总孔隙度(CV为8.36%)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处于弱分异(CV<10%)水平,其余土壤指标均属中等分异水平。2)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容重、贯入阻力、有机质、土壤黏粒含量、耕层厚度、抗剪强度、饱和导水率和有效磷8个指标组成。基于MDS评价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坡位耕层质量指数为下坡(0.458)>中坡(0.443)>上坡(0.417),下坡较中坡和上坡分别提升3.39%和9.83%。3)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影响因素可分为4类,Ⅰ类坡度限制型、Ⅱ类坡位限制型、Ⅲ类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Ⅳ类海拔限制型,4种耕层类型的样本数分占坡耕地耕层样本总数的38.89%、22.22%、14.81%和24.08%,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4)坡耕地耕层质量与有效土层厚度、坡位为正相关,与海拔、坡度表现为负相关,地形因子对耕层质量敏感程度为海拔(-0.399)>坡位(0.192)>坡度(-0.112)>有效土层厚度(0.110),海拔敏感程度为有效土层厚度的3.56倍。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评价及有效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紫色土坡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坡耕地 耕层质量 影响因素 敏感性分析 紫色丘陵区
下载PDF
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青 史东梅 +3 位作者 曾小英 司承静 江娜 张健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4-170,177,共8页
紫色土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为了探讨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的影响,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小区,建立不同侵蚀程度(侵蚀年限)的坡耕地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 紫色土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为了探讨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的影响,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小区,建立不同侵蚀程度(侵蚀年限)的坡耕地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了化肥管理措施(F)、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B+F),对比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力学性能影响,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分析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变化特征。对3种土壤管理条件下坡耕地耕层质量及恢复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差异显著。F管理措施不能改善土壤结构,但能提高土壤养分,B+F管理措施耕层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总孔隙、毛管孔隙及饱和含水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2.45 g/kg,土壤养分状况最好。(2)F和B+F 2种管理措施均能提高0—10 cm土层抗剪强度,使得表层土壤抵抗剪切破坏能力增强,有利于水土流失调控,2种管理措施下土壤贯入阻力下降,能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3)2种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均有恢复作用,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B+F(0.686)、F(0.625)、CK(0.595),B+F管理措施土壤质量较对照CK(0.595)提升15.3%,较F(0.625)提升9.8%,B+F管理措施对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质量恢复效果最好,能有效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作物产量。B+F管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合紫色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恢复及土壤侵蚀防治,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耕层质量恢复提供适宜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质量 坡耕地 管理措施 紫色土丘陵区
下载PDF
辽西某低品位铁磷矿选矿工艺技改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建乐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辽西某低品位铁磷矿主要是磁铁矿和磷灰石矿共生,其中m Fe含量4%~6%,P2O5含量2%~3%。该矿铁、磷的可选性良好,选磷流程投产后精矿质量较好,但磷的流失严重,成本也居高不下。本文研究分析了该低品位铁磷矿选矿生产磷损失严重的原因,结合... 辽西某低品位铁磷矿主要是磁铁矿和磷灰石矿共生,其中m Fe含量4%~6%,P2O5含量2%~3%。该矿铁、磷的可选性良好,选磷流程投产后精矿质量较好,但磷的流失严重,成本也居高不下。本文研究分析了该低品位铁磷矿选矿生产磷损失严重的原因,结合现实条件,对问题根源的前段选铁流程进行了技改和优化;概括了技改收获的经验和要点,并叙述了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述了技改前后的技术指标和取得的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磷灰石 低品位 选矿 技改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14
作者 王荣浩 史东梅 +3 位作者 于亚莉 夏蕊 倪书辉 张健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83,共7页
通过设置侵蚀模拟小区,研究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铲土侵蚀模拟法建立5种侵蚀程度(0,5,10,15,20 cm)和2种管理措施[不施肥(CK)、常规耕作(F)]的原位试... 通过设置侵蚀模拟小区,研究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铲土侵蚀模拟法建立5种侵蚀程度(0,5,10,15,20 cm)和2种管理措施[不施肥(CK)、常规耕作(F)]的原位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检测、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等手段,对常规耕作侵蚀耕层土壤养分的恢复效应和土壤养分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耕层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均表现为F>CK,表明F较CK改善土壤养分效果较好,且对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改善效果明显。(2)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养分主要富集在0—20 cm表土层,整体随侵蚀程度加剧,随剖面呈下降的趋势,F下0—3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明显,对1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增幅效果最优。(3)经过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CK下有机质、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背景值增长4.33%~15.89%,全氮含量较背景值无明显变化,全磷含量较背景值降低11.78%;F土壤养分含量较背景值增长4.51%~49.46%。研究成果可为坡耕地合理耕层调控途径、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侵蚀 耕层 施肥 紫色土坡耕地
下载PDF
2013年夏季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全颖 杜雨蒙 +4 位作者 刘龙 石伟杰 张永丰 李莉 张建乐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基于2013年夏季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关系,并对秦皇岛海域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50~7.79μg&#... 基于2013年夏季对秦皇岛海域46个站位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关系,并对秦皇岛海域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50~7.79μg·L^(-1),平均值为(2.10±1.38)μg·L^(-1),平面分布呈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通过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以及氮磷比(N/P)分析发现,活性磷酸盐可能是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控制因子。基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和富营养化指数(EI)评价标准,秦皇岛海域整体营养状况表现为贫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叶绿素A 活性磷酸盐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基于AI的新型智慧广电网络架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勇 张佳军 张建乐 《电视技术》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随着国网获得5G牌照及整合加速,原有的广电网络已无力承担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新网络的建设需要满足未来移动性、高带宽、高可靠、多连接及低时延的场景需求,实现万物互联。因此,汲取5G国际标准中网络架构的精华部分,提出基于AI、云及大... 随着国网获得5G牌照及整合加速,原有的广电网络已无力承担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新网络的建设需要满足未来移动性、高带宽、高可靠、多连接及低时延的场景需求,实现万物互联。因此,汲取5G国际标准中网络架构的精华部分,提出基于AI、云及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应用的新型智慧广电网络架构,具有智慧高效、弹性伸缩、泛在开放以及节能环保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大数据 网络架构 网络能力
下载PDF
沧州黄骅港水质特征及营养状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龙 褚芹芹 +3 位作者 王全颖 谢润超 杜雨蒙 张建乐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7期122-125,127,共5页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研究沧州黄骅港海域水质要素变化特征及其海水自净能力,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及PSR框架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法评价海域营养状态。研究发现,海域水体中DIN浓度...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研究沧州黄骅港海域水质要素变化特征及其海水自净能力,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及PSR框架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法评价海域营养状态。研究发现,海域水体中DIN浓度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特征;活性磷酸盐浓度大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且已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黄骅港海域具有较强的海水自净能力。四种评价模式均表明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表现出先由中营养状态发展为富营养状态,后又恢复为中营养状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水质特征 自净能力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复合模糊PID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明达 邓继忠 +4 位作者 霍静朗 张建瓴 叶家杭 雷落成 张子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为提升现有植保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自适应调整的精准性,降低施药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可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WM调制实时调整喷雾流量。通过测试平... 为提升现有植保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自适应调整的精准性,降低施药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可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WM调制实时调整喷雾流量。通过测试平台分别对比了此控制算法与PID、模糊PID的响应情况,并进行了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的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的系统响应较PID超调量降低63.64%,较模糊PID调节时间缩减23.08%,复合模糊PID与模糊PID的稳态误差控制在3.125%内,小于PID的4.688%;基于PID、模糊PID、复合模糊PID的喷雾系统喷雾流量平均偏差分别为2.67%、3.85%、1.90%;基于复合模糊PID算法的喷雾系统跟随飞速变化自适应调整喷雾流量的最大偏差为6.29%,满足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要求,可为农业航空精准变量喷雾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变量喷雾 控制算法 复合模糊PID
下载PDF
用P20型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文 邓继忠 +6 位作者 高启超 贾瑞昌 兰玉彬 张建瓴 陈鹏超 肖汉祥 张亚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3-59,共7页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UAV)减量施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该研究采用P20型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田间施药作业。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孕穗期开展了两种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水稻冠层雾滴沉积试验,以及两种施药液量下480、540、600 mL/hm^(2)3种农药剂量(阿维·氯苯酰推荐剂量的80%、90%、100%)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减量施药田间药效试验,并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KES)人工施药的常规防治方法进行施药效果对比。雾滴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分布均匀性优于水稻冠层下部;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的冠层上部雾滴沉积显著优于施药液量15 L/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剂量越大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越好,采用农药剂量100%的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并优于KES人工施药;施药液量15、22.5 L/hm^(2)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且施药液量22.5 L/hm^(2)较15 L/hm^(2)的防治效果更好;施药液量15 L/hm^(2)且农药剂量90%、施药液量22.5 L/hm^(2)且农药剂量80%与KES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液量22.5 L/hm^(2)可以获得更好的雾滴沉积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施药液量22.5 L/hm^(2)时,减少20%的农药剂量也能保证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该结果对水稻田间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喷雾 减量施药 雾滴沉积 稻纵卷叶螟
下载PDF
炒制青稞及燕麦香气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垚 张文刚 +4 位作者 党斌 杨希娟 张杰 张建玲 陈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1,共9页
为探究青稞和燕麦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青稞和燕麦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青稞共检出64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25种)、酯类(10种)、醛类(8种)等;燕麦共检出97种香气成分,... 为探究青稞和燕麦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青稞和燕麦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青稞共检出64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25种)、酯类(10种)、醛类(8种)等;燕麦共检出97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16种)、醇类(18种)、醛类(15种)等。炒制青稞杂环类化合物种类与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炒制燕麦,而炒制燕麦中其他类型香气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则明显高于前者。香气分析显示,炒制燕麦香气更为复杂,其果香、油脂香、坚果香等分布较均衡;而炒制青稞中坚果香、可可香、烤香等特征香气更为突出,其他香气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制青稞 炒制燕麦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