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60,共11页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年份平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在中低效率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邻近溢出效应的驱动下生态效率高一高集聚区域及低一低集聚区域分别由“双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单核集聚”、“多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⑶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空间溢出效应在其演变过程中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应从建立各邻近市(州)间完备生态农业合作机制、政策联动机制及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支农政策等方面出发,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测度及其动态变化——以浙江省德清县201户农户为例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欢 张安录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90,共12页
本文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德清为研究对象,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原理,采用模糊评价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不同时期、不同安置模式下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福利水平,分析农户福利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政府主导下整体推进... 本文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德清为研究对象,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原理,采用模糊评价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不同时期、不同安置模式下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福利水平,分析农户福利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政府主导下整体推进的"村改居"宅基地退出,使农户综合福利水平上升,但农民身份的转换并未提高其经济福利,反而增加了融入城市的成本;(2)在不同的退出安置模式中,"住宅+货币"模式农户福利最高;(3)不同时期退出宅基地的农户福利水平不同,宅基地退出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纵向时间上的不公平性问题;(4)主动参与退出、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政策理解程度越高,抗风险能力越强,退出后福利越好;人均宅基地和家庭规模越大,退出后对补偿需求越高,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退出后福利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综合福利指数 模糊评价法 德清县
原文传递
基于村庄类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恬 胡伟艳 +3 位作者 杜晓华 张安录 李高胜 储晨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8,共9页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中国乡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生态保护类5种类型,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异,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考虑村庄的自然本底供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分析整治潜力与整治需求空间匹配,生成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包括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等。研究结论:不同类型乡村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类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发展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1
4
作者 邓祥征 金贵 +7 位作者 何书金 王成新 李兆华 王占岐 宋马林 杨庆媛 张安录 陈建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39,共14页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展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学科优势,并着眼于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动向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发展地理学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未来发展地理学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以提升欠发达地区可持续生计能力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为核心,以构建发展地理学理论和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体系为目标,聚焦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扩散特征与收敛研究,探索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与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地理学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 环境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贤金 张安录 +2 位作者 赵荣钦 高菲 张鸿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碳要素的约束对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5位笔谈专家主要从基于碳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过程、面向生物经济发... "双碳"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碳要素的约束对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5位笔谈专家主要从基于碳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过程、面向生物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竞争与碳排放机制、多目标下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措施、能源领域碳减排与国土空间维度等方面提出了主要策略,为构建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治理 碳达峰 碳中和 生物经济 绿色低碳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总量与结构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伟艳 朱庆莹 +2 位作者 张安录 George Ayea Karnwie 李景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0,共9页
研究目的:从总量与结构视角探讨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熵权法和扩展C-D生产函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为正,结构视角统计上显著为负;(2)本文分为2000—2007... 研究目的:从总量与结构视角探讨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熵权法和扩展C-D生产函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为正,结构视角统计上显著为负;(2)本文分为2000—2007年和2007—2014年两个时段,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大于2000—2007年的正向影响,结构视角的负向影响在两个时段的差异特征与总量视角相同;(3)将研究区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总量视角耕地多功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表现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而结构视角的负向影响表现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研究结论:研究区耕地多功能的总量效应比较明显,而多功能之间的多样化协同效应还未得到发挥;不同主体功能区需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多功能利用与管理策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耕地多功能 农业经济增长 熵权法 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
下载PDF
流域耕地生态盈亏、空间外溢与财政转移--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俊峰 贺三维 +1 位作者 张光宏 张安录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32,共13页
耕地生态补偿是平衡耕地保护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测算耕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探讨流域耕地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和生态盈亏及空间外溢状况,进而设计耕地生态财政转移方案。研究发现... 耕地生态补偿是平衡耕地保护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耕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测算耕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探讨流域耕地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和生态盈亏及空间外溢状况,进而设计耕地生态财政转移方案。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效益及空间外溢存在明显的异质特征和空间尺度差异。地方经济财权与耕地生态功能认知提升以及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能显著增加耕地生态效益,耕地保护事权责任增加则会导致耕地保护动力和能力不足、耕地生态效益减损。本文以耕地生态效益外溢量为基础,综合考虑耕地保护事权和发展财权以及耕地生态功能认知等因素,设计耕地生态财政转移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在政策层面,统筹耕地保护、经济发展及耕地生态功能认知等因素,制定并实施差别化耕地生态补偿方案、强化耕地生态财政转移政策工具效力,是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补偿 生态外溢 影响因素 财政转移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差异及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溢出效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熊燕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9,共15页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刻画,并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该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低下,呈现扁平的“N”演变特征,其中,下游地区在2003—2012年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位于整个流域前列,而2012—2018年阶段,上游及中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下游地区,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区域异质性;②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且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则分别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先缩小后稳定及逐渐缩小的态势;③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互促关系中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且二者在地理空间上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交互影响效应,上、中、下游地区也均存在互促效应,但两者间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则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中国未来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存量管理”,创新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发展水平,且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内及区域间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的互促及空间交互关系,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差异 空间交互效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基于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上海松江、金山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梅娥 张安录 陈红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2-1402,共11页
农户退出宅基地是关系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从宅基地权能的角度探讨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上海松江、金山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由29个指标作为基础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基于集体土... 农户退出宅基地是关系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从宅基地权能的角度探讨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上海松江、金山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由29个指标作为基础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基于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的农户对宅基地享有的各项权能基础的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宅基地享有的权利认识清晰,退出意愿强烈;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预期与福利感知中的期望补偿和宅基地退出后的经济状况较为关心,对宅基地发展权认知中的希望宅基地开发为商业用地意愿强烈。2)农户享有的宅基地权能主要有居住保障、使用权以及财产性权益等,对宅基地的权能认识越清晰,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越强,保障农户权益不受损是其积极自愿参与宅基地退出的前提。3)在上海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对宅基地权能认识清晰,各项权能能得到有效保障,退出意愿较高。因此,在宅基地退出的实践中,探索建立赋予农户宅基地更加完整的权能,满足农户合理预期及补偿标准的退出机制,有利于引导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产权权能 宅基地退出 农民意愿 产权认知
下载PDF
农地发展权价值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保护——基于土地供需双方的选择实验模型检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文兰娇 张安录 +2 位作者 陈竹 杨欣 汪晗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42,共14页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实验法,以南海224个行政村的村集体和用地企业为受访对象表明,运用多项Logit模型从土地市场供需双方视角测算土地发展权价值。研究结果:对于村集体,农地开发为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发展权价值... 本文以广东省南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实验法,以南海224个行政村的村集体和用地企业为受访对象表明,运用多项Logit模型从土地市场供需双方视角测算土地发展权价值。研究结果:对于村集体,农地开发为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发展权价值分别为604. 25元/平方米、1946. 30元/平方米、1508. 63元/平方米,而用地企业认为该3类发展权价值分别为1038. 42元/平方米、2203. 32元/平方米、2163. 89元/平方米;地块破碎度、容积率、土地用途对土地开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对开发成商业用途偏好最强,工业最弱;集体土地市场存在超额需求,同时,无论村集体还是用地企业均认为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较低,集体建设用地存在资产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价值 选择实验法 多项Logit模型 城乡土地市场 供需视角
原文传递
中国土地资源错配、效益损失与政策启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6,172,共12页
依据资源错配理论和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中国1996-2015年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其效益损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96-2015年中国农用地修正错配率由24.02%下降到4.64%,建设用地错配率由198.08%降至13.18%... 依据资源错配理论和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中国1996-2015年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其效益损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96-2015年中国农用地修正错配率由24.02%下降到4.64%,建设用地错配率由198.08%降至13.18%;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益损失先降低后上升,2015年达23 982.84亿元,年均损失率为1.98%;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由14.33%下降为11.62%,但效益损失由4 652.30亿元增加到35 441.05亿元;在部门错配类型上,西部表现为农地非农化损失,东部和中部先后由农地非农化损失转变为农地农用损失,拐点为2001年、2013年,在空间错配类型上,东部表现为短缺错配、中西部为过度错配。由此得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错配和过度错配并存,中西部土地错配程度较高,但效益损失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益损失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部门和空间收益差存在,错配效益损失值仍在增加;调整土地资源部门和空间配置量、缩小部门和地区土地边际产出效益差异是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部门错配 空间错配 效益损失 错配类型
下载PDF
农地确权背景下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关江华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50,175,共9页
以湖北省44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为理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福利因素进行分析及流转农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以理清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 以湖北省44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为理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福利因素进行分析及流转农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以理清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家庭纯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就业难易度、自评健康、农户土地流转知情权及对流转价格的满意度;(2)通过对流转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测算,土地流转能显著改善农户福利,对转出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1.100,对转入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0.793;(3)农地确权后,家庭纯收入、农户社会保障认可和自评健康状况能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水平,而就业难易度阻碍了农户福利改进,土地流转价格满意度能改善转出农户福利、但阻碍了转入农户福利改进。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加大差异化技能培训及完善流转农户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推进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农户福利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 倾向评分匹配法(PSM)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户福利
下载PDF
“三块地”改革的理论创新——评《“三块地”改革与农村土地权益实现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三块地”改革是中国探索农村土地权益实现机制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自201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部分实践成果业已吸纳到2020年新修正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中。但在全国33个试点县(市、区)所开展的,以农村土地征... “三块地”改革是中国探索农村土地权益实现机制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自201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部分实践成果业已吸纳到2020年新修正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中。但在全国33个试点县(市、区)所开展的,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若要形成具有全国性推广的系统性政策成果,离不开理论升华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块地”改革 农村土地 试点经验 理论与实践 《土地管理法》 权益实现 重大创新 宅基地制度改革
下载PDF
农户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理论框架、水平测度及其确权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丽 吕晓 +1 位作者 张安录 牛善栋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8-1180,共13页
可持续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水平高低与农户要素配置有关,而地权强度是影响农户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农地确权的按期完成也为检验其制度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三县(区)农... 可持续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水平高低与农户要素配置有关,而地权强度是影响农户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农地确权的按期完成也为检验其制度绩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17年山东省三县(区)农户实地调查,构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SICL)概念内涵—SICL水平测算—SICL确权响应及其响应机理”的分析框架,探讨SICL的概念内涵,测算农户层面的SICL水平,理论剖析并实证检验了农地确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发现:(1)SICL包括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4个维度,可从“投入-产出”范畴衡量。(2)样本农户SICL水平集中于“低度可持续集约利用”区间,五莲组农户SICL水平相对不可持续,而东平组和垦利组状况相对较好。(3)耕地利用对农地确权的响应表现为可持续集约化的效率改善或耗散,这与农户是否具备与农地确权后相适配的生产要素重配置能力有关。并且,农户家庭距县城越远,确权后耕地利用的非可持续集约化效果越强。随着农户粮食种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农地确权后抑制农户SICL的政策效果会得到缓解。基于此,可从设计SICL评估框架、提高确权后农户的要素配置能力、实施地区差别化政策等入手缓解农地确权对SICL的制度抑制,促进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集约化 投入-产出 农户要素配置 确权 耕地利用 调节效应 山东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东省南海区372份数据的供给侧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婷 张安录 邓松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23,共9页
研究根据广东省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现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效率受到抑制的障碍因子,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制度,推进建立高效、安全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研究利用两阶段DEA模型测度... 研究根据广东省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现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效率受到抑制的障碍因子,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制度,推进建立高效、安全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研究利用两阶段DEA模型测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过程中供给侧投入——产出效率,再根据Tobit模型探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受到抑制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综合效率较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对于市场总体效率的影响更大。区位属性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区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目前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可以通过扩大规模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总值。(2)从交易费用方面看,农村集体建设市场制度存在无效率因素(制度建立的滞后性和产权的不清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交易主体方面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化水平越高,政府等行政干预程度相对较低,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交易客体结果表明,加大市场投入有助于规模报酬向着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发展,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总体效率。从交易行为方面来看,缔约和履约安全性、市场化程度、第三方规制机制影响市场交易行为的风险,从而影响市场效率。从交易环境方面来看,市场透明化程度、规范化程度越高,交易环境风险较低,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化水平,明晰集体建设用地和地上物业产权,降低市场风险,以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 交易费用 市场效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南海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文丽 张安录 刘蒙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2-362,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特征并识别了其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年均值达0.746,整体上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生态系统健康得分均值为0.473,整体呈现小幅波动的趋势,地理空间上则呈现显著的南北分异特征;(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611~0.624区间内小幅增长,截至2018年,区域内实现协调发展的市域达92.62%,耦合结果在空间上表现为由“相对随机”向“南高北低”的分布转变;(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问题区域主要存在于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部分市域,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或生态系统健康单方面滞后抑制了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程度正逐步深化,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耦合系统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台湾都市更新中的容积移转制度: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孝宇 张安录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6,共6页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台湾地区在都市更新过程中大胆的引入土地发展权移转(台湾称为容积移转)制度,本文对台湾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制度实施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台湾都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在制度上的优势和制度...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台湾地区在都市更新过程中大胆的引入土地发展权移转(台湾称为容积移转)制度,本文对台湾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制度实施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台湾都市更新过程中容积移转在制度上的优势和制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大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利用法制基础进行反思,分析认为大陆城市更新明显不同于欧美国家,但是与台湾地区却有相似之处,可以考虑引进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并在台湾容积移转制度的不足上进行制度完善,以期对陆现行的城市更新方式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土地发展权 台湾地区 容积移转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土地价值增值时空效应及政府投资优先序——基于价值捕获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迎 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3,184,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土地价值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以武汉市土地出让样本和城市POI数据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测算总体-郊区-主城区以及不同地类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政府在何时出售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土地价值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以武汉市土地出让样本和城市POI数据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测算总体-郊区-主城区以及不同地类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政府在何时出售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地块能获取最大溢价,为政府土地价值捕获政策下的土地供应提供规划策略和思路。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轨道交通土地价值增值影响范围呈现出郊区(1200米)大于主城区(800米),居住用地价值增值对轨道交通可达性依赖度大于商业用地;(2)在时间上,轨道交通可达性引致土地价值资本化在其开通后5~10年到达峰值,居住用地增值时间过程较商业用地平缓;(3)不同地类土地价值增值差异明显,商住混合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对土地价值影响则为负。研究结论:政府适度向城郊延长轨道交通既可以节约边际成本,又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还能加强城市中心与外围相互作用与经济联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政府提前5~10年储备土地可最大程度捕获土地价值,回收投资;政府轨道交通规划应该优先布局在人口稠密和经济活动活跃的商住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价值增值 土地价值捕获 时空效应 特征价格模型 投资优先序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化肥减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琳琳 李晓云 +1 位作者 张安录 刘念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29-238,共10页
由于农用化学品的过度施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用化学品减量,应该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该研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实施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Diffe... 由于农用化学品的过度施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用化学品减量,应该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该研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实施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方法,基于长江中下游3个粮食主产省湖北、湖南和江苏282个县域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化肥减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基础回归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后化肥施用总量减少了5.1%;2)影响路径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产粮大县的机械化和粮食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实现对化肥施用量的削减效应。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扩大了粮食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对化肥减量效应,进而增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化肥减量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平原和丘陵县、中部县域以及中高化肥施用强度地区的化肥减量有更显著的影响。因此未来各区域要继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化肥减量和减污降碳的有效作用。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可成为产粮大县兼顾发展农业和生态保护的统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可持续发展 化肥 农业机械化 粮食作物种植专业化
下载PDF
目标差异化导向下南方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起鑫 张安录 +1 位作者 赵可 熊燕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73-283,F0003,共12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点面临多元分化和重组。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确定不同空间优化模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在筛选丘陵地区优势居民点“扩展源”图斑的基础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点面临多元分化和重组。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确定不同空间优化模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在筛选丘陵地区优势居民点“扩展源”图斑的基础上,从“三生功能”和规模形态4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扩展源”评价体系,并采用改进引力模型和改进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针对性制定“扩展源”和“非扩展源”两大类居民点的空间重构策略。结果表明:1)根据改进引力模型结果可知,“扩展源”居民点空间引力值在[0.007,1.8]之间,功能辐射和服务能力差异显著;2)研究区西部综合阻力和累积阻力最小,北部和南部因受地形、人口和空间用途管制的影响,阻力偏高。Ⅰ类高等“非扩展源”居民点主要分布于区位条件优越的中西部山间盆地地带,Ⅲ类低等居民点则集中于北部和南部高海拔区域;3)结合“扩展源”居民点引力等级和综合影响力值,划分为城郊融合型、村镇融合型、集聚提升型和重点培育型4类优化模式。根据“非扩展源”居民点布局适宜等级和扩展势力范围的组合关系,确定重点发展型、规模管控型、优化改造型和迁建拆并型4类布局策略。该研究对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生活空间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改进引力模型 改进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