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建设时序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规划 被引量:44
1
作者 曹严 穆云飞 +3 位作者 贾宏杰 余晓丹 宋毅 吴奎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815-6827,共13页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工程建设往往分为多期,但目前PIES的规划未考虑系统建设时序,并假设在整个规划周期内负荷水平保持不变,造成了规划前期冗余配置、超前投资,后期设备容量短缺、供能质量下...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工程建设往往分为多期,但目前PIES的规划未考虑系统建设时序,并假设在整个规划周期内负荷水平保持不变,造成了规划前期冗余配置、超前投资,后期设备容量短缺、供能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PIES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一种考虑建设时序的PIES多阶段规划方法。将规划周期分成若干个阶段,随着园区负荷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每个规划阶段期初增加设备投入,以满足长时间尺度下负荷增长的需求。首先,建立各能量生产、转换、储存单元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计及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每个规划阶段的设备运行和功率平衡为约束,建立PIES的多阶段规划模型,并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规划阶段的最优配置方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多阶段规划方法在提升园区供能经济性、促进光伏消纳等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多阶段规划 建设时序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疾病体验及其复发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林蓓蕾 郭云飞 +5 位作者 张振香 梅永霞 宋俊莉 薛利红 彭睿 翟清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了解首发与复发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体验,探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的特征及变化。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首次复发和多次复发脑卒中... 目的了解首发与复发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体验,探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的特征及变化。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首次复发和多次复发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体验和复发风险感知各有特征。首发脑卒中患者:可识别异常但缺乏专业信息渠道,主动就诊意识强并感知及时就诊益处大,预后态度过于乐观易忽略复发风险;首次复发脑卒中患者:复发警示症状感知水平有待提高,感知复发严重且能自觉反思,复发担忧、疾病控制无力感与无用感交织;多次复发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能力明显下降,质疑行为改变益处,积极或消极接受复发且生死观话题突出。结论首发与复发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体验和复发风险感知水平不同,普遍存在复发风险意识不足的现象,建议根据发作次数设计分类健康指导方案,关注复发风险并实施风险沟通教育,提高脑卒中患者疾病认识和复发风险感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体验 复发风险感知 质性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滇中易门地区约1.85Ga凝灰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军平 曾文涛 +6 位作者 徐云飞 孙柏东 胡绍斌 刘桂春 宋冬虎 吕勃烨 王晓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55-2062,共8页
在滇中易门-罗茨断裂带以西前人划分的昆阳群美党组中发现了大量的中酸性凝灰岩。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易门县铜厂一带的英安质凝灰岩、石英晶屑凝灰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42±26Ma(MSWD=7.6,n... 在滇中易门-罗茨断裂带以西前人划分的昆阳群美党组中发现了大量的中酸性凝灰岩。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易门县铜厂一带的英安质凝灰岩、石英晶屑凝灰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42±26Ma(MSWD=7.6,n=29)和1860±25Ma(MSWD=2.5,n=11)。2件样品的锆石Th/U值为0.2~1.0,且均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为岩浆成因锆石。该套凝灰岩产于一套厚度超过1000m的火山-细碎屑岩组合中,其下发育厚约800m的黑色板岩-碳酸盐岩组合,表明滇中易门地区存在厚度超过2000m的古元古界。此年龄值与全球性的Columbia超大陆事件一致,所以,在进行Columbia超大陆重建时需要充分考虑扬子陆块的位置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界 锆石U-PB年龄 滇中易门地区 Columbia超大陆重建
下载PDF
滇中峨山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黑山头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军平 曾文涛 +5 位作者 徐云飞 胡绍斌 孙柏东 宋冬虎 吕勃烨 王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3-2070,共8页
滇中玉溪—昆阳一带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昆阳群是一套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峨山县美党地区的昆阳群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发育有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 滇中玉溪—昆阳一带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昆阳群是一套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的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峨山县美党地区的昆阳群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发育有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玄武岩及岩屑凝灰岩。对样品D0121-1及D0121-2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07±13Ma和1005±18Ma;同时,样品D0121-2中还获较多的2200±15Ma继承性锆石,推测滇中地区应存在古元古代的地质体。2件样品锆石的Th/U值均大于0.3,均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属于与造山作用相关的火山岩系,可能是罗迪尼亚超大陆事件在扬子陆块的响应,是全球格林维尔期造山过程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昆阳群 锆石U-PB测年 峨山县美党地区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下载PDF
基于YOLO v5-MDC的重度粘连小麦籽粒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怀波 王云飞 +2 位作者 段援朝 宋磊 韩梦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5-253,共9页
小麦籽粒检测在千粒质量计算及作物育种方面有着重要应用,重度粘连籽粒的有效检测是其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YOLO v5-MDC的轻量型网络用于重度粘连小麦籽粒检测。该网络在YOLO v5s检测网络的基础上,用混合深度可分离卷积(Mixed depthwi... 小麦籽粒检测在千粒质量计算及作物育种方面有着重要应用,重度粘连籽粒的有效检测是其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YOLO v5-MDC的轻量型网络用于重度粘连小麦籽粒检测。该网络在YOLO v5s检测网络的基础上,用混合深度可分离卷积(Mixed depthwise convolutional,MDC)模块进行改进,同时将MDC模块与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SE)模块相结合,以达到在基本不损失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模型参数的目的。YOLO v5-MDC网络将YOLO v5s特征提取网络骨干部分的卷积、归一化、激活函数(Convolution,Batch normal,Hardswish,CBH)模块替换为MDC模块,减少了模型的参数,经过500次迭代训练,模型的精确率P为93.15%,召回率R为99.96%,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9.46%。根据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检测效果,本研究探究了训练次数、不同光源与不同拍摄距离对模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绿色光源下模型检测精确率最高,为98.00%,在5 cm拍摄高度下图像的检测精确率最高,为98.60%。同时本研究在50次迭代下与YOLO v5s、RetinaNet、YOLO v4网络模型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OLO v5-MDC的mAP为99.40%,比YOLO v5s模型降低了0.06个百分点,但模型所占存储空间最小,仅为13.4 MB,比YOLO v5s模型减少了0.6 MB,对于单幅图像的最大检测时间为0.08 s,平均检测时间为0.03 s。综上,本研究所设计模型能有效实现重度粘连小麦籽粒的检测,同时模型检测效率高,所占存储小,可为小麦籽粒检测嵌入式设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粘连目标检测 YOLO v5 混合深度可分离卷积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流域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云飞 蓬国辉 +4 位作者 熊礼静 彭波 吴毅博 宋朝伟 白旭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9,共7页
用8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态性信息含量(PIC)、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与遗传距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 用8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态性信息含量(PIC)、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与遗传距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分布在0.37~0.57、0.23~0.48与0.40~0.56,表明在这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得出: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初步分化为3个类群,分别为以太湖(TH)与鄱阳湖(PYH)为代表的类群,以重庆与巢湖为代表的类群和以洪湖、洞庭湖与洪泽湖等为代表的类群。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具有遗传多样的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群体分化
下载PDF
果园管理工作中疏花疏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云飞 周艳 +3 位作者 何磊 王强 宋振帅 宋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8-204,共7页
疏花疏果是果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现阶段我国疏花疏果以人工为主,机械装备化程度低,管理技术缺乏科学性,管理机械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力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果园发展的最大障碍,传统... 疏花疏果是果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现阶段我国疏花疏果以人工为主,机械装备化程度低,管理技术缺乏科学性,管理机械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力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果园发展的最大障碍,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果园需求,果园全程机械化、自动化问题亟待解决。对国内外疏花疏果阶段管理技术、机械装备、化学处理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围绕未来果园全程自动化进行综述,展望果园疏花疏果管理技术,提出未来果园疏花疏果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国果园管理水平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管理 疏花机械 疏果机械:化学疏花疏果 智能化
下载PDF
CEPC Technical Design Report
8
作者 Waleed Abdallah Tiago Carlos Adorno de Freitas +110 位作者 Konstantin Afanaciev Shakeel Ahmad Ijaz Ahmed Xiaocong Ai Abid Aleem Wolfgang Altmannshofer Fabio Alves Weiming An Rui An Daniele Paolo Anderle Stefan Antusch Yasuo Arai Andrej Arbuzov Abdesslam Arhrib Mustafa Ashry Sha Bai Yu Bai Yang Bai Vipul Bairathi Csaba Balazs Philip Bambade Yong Ban Tripamo Bandyopadhyay Shou-Shan Bao Desmond P.Barber Ayse Bat Varvara Batozskaya Subash Chandra Behera Alexander Belyaev Michele Bertucci Xiao-Jun Bi Yuanjie Bi Tianjian Bian Fabrizio Bianchi Thomas Biekotter Michela Biglietti Shalva Bilanishvili Deng Binglin Denis Bodrov Anton Bogomyagkov Serge Bondarenko Stewart Boogert Maarten Boonekamp Marcello Borri Angelo Bosotti Vincent Boudry Mohammed Boukidi Igor Boyko Ivanka Bozovic Giuseppe Bozzi Jean-Claude Brient Anastasiia Budzinskaya Masroor Bukhari Vladimir Bytev Giacomo Cacciapaglia Hua Cai Wenyong Cai Wujun Cai Yijian Cai Yizhou Cai Yuchen Cai Haiying Cai Huacheng Cai Lorenzo Calibbi Junsong Cang Guofu Cao Jianshe Cao Antoine Chance Xuejun Chang Yue Chang Zhe Chang Xinyuan Chang Wei Chao Auttakit Chatrabhuti Yimin Che Yuzhi Che Bin Chen Danping Chen Fuqing Chen Fusan Chen Gang Chen Guoming Chen Hua-Xing Chen Huirun Chen Jinhui Chen Ji-Yuan Chen Kai Chen Mali Chen Mingjun Chen Mingshui Chen Ning Chen Shanhong Chen Shanzhen Chen Shao-Long Chen Shaomin Chen Shiqiang Chen Tianlu Chen Wei Chen Xiang Chen Xiaoyu Chen Xin Chen Xun Chen Xurong Chen Ye Chen Ying Chen Yukai Chen Zelin Chen Zilin Chen Gang Chen Boping Chen Chunhui Chen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CSCD 2024年第1期I0003-I0016,1-1091,共1105页
The 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is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nitiated and hosted by China,fostered through extensive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The complex comprises four accelerators:a 3... The 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is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nitiated and hosted by China,fostered through extensive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The complex comprises four accelerators:a 30 GeV Linac,a 1.1 GeV Damping Ring,a Booster capable of achieving energies up to 180 GeV,and a Collider operating at varying energy modes(Z,W,H,and tt).The Linac and Damping Ring are situated on the surface,while the subterranean Booster and Collider are housed in a 100 km circumference underground tunnel,strategically accommodating future expansion with provisions for a potential Super Proton Proton Collider(SPPC).The CEPC primarily serves as a Higgs factory.In its baseline design with synchrotron radiation(SR)power of 30 MW per beam,it can achieve a luminosity of 5×10^(34)cm^(-2)s^(-1)per interaction point(IP),resulting in an integrated luminosity of 13 ab^(-1)for two IPs over a decade,producing 2.6 million Higgs bosons.Increasing the SR power to 50 MW per beam expands the CEPC's capability to generate 4.3 million Higgs bosons,facilitating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Higgs coupling at sub-percent levels,exceeding the precision expected from the HL-LHC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This Technical Design Report(TDR)follows the Preliminary Conceptual Design Report(Pre-CDR,2015)and the Conceptual Design Report(CDR,2018),comprehensively detailing the machine's layout,performance metrics,physical design and analysis,technical systems design,R&D and prototyping efforts,and associated civil engineering aspects.Additionally,it includes a cost estimate and a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timeline,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forthcoming engineering design phase and site selection procedures.Construction is anticipated to begin around 2027-2028,pending government approval,with an estimated duration of 8 years.The commencement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collection could potentially be initiated in the mid-203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ted EXCEEDING PRECISE
原文传递
仿真模拟教学方法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白晓芳 陈红 +6 位作者 董亚玲 尚佳楠 白筠菲 杨锦茹 赵巧玲 宋艳 阮骊韬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1期85-88,共4页
为提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培训效果,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克服了传统教学需要学员大量想象心脏三维空间构型的能力,使得学员的学习曲线呈现陡升的趋势,在改善TEE培训与教学水平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在TEE培... 为提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培训效果,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克服了传统教学需要学员大量想象心脏三维空间构型的能力,使得学员的学习曲线呈现陡升的趋势,在改善TEE培训与教学水平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在TEE培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教学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培训
下载PDF
Wearable Alignment‑Free Microfber‑Based Sensor Chip for Precise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Cardiovascular Assessment 被引量:7
10
作者 Liangye Li yunfei Liu +5 位作者 Changying song Shunfeng Sheng Liuyang Yang Zhijun Yan Dora Juan Juan Hu Qizhen Sun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SCIE CAS 2022年第3期475-486,共12页
Continuous pulse wave signals monitoring is the essential basis for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electronic pulse sensors usually face challenges in el... Continuous pulse wave signals monitoring is the essential basis for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electronic pulse sensors usually face challenges in electrical safety concern,poor durability and demanding precision in position alignment.Thus,a highly sensitive,inherently electrical safe,robust and alignment-free device is highly desired.Here,we present a wearable alignment-free microfber-based sensor chip(AFMSC)for precise vital signs monitoring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ssessment.The AFMSC comprises an optical micro/nano fber sensor(MNF)and a fexible soft liquid sac while the MNF sensor is used to perceive the physiological signals and the liquid sac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misalignment.The real-time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of the pulse signals was realized by tracking the optical power variation of transmitted light from MNF.Then,the cardiovascular vital signs extracted from radial artery pulse signa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cardiovascular health condi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huma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oreover,the pulse signals from diferent arterial area,the respiration signals from chest and the radial pulse signals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The non-invasive,continuous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based on the reported wearable and alignment-free device is promising in both ftness monitoring and medical diagnostic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microfber sensor Wearable alignment-free Physiological sign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宁 师嫡 +10 位作者 蔡珊 党佳佳 钟盼亮 刘云飞 李晶 董彦会 胡佩瑾 董彬 陈天娇 宋逸 马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491,共6页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月经初潮资料完整的253037名9~18岁汉族女生为对象,采用一对一询问调查对象月经状态、年龄和居住地等资料,...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月经初潮资料完整的253037名9~18岁汉族女生为对象,采用一对一询问调查对象月经状态、年龄和居住地等资料,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中位年龄,采用U检验比较不同年份月经初潮中位年龄的差异。结果2010、2014和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95%CI)分别为12.47(12.09~12.83)、12.17(11.95~12.38)和12.05(10.82~13.08)岁;与2010年相比,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提前了0.42岁(U=-77.27,P<0.001)。2010—2014年和2014—2019年的年平均提前量分别为-0.076岁和-0.023岁(U值分别为-57.19和-21.41,均P<0.001)。城市2010—2014年和2014—2019年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071岁和0.006岁,乡村地区分别为-0.082岁和-0.053岁。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2010—2014年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064、-0.099、-0.091、-0.080、-0.096和-0.041岁,2014—2019年平均变化量为0.001、-0.040、-0.002、-0.005、-0.043和-0.081岁。结论2010—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呈提前趋势,城乡和不同地区的变化趋势呈现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初潮 青春期 性发育 趋势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中国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长期趋势及其与营养状况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师嫡 马宁 +9 位作者 刘云飞 党佳佳 钟盼亮 蔡珊 陈力 董彦会 胡佩瑾 宋逸 马军 李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2-498,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9年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长期趋势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询问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居住地和首次遗精情况,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共纳入遗精情况... 目的分析中国2010—2019年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长期趋势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询问法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居住地和首次遗精情况,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共纳入遗精情况、身高、体重资料完整的11~18岁汉族男生184633名。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各地区首次遗精中位年龄(95%CI),比较不同特征对象首次遗精年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与营养状况的关联。结果2019年中国11~18岁汉族男生首次遗精中位年龄(95%CI)为13.85(13.45~14.22)岁,比2010年提前0.18岁;城市和乡村男生首次遗精中位年龄分别为13.89和13.81岁,与2010年相比,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分别提前了0.08和0.27岁。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省份与城乡等因素后,正常体重男生为参照,首次遗精与消瘦呈负向关联,与超重、肥胖呈正向关联,OR(95%CI)值分别为0.73(0.67~0.80)、1.09(1.02~1.17)和1.09(1.01~1.18)。结论中国汉族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提前趋势且与营养状况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性发育 首次遗精 趋势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 张浩 +38 位作者 王曼 王光超 崔进 张文财 周凤金 杨强 刘国辉 施忠民 杨立利 王志伟 孙贵新 程飚 蔡明 林浩东 沈洪兴 沈浩 张云飞 魏富鑫 牛丰 方超 陈辉文 宋绍军 王勇 林俊 马玉海 陈伟 陈楠 侯志勇 王欣 汪爱媛 耿振 李开南 王栋梁 方凡夫 苏佳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肱骨骨折 医学 中国传统 老年
原文传递
基于社交网络图节点度的神经网络个性化传播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云飞 宋友 王宝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图是一种重要且基础的数据结构,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实际场景中。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网络图数据大量增加,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公共服务、广告营销等实际场景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图神经网络算法在此类问题中取得... 图是一种重要且基础的数据结构,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实际场景中。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网络图数据大量增加,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公共服务、广告营销等实际场景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图神经网络算法在此类问题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在很多追求高准确度的场景下,工程师依然希望有性能更好的算法可供选择。文中对神经网个性化传播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可用于社交图网络的图神经网络算法DPPNP。相比于传统图神经网络算法,在信息于节点之间传播时,该算法会根据节点的度对不同节点按不同比例保留自身信息,以提高准确度。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图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该算法拥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结构数据 图神经网络 图卷积神经网络 节点分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水下三点激光测距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波 张云菲 +4 位作者 吴超鹏 杨永 陈宗恒 宋宏 陶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122,共10页
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和激光三角测距法,提出将三个点激光器与水下相机结合、根据水下光学图像对水下目标物距离进行测量的思路。建立了激光束与目标物垂直、与目标物之间存在旋转角、存在俯仰角三种情况下的三点激光测距理论模型,推导了目... 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和激光三角测距法,提出将三个点激光器与水下相机结合、根据水下光学图像对水下目标物距离进行测量的思路。建立了激光束与目标物垂直、与目标物之间存在旋转角、存在俯仰角三种情况下的三点激光测距理论模型,推导了目标物距离与水下激光光斑图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三种情况下的三点激光测距公式。研制了系统样机,并通过空气中和水下的距离测量实验,测试了测距模型和定标算法的误差。实验结果显示,在8.4 m范围内,使用统一测距公式对距离进行测量时,测距误差最大值约为35 cm,平均测量误差小于15 cm。研究成果可望用于水下目标较近距离的精确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激光测距 水下光学成像 水下图像处理
下载PDF
果园管理阶段修剪机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云飞 周艳 +3 位作者 何磊 宋龙 宋振帅 朱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1-268,共8页
近年来,随着果园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果园修剪技术普遍存在果树栽培模式与修剪机械不配套、缺乏科学化管理方法、农艺和农机结合不完善、人工管理成本增高和劳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果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修剪... 近年来,随着果园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果园修剪技术普遍存在果树栽培模式与修剪机械不配套、缺乏科学化管理方法、农艺和农机结合不完善、人工管理成本增高和劳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果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修剪作业方式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人工强度大已成为制约我国果园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修剪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果园发展需求,全程机械化修剪作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对国内外近年来果园修剪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重点围绕修剪机械作业方式、牵引方式、工作原理、动力源、结构组成及其作业对象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修剪机械装备的研究方向,提出未来修剪机械化生产技术将逐渐向多功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为全面提高我国果园修剪机械生产水平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剪 机械化 智能化 液压
下载PDF
基于人体姿态估计与场景交互的果园喷施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怀波 韩梦璇 +2 位作者 王云飞 宋磊 陈春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2,共10页
果园农药施用情况是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检验标准,农药喷施行为的可靠记录是果品溯源体系的重要环节。针对我国目前常见的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中难以确切掌握农药施用真实情况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姿态估计与场景交互的果园背... 果园农药施用情况是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检验标准,农药喷施行为的可靠记录是果品溯源体系的重要环节。针对我国目前常见的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中难以确切掌握农药施用真实情况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姿态估计与场景交互的果园背负式喷施行为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微调后的YOLO v5模型完成背负式喷雾器与果树目标的精确检测,提取场景交互特征;之后采用OpenPose模型识别喷施人员姿态及动作信息,提取人体姿态特征;最后对上述特征分别进行距离和角度计算,将其融合为11244组特征向量并使用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训练,完成果园喷施行为的准确检测。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包含不同光照、不同距离、不同人数和不同遮挡程度等的92段视频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准确度为85.66%,平均绝对误差为42.53%,均方根误差为44.59%,预测标准偏差为44.34%,以及性能偏差比为1.56。同时,本研究对不同光照、遮挡、距离变化和多人中单人喷施情况下的果园喷施行为识别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将该模型用于果园喷施行为的检测是可行的,本研究可为果品溯源体系中果园管理环节的规范化和可信度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溯源 喷施行为检测 场景交互 姿态估计 行为识别
下载PDF
褐煤显微组分及碱处理对其结构和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延君 赵云飞 +5 位作者 何润霞 周华从 李娜 滕英跃 宋银敏 刘全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6-1746,共11页
抑制褐煤的自燃对于安全运输和高效利用褐煤具有重要意义。以胜利褐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分选出惰质组和腐植组2种显微组分,并对其进行NaOH处理,以研究不同显微组分及NaOH处理对褐煤结构与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SEM-EDS、XPS... 抑制褐煤的自燃对于安全运输和高效利用褐煤具有重要意义。以胜利褐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分选出惰质组和腐植组2种显微组分,并对其进行NaOH处理,以研究不同显微组分及NaOH处理对褐煤结构与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SEM-EDS、XPS、FT-IR、XRD、Raman等手段对所制备煤样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主要官能团的变化差异,并利用热重分析仪考察NaOH处理对不同显微组分褐煤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植组褐煤的起燃点温度较惰质组提前约10℃,但惰质组褐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略高于腐植组。经NaOH处理后,不同显微组分的褐煤均出现燃烧滞后现象,分别在200~500、650~800℃有2段明显的失重,且质量损失主要集中在第2个失重区间,腐植组褐煤表现更显著,其最大燃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较惰质组滞后约60℃。对煤样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同显微组分褐煤经NaOH处理后燃烧反应活化能明显增加,且腐植组褐煤高于惰质组。XPS/FTI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显微组分褐煤在NaOH处理后羧基含氧官能团含量均减少,主要是因为在NaOH处理过程中Na+与褐煤中的羧基含氧官能团作用形成羧酸钠结构,且腐植组褐煤中形成的羧酸钠结构含量较惰质组多,认为对不同显微组分褐煤燃烧的抑制作用主要归因于羧酸钠结构的较高稳定性,且与Na结合形成羧酸钠结构的数量是2者燃烧反应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XRD/Raman分析结果表明,褐煤中羧酸钠结构的生成使煤样碳微晶结构有序度增加,其中腐植组褐煤的有序度高于惰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胜利褐煤 NaOH处理 羧酸钠结构 燃烧性能
下载PDF
经腹膜外三孔法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初步经验
19
作者 谭云飞 宋宇 +3 位作者 谢湖阳 管杨波 蔡波 马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本中心改良的手术技术--经腹膜外三孔法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通道建立,探讨其操作方法、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腹膜外三孔法RARP的21例早、中期前列... 目的介绍一种经本中心改良的手术技术--经腹膜外三孔法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通道建立,探讨其操作方法、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腹膜外三孔法RARP的21例早、中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享其手术通道建立的方法及技巧,同时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腹膜破损、增加辅助孔。建立腹膜外间隙和安装机械臂的时间为20.2(16.0~28.0)min,手术时间为107.0(60.0~161.0)min,术中出血量为52.8(31.0~121.0)mL,手术后第2天均恢复饮食,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3.9(2.0~6.0)d,术后住院时间为4.9(3.0~7.0)d,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尿管常规留置10 d,术后1月尿控满意的患者有20例(95.2%)。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腺癌,切缘均阴性。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预后分组:1组2例、2组6例、3组10例、4组2例、5组1例。结论经腹膜外三孔法RAR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腹膜外空间建立确切、器械之间碰撞少、手术费用低,术后肠道恢复快、切口美观、尿控恢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腹膜外途径 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 Trocar位置 三孔法 通道建立
下载PDF
广州市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昀霏 宋晓明 +6 位作者 方嘉堃 王童 徐洪兵 朱雨桐 王雪梅 张庆红 黄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9-1206,共8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及极端天气现象日益严重,但二者对人群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市逐日大... [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及极端天气现象日益严重,但二者对人群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市逐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浓度)、气象因素以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个案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和分层法对大气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交互作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广州市大气臭氧(O_(3))、空气氧化性指标(O_(x))和二氧化氮(NO_(2))每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0.3、50.9和32.5μg·m^(−3),每日平均气温为22.3℃,冠心病和脑卒中每日平均死亡人数分别为20人和15人。O_(3)、O_(x)和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O_(3)、O_(x)和NO_(2)对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在累积滞后2~5 d时达到最大:居民冠心病死亡超额风险(ER)最大值分别为1.26%(95%CI:0.79%~1.74%)、1.61%(95%CI:0.99%~2.23%)和1.33%(95%CI:0.59%~2.07%),脑卒中死亡ER最大值分别为1.56%(95%CI:1.04%~2.09%)、2.30%(95%CI:1.60%~3.01%)和2.93%(95%CI:2.07%~3.79%)。气温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反“J”型分布,最适气温分别为25.7℃和27.3℃。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与高浓度O_(3)和O_(x)对冠心病死亡风险存在协同放大作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103(95%CI:0.028~0.178)和0.079(95%CI:0.004~0.154),未发现低温与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大气氧化性污染物暴露可引起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且高温与其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氧化性污染物 气温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