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ILE术后视网膜血流和神经节复合体的变化
1
作者 朱雪英 程丹 +4 位作者 沈丽君 叶宇峰 乔依琳 阮恺明 沈梅晓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运用扫频OCT(SS-OCT)和OCT血管造影(OCTA)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网膜分层血流密度(VD)及神经节细胞(GCL)复合体的变化,为评估SMILE术后眼后段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10... 目的:运用扫频OCT(SS-OCT)和OCT血管造影(OCTA)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网膜分层血流密度(VD)及神经节细胞(GCL)复合体的变化,为评估SMILE术后眼后段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10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SMILE的近视患者39例(39眼)。所有患者除行眼科常规检查外,由同一人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行SS-OCT和OCTA检查,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由内置的SS-OCTA算法自动分析得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中心凹区(0≤直径≤1 mm)、旁中心凹区(1 mm<直径≤3 mm)、中心凹周围区(3 mm<直径≤6 mm)的放射状视乳头旁毛细血管(RPCP)、浅层血管丛(SVP)、中层血管丛(ICP)和深层血管丛(DCP)的VD;同时分析得出黄斑区鼻上方、上方、颞上方、颞下方、下方、鼻下方6个区域GCL复合体厚度。不同时间点各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升(t=4.78,P<0.001)。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RPCP的VD在各随访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P=0.007;F=11.60,P<0.001),且术后1 d、1周和1个月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RPCP的VD均小于术前(均P<0.05)。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SVP的VD在各随访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1,P<0.001;F=8.45,P<0.001;F=3.81,P=0.018),与术前相比,各区域SVP的VD均在术后1 d下降(均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恢复(均P>0.05)。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围区ICP的VD在各随访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P=0.002;F=9.54,P<0.001),且它们ICP的VD在术后1 d均下降(均P<0.05),术后1周和1个月均恢复(均P>0.05)。中心凹周围区DCP的VD在各随访时间点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01),术后1 d下降(P=0.001),术后1周和1个月恢复(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视网膜血流密度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原文传递
透灸联合阿普唑仑片治疗失眠1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峰 叶坤英 高希言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946-1948,共3页
目的观察透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百会、四神聪、膈俞、心俞、脾俞、肝俞、神道穴透灸,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0天... 目的观察透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百会、四神聪、膈俞、心俞、脾俞、肝俞、神道穴透灸,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0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并于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105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3.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灸联合阿普唑仑片能够显著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透灸 睡眠质量 睡眠效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蒙药地格达-4味汤在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移行成分的LC-MSDTrap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巴根那 包明兰 +3 位作者 白梅荣 何那拉 佟玉风 叶日贵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蒙药地格达-4味汤在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移行成分。方法:以地格达-4味汤水提物为示例药物、以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灌胃给药地格达-4味汤后的血清中移行成分进... 目的:分析蒙药地格达-4味汤在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移行成分。方法:以地格达-4味汤水提物为示例药物、以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灌胃给药地格达-4味汤后的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LC-MSDTrap分析。结果:灌胃给药地格达-4味汤后,在以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供检测到9个移行成分,其中4个移行成分为地格达-4味汤原型成分,即,4-O-β-glucopyranosylacetophenone、草夹竹桃苷、獐牙菜苦苷、Sweroside;5个移行成分为代谢产物。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地格达-4味汤血中移行成分,为揭示地格达-4味汤抗急性肝损伤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地格达-4味汤 急性肝损伤 血清 移行成分 LC-MSDTrap分析
下载PDF
新型煤岩电磁辐射监测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玉凤 叶丹丹 +2 位作者 李鑫 杨桢 高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2-277,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现场存在大量电磁干扰,且煤岩动力灾害中受载煤岩破裂的电磁辐射信号的产生具有突发性、连续性,研制煤岩的电磁辐射信号的监测装置.采用高性能DSP处理器TMS320LF2812和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监测系统的核心,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 针对煤矿井下现场存在大量电磁干扰,且煤岩动力灾害中受载煤岩破裂的电磁辐射信号的产生具有突发性、连续性,研制煤岩的电磁辐射信号的监测装置.采用高性能DSP处理器TMS320LF2812和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监测系统的核心,进行外围电路的设计.最后进行煤岩压缩破裂试验,对其电磁辐射信号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较准确提取出煤岩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并且能够进行连续波形采集、处理及存储,为能够准确的获取煤岩破裂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电磁辐射 数字信号处理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监测装置
下载PDF
基于Fink课程模式构建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赟 谢宇锋 +1 位作者 钟印芹 叶美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18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 构建一个高效、科学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方法 本文拟以Fink课程模式为研究方法,以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中医护理核... 目的 构建一个高效、科学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方法 本文拟以Fink课程模式为研究方法,以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中医护理核心能力读本》、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手段,推动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结果 初步探索基于Fink课程模式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全面.结论 基于Fink课程模式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推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有效贯彻,提高护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完善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k课程模式 中医医院 新入职护士 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
原文传递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峰 黄涛 +3 位作者 叶天宝 成硕 胡春吉 柴利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96-2498,共3页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用50、100、200、400 μ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及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用50、100、200、400 μ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分别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在24、48、72 h后,噻唑蓝(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PDTC浓度增加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活性呈下降趋势,作用时间越长细胞的增殖活性越低,而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作用24h后,随PDTC浓度增加各组细胞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为1.384±0.009、0.912±0.007、1.501±0.011、0.751 ±0.008,对照组为1.834±0.006,呈下降趋势,而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PDTC可诱导入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核因子(NF)-κB传导通路,下调Livin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骨肉瘤 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