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宾地区页岩微孔特征及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2 位作者 许心怡 马跃 杨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4,共11页
选取四川宜宾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总有机碳、黏土矿物含量等储层性质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一解吸法和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法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质量法对页岩样品进行不同温度时的... 选取四川宜宾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总有机碳、黏土矿物含量等储层性质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一解吸法和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法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质量法对页岩样品进行不同温度时的等温吸附和解吸实验,结合吸附势理论对吸附解吸过程进行解释。结果表明,页岩样品TOC较高,页岩样品主要以微孔为主,介孔次之,大孔发育较少;微孔和介孔的发育增大了页岩的表面积,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页岩样品等温吸附曲线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量先迅速增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解吸曲线与吸附曲线相似并存在滞后现象;TOC与页岩吸附性能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吸附势能曲线中势能零点与吸附曲线的拐点基本一致,通过吸附势的变化可以解释吸附解吸过程中页岩气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微孔特征 等温吸附 等温解吸 吸附势
下载PDF
四川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等温解吸及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许心怡 岳长涛 +2 位作者 李术元 马跃 杨飞 《石油科学通报》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选取四川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所采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岩石矿物组分及含气性分析。在实验室内采用磁悬浮天平进行质量法等温解吸实验,通过页岩气解吸过程中甲烷碳同位素(δ^(13)C_1)组成变化研究甲烷碳同位素分馏过程,比较不同... 本文选取四川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所采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岩石矿物组分及含气性分析。在实验室内采用磁悬浮天平进行质量法等温解吸实验,通过页岩气解吸过程中甲烷碳同位素(δ^(13)C_1)组成变化研究甲烷碳同位素分馏过程,比较不同温度下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同时赴现场收集页岩岩心解析气,进行气体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分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降低,样品中气体逐步解吸,甲烷碳同位素出现分馏特征,δ^(13)C_1值呈现增大的趋势;页岩储层性质影响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有机碳含量相对越高,δ^(13)C_1值越大,矿物组分和扩散运移也会影响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结果;温度影响甲烷碳同位素分馏,低温时甲烷碳同位素容易分馏。现场测定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变化明显,气体组成随解析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志留系龙马溪组 页岩气 等温解吸 甲烷碳同位素分馏 气体组成
下载PDF
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钰琪 仝坤 +4 位作者 聂凡 岳长涛 谢加才 吴宣章 马跃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稠油污水来源广、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油水密度差小、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梳理了稠油污水的来源、成分、特点及处理难点,总结了稠油污水处理中调质破乳、絮凝/气浮、生物降解、氧化或吸附四级处理技术的进展... 针对稠油污水来源广、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油水密度差小、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梳理了稠油污水的来源、成分、特点及处理难点,总结了稠油污水处理中调质破乳、絮凝/气浮、生物降解、氧化或吸附四级处理技术的进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缩短工艺流程、采用物理法与化学法相结合工艺以减少新污染引入,采用靶向氧化技术去除生物毒性、难降解有机物以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增强生物处理以提高处理效能等建议,以期为稠油污水绿色、低碳、低成本、高效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污水 调质破乳 絮凝/气浮 生物降解 氧化 吸附
下载PDF
废塑料催化热解催化剂的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邵凡 王菁 +3 位作者 赵可昕 马跃 岳长涛 徐东菱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4,共7页
塑料的高消耗量和不可生物降解性,导致其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与传统的废塑料处理回收方法相比,催化热解法在较低温度下可得到高品质热解油。基于常用的催化剂类型,从孔结构、酸碱度、比表面积等角度阐述了不同催化剂种类废塑料的催... 塑料的高消耗量和不可生物降解性,导致其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与传统的废塑料处理回收方法相比,催化热解法在较低温度下可得到高品质热解油。基于常用的催化剂类型,从孔结构、酸碱度、比表面积等角度阐述了不同催化剂种类废塑料的催化热解性能;基于聚烯烃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分析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烯(PVC)的催化热解机理;根据不同聚烯烃的特性,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废塑料催化热解催化剂,基于不同催化剂酸碱性、孔结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液体收率、单体选择性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提出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混合废塑料催化热解催化剂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催化热解 催化剂 碳氢化合物 可持续性
下载PDF
武当山夏季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气团来源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丽娜 徐义生 +4 位作者 任丽红 李刚 岳长涛 王莹 刘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0-2029,共10页
为研究大气边界层中上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气团来源的影响,于2018年6月利用3080型SMPS粒径谱仪对武当山14.6~660 nm颗粒物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和探讨了其数浓度谱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 为研究大气边界层中上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及气团来源的影响,于2018年6月利用3080型SMPS粒径谱仪对武当山14.6~660 nm颗粒物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和探讨了其数浓度谱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对武当山颗粒物数浓度影响较大的外源输送路径和贡献源区.结果表明:①武当山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平均数浓度为2 500个/cm3,积聚模态、核膜态平均数浓度分别为2 265、359个/cm3,3种模态数浓度分别占总数浓度的48.79%、44.21%、7.01%.②在新粒子生成日,核膜态数浓度于10:00开始上升,11:00-17:00的核膜态数浓度相对较高,约2 000个/cm3.新粒子生成日ρ(SO2)与ρ(O3)的日变化趋势均与核模态数浓度较为相似,表明SO2和O3参与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硫酸及有机物)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与增长.新粒子生成日风速、温度均大于非新粒子生成日,但相对湿度较低.③在东部及局地气团影响下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积聚模态为主,数浓度分别为2 311和2 596个/cm3;核模态、爱根模态数浓度在受西北气团影响时最大,数浓度分别为806和3 078个/cm3.④潜在源区分析表明,影响武当山积聚模态数浓度的主要源区为十堰市本地及襄阳市,二者贡献值在840个/cm3以上.研究显示,武当山颗粒物主要以爱根模态为主,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发展及山谷风的影响,较高的ρ(SO2)与ρ(O3)以及高温、低湿及较大的风速均有利于新粒子的生成,周边城市的区域性传输对武当山颗粒物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数浓度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武当山
下载PDF
吉化油泥热解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斌 马跃 +3 位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唐勋 常少英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本文对吉化集团炼厂油泥进行基本性质分析、热重实验、热解和燃烧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4%,含水率为72.82%。通过设置5、10、15、20、30℃/min共5组升温速率,得到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油泥热解... 本文对吉化集团炼厂油泥进行基本性质分析、热重实验、热解和燃烧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4%,含水率为72.82%。通过设置5、10、15、20、30℃/min共5组升温速率,得到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油泥热解过程由挥发阶段及热解阶段组成,主要分为有机物的挥发以及少量易反应杂原子的热解、少量有机物挥发以及重组分热解两个过程。燃烧过程由挥发燃烧阶段与固定碳燃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小分子有机物挥发燃烧,第二阶段为大分子有机物挥发热解进而燃烧,以及氧气扩散至坩埚内部发生固定碳燃烧。燃烧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小,活化能不会因有机物消耗而明显增长。而且在燃烧过程中,挥发燃烧比热解挥发难发生,固定碳燃烧比热解容易发生。本文将油泥热解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挥发和热解阶段拆解,利用Coats-Redfern、DAEM两种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处理方法结果对比,优化动力学计算过程。DAEM模型挥发阶段活化能为61.82~81.05 kJ/mol,热解阶段活化能初始值为121.60 kJ/mol,随着转化率增大升高至237.07 kJ/mol。采用DAEM模型对油泥燃烧过程进行计算,燃烧活化能为73.95~110.93 kJ/mol,并与CoatsRedfern模型及热解过程相对比。Coats-Redfern模型假设反应单一,所得为某一区间的活化能均值,局限性较大;DAEM活化能模型的假设更加贴合油泥复杂的组成,方法更优。热解计算中分峰方法将热解阶段与挥发段分离,所得动力学数据更接近真实数据。研究表明DAEM模型准确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最后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吉化油泥热解及燃烧特性,并计算动力学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泥热解处理技术提供基出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燃烧特性 燃烧动力学
下载PDF
废弃聚磺钻井液固相资源化绿色处理剂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贵勤 谢水祥 +5 位作者 任雯 张明栋 潘莉芳 刘国宇 岳长涛 李松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聚磺钻屑的有效处置成为了油气田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置方式固化填埋、制备建材等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大、消纳能力受限等不足,而且聚磺钻屑中丰富的有机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为此提出通过添加绿化土改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聚磺钻屑的有效处置成为了油气田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置方式固化填埋、制备建材等存在潜在环境风险大、消纳能力受限等不足,而且聚磺钻屑中丰富的有机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为此提出通过添加绿化土改良剂,将聚磺钻屑制备成绿化土,以实现对聚磺钻屑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基于响应曲面法,得到了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生物质活性炭A、腐殖酸钠B、复合生物肥C、鱼骨粉D、柠檬酸E和仿生固化剂F的质量比为4.00∶1.80∶0.15∶0.15∶1.00∶3.00。应用该改良剂将威204H10平台聚磺钻屑制备成JH-绿化土,土壤发芽指数由15.77%提高到91.10%,COD、pH、有机质含量、总石油烃等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该技术为聚磺钻屑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开拓了新思路,提高了聚磺钻屑的资源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聚磺钻屑 土壤发芽指数 绿化土 资源化
下载PDF
聚烯烃塑料的热解和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艺蕾 马跃 +1 位作者 李术元 岳长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84-2801,共18页
通过热解和催化热解技术将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是一种有前途的回收途径,可解决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化,这种方法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境优势,为塑料的回收行业确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石蜡、轻质芳... 通过热解和催化热解技术将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是一种有前途的回收途径,可解决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化,这种方法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境优势,为塑料的回收行业确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石蜡、轻质芳烃(BTX)、低碳烯烃和苯乙烯等产品为出发点,阐述了不同聚烯烃塑料的热解特性,详细介绍了温度和停留时间对产品分布和收率的影响,然后基于聚烯烃空间结构的差异,讨论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热解机理,并对催化剂的酸强度和孔结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着重分析,以改善产品选择性。此外,文章简述了聚氯乙烯脱氯的三类过程,即热解脱氯、催化热解脱氯和吸附脱氯。最后指出催化热解过程中催化剂成本高、重复使用活性低等潜在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优化工艺路线、开发价格低廉的新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热解 催化剂 可持续性 碳氢化合物 脱氯
下载PDF
兖矿油页岩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
9
作者 李思佳 马跃 +1 位作者 李术元 岳长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0,共5页
利用DSC(热重差热扫描仪)研究兖矿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25、30℃/min下的热质量损失行为,对比分析Coats-Redfern模型、DAEM模型(分布活化能模型)、微分法模型和最大热解速率法4种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兖矿油页岩热解可分... 利用DSC(热重差热扫描仪)研究兖矿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25、30℃/min下的热质量损失行为,对比分析Coats-Redfern模型、DAEM模型(分布活化能模型)、微分法模型和最大热解速率法4种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兖矿油页岩热解可分为3个阶段:20—200℃,表面水被脱除;200—400℃小分子有机物挥发,出现弱键的断裂,如C—O键和C—S键等;400—600℃出现最大质量损失峰,主要在该温度区域产生油气。Coats-Redfern模型求得的表现活化能E最低为48.33 kJ/mol,最大热解速率法求得的E最高为152.19 kJ/mol。DAEM模型、微分法模型的计算结果处于中间水平,DAEM模型的计算结果为不同转化率下所对应的活化能,其数值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大,更符合油页岩热解的实际情况,对于进一步研究油页岩有机质的化学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热重分析 动力学 活化能
下载PDF
聚丙烯及聚苯乙烯催化共热解的产物分布规律
10
作者 王菁 邵凡 +2 位作者 马跃 李术元 岳长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将聚丙烯与聚苯乙烯等质量混合物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内进行催化共热解,选用废FCC催化剂,分析了温度、催化剂比例、载气流速(停留时间)对热解产物分布及组成的影响。在480~560℃下进行实验,将水蒸气作为载气,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比例为2:6、... 将聚丙烯与聚苯乙烯等质量混合物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内进行催化共热解,选用废FCC催化剂,分析了温度、催化剂比例、载气流速(停留时间)对热解产物分布及组成的影响。在480~560℃下进行实验,将水蒸气作为载气,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比例为2:6、载气流速为0.5~2.0 mL水/min。液体与气体产物组成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G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共热解产物主要由油、气及积碳组成,三者的最高收率分别为75.65%、15.77%及5.55%。温度与催化剂比例的提高促进了裂解反应的发生,而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发生二次反应数量增加,例如聚合、环化及异构化等。共热解油以芳烃为主,收率可达到69.16%,烷烃及烯烃含量较低,热解气以C_(1)~C_(4)为主,其中,与烷烃相比,烯烃总收率较高,可达到62.87%。在所有气态烃中,丙烯的含量最大,其值为3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催化共热解 废FCC催化剂 固定流化床
下载PDF
聚苯乙烯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制备
11
作者 张泽凯 马跃 +2 位作者 王菁 向卿谊 岳长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5,共7页
目前,全球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较短,不及时回收处理,能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聚苯乙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在目前已有的聚苯乙烯处理回收方法中... 目前,全球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较短,不及时回收处理,能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聚苯乙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在目前已有的聚苯乙烯处理回收方法中,热裂解技术能够将聚苯乙烯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油气,作为补充燃料及化工原料使用,但是,产物的选择性较差,价值较低。基于热裂解技术,加入催化剂,能有效地改善产物的分布,得到高附加值产品。催化热解催化剂主要分为酸性及碱性2类,目前较常见的聚苯乙烯催化热解催化剂为固体碱催化剂,反应遵循碳负离子机理,能有效地降低乙苯产率,提高苯乙烯及二苯基烷烃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塑料 聚苯乙烯 金属氧化负载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催化裂解
下载PDF
发电风机废叶片热解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浩伦 马跃 +5 位作者 龚露 徐东菱 王金可 郭丰志 李思佳 岳长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2,共8页
发电风机废叶片(简称废叶片)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愈发严重,如何将废叶片高效资源化利用,是风力发电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重大难题。热解法回收技术较为成熟,是废叶片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基于风机叶片的材料组成,综述了废叶片热解... 发电风机废叶片(简称废叶片)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愈发严重,如何将废叶片高效资源化利用,是风力发电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重大难题。热解法回收技术较为成熟,是废叶片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法。基于风机叶片的材料组成,综述了废叶片热解回收法涉及的热解机理及热解油、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等热解产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热解产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风机叶片 热解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碳纤维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的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知远 王菁 +1 位作者 马跃 岳长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随着塑料消费量的不断升级,大量的废弃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传统的塑料回收技术相比,采用催化热解的方法从废旧塑料中回收利用高附加值的热解油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在热塑性塑料中,聚苯乙烯产量位居第4... 随着塑料消费量的不断升级,大量的废弃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传统的塑料回收技术相比,采用催化热解的方法从废旧塑料中回收利用高附加值的热解油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在热塑性塑料中,聚苯乙烯产量位居第4,伴随塑料的消费产生了大量堆积,通过催化热解对废旧聚苯乙烯进行回收利用,产生了较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对废旧聚苯乙烯的催化热解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比较了催化热解过程中影响苯乙烯单体收率及产物组成的各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升温速率、反应停留时间、催化剂类型、反应器类型、溶剂等。最后,对废旧聚苯乙烯的可回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热解 催化热解 热解油 可持续性
下载PDF
CaO调质含油污泥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雨 周桓宇 +1 位作者 马跃 岳长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18-3027,F0004,共11页
热干化技术是一种污泥预处理技术,为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向含油污泥中添加CaO,观察微观结构变化,分析温度和添加剂CaO对含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建立CaO调质含油污泥的干燥模型。结果表明:添加的CaO集中于含油污泥孔隙结构内,使含油... 热干化技术是一种污泥预处理技术,为提高干燥效率,降低能耗,向含油污泥中添加CaO,观察微观结构变化,分析温度和添加剂CaO对含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建立CaO调质含油污泥的干燥模型。结果表明:添加的CaO集中于含油污泥孔隙结构内,使含油污泥孔道结构增加,水分更容易从孔道中析出;水分蒸发主要集中在快干阶段,干燥温度100℃能最大限度保留CaO调质含油污泥中有机物质;添加CaO后总干燥时间显著降低,CaO最佳添加比例为10%~12%;Page模型可用于描述CaO调质含油污泥干燥过程,通过Fick第二定律得到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为0.9581×10^(-8)~3.3395×10^(-8)m^(2)/s,在CaO含量10%时达到最大;综合考虑含油污泥干燥速率和经济效益,干燥温度100~120℃,CaO添加量10%~12%是CaO调质含油污泥干燥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干燥 氧化钙 显微结构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