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基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卫杰 黄俭 +1 位作者 袁光福 司文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5-1302,共8页
针对现有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影响因素考虑较少、难以准确评估系统探测能力及目标红外隐身效果的问题,开展空基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及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定义大气光谱透过率与作用距离的隐函数,基于... 针对现有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影响因素考虑较少、难以准确评估系统探测能力及目标红外隐身效果的问题,开展空基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及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定义大气光谱透过率与作用距离的隐函数,基于大气垂直高度层上温度差异明晰光谱辐射强度分布模型,考虑目标红外光谱辐射线型特征推导大气透过率加权修正系数,进而构建了综合目标光谱辐射特性、大气温度和红外系统高度等多种因素的空基红外系统对点目标作用距离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类型空基红外系统的探测能力及不同类型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导弹、飞机类目标,采用大口径、长波段系统设计有利于提升空基红外系统对目标迎头方向探测能力,大口径中波红外系统对目标尾后方向探测能力更强;小尺寸、低表面发射率、低速飞行目标的红外隐身及突防能力更好,目标在平流层飞行时隐身性能要优于对流层和中间层飞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基红外系统 作用距离 建模 隐身
下载PDF
猪Delta冠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双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莹 贾敬亮 +5 位作者 刘涛 袁广富 陈少杰 王晶 范京惠 左玉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2,35,共4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已经成为养猪行业的主要疫病。建立能够同时检测且能区分这2种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和PDCoV基因序列,分别用PDCoV M基因和PEDV M基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已经成为养猪行业的主要疫病。建立能够同时检测且能区分这2种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和PDCoV基因序列,分别用PDCoV M基因和PEDV M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并对PEDV的M基因片段和PDCoV的M基因片段进行扩增,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PDCoV和PEDV双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度的试验表明,此方法对PDCoV和PEDV核酸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3.27×10~3拷贝/μL和3.63×10~4拷贝/μL,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340 bp(PDCoV)和520 bp(PEDV),但不能扩增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博卡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多重PCR与单一PCR符合率100%。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PDCoV和PED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Delta冠状病毒 双重RT-PCR方法
下载PDF
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Ⅰ类整合子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石保秋 张迪 +6 位作者 管朔 张晓亮 贾敬亮 袁广富 王晶 范京惠 左玉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3,共7页
为鉴定从临床病料中分离的两株细菌(XL株、XT株)的种属、致病性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对分离菌进行了纯化、革兰氏染色、迁徙生长试验、16S rDNA的序列比对、小鼠致病试验、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的扩增。结果表明:两株... 为鉴定从临床病料中分离的两株细菌(XL株、XT株)的种属、致病性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对分离菌进行了纯化、革兰氏染色、迁徙生长试验、16S rDNA的序列比对、小鼠致病试验、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的扩增。结果表明:两株细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与NCBI登录的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16S rDNA的同源性高达99.9%~100%;两株细菌致病性均很强;两株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仅有丁胺卡那对它们高敏;两株细菌均能扩增出Ⅰ类整合子。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16S RDNA 致病性 耐药性 Ⅰ类整合子
下载PDF
1,25(OH)2D3对猪伪狂犬病病毒诱导小鼠流产的影响
4
作者 左玉柱 韩磊 +4 位作者 王晶 袁广富 张建楼 范京惠 仲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7-1912,1953,共7页
旨在探明1,25(OH)2D3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诱导小鼠流产的影响。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PRV建立PRV诱导小鼠流产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1,25(OH)2D3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小鼠卵巢和子宫内V... 旨在探明1,25(OH)2D3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诱导小鼠流产的影响。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PRV建立PRV诱导小鼠流产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1,25(OH)2D3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小鼠卵巢和子宫内VDR mRNA的水平及PRV量;利用组织学病理切片技术观察PRV引起的1,25(OH)2D3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小鼠子宫和卵巢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小鼠流产模型,确定了引起小鼠流产的PRV最佳接种剂量为0.35 mL 1 000 TCID50 PRV;用300μg/kg 1,25(OH)2D3预处理,小鼠VDR表达水平最高,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增殖,对PRV感染小鼠流产的抑制作用最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相较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的PRV感染组,1,25(OH)2D3预处理组小鼠卵泡腔内颗粒细胞增多、红细胞量减少;子宫腔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消失,子宫内膜皱褶增多。结果表明,1,25(OH)2D3能有效抑制PRV增殖,降低PRV诱导的小鼠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猪伪狂犬病病毒 妊娠小鼠 流产 VD3受体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修复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刚 张磊 +5 位作者 汪国友 周鑫 张涛 关钛元 郭晓光 扶世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05-3010,共6页
背景:肱骨大结节系肩袖附着点,在肩关节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独的肱骨大结节分型目前文献及相关报道很少,更多的停留在Neer和AO分型,对该骨折的固定方式没有系统规范的共识,尚存在很多争议。目的:探讨在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治疗... 背景:肱骨大结节系肩袖附着点,在肩关节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独的肱骨大结节分型目前文献及相关报道很少,更多的停留在Neer和AO分型,对该骨折的固定方式没有系统规范的共识,尚存在很多争议。目的:探讨在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Mutch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utch I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行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用CT(2D)进行客观测量内固定前、后肱骨大结节向上移位距离,并在内固定前、内固定后1,3,6,12个月分别用Constant-Murley Score(CMS)、UCLA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观评估,以及内固定前、后12个月进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结果与结论:(1)双排缝合锚钉能有效恢复大结节的移位并对肩袖损伤进行修复;(2)24例患者里合并肩袖损伤者为79.16%;(3)各时间段CMS、UCLA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分值(P<0.05);内固定后12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优于内固定前(P<0.05);(4)结果表明,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修复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能有效的恢复大结节骨折的移位并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创伤小、临床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折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 关节镜 双排缝合锚钉
下载PDF
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平良 耿曙光 +5 位作者 袁代解 杨光 付军 黄艳 文亦磊 肖振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78-1683,共6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模型组、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和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肛门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液...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模型组、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和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肛门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液(90 mg/kg)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只均以生理盐水3 ml灌胃,丽珠肠乐组给予丽珠肠乐溶液0.5亿活菌/ml灌胃,每次0.12 ml,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5 mg/ml灌胃,每次0.35 ml,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安肠汤浓缩液1、5、10 ml/(kg·d)灌胃,各组每次灌胃均为药液+生理盐水共3 ml。每日1次,共15天。于5、10、15天3个时间点对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OPLS-DA),采用t检验并结合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来寻找差异性表达代谢物并对其相对含量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将得到的色谱图与质谱库进行匹配鉴定,最终得到准确定性的化合物48个。多元统计分析后得到的得分图显示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的代谢表型有明显差异,样本点完全分离,且显示第10天时差异最大;安肠汤各剂量组相比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与空白组差异较小,且安肠汤中剂量组比安肠汤低、高剂量组差异小。分析后最终得到11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分别为尿苷、牛磺酸、甘氨酸、苏氨酸、乳酸、β-丙氨酸、肌氨酸、甘露糖、木糖、葡萄糖、蔗果三糖。相对模型组,安肠汤各剂量组11种代谢物均显示表达回调(P<0.05),且安肠汤中剂量组的回调幅度最优。结论安肠汤对11种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途径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安肠汤 代谢组学 内源性代谢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