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冲击波加载690高强钢薄板传播机制的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宇鹏 周东呈 +3 位作者 冯爱新 花国然 陈浩天 朱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138,共10页
为研究激光冲击波在690高强钢薄板中的传播机制,对690高强钢薄板经激光冲击后的动态响应以Hyperworks、LSDYNA为平台进行模拟,用聚偏氟乙烯压电传感器进行测量,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试样动态应变特性,建立了高应变率条件下表面... 为研究激光冲击波在690高强钢薄板中的传播机制,对690高强钢薄板经激光冲击后的动态响应以Hyperworks、LSDYNA为平台进行模拟,用聚偏氟乙烯压电传感器进行测量,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试样动态应变特性,建立了高应变率条件下表面动态应变模型和690高强钢薄板激光冲击波加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功率密度为12.7GW/cm^2的激光加载下,通过改变表面测量位置和试样厚度测得表面Rayleigh波波速为3.08×103 m/s、纵波的波速为3.09×103 m/s;表面Rayleigh波传播速度模拟值为3.24×103 m/s,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调整激光功率密度可分离剪切波和表面Rayleigh波。实验数据证明690高强钢表面动态应变模型准确可靠,激光冲击波加载模型可描述激光冲击波在690高强钢薄板中的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激光光学 激光冲击波 传播机制 690高强钢
原文传递
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薄板试样形成残余应力洞的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宇鹏 周东呈 +2 位作者 冯爱新 花国然 蒋苏州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8-87,共10页
为研究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薄板试样形成残余应力洞的机制,分别使用功率密度为1.98 GW/cm^2和2.77GW/cm^2的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试样。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在功率密度为1.98GW/cm^2的激光束冲击下的薄板试样。实验... 为研究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薄板试样形成残余应力洞的机制,分别使用功率密度为1.98 GW/cm^2和2.77GW/cm^2的激光冲击7050铝合金试样。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在功率密度为1.98GW/cm^2的激光束冲击下的薄板试样。实验中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测量薄板试样和厚板试样的残余应力分布,利用压电薄膜传感器测量激光冲击时试样的动态应变,并利用三维显微系统观察激光冲击区域的表面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密度为1.98GW/cm^2和2.77GW/cm^2的激光束冲击7050铝合金薄板试样后均产生了残余应力洞现象。反射边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稀疏波在光斑中心的会聚是产生残余应力洞现象的主要原因。由残余应力分布和动态应变可知,在试样内来回反射的冲击波对残余应力洞的影响不容忽视;功率密度为2.77GW/cm^2的激光束冲击加载后,薄板、厚板试样冲击区域中心的厚度分别比临近区域的厚度大10.800μm和8.150μm;在表面稀疏波与冲击波的共同作用下,试样表面均产生了残余应力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冲击 残余应力洞 7050铝合金
原文传递
医保统筹层次、医疗服务利用与健康福利--兼论省级统筹下医疗费用上涨的中介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申宇鹏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4期83-101,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建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调整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同时探究相应的健康福利变化和中介机制。结果显示,市级统筹未显著影响个体医疗... 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建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调整对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同时探究相应的健康福利变化和中介机制。结果显示,市级统筹未显著影响个体医疗服务利用,却带来健康福利的提升,而省级统筹在显著提高个体医疗服务利用的同时,并未带来健康福利,本文因而推断在此过程中产生了道德风险。进一步地,省级统筹下医疗费用上涨存在医疗供给方诱导需求和医疗需求方过度医疗两种中介机制,并且以上两种机制主要源自当前省级统筹模式导致的监管质量下降,由此推断省级统筹的负向效应可通过完善监管等配套政策中和。据此建议,医保统筹层次调整应首先以强化监管、做实市级统筹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统筹层次 医疗服务利用 健康福利 中介机制 渐进双重差分
下载PDF
苜蓿种质资源筛选及育种目标群体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青松 贾艳丽 +8 位作者 肖宇 纪明妹 郭志顶 赵忠祥 黄素芳 岳明强 刘震 阎旭东 徐玉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9-16,共8页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北东部苜蓿主要种植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苜蓿种质材料,收集国内外51份苜蓿种质材料,通过田间种植,测定产量、品质等生长性状,通过室内栽培,鉴定耐盐等生理特性,构建出不同性状的苜蓿目标群体,共筛选出高产苜...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北东部苜蓿主要种植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苜蓿种质材料,收集国内外51份苜蓿种质材料,通过田间种植,测定产量、品质等生长性状,通过室内栽培,鉴定耐盐等生理特性,构建出不同性状的苜蓿目标群体,共筛选出高产苜蓿品种16个,收获期高品质苜蓿品种11个,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苜蓿品种9个,苗期耐盐性苜蓿品种9个。其中‘中苜1号’、‘中苜2号’、‘中苜3号’和旱地苜蓿表现出高产和强耐盐性,但收获期品质较差,而和田大叶苜蓿表现出高产和优质性状,但耐盐性较差。本试验通过对51份不同苜蓿种质材料进行性状鉴定和分类,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建立起不同的种质资源群体,通过对不同苜蓿群体归类及各苜蓿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性状重组,为下一步苜蓿杂交育种和群体轮回选择育种建立目标群体,同时为选育高产、优质、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高产 优质 抗逆性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