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江冠颖 赵玉兰 +1 位作者 董静 黄亚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且无明显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数量及左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STEM...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且无明显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数量及左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280例,在入院24 h内检测其血浆NT-proBNP浓度,并对其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分为Gensini评分<30分组(n=94),Gensini评分30~60分组(n=87),Gensini评分>60分组(n=99);根据冠脉病变的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n=78)、双支病变组(n=105)及三支病变组(n=97);根据罪犯血管是否为前降支分为前降支组(n=146)和非前降支组(n=134),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Gensini评分>60分组显著高于Gensini评分<30分组和Gensini评分30~60分组,Gensini评分30~60分组显著高于Gensini评分<30分组;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浆NT-proBNP浓度越高(pg/ml,336.90±176.70vs 608.70±331.20 vs 1176.70±492.50);前降支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非前降支组(pg/ml,1199.40±725.00 vs607.40±244.20),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与Gensini积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其三支血管病变及前降支血管是否为罪犯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常规检测NT-proBNP浓度有助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贵州省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洋 申莉梅 +8 位作者 李豫 李进岚 黄璐 安竹 李志坚 鲁俊端 张晓萍 刘跃辉 安邦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