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1
作者 包雨微 朱英 +3 位作者 郑康超 周玮 刘娅妮 邓又斌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9-13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三维超声心动图(3DE)算法在定量评估右心室(RV)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自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且行心脏磁共振(CMR)的患者51例,CMR检查后24 h内进行3DE检查,...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三维超声心动图(3DE)算法在定量评估右心室(RV)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自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且行心脏磁共振(CMR)的患者51例,CMR检查后24 h内进行3DE检查,使用基于AI的3DE软件自动分析右心室(RV)功能参数,记录每位患者所有参数值及分析时间。对RV 3DE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估(分为优、中等、差)。以CMR测量的RVEF(CMR-RVEF)为金标准,比较AI-3DE计算的RVEF与CMR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以CMR-RVEF<45%为RV收缩功能减低,比较AI-3DE所获取的定量参数在RV功能正常与功能减低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RV收缩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51例患者均应用AI-3DE完成了RV功能的多参数定量分析,19例(19/51,37.3%)未经手动校正的患者,全自动分析平均时间为(15±1)s;32例需要手动校正的患者中,AI-3DE RV分析时间在图像质量优、中等、差的患者中分别为(100±12)、(105±6)、(162±3)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4.9,P<0.05)。CMR与AI-3DE测量的RVEF分别为51%(44%,54%)和47%(43%,50%),2种方法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散点图显示,2种方法测量结果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r=0.735,P<0.05)。Bland-Altman图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差异分布在平均值附近,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AI-3DE的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室间隔长轴应变(LS)和RV游离壁LS在RV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减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基于AI-3DE的RVEF诊断RV功能减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最佳截断值为43%,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66.6%。结论基于AI的3DE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反映RV功能的多参数指标,这些定量参数尤其是RVEF对RV功能减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功能 右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7
2
作者 王佺珍 刘倩 +1 位作者 高娅妮 柳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565-5577,共13页
盐碱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也是制约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严峻问题。研究作物的耐盐碱机理,对开发和有效利用盐碱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将盐碱胁迫笼统称为盐胁迫,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非生物胁迫,... 盐碱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也是制约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严峻问题。研究作物的耐盐碱机理,对开发和有效利用盐碱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将盐碱胁迫笼统称为盐胁迫,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非生物胁迫,且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要大于盐胁迫。总结性阐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从生物量、光合作用、离子平衡和膜透性等方面分析了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结合最新研究从多角度综述了植物的抗盐碱机理,包括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及p H平衡和诱导抗盐碱相关基因表达。提出了抗盐碱性的途径,即外源物质的加入、与真菌的协同效应、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耐盐碱品种和抗性锻炼。最后针对植物适应盐碱逆境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口,旨在为提高植物耐盐碱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响应 缓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线性准地转模型中副热带感热加热强迫的定常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妮 刘屹岷 +1 位作者 吴国雄 姚秀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901,共13页
通过求取定常线性准地转位涡模式的解析解,研究了感热加热强迫所激发的副热带定常波的结构特征,讨论了基本流、牛顿冷却及地面摩擦等对定常波振幅和位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风时定常波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上、下层反位相的第一斜压结构,... 通过求取定常线性准地转位涡模式的解析解,研究了感热加热强迫所激发的副热带定常波的结构特征,讨论了基本流、牛顿冷却及地面摩擦等对定常波振幅和位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风时定常波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上、下层反位相的第一斜压结构,且地面系统远强于中高层;西风时定常波呈现出向上的传播特征,在高层,随着风速增大振幅随高度的升高有增大趋势。在近地层,东风时气旋(反气旋)主体位于加热西(东)侧;西风时气旋(反气旋)主体位于加热东(西)侧,近地层以上相反。此外,发现东、西风基本流的作用具有对称特征,这与潜热加热显著不同。研究结果还表明,牛顿冷却对定常波有重要影响,基本流越弱影响越显著。在静止大气中,感热加热强迫下无斯韦尔德鲁普(Sverdrup)解,考虑牛顿冷却时,感热强迫在热源范围内的近地层和中高层分别激发出气旋式和反气旋式环流,气旋中心位于加热中心略偏西的位置。在非静止大气中,牛顿冷却项使地面系统中心向上风方向移动,东风时向东移。牛顿冷却对高、低层系统均有削弱作用。地面摩擦则明显不同,它总会使低层系统减弱,高层系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准地转模型 感热加热 定常波 基本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